【關於用力、輸出與運動表現】
騎乘加速時我們一般直覺會想著「更用力踩踏」的方式是「肌肉更用力」,但只想著肌肉用力反而會喪失效率,下面試著把「肌肉用力(Effort)」跟「運動表現(Performance)」之間的關係梳理出來,下面每一個箭頭處所耗損的能量愈少,代表效率愈高:
Effort→Force→Torque→Power→Performance
肌肉用力→力量→力矩→功率→運動表現
首先要了解的是:肌肉用力的程度(Effort)並不等於施加在踏板上的力(Force),例如在下坡時高轉速的踏板一直踩空,肌肉感到很緊張,或是肌肉不自覺繃緊、抽車的力道過猛使全身肌肉緊繃……等,只是空緊張,皆無助於踏板上施加更多的力。
最理想的狀況下是Effort = Force,也就是說:車手把部分的體重轉移到踏板上的蹠球部位時(車鞋卡踏鎖定的中間位置),臀部、腿部、腳掌肌肉緊繃的程度剛好足以支撐轉移過來的體重即可,如果「Effort > Force」代表浪費力氣,就好比坐在坐墊上把腿懸空但腿部肌肉卻用力繃緊一樣無效。
施加在踏板上的「力量(Force)」即為我們轉移過去的體重,這個體重可以只有單腿的重量,也可以是站起來抽車時接近全身的體重,轉移到踏板的體重比例愈高,力量(Force)愈大。在坐姿騎乘時,愈頂尖的車手在座墊上所支撐的體重也會愈小;很多入門車手之所以臀部會痛,並不是因為臀部還沒適應,而是因為他們的腿沒力支撐轉移過去的體重;反之,有經驗的車手之所以臀部不痛,也並非他們練成了鐵屁股,而是因為腿部有力了,可以承擔更多比例的體重,所以臀部的壓力也相對變小了。換句話說,就算是頂尖車手,如果刻意騎很慢騎很久,他的臀部也是會被壓得很不舒服的。
談到這邊,我們已經知道:施加在踏板上的力量,就是車手轉移到踏板上的體重比例。接下來要了解,這股力量(Force)並無法完全轉成功率輸出(Power)。
Power=(Force ✕ d) ✕ Cad
功率=(力量 ✕ 力臂) ✕ 迴轉速
功率=(力矩 Torque) ✕ 迴轉速
當力量施加在上死點與下死點時(也就是體重壓踏板的在12點與6點鐘方向時),力臂為零,力矩為零,此時肌肉用力了(有Effort)→踏板上也有力量(有Force)→但是沒有力矩(無Torque)→就沒有功率(無Power)。
因此,要創造「力矩(Torque)」 ,必須把力量(Force)盡量施加在力臂最長的位置,也就是3點鐘方向及其附近,講具體一點:轉移過來的體重應該施加在踏板1-4點的位置,在這位區間以外的270度,踏板上的力量(Force)應該愈少愈好,因為不可能完全沒有,所以目標是盡量減少。
然而,不管再頂尖的車手,仍會在踏板上抬的過程中(6點→12點)留有部分體重在踏板上,這即會形成「負力矩」,負力矩所形成的功率被稱為GPA (Gross Power Absorbed) ,它所代表的意思是:有Effort,也有Force,亦已輸出,但卻無助於自行車前進的功率。而另一個名詞GPR(Gross Power Released)則是指:實際有助於推動自行車前進的功率。
一般的功率計所呈現的是GPA+GPR=Total Power,這也是為何FTP進步並不一定代表運動表現的提升,因為車手進步的Total Power有可能是大部分是來自GPA,那對於自行車的速度並沒有幫助。
要能夠明確地分辨GPA與GPR這兩種功率,必須要能確認「力的方向性」(力的向量),例如踏板在向上時,向下的力會形成無效的GPA;此外,在踏板向下時也會有GPA,例如最完美的三點鐘方向,如果車手是向前方向下踩,那就會形成「法線力」(唯有切線力能產生力矩),法線力無助於踏板轉動,也會形成GPA。
目前,只有少數的功率計能測量出踩踏力量的方向性,Pioneer是其中一款,所以它能量化踩踏效率,實際得出兩邊的有效功率輸出。我個人關注了這款功率計很久,上個月剛購入。Pioneer是雙邊功率計,幾次騎乘下來,發現多次數據都是右腿的功率比左腿大,當下也立即向廠商提問:可否幫我確認一下,錶頭與分析APP上面的左右兩側功率分別為125W與135W,所代表的功率是選項1或2:
1、GPR:已經扣掉無用的功率輸出;
2、Total Power:整體的功率輸出(包含無用於推動自行車前進的GPA功率)
廠商回覆的結果是2,這代表我右腿的135W雖然比較大,但乘以輸出效率之後,反而是左腿的有效功率比較大:
* 右腿的有效功率是:135 ✕ 42.1% = 56.8W
* 左腿的有效功率是:125 ✕ 48.0% = 60.0W
一般人看到右腿功率比左腿大的普遍直覺反應是,1)左腿須要主動更用力一點或是2)練重量把左腿的肌力練得更強,這兩種方式的確會使左腿花更多Effort沒錯,但這兩種方式不見得對運動表現有幫助,因我們所已經知道Effort離Performance還有很多階層。所以練肌力,使整體力量提升當然有幫助,但對我目前左右功率不平衡的問題而言,明顯的問題是右腳的施力行程太長,不夠集中,這是我已知且明確的問題所在,數據只是把它呈現出來而已。
最後,GPR也不見得等於運動表現(Performance),因為風阻,而風阻跟騎姿與裝備有關,以裝備來說例如經過風洞測試的流線型車架與計時帽,都可使相同的GPR取得更大的速度。
--
回顧一下這個「肌肉用力(Effort)」與「運動表現(Performance)」之間的階層關係:
Effort→Force→Torque→Total Power→GPR→Performance
有助於我們理解,想要騎得更快,不要只是感覺更費力、更加咬牙切齒地使勁踩踏,而是應該透過訓練去提升單腿支撐體重的能力,以及化解上面各個箭頭中間的衝突(轉移體重的技巧),才能減少能量的耗損,進而取得更佳的運動表現。
ftp意思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用力、輸出與運動表現】
騎乘加速時我們一般直覺會想著「更用力踩踏」的方式是「肌肉更用力」,但只想著肌肉用力反而會喪失效率,下面試著把「肌肉用力(Effort)」跟「運動表現(Performance)」之間的關係梳理出來,下面每一個箭頭處所耗損的能量愈少,代表效率愈高:
Effort→Force→Torque→Power→Performance
肌肉用力→力量→力矩→功率→運動表現
首先要了解的是:肌肉用力的程度(Effort)並不等於施加在踏板上的力(Force),例如在下坡時高轉速的踏板一直踩空,肌肉感到很緊張,或是肌肉不自覺繃緊、抽車的力道過猛使全身肌肉緊繃……等,只是空緊張,皆無助於踏板上施加更多的力。
最理想的狀況下是Effort = Force,也就是說:車手把部分的體重轉移到踏板上的蹠球部位時(車鞋卡踏鎖定的中間位置),臀部、腿部、腳掌肌肉緊繃的程度剛好足以支撐轉移過來的體重即可,如果「Effort > Force」代表浪費力氣,就好比坐在坐墊上把腿懸空但腿部肌肉卻用力繃緊一樣無效。
施加在踏板上的「力量(Force)」即為我們轉移過去的體重,這個體重可以只有單腿的重量,也可以是站起來抽車時接近全身的體重,轉移到踏板的體重比例愈高,力量(Force)愈大。在坐姿騎乘時,愈頂尖的車手在座墊上所支撐的體重也會愈小;很多入門車手之所以臀部會痛,並不是因為臀部還沒適應,而是因為他們的腿沒力支撐轉移過去的體重;反之,有經驗的車手之所以臀部不痛,也並非他們練成了鐵屁股,而是因為腿部有力了,可以承擔更多比例的體重,所以臀部的壓力也相對變小了。換句話說,就算是頂尖車手,如果刻意騎很慢騎很久,他的臀部也是會被壓得很不舒服的。
談到這邊,我們已經知道:施加在踏板上的力量,就是車手轉移到踏板上的體重比例。接下來要了解,這股力量(Force)並無法完全轉成功率輸出(Power)。
Power=(Force ✕ d) ✕ Cad
功率=(力量 ✕ 力臂) ✕ 迴轉速
功率=(力矩 Torque) ✕ 迴轉速
當力量施加在上死點與下死點時(也就是體重壓踏板的在12點與6點鐘方向時),力臂為零,力矩為零,此時肌肉用力了(有Effort)→踏板上也有力量(有Force)→但是沒有力矩(無Torque)→就沒有功率(無Power)。
因此,要創造「力矩(Torque)」 ,必須把力量(Force)盡量施加在力臂最長的位置,也就是3點鐘方向及其附近,講具體一點:轉移過來的體重應該施加在踏板1-4點的位置,在這位區間以外的270度,踏板上的力量(Force)應該愈少愈好,因為不可能完全沒有,所以目標是盡量減少。
然而,不管再頂尖的車手,仍會在踏板上抬的過程中(6點→12點)留有部分體重在踏板上,這即會形成「負力矩」,負力矩所形成的功率被稱為GPA (Gross Power Absorbed) ,它所代表的意思是:有Effort,也有Force,亦已輸出,但卻無助於自行車前進的功率。而另一個名詞GPR(Gross Power Released)則是指:實際有助於推動自行車前進的功率。
一般的功率計所呈現的是GPA+GPR=Total Power,這也是為何FTP進步並不一定代表運動表現的提升,因為車手進步的Total Power有可能是大部分是來自GPA,那對於自行車的速度並沒有幫助。
要能夠明確地分辨GPA與GPR這兩種功率,必須要能確認「力的方向性」(力的向量),例如踏板在向上時,向下的力會形成無效的GPA;此外,在踏板向下時也會有GPA,例如最完美的三點鐘方向,如果車手是向前方向下踩,那就會形成「法線力」(唯有切線力能產生力矩),法線力無助於踏板轉動,也會形成GPA。
目前,只有少數的功率計能測量出踩踏力量的方向性,Pioneer是其中一款,所以它能量化踩踏效率,實際得出兩邊的有效功率輸出。我個人關注了這款功率計很久,上個月剛購入。Pioneer是雙邊功率計,幾次騎乘下來,發現多次數據都是右腿的功率比左腿大,當下也立即向廠商提問:可否幫我確認一下,錶頭與分析APP上面的左右兩側功率分別為125W與135W,所代表的功率是選項1或2:
1、GPR:已經扣掉無用的功率輸出;
2、Total Power:整體的功率輸出(包含無用於推動自行車前進的GPA功率)
廠商回覆的結果是2,這代表我右腿的135W雖然比較大,但乘以輸出效率之後,反而是左腿的有效功率比較大:
* 右腿的有效功率是:135 ✕ 42.1% = 56.8W
* 左腿的有效功率是:125 ✕ 48.0% = 60.0W
一般人看到右腿功率比左腿大的普遍直覺反應是,1)左腿須要主動更用力一點或是2)練重量把左腿的肌力練得更強,這兩種方式的確會使左腿花更多Effort沒錯,但這兩種方式不見得對運動表現有幫助,因我們所已經知道Effort離Performance還有很多階層。所以練肌力,使整體力量提升當然有幫助,但對我目前左右功率不平衡的問題而言,明顯的問題是右腳的施力行程太長,不夠集中,這是我已知且明確的問題所在,數據只是把它呈現出來而已。
最後,GPR也不見得等於運動表現(Performance),因為風阻,而風阻跟騎姿與裝備有關,以裝備來說例如經過風洞測試的流線型車架與計時帽,都可使相同的GPR取得更大的速度。
-\-\
回顧一下這個「肌肉用力(Effort)」與「運動表現(Performance)」之間的階層關係:
Effort→Force→Torque→Total Power→GPR→Performance
有助於我們理解,想要騎得更快,不要只是感覺更費力、更加咬牙切齒地使勁踩踏,而是應該透過訓練去提升單腿支撐體重的能力,以及化解上面各個箭頭中間的衝突(轉移體重的技巧),才能減少能量的耗損,進而取得更佳的運動表現。
ftp意思 在 堡醫師的痠痛堡健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閱讀心得]
中文出版-最詳細的功率訓練書
建議:如果你對科學化訓練/功率訓練/自行車訓練有興趣的話
並且不懂FTP W/kg TSS VI IF 等等這些縮寫的意思,可以參考這本書
身為一位鐵人三項的愛好者,有自行車功率計也是一件很合理的事~
說來慚愧,自己是科學化訓練的忠實崇拜者,買了功率計將近三年,卻還是連專有名詞都看不懂,真是慚愧。於是在書局看到這本書,立馬敗下去
http://cancelbow79.blogspot.tw/2017/08/blog-post_13.html
ftp意思 在 FTP..... FTP是縮寫,什麼意思聽歌就知道.....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YG新單曲,FTP..... FTP是縮寫,什麼意思聽歌就知道..... ... FTP - YouTube Music. Provided to YouTube by Universal Music Group FTP · YG FTP ... ... <看更多>
ftp意思 在 關於FTP 的推薦與評價
耐力訓練,很多时候,會討論多久耗盡時間,不會單靠一個ftp數據,又8分鐘丶20分鐘、30分鐘丶60分鐘,都有它論述的意思,我比較相信v教練的見解。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