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大腦是個好東西,希望你也有一個。」,新研究指出,我們的額葉直到距今 170 萬年前之後才形成!
大腦的改變,是人類史上非常關鍵的一部分,但軟軟綿綿如同豆腐一般的大腦,卻幾乎不可能形成化石,因此研究確實比較難進行。
究竟科學家如何從現有的極少量線索中,找到證據加已證明呢?
*本文亦刊載於作者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同名粉專與部落格
延伸閱讀:
歐洲最早的智人時尚 Runway 在哪裡?在4.6萬年前的保加利亞啦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11857
南島語族 800 年前和美洲交流DNA,卻不在最接近的復活節島
https://pansci.asia/archives/261331
──────
⚠ 當陰謀論碰上科學,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泛科學重磅專題「Pan-pan-Panspiracy:一切都是泛科學的陰謀」,將帶你抽絲剝繭、層層解析:https://lihi1.com/W9kuV
homo梗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理性邊緣的哲學]想討論,最好搞清定義,唔一定要讀字典,但大家有個共識先。同場加映:辯論比賽,浪費時間同社會資源。我知道已經太遲。不服來辯
1. 是咁的,原本我係想討論金融嘢,「近9成港人相信愈富有愈快樂 惟近8成人缺乏理財規劃」(https://bityl.co/45e4)。但最後寫咗5千字,頭半篇都係講哲學(!),所以分拆出嚟。
2. TLDR:記住,如果你只係想威,想贏,想攻擊人,想表現自己,咁好簡單。但如果你真心想交流,咁當你想討論咩係「近9成港人相信愈富有愈快樂 惟近8成人缺乏理財規劃」之前,唔該問下自己,咩叫「愈富有愈快樂」咩叫「理財規劃」,咩叫「缺乏」。答案人人唔同,如果定義近似當然好,但爭太遠嘅,就可能大家討論下個定義先,睇下會唔會說服到對方。否則你再講幾日都係浪費時間。
3. 雖然我唔係哲學L,但細個亦睇唔少哲學書。早兩日同讀者食飯亦有講起,「哲學是愛智慧」(拿,呢本都係哲學書,真係有睇的)(https://bityl.co/45YU)。哲學嘛,Philosophy,Philo 就係愛(*),sophy就係智慧(**)
4. 以我粗淺嘅理解,哲學是甚麼?哲學就係甚麼都不是,但亦甚麼都是。就係「所有問題嘅終極問題」,「所有事情嘅一種總的看法」。即係,你不停問落去,問到畀人小嗰時,就係哲學問題。
5. 你可以玩呢啲不停問落去嘅問題(tribute to 丘世文周日床上的顧西蒙)。點解要開Patreon?因為想讀者知多啲。咁玩FB Page得啦。因為要搵錢。點解要搵錢?因為想舒服啲。點解想舒服啲?因為舒服啲就爽啲,食得好啲訓得爽啲個腦開心啲。點解要自己爽啲?因為個身體同個腦係自己嘛。咁點解要自己爽,唔係幫人爽?因為人地嘅爽我感受唔到。咁點解只係顧住自己爽?因為你唔理自己冇人理你。咁點解自己要理自己?咩係自己?咩係理?
6. 係啦,問到冇答案,問到人地發火,就係哲學。咁你估到了,咩人最鍾意問呢啲嘢?就係小朋友。真的,小朋友都係哲學家。你地爭辯嘅好多問題,最後都係小學雞問題。「中國肺炎死咗幾億人呀」「你點證明冇?」—我記得細個表姐都話有月球外星人,作為科學能嘅我當然反駁,「NASA唔係咁講」,「但你點證明冇?」「有人探測過」「外星人點會畀你探測到,佢地識隱身術」「咁探測唔到點證明冇?」「證明唔到冇即係有」,之類。
7. 原諒我咁麻煩。以前細個我都覺得啲定義撚好撚煩,但而家發現係有必要的。當然前題係你真心想討論,唔係要拗贏人或辯論比賽(****)。
8. 比賽或從政辯論呢啲,梗係為得勝不擇手段啦,唔使討論,人身攻擊,歪理,斷章取義,乜都得,好過MMA。「你見打MMA拳證叫分開你都停手啦,但侵侵繼續講架!」。或曰,「評判唔會畀你呃到,會扣分」。戇鳩啦,評判好撚醒咩,你睇下有幾多評判信曼德拉效應丫,有幾多係共濟會末日撚(*****)。不服來辯。
9. 但真心想求真理,或者想啟發自己思考嘅,應該知道,不以說服其他人為目的。事實我唔相信你有幾巴閉嘅argument 或幾多數據就可以令人改變想法。世界唔係咁運作,改變係慢慢,係由自己內心開始。我唔會同你食完餐飯就同意你,但可能之後我再同其他人食飯,再睇書,再加埋我身邊發生嘅事,我再諗,就會改變想法。
10. 所以,若果係想啟發自己思考嘅,真係應該做定義L。唔同觀點嘅人罵戰,大家各自抹黑自說自話扭曲對方,唔可惜,因為係自找的,拗嘢就係浪費時間,直接啲講句抵撚死,呢啲人嘅時間唔值錢。
11. 但如果大家都係想進步,然後講一大輪發現根本大家唔係講同一樣嘢,就好可惜的。所以,除非同已經有一定熟悉嘅人傾計,否則但凡討論,多數我三句唔埋就會問你「你指嘅XXX係乜?」「你認為XXX係乜?」.我不一定同意,但至少有個ground 去討論。
12. 特別係而家社會,情緒立場label 行先,事實本質放舊。只要你在佢過去1000個post搵到幾個可以證明佢係「左膠」「女權撚」「五毛」「奶共」「環保撚」「racist」「厭女」,往往可以「此post已完」,佢做任何嘢你都可以狂踩。
13. 下篇同你正式講,到底咩叫做「近9成港人相信愈富有愈快樂 惟近8成人缺乏理財規劃」。
---------------------------------------------------------------------------
(*)[劉家傑腔]扑細路,戀童癖就係Pedophilia,Pedo咪小朋友,兒科係Pediatrics。讀化學Hydrophilia就係親水性,hydro係水唔使講啦。相反嘅就係phobia,恐同係homophobia,homo就係「同」(as in homogenous).
(**)[再嚟劉家傑腔]有啲香港女仔,改名叫做Sophia(***)。我成日都唔知應該個重音放邊,正如Janet Joan之類都係煩,叫「正叻(重音後面)」「做N」又畀(自以為)高端港女恥笑冇文化,叫返「Gen-net(重音前面)」「鍾」又畀港女覺得你扮撚晒嘢乜撚嘢呀讀港大好叻呀Warwick好叻呀CFA好叻呀我朱利亞尼PhD in 吹蕭MA in 坐蓮(佛教大學啩)呀。所以,都係唔好改呢啲名。正如之前有個女仔錯誤流出(似借刀),叫做「茜儀」—大家都知所有佢嘅男仔朋友都叫佢「西儀」。為人父母呢,除咗自己意願,都留意返其他人嘅語文水平。
(***)[今次到陶傑腔]Sophia係智慧,應該去得幾次歐洲旅行都知。日本間上智大學(唔係石峽尾嗰間,又,上智啲女出名得,我講石峽尾嗰間),英文就叫Sophia University(日文呢?咪「上智大学」),係智慧女神,唔係蘇菲亞羅蘭。土耳其伊斯坦堡嘅Hagia Sophia,亦係呢個字,譯聖索菲亞大教堂已經怪怪地,何況唔係教堂。曾經係教堂,亦曾經係清真寺,又有時兩樣都唔係,視乎風方,水陸兩用,可翼可鋒。所以都係叫返Hagia Sophia好,Holy Wisdom。仲有保加利亞嘅首都索菲亞,Sofia,好靚的說,亦係呢隻字。其實個地名十分奇怪,因為保加利亞絶大多數地名(但,你講得出幾多個?)都係斯拉夫語源頭,唯獨係首都,name after個東正教教堂
(****)作為一個辯論隊隊員,我真心覺得辯論比賽對人類文明利多於弊。「不服來辯」。辯論就辯論,比乜撚嘢賽?你學到嘅係,nothing.學論證?咁你應該寫文,或者上連登,或者去教會叫人信佛。學到有膽量講嘢?咁你應該去參加好戲量,或者從政。真的,辯論比賽對人類文明利多於弊,「不服來辯」。首先,根據牛津辭典呢,辯論,定義係乜乜乜。
(*****)其實我已經好克制,但都係忍唔住呢度講。我個人認為呢,耶撚係唔應該做辯論比賽評判嘅,甚至唔應該參加辯論隊—我不是杰丁,係斯維爾。正如耶和華見證人都唔輸血,亦都好似唔會做醫生(有錯指證)—咁即係呢,根本上,耶撚教義,同「理性辯論」,係抵觸嘅。「不服來辯」。
----------------------------------------------
Ivan Patreon 狼耳街華人,一星期至少三篇港美市場評點,其他免費好文推介,每日一圖,仲有FB Page post summary.一個月一舊水唔使,開張兩個月已 600人訂,仲有兩篇免費試睇:https://bit.ly/31QmYj7
----------------------------------------------
Instagram @ivanliresearch.七成金融(短打)兩成嘢食一成其他嘢。
----------------------------------------------
[收費短片第十擊]人民幣升值受惠股,美股二線科技股揭秘
課程資訊:https://homebloggerhk.com/course_detail/?code=CC010
內容:
*軟件股IPO狂潮
*買平台股好過
*人民幣強勢買咩好?
本星期內特惠售價: $80
課程編號:CC010
觀看期限:首次播放後一星期及限每影片4次
客服whatsapp: 63832145
homo梗 在 蘇浩 Anthony S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支持本Page最有效方法,就係Click入去篇文比Clap我賺錢呀!點解響Medium Clap文可以幫我賺錢?:https://goo.gl/uR1xBJ //
前言:當阿豬阿狗都排住隊爭相分析公共年金問題,而我又要寫的話,就只好盡量避開人云亦云部份,找些新角度來寫:但其實亦唔難,因為班友來來去去都係三幅被
【被感性與死亡忌諱擊倒的公共年金(Medium加長版)】
1. 我發現很多傳媒都低估咗財務顧問和保險經紀對公共年金嘅敵意:既然公共年金係佢地嘅直接競爭對手,自然就會單方面不停攻擊佢嘅缺點所在,結果就做到坊間好似一面倒覺得呢件嘢有問題。
2. 其實一個有效率嘅市場係唔會有一樣絕對劣勢嘅產品,如果係咁嘅話一早就會被市場淘汰:個問題係究竟年金個好處響邊?好少人可以直接講得出「穩賺不賠」、「一人你仲在生,就唔怕年金中斷」呢兩大好處,而事實上響目前市場上亦無任何一款產品可以同時擁有呢兩個好處而回報率高過政府。
3. 見倒啲人不停話「年金抵抗唔倒通漲年金抵抗唔倒通漲」;呢班人唔明白嘅係,如果你買完100萬年金仲有好多錢剩嘅,就係透過用唔同投資組合去抵消通漲效應;而如果你買完經已無乜錢剩呢?政府就透過「年金不作資產審查」,以跟隨通漲調整嘅長生津作為抵消通漲嘅輔助福利。至於你話無錢應急點算?其實都係一個雞先定蛋先嘅問題:到你有筆錢應急,用Q咗之後你嘅餘生點算?
4. 再進一步,如果你係一個絕對理性經濟人,你會明白公共年金都係理財工具嘅一種,無論佢派發形式係點,都總會計得出佢嘅回報率係點。問題就係一般人就係覺得,「年金就梗係要年年遞增先可以抵消通漲」,而唔去諗自己點樣分配好支出,儲定啲錢去應付將來──當然去到呢度又有人會話:咁我不如買股票回報仲好/而家年金得咁少儲起點夠洗──無嘢格,咁咪又係番去風險問題囉,股價包賺架?你試下搵下市場上面包賺嘅理財產品回報率係幾多?
5. 然後我就觀察倒一個好有趣嘅現象,就係香港人個個都精打細算,去到同死有關嘢就成日覺得「大吉利是」,然後就出現感性偏差:例如好多人都好有自信自己會響指定嘅年齡之前瓜得,所以對於「派到你死為止」呢個優點不屑一顧:個個都識噏「嘩,去到85歲先賺得幾萬蚊,到時我分分鐘都死咗啦,我不如XXYY」,等陣一個唔好彩真係比人咒倒你長命百歲咁點算?香港人係唔會/唔識/唔敢諗倒呢一步。
6. 仲有一樣就係,香港人雖然口裡說不,心裡面仲係覺得早死係災厄、而長壽係幸運:最簡單直接嘅例子就係人壽、危疾保險係賣到成行成市,但係逆按揭、公共年金呢啲長壽保險就係乏人問津。對於香港人黎講,「退休保障」其實只係攞一筆錢養老、而筆錢有幾多而已,對於點樣可以確保去到死前一刻仲有錢駛,佢地係全無概念:我聽過最反智嘅、但亦最常見嘅講法就係:「挑!大不了咪安樂死」因為佢地唔覺得值得為「九十幾歲竟然仲未死得」呢件「好事」去諗保障方案,係一件好掃興嘅事。
7. 羅致光聲稱IQ爆棚,隨時係特區政府有史以來最高智商嘅局長。但正正因為佢太聰明自信心同樣爆棚,以致佢唔明白一般人嘅諗法同考慮就係會受到感性同傳統忌諱影響,結果導致公共年金嘅價值同用途被明顯低估。呢種認知謬誤響行為經濟學經已見怪不怪,但似乎響羅致光同一大堆時事評論員眼中,仍然看不出所以然來。
==============
為了舒緩社會要求實施全民退保的壓力,羅致光與林鄭合力催生的公共年金終於出台。65歲以上的老人家最多可投保100萬元,然後每年可領回固定年金(就以100萬為例,男性每月可領5,800元、女性每月可領5,300元)直至離世為止。公共年金是林鄭建構「退保階梯」的第一步,目的是讓擁有較多資產的長者某程度上自行負擔退休保障的成本,以令政府能針對不同財政狀況的老人作出不同額度資助──然而和當日老人版通脹掛鈎債券(銀髮I-Bond)不少好評相比,他們對此卻反應冷淡。
當政府宣布公共年金細節後,對其抱有最大敵意的,自然是一眾保險經紀、投資顧問:因為公共年金就是他們推銷各種退休產品的直接對手,所以自然是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挑剔。這些業界人士對於公共年金的批評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公共年金的內部回報率只有4%、年回報率只有7%左右,比起市面上的收息股表現為差;
二、公共年金不同定期存款,它不只利息,而是連本金一齊派發,換言之直至回本期之前為止(若65歲投保,則回本期為80歲),其實不過是把錢存在政府手上再慢慢派回給你而已,根本沒有任何好處。
三、公共年金的派發數額是固定的,抵消不了通脹的蠶食
我不能說這些批評毫無道理,但任何理財、退休產品都自然有其優缺點,公共年金擁有這些缺點,是因為它為了達成某些特性而作出的犧牲:例如說它的回報率低不如買股票投資,但這些人並沒有同時指出公共年金的回報率是100%保證,而且還是無限期派發,一直到你離世為止。當年香港人之間曾流傳一個說法指,「大笨象」滙豐銀行股票與香港經濟發展唇齒相依,所以「買滙豐,梗無死」,但自從它從歷史高位153.5元一度跌至令股評人青姐落淚的33元,試問目前在香港還有人敢說那一隻股票是一買必賺到底嗎?相比之下,公共年金就保險得多。
目前市面上的確也有其他商業年金產品,而且大部份都聲稱回報比公共年金更高:可是這些聲稱回報更高的商業年金大都只允諾派款自100歲為止,至於能派款終身的年金則在保證回報率上力有不逮,只是於「非保證回報率」上擁有反超公共年金回報的潛力,這自然也是風險──所以由私人公司與政府推出的不同年金,甚至乎其他退休投資方案,根據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其實都只會是各有其優劣,而很難有絕對優勢的產品出現。正如你說定期存款可以在存款限期後全數領回本金沒錯,但它派發的利息肯定就不可能及得上公共年金了。
然而對於一眾年長「消費者」而言,第三點亦即公共年金不會隨著通脹而增加,卻是最令人卻步的因素。 假若是一個絕對理性的經濟人(Homo economicus),本來很容易就能透過不同算式計出公共年金實際回報,然後再因應自己的需要調整開支就可以:例如你若擔憂未來通脹會令年金愈加「唔見使」的話,那現在就先把部份存起來或再作投資,到了將來再用;假若年金派發數額太少的話,就與其他投資再作組合。然而行為經濟學家有一種所謂「遞增所得偏好」,意即普通人總希望自己的收入能隨時間增加,所以即使是同等數額的金錢,也會寧願前期拿少一點、後期多拿一點而不是平均拿相同數額,公共年金就正正被戳中這個痛處。
如一場「死亡賭博」
要以累進式派發年金是有其困難,因為這樣最初拿到的金額可能就會被削掉很多、很難見人了。所以政府的替代方式是以豁免購買年金金額作為「長生津」的資產計算,如此一來就能讓長者們透過領取隨通脹而調節的「長生津」來抵消年金金額固定的缺點。只是對於資產較多的長者來說他們並未能受惠於「長生津」,資產較低的長者卻又擔心在有應急需要時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結果又陷入新的兩難。
雖然上面提出很多年金的顧慮,都是基於未有仔細做好年金和其他競爭產品的回報計算和比較,但歸根究柢,公共年金反應冷淡,主要還是牽涉到對死亡過於忌諱的感性因素。不少人對公共年金有抗拒感,是因為買年金就好像和政府進行一場「死亡賭博」,贏錢與否視乎自己幾時死,感覺上已十分「大吉利是」;然而諷刺的是,香港人同時又會對壽命長短抱持過度「樂觀」(還是悲觀?)的看法,總以為自己會在預期的歲數前「壽終正寢」,卻拒絕想像萬一活過了自己假設的死期,將來的生活應怎樣安排?這正正是為何同樣是保險,保障「不測之事」的人壽、危疾保險其門如市,保障你「活得太久」的公共年金卻門堪羅雀。
IQ160的羅致光在推出公共年金時或許就是太過自信,沒有考慮到不是每個香港人都如他算無遺策、也忽略了中國傳統對死亡忌諱產生的感情因素。若要改善年金的市場反應,除了要針對長者購買年金後最擔心的應急醫療開支問題,更要檢討公共年金的宣傳,讓香港人重新「長壽保險」的意義為何,以及接受常人並不能控制自己的壽命何時終結、而太長命和意外早死、患病同樣需要保障這個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