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工研院Green Day Webinar🌱】循環經濟線上國際研討會
▍面對氣候變遷和資源有限的挑戰下,如何運用 #綠能科技 來提升產業的永續競爭力? 工研院Green Day Webinar 帶您一同探討 #科技農業 X #廢水處理再生 的創新技術和實作案例。
立即免費報名👉 https://lnkd.in/g4bgST7
在Green Day國際研討會中你將會學到:
🌱上午場: 科技農業的創新 | 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博士
✅學習如何將廢剩農業原料轉化為高值化材料的最新科技
✅學習如何應用AI與IoT物聯網技術來增加農產量
✅掌握科技農業在台灣實行的模式與案例
🌱下午場: 廢水處理再生利用 | 工研院材化所副組長張王冠博士
✅學習廢水的特性與處理技術
✅學習各種來源的廢水回收技術
✅掌握工研院實作案例
透過科技的力量,開創農業和水處理技術的新未來! Green Day國際研討會誠摯地邀請您參加這場年度綠色盛宴,與研發經驗豐富的工研院領域專家和世界各地的綠領人才,一齊打造生生不息的綠能科技和產業創新🌎
▍報名資訊:
📍2021/7/2(五) 10:00-14:35
📍線上國際研討會(限額200名,報名從速)
📍立即免費報名👉 https://lnkd.in/g4bgST7
#工研院 #GreenDay #循環經濟 #廢水處理 #水再生
iot institute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R為何在鋼鐵金屬業大有可為?
謝明珊 2021-05-06
擴增實境(AR)在鋼鐵金屬產業大有可為,一來優化作業流程,二來幫助經驗傳承。據IoT Now報導,PTC是工業物聯網(IIoT)公司,持續跟材料處理研究所(Materials Processing Institute)合作,共同探索擴增實境在製造業的潛力。
在勞工有需要的時候,AR方便勞工取得正確的資訊,加上配戴HoloLens和RealWear等頭戴式裝置或智慧眼鏡,勞工可以一邊檢索資訊,一邊完成手邊的工作,極為便利。
材料處理研究所數位科技業務經理Chris Oswin表示,一旦數位科技成功部署,每年可望節省上千億英鎊,因此他們想負起研究工業物聯網平台和AR的責任,以便在鋼鐵廠發揮其最大效用,並且從測試發現最佳使用個案。材料處理研究所跟PTC長期合作,雙方最新合作計畫便是引進ThingWorx,探討該如何在製造現場部署數位科技。
除了優化作業流程和提高效率,AR也有助於經驗傳承,當老一代經驗豐富的勞工退休,AR可以保留這些知識和經驗,然後轉移給新一代的勞工,比方PTC旗下軟體Vuforia便有這個功能。Vuforia Expert Capture讓操作員和技師按部就班記錄每天的工作,然後傳輸到雲端,以便新進員工透過HoloLens和RealWear觀看,亦可透過手機、平板電腦和桌上型電腦觀看。如果有問題需要排解,也可以借助Vuforia Chalk,讓專家直接跟現場人員連線,即時排解疑難雜症。
Oswin表示,如果再不加快腳步,產業恐喪失老一輩勞工寶貴的知識,所幸AR以低廉簡便的方式,為大家保留這些技能和經驗。
PTC UKI總經理David Grammer表示,疫情凸顯數位化的重要,但由於意識不足,產業界仍有人抗拒使用,這次跟材料處理研究所合作,鋼鐵產業總算有機會探索AR的應用和發展,PTC的終極目標是向企業證明,鋼鐵和金屬產業可以善用AR來優化流程和收集資料,以及保存老員工的珍貴經驗。
附圖:AR方便勞工取得正確的資訊,加上配戴頭戴式裝置或智慧眼鏡,可以一邊檢索資訊,一邊完成手邊的工作。AceBusiness
資料來源: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cat1=20&cat2=14&id=0000609611_5XJ7CQ4D0UHEB62GWWE1R
iot institute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腦機介面搭AI 癱瘓患者也能「寫字」
李昕瓴 2021-05-24
霍華休斯醫學研究中心利用腦機介面加上RNN演算法,可以讓癱瘓患者每分鐘打出90個字元,跟一般人用手機打字速度差不多。HHMI
霍華休斯醫學研究中心(The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HHMI)最新一篇研究刊登在《自然》期刊,研究中透過如阿斯匹靈大小的電極植入腦部的控制區,可以讓癱瘓的人每分鐘打出90個字元,再加上自動糾錯系統,可以讓準確率高達99%。
根據Ars Technica報導,該技術主要是讓受試者想像自己在寫字的畫面,再利用電極收集腦中的神經活動訊號,破解後再利用RNN演算法進行模型訓練,把神經活動轉換成描述字元,以幫助癱瘓患者可以自己「寫字」。
整個研究中,HHMI將電極接在受試者的控制右手和右手臂運動的腦部控制區,並讓受試者每天在腦中想像自己在寫字,經過7.6個小時的收集,完成3.1萬多個字元的數據集,用來訓練演算法。經過這個方式,受試者從想到字元輸出、反應時間約半秒鐘,每分鐘大概可打18個詞,大概是90個字元,比起一般人玩手機打字的數字每分鐘在115個字元左右,速度已經相當接近。
在之前的研究中,是讓受試者集中精神,在螢幕鍵盤上選字,並把正確的字打出來,雖然百分百正確,但效率不佳,每分鐘只能打大概45個字元,而且沒辦法持續太久,並不是太容易操作。而新的研究發方法,運用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可以「我想寫我手」,提升兩倍的打字速度,這對癱瘓患者來說更可以重建與世界的聯繫、接近無障礙的生活。
不過研究也指出,如果是讓受試者自由回答,打字速度會稍微下降,每分鐘大約只能打出75個字元,錯誤率會提升到2%,但整體系統是可以正常運作,而且研究團隊也還無法確定這套系統是否可以適用於每個癱瘓患者、效能會不會因人而異。但這個新研究確實是有不錯的商業潛力,如果未來可以商品化,將可以造福更多癱瘓患者,讓他們能更自在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資料來源: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cat1=20&cat2=70&id=0000610466_7d95wteu5ergc67tf5weh&fbclid=iwar2sxicw9uqd9g4zz4ywubfmyjbceuibzbuf-ohrp6cznavi-mh9j6qpq5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