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w to Pincha》
剛好結束了這一期的課程,幫同學們複習一下重點。
肘倒立三部曲:
1 Foundation
第一堂課,建立最重要的肩膀穩定,學會如何啟動正確的肌肉,帶動正確的關節動作。
2 Floating
第二堂課,找到骨盆跟髖的控制,有了好的連結才能輕鬆的跳上倒立。
3 Variation
加強了後彎的練習,開始練習倒立中的後彎變化。
———
如果你問我,學好任何技能的秘密是什麼?
📌 深入的基礎
例如下犬或上犬,大家已經非常熟悉的體位法,也可能覺得它們只是一個vinyasa 中的停留或轉換。
其實細細討論裡面還有非常多的重點,可以延伸到倒立,可以延伸到更進階的後彎,重點是要知道細節在哪以及如何練習。
📌 適當的重複
學習的累積非常重要,特別是學習新的或難的事物,雖然不一定要10000小時那麼誇張,但要讓大腦有足夠的認知,神經肌肉有足夠的連結,甚至身體的軟組織達到一定的適應性,「適當的重複」是學會一件事情的不二法門。
當然不一定每次都要教同樣的東西,雖然那也是一個好方法,但至少確定前後是有連結跟累積效果,是相對關鍵的。
———
📌 one bite size
也剛好拜線上教學所賜,打破了一些空間的限制,才可以慢慢的把要教的內容系統性分批的呈現,看同學們的成果也都滿不錯的,未來這種教課方式一定會成為一個好的選項。
至於已經上車的同學們,我們就繼續前進吧💪
#pincha #pinchamayurasana
#教學隨記
#教學隨記真的是隨便記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kensyogalife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kensyogalife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教學的傳統】
Refresh 一下去年關於瑜伽教學傳統的文章。
雖然我教瑜伽課,但很多時候我都說我是教動作的,因為我覺得瑜伽好難被定義,而到底誰可以定義瑜伽呢?
而我比較在意教出去的東西對學生有沒有幫助,符不符合瑜伽傳統的形象没那麼重要。
去年在上 Jason Crandell 的 Sequencing 課程,其中他對瑜伽教學的解釋完全符合我心中所想但一直沒講出來的內容,既然都大師這樣講了,我也趁機分享一下 (以下包含我個人的心得,不完全是老師講的)。
✅ 傳統跟正統
要先說,我覺得傳統跟正統很好也很重要。
但同時也有幾個問題可以思考:
印度人教的瑜伽一定最正統?
最正統的瑜伽一定對你最有幫助?
不是印度人也不是教傳統瑜伽的老師對你一定沒幫助?
如果有考究瑜伽的起源,也許是從印度開始有5000年的歷史或是近百年才開始有被發現練習的記錄等等都好。
但看看你身處的地方,這是2021年的台灣,空間時間不同,我們面對問題也不同,現在你有家庭社交工作,應該很難拋下一切去山洞靜修或跑去樹下冥想數個月,所以如何在維持傳統好的部分之前提下,去找到新的應用方向,才是我們該做的。
就像日本拉麵來台灣開店,你去吃拉麵通常都會有一個選項是可以勾按照台灣口味調整,難道這個是侮辱日本拉麵嗎?當然不,這是做出適當的調整。
人總是要學習,成長,進化,適應,如此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那瑜伽不也是嗎?
與其關注怎樣比較傳統正統,不如關注它怎樣能讓我們更好,能夠背誦完所有梵文的瑜伽經,還不如能夠透過一堂瑜伽課找回自己身心的平靜。
✅ 由身入心
瑜伽練習的層面,當然是跨足身心靈,但常有一個迷思就是你都在練身體,這一點都不瑜伽,但我也有另一個看法。
拿解剖學當例子,身體組織有肌肉,肌腱,筋膜,這就像是身心靈一樣,他們是一體的,你今天難道有辦法說我今天課表只練肌肉,肌腱筋膜都不會練到,應該不可能。
瑜伽練習同理,不管你透過什麼層面進入,其實都會同時碰觸到每個層面,差別只是比重,又或者是有沒有認真去覺察,練身的同時也必須去觀察自己的情緒跟想法,從中去學習,這就能夠讓你的練習更完整。
你有一個身體,但你不是你的身體,而你需要這個身體幫你去完成很多事,包含靜坐冥想跟覺察。
「簡單來說,不管什麼練習,能夠帶來身心的健康都是好練習。」
所以,既然瑜伽教學似乎很難被定義怎樣才是最好的,事實上也不可能,因為每個人需要的不同,每個人的緣分不同,所以我們需要各式各樣的老師跟教學模式。
正因為你是獨一無二的,没有人能取代你,所以你要做的事,就是找到你自己的熱情跟專長,保持誠懇跟持續學習,把你想傳遞的理念傳遞出去,你就是一個好老師了。
祝
在這條路堅持自己理念不斷努力教學的老師們
曾經教導過我的老師們
雖然是我學生但也讓我成長很多的老師們
教師節快樂❤
#自瑜瑜人的瑜伽老師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kensyogalife
kensyogalife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筋膜修復對症手療書】
感謝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出版這本好書並且邀請試讀。
來自 2014年出版的 『Why Does It Hurt?: The Fascial Distortion Model: A New Paradigm for Pain Relief and Restored Movement』,作者提出人體很多的疼痛或動作問題,可能都來自筋膜的變形,形態共分六種:
1 誘發帶(Triggerband, TB):灼熱感、拉扯感,疼痛沿著一條線出現。
2 突出誘發點(Herniated Triggerpoint, HTP):悶痛、刺痛或拉扯感,摸得到結塊軟組織。
3 連續區變形(Continuum Distortion, CD):骨骼與筋膜過渡區有痛點,例如足底筋膜炎。
4 摺疊變形(Folding Distortion, FD):關節深處疼痛,感覺似乎行動受限,測試卻正常。
5 柱狀變形(Cylinder Distortion, CyD):疼痛在不同部位遊走,麻木、刺痛、震顫或腫脹。
6 構造固著(Tectonic Fixation, TF):關節無法活動,例如五十肩。
現在大家對筋膜已經越來越不陌生,這些也相對容易理解。
因為筋膜的功能主要為感官,本體感,支撐,傳導以及收縮,在人體形成一個生物張拉整體,任何局部的扭曲變形都可能影響功能。
本書針對治療師提供了很多實際操作的想法跟做法,至於動作指導者也可以透過了解這些可能的問題後,在平常的訓練安排中,增進筋膜的延展,彈性以及滑動,在筋膜產生可能的形變前保持它的健康。
📌 9/29 正式上市,推薦給想了解筋膜的朋友們。
✅ 購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4033
#方言文化
#筋膜修復對症手療書 #筋膜變形
#筋膜 #Fascia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kensyoga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