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冬女裝 -- Gucci 】
常常聽到一句話:【時尚,是我的信仰】。
當面對看似虛無飄渺,卻又好像具體在握的這個概念時,要怎麼確認它是我們的信仰呢?想想我們熟知的宗教吧!藉由一些特定的【儀式】,在實踐這些儀式的當下,我們就正在明白。
儀式,ritual,源自於拉丁文ritus,指涉同時表現意義與價值,又具有重複規律與模式的一種活動;這活動是為了激發、維持或重塑群體中的某些心理狀態。
文化人類學家Victor Turner他修正了Arnold van Gennep對儀式提出的三個階段,在《Liminality》此一階段做深入的分析;他認為儀式是一個中介/轉換的階段,是幫助我們在不同階段或時期中得以調整自己(身心皆然)以好好面對未來的重要程序。除此之外,儀式同時具備沈默的溝通功能,讓我們對所有的抽象狀態,做一種連結。
從以上可知,儀式無論對於個人或是群體,都佔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他讓我們體驗某種生命經驗中的變化、遺漏或者是提升。
那如果把時尚視為一種信仰,這個信仰有什麼樣的儀式呢?從我們每一天選擇穿什麼樣的衣服開始,到我們決定過什麼狀態的生活,到我們翻閱時尚雜誌心中默默記下什麼喜歡的搭配,到每一次時裝週時設計師們為我們提出什麼樣的時尚大秀...林林總總(其實還有更多),都是一重又一重的儀式,藉由吸收、落實、修正、再落實、實踐這些儀式,我們就對於自己心中那個至高無上又抽象的『時尚』,好像就更靠近了一些,好像又更能和它對話了。
就拿時尚大秀來說好了,我們熟悉的流程就是拿著邀請函進入會場,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之前,我們要試著把自己融入在秀場與音樂之中,隨後魚貫而出的models們展演著最新的設計,設計師亮相鞠躬,接下來就是社群軟體以及時尚雜誌的工作了(宣傳)。
而模特兒們怎麼樣『變身』為最新一季時尚的代言人的過程,我們都能猜想後台的過程,換裝的程序,但真正的執行狀態,不是真正的工作人員,其實都好像罩著一層朦朧的面紗,有其神祕性。
Alessandro Michele 這次就把這些充滿神秘感的幕後,一次攤給大家看,讓大家更能完整地參與整個『儀式』的過程,讓我們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
進入秀場之前的迎賓區,就直接是後台的妝髮區了;在看直播的時候,因為沒有想像過有這種儀式,因此心中有各種揣測。不可諱言的,我們在觀看他們妝髮的過程之中,對於這場秀其實就有了第一層的『轉換』。(意即內心對這場秀的第一次理解)
當這些models們妝髮完成,身上仍穿著白色罩袍(還沒有服裝)準備進場時,我相信大家應該和我一樣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吧!想說有沒有搞錯,這樣就要開秀了?結果,發現在秀場的中央,有一個巨大的玻璃空間,剛剛妝髮完成的模特兒們,正在這個空間裡著裝,我有一個瞬間,誤以為這是Gucci這個品牌的子宮,正在孕育著最新一季的孩子們,而這個孕育的過程我們看得一清二楚,這是第二層的轉換。
第三層的轉換我覺得是在服裝本身,而這個轉換和品牌本身有關。Gucci在他的執掌之下,搖身一變成為充滿奇想與各種穿搭規則的牛耳,但他很清楚風格是要轉變的,從上一季的女裝開始,他把性感的元素融入,上個月的男裝,他也調整了設計的方向,變成一種復古與(相對自己之前設計而言的)簡約。
這兩次的轉變其實都有點猛烈,而這次算是很好的一個方向。他加入了新的元素(宮廷公主風),融合了他拿手的風格,卻又把之前實驗的性感放進去,他每一季走來都看得到成長的影子,都又不盡相同,和我們長大的過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你要說他荒誕不羈,要說他創意無限,要說他自我複製,我想其實都可以。他提供的是一個觀點,一個選項,端看我們能不能有共鳴。
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心懷敬畏,讓我們對生活更加銘記和珍惜。」 如果你把時尚當作你的信仰,那麼接近你的信仰的這些儀式,我們就要抱持著更謹慎的心情來看待。
#gucci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liminality人類學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各位brother要幫助Kofan脫離「閾態」,這是吾等變態之使命,yo.
隨著柯文哲和郭台銘一起拜城隍廟吃了米粉,柯粉們也漸漸認清了總統要支持誰了。當然,不久前還跟著柯文哲一起嘲笑郭台銘舔盤子的他們,切換立場還是必須要花上一番功夫。
這種立場的轉折不容易。一步一步,每一個想法,無一不是在揉捏鍛造自己的心智。
剛剛看到了一位柯粉,說自己在「認真思考郭的可能性」,因為郭沒有政壇人馬,「只是做總統其實沒有實權」;就算他喊接受一國兩制,兩大黨不支持也沒用;郭要的是名聲,「也許真的不會做背叛台灣的事」;總之,郭如果選上了,將會是一個「掀不起浪、又能阻止二大黨的總統」。
最後,他說,「我想或許可以賭一把,相信柯P、票投郭董」。
在這位柯粉的思考中,可以看到各種「也許」、「或許」,這是這種轉折之中的特點:給自己建立了新的理論,但是自己也半信半疑。在這個時間點上,他還需要更多的時間,讓這些也許、或許都變成一定、當然。
變得過去,就成為真 • 白色力量。
變不過去,就變成1450。
人類學裡面有個概念叫做「閾態」(liminality),指的是在通過儀式(rite of passage)裡的中間階段,儀式參與者脫離了原本的身心狀態,卻還沒進入儀式所要塑造的身心狀態。在這個階段裡,自我意識極不穩定,充滿了走火入魔的危險。
「粉」的煉成,就是這樣的一個通過儀式。是要成為更加精煉的粉,還是失去對粉主的信念而變成黑粉,是在閾態之中並存的兩種可能性。此刻的粉,可以稱為薛丁格的粉。
而郭台銘的出現,正是這個煉粉儀式中的觸媒,加速了煉粉的進程,卻也增強了閾態中的張力與不確定性。
有多少柯粉會順利完成這個通過儀式,成為更進一步的柯粉呢?而這個更進一步的柯粉,會是怎樣的面貌呢?
我很好奇。
liminality人類學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認真想] 都沒人揪我去跨年~~
.
現在台灣流行的跨年晚會是學習美歐日的結果。我沒有做過當代跨文化的跨年晚會研究,無法考據起源為何。最知名的跨年倒數應該是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歐美許多城市也有跨年煙火。電影裡面經常出現跨年倒數的party,時間到還有得找個隔壁的人親吻的情節──從人類學的理論來看,跨越年的那一刻舊循環讓位給新循環,此時往往會進入liminality(中介狀態)幾秒鐘,看似陷入瘋狂,實則為儀式的常態,人們在liminal的情境下可以溢出日常生活常規與角色,此種溢出從功能論來看,能提供適當的出口,讓平日社會關係的某些壓力得以紓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