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den Agenda
我經常參加晚宴,每個晚宴都是不同的「小圈子」,吃喝之外都會聊天打屁。不同的圈子會聚焦在不同的話題,即使聊到同一個話題,也會有不同的內容和立場。
但是,有一個共同點,當某個話題開始歪樓了,或是聊太久了,或是情緒開始激動了,總是有人會舉起酒杯,然後說「來來來來,不要光聊天忘了喝酒,大家先喝一杯吧!」,大家就停止這個話題,舉起杯來共飲。放下酒杯以後,有九成以上的機會,話題就被改變了。
所以,「來來來來,不要光聊天忘了喝酒,大家先喝一杯吧!」這句話的背後意思,就是「夠了,不要再說了,換個話題吧。」
英文有個詞「Hidden Agenda」網上有翻譯,把它叫做「別有用心的動機」,還有翻成「暗藏玄機」的,可是用在這個例子上,我覺得可以叫做「話中有話」。
我相信有許多人都有這種經驗,可是酒喝多了,誰會去聯想到「話中有話」呢?
在我過去五年多的臉書社群經營經驗裡,我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會設定臉書的「生日通知」,然後透過Messenger,送出生日祝福給我的臉書朋友們。
於是利用一對一的Messenger,和我的臉書朋友們做交流。或許我是比較屬於傳統老派的人,總覺得臉書朋友也是朋友,沒有交流互動怎麼稱得上朋友呢?
即使再忙,透過生日祝福,至少一年一次,可以和臉書朋友做交流。我比較少使用「表情包」,但是透過社群軟體的交流,我發現這種「表情符號」除了本身代表的心情外,也是「話中有話」。
按個「表情符號」來回覆,就好像「速食麵」一樣,方便、快速,省去用文字來回答。
我發現「表情符號」,其實就是一個標點符號裡面的「句號」,背後的意思就是「談話到此結束,我不想再說下去了。」
因為我自己也是這麼用的,有時候在Messenger上聊了太久,不知道怎麼結束,就用個「表情符號」,例如按個「讚👍」,然後結束。
所以每當我花了時間,送出很多文字的生日祝福之後,只接到了一個「表情符號」,連一個「文字」都沒有回覆,心裡蠻挫折的。所以我只能回覆四個字「謝謝回應」。
在我的用字裡面,「回應」和「回覆」是不同意思的。「回應」就好像回音一樣,「回覆」則是有感情的。
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沒有這種感覺?如果也有同感的話,要謹慎使用「表情符號」。
附上這段影片,跟大家分享水晶杯撞擊的清脆聲音,我很喜歡。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