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WS/48來看為什麼 LBJ還是追不上 MJ》 by 小人物汪六
.
大約一個多月前非常榮幸的代表「詹黑(LeBron Hater)」,在《小人物上籃》裏跟《詹皇御史-皇城隨筆》的 LBJ死忠支持者 Armour辯論了一場。因為這場辯論,特別做了一些批判 LeBron James (LBJ) 的功課,在這邊寫成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些觀察跟論點,主要是針對幾個在 podcast上沒辦法好好敘述跟回應的問題,這一篇專注在討論「誰的隊友比較厲害,而誰在 NBA決賽的對手比較厲害?有辦法透過數據回答這個問題嗎?」。
.
數據分析的原始碼放在 https://github.com/wangsix/MJ_LBJ_WS_48
.
--MJ v.s. LBJ,張飛打岳飛?--
「LBJ 超越 MJ成為 The GOAT (The greatest of all time)了嗎?」已經是這幾年被媒體跟球迷吵到不能再吵的話題。The GOAT 不只是指偉大的或者超級球星,而是在各種不同運動裏被公認為在歷史最頂端的一人,例如高爾夫的 Tiger Woods 或是 NFL(美式足球)的 Tom Brady。而關於 LBJ到底追上 MJ了沒,已經有各種用數據、影片、文字,透過各種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比較的論點了。在各種論戰中常常聽到的兩個兩邊的支持者都會用的說法是「因為 MJ(或 LBJ)的隊友比較弱(或強)所以 MJ(或 LBJ)比較偉大(或不偉大)。」跟「因為 MJ(或LBJ)在決賽面對的對手比較強,所以 MJ(或LBJ)比較偉大」。而這樣的說法吵到最後都會淪為「張飛打岳飛」,各說各話的局面,因為本來就不可能完全客觀的比較不同時代的球員跟球隊。而我們今天要試著用一個進階數據來試著回答這兩個問題,那就是 WS/48 (win shares per 48 minutes)。
.
--WS/48是什麼?--
一個球員的 WS/48代表這個球員在球隊的每一場(48分鐘的比賽)勝利中平均貢獻了多少的百分比。例如現役球員中 WS/48最高(歷史第四)的球員 Chris Paul的 WS/48是 0.2433,代表 Chris Paul在球隊拿下一勝的時候,佔了幾乎 1/4的功勞。如果要理解這個數字的意義,可以跟以下的例子做比對。一場比賽 48分鐘上場五個球員,總共是 240分鐘的比賽時間,假設要是全隊上場的人都對球隊的勝利有一模一樣的貢獻,那一個上場 36分鐘(大概是先發球員的時間)的球員的 WS/48就會是 0.15。拿 0.15這個數字去跟 Chris Paul的 0.2433比較就可以大概有一個概念 Chris Paul超出一個平均球隊先發的水準有多少。而如果拿 0.15這個數字去看所有的球員,會發現其實 0.15已經是球星等級的了,例如 Ray Allen, David Lee, Terry Porter, Shawn Marion等等,不過因為這些球員在新秀期或者是在生涯末端都曾經是角色或板凳球員而影響了上場時間,或實際上對球隊的貢獻,所以生涯的 WS/48就被拉低了,而整個 NBA的平均 WS/48大約是 0.1。
.
而我們選擇 WS/48來比較 LBJ跟 MJ在進入 NBA決賽時的隊友還有決賽的對手,也是基於就算 NBA的規則、球風、節奏、球員的技術、體能、身材條件跟健康保持在這過去的三十年都一直在改變或進步,但是一直不變的就是一場 NBA比賽還是 48分鐘、一隊同時五個球員在場上跟每一場比賽只有一隊會贏。在這樣的基礎上,就算現在三分球比 20年前每場多投 20球,比賽的速度(pace)也變快,讓很多數據都沒辦法跨世代比較,WS/48還是能夠拿來衡量平均一個球員貢獻了多少勝利。
.
--誰有神(豬)隊友?--
MJ 從退休就以 0.2505的 WS/48 佔據歷史排行榜第一名,而 LBJ則是以 0.2336排在歷史第六(現役第二)。而從下表我們列出歷史上(包括現役)以 WS/48排名前 250名的球員中,是 MJ(紅色) 或 LBJ(黃色)的隊友。我們先不直接用絕對的數值來比較,例如把隊友的 WS/48加起來比較,或平均,因為這個 WS/48是生涯平均,包括了他們在別隊或者在生涯不同時期扮演不同角色的表現。我們看這個列表球員所在的區間跟分佈,來從中觀察有沒有共同點或趨勢。而同時如果我們要直接比較數字的話,那也不用比較隊友了,因為我們可以直接說 MJ的 0.2505是高於 LBJ的 0.2336的,所以 MJ比較厲害,然後就此結案。
.
在開始討論表一之前,很多人(老派球迷)可能會因為看到 Ray Allen或者是 KI排在 Scottie Pippen前面就覺得用這個數字排名沒有意義,但是其實從 WS/48的精神來說,S. Pippen在兩分三分跟罰球的低命中率讓他在他的全能之外其實在場上是有缺陷的(當然他離開公牛之後因為年紀跟傷痛表現下滑也是),也傷害了他對球隊貢獻的程度,同樣的道理也能應用在 D. Rodman身上。
.
所以如果我們相信(或暫時接受)生涯 WS/48的高低是可以代表球員的「能力」的話,那表一給我們的第一個觀察大概是 LBJ的隊友們都挺「罩」的,至少看起來都比 MJ的隊友們罩,而且 WS/48這個數字也反應出這些 LBJ的隊友都在其他球隊是球隊的第一球星、第一選擇,入選明星賽,all nba teams等等的事實。而 MJ的隊友們,除了 S. Pippen 是公認的 NBA 全能巨星,D. Rodman是年度防守球員跟蟬聯籃板王,Toni Kukoc是年度第六人之外,其他 MJ的隊友最多都只是非常優秀的角色或團隊球員。但是我們也可以提出第二個觀察,就是要是我們忽略快要排到 250之外的 Shane Battier的話,我們也可以說,LBJ最多都只同時有兩個厲害的隊友(熱火時期除外),而 MJ則是在兩次三連霸時期都至少各有四個很「不錯」的隊友。從以上的觀察來說的話,我們能得到的結論是 MJ跟 LBJ的隊友們其實沒有明顯的優劣高下。接下來我們來看 LBJ跟 MJ生涯在決賽面對的對手的 WS/48,來試著回答誰面對的對手比較強?
.
--誰的對手比較強?--
表二我們把 LBJ(綠色)跟 MJ(藍色)在 NBA決賽遇到過的對手依照 WS/48的排序列出來,為了方便比較我們把球星分成三個顏色深淺的區塊,最淺的是排名前 50的球員,51~150則是中間,最深的顏色則是 151~250。看表二的第一個觀察會是雖然 MJ跟 LBJ都在 NBA決賽各遇到了 18個 WS/48前 250名的球員,但是 LBJ的確面對了比較多排名在前 50的球員。但是如果我們接下來把 MJ跟 LBJ的決賽紀錄考慮進來的話,可以發現這些排名在前 50的對手球員剛好包括了 LBJ的全部十次 NBA決賽,而 LBJ的戰績是 4勝6敗,而 MJ則是 6勝 0敗。一方面我們可以說,就是因為 LBJ面對強的對手比較多次,所以他沒有辦法像 MJ一樣在決賽的系列賽取得完美的系列賽勝率,但是另一方面考量到 LBJ進了 10次決賽比 MJ多了 4次,那當然會面對到比較多的球員,所以重要的還是能不能擊敗對手拿到冠軍。不過跟表一的觀察一樣,同時考量 MJ跟 LBJ面對的對手在 WS/48排名上的區塊也沒有絕對顯著的差異,而雖然 LBJ面對的前 50的對手比較多,但是 LBJ進決賽的次數也比較多,我們最多可以說的就是我們也沒有辦法說 MJ跟 LBJ面對的對手其實明顯的誰比較強。
.
--如果比生涯 WS/48不公平--
用生涯 WS/48的一個缺點是,會低估或高估某些 MJ/LBJ的隊友或對手。比如說 Scottie Pippen在生涯前三年跟後三年的 WS/48都低於 0.1,所以他生涯 0.146的 WS/48絕對是低估了他在公牛兩次三連霸(1990-1998)的 WS/48,而 D. Wade也是類似的狀況。一個解決的方式就是用 MJ跟 LBJ打進決賽的季後賽季 WS/48來比較他們的隊友跟對手。
.
如果只看決賽季後賽季,MJ的 WS/48(六年)是 0.2674,而 LBJ(十年)是 0.2466。為了客觀的比較,我們統一納入了在季後賽平均上場超過 15分鐘的隊友跟對手。MJ 六年兩次三連霸以來的隊友,平均的 WS/48是 0.141,前三名是 Horace Grant (0.1843)、Ron Harper(0.1598)跟 Toni Kukoc(0.1595),而 LBJ的 隊友 WS/48平均是 0.1175,前三名是 Anthony Davis(0.284,比 LBJ高)、Chris Anderson(0.2404)跟 Daniel Gibson(0.211)。而對手的話,MJ的對手則是 0.1209,前三名是 Charles Barkley(0.215)、Terry Porter(0.202)跟 Shawn Kemp(0.198)。LBJ的對手季後賽 WS/48平均則是 0.146,前三名是 Kevin Durant(0.2452),Stephen Curry(0.2103)跟 Dirk Nowitzki(0.21)。直接比較 MJ跟 LBJ進入 NBA決賽的季後賽隊友跟對手 WS/48的話,我們可以說 MJ的隊友比 LBJ的隊友厲害(0.141>0.1175),而 LBJ的對手則比 MJ厲害(0.146>0.1209)。但是從排上名的隊友我們可以觀察到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光看進入決賽季後賽的WS/48,有一些球員的數據會因為樣本數較少而被高估或低估(或者說跟看比賽的解讀跟印象不同,像上榜的 Daniel Gibson)。第二個問題則是,因為不是比較球員的生涯或者 82場的季賽 WS/48,單季季後賽的 WS/48絕對會受「當季」季後賽的成績影響,意思是在 LBJ的十次進入 NBA決賽的季後賽賽季,他自己跟他的隊友的 WS/48,有可能因為有六次最後是輸的,所以數字被拉低了,而對手的數字當然也會因為贏的比較多而比較高。第一個問題我們可以選擇接受有些角色球員在季後賽對球隊勝利的貢獻可能的確大於我們平常看比賽或者對他們生涯的印象,而第二個問題我們可以只比較 MJ的六次跟 LBJ的四次 NBA冠軍季後賽 WS/48,雖然會讓樣本數更少。
.
只看拿到冠軍的季後賽賽季的話,MJ的數字完全沒有改變(因為進決賽六次拿六次冠軍)。而 LBJ的冠軍季後賽 WS/48則是 0.2718,隊友平均是 0.1344(MJ隊友 0.141)。前三名的隊友是 Chris Anderson(0.309)、Anthony Davis(0.284)跟 Kyrie Irving(0.21)。對手的平均則是 0.1303(MJ對手 0.1209),前三名則是 Kevin Durant(0.231)、Jimmy Butler(0.209)跟 Kawhi Leonard/Andrew Bogut(0.194)。根據以上這些 WS/48數字的比較,一個很直接的結論是 LBJ的隊友平均比 MJ的弱一點,然後對手都比 MJ的對手強一點,但是兩者的差距真的很小。不過 LBJ的隊友雖然平均起來可能比 MJ的弱一點,但是那可能是 LBJ在的隊伍都比較「頭重腳輕」,兩巨頭或三巨頭的數字會被其他角色球員的數字拉低,甚至在四季冠軍球季中有兩季 LBJ的 WS/48都不是隊上最高的(平均上場超過 15分鐘的球員裡,MJ則從來沒有不是最高過)。而 LBJ的對手 WS/48比 MJ的對手高的原因,也一定有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在 LBJ的四次 NBA決賽中,有兩次打到第七戰(MJ最多到第六戰),所以對手的當季季後賽 WS/48也會高一點。如果我們再更進一步的檢視 MJ冠軍六年跟 LBJ冠軍四年的勝率,會發現 MJ在那六年是 90勝 26敗,勝率 0.776,而 LBJ是 64勝 24敗勝率 0.727。勝率的差別完全可以解釋為什麼 MJ的隊友平均的 WS/48會比較高,而對手平均的 WS/48會比較低。LBJ在四次冠軍的 WS/48 0.2718的確高過 MJ的 0.2674,但是其實在這四季中只有一季 LBJ的季後賽 WS/48是全聯盟第一,而 MJ在六次冠軍賽中有三次 WS/48是全聯盟第一。
.
--回到 MJ v.s. LBJ--
從一個長期觀察跟批判 LBJ跟同時是死忠 MJ 90年代公牛的 NBA球迷的角度來說,常常聽到試著替 LBJ辯護他在決賽成績遠不如 MJ的論點就是,「MJ 有 Scottie Pippen跟 Dennis Rodman誒!LBJ要是有這樣的隊友也不會輸啊。」或者是「90年代公牛的對手都太弱了啦,要是90年代公牛來到現在,一定也打不過團隊馬刺跟三分勇士。」所以在這邊才會特別想要試著去回答關於 MJ跟 LBJ的隊友跟對手的問題。而我們透過 WS/48可以回答的是,兩個人的隊友其實都是旗鼓相當的,也都面對了差不多強勁的對手。而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籃球是團隊運動,所以不管是 MJ或 LBJ都不可能只靠自己一個人打進 NBA總決賽,而他們的對手也是。而比較的重點也不是在於要是真的把 90年代的公牛帶來現代或讓今年的湖人回到 90年代會不會拿到冠軍。因為不同年代用不同的規則,球員的技術、體能、戰術觀念、飲食健身保養都不同。但是相同的是,同一個年代的球員都是在同樣的基礎下比賽,而籃球比賽還是五個人上場打 48分鐘,得分多的那隊贏。而如果隊友跟對手不再是拿來造成差異的要素,那回到最根本的 6勝 0敗,跟 4勝 6敗的差別,就是區別 MJ是 GOAT而 LBJ還在追趕他的原因。或許跟 MJ不同的是,LBJ曾經在有好隊友(Wade, Bosh, Shane Battier)的情況下輸給小牛過,也曾經在 K. Love在決賽受傷的情況下跌破眼鏡打贏 73勝勇士。而 MJ的公牛從來都不是「跌破眼鏡」的那一邊,因為他們就是強,而 MJ史上第一屹立不搖的 WS/48也是另一個佐證。而筆者也試著去平衡比較的條件,只用拿冠軍的球季來比較,但是這顯然已經是一種在比較上的讓步了,因為忽略了 LBJ在 NBA決賽「被擊敗」比「擊敗別人」還要多次的事實。
#小人物上籃
#TheGoat
#MJ
#LBJ
#littleguylayup
「nfl比賽時間」的推薦目錄:
nfl比賽時間 在 田鴻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沒有goaltending? 吹了才能看重播』
今天令Damian Lilliard暴跳如雷的這個goaltending,也讓拓荒者輸掉了比賽。很多人會叫屈,很明顯的goaltending裁判卻沒吹,難道不能藉由重播輔助或是教練挑戰來立即更改誤判嗎?重播系統不就是為了減少這類的憾事一直發生嗎?
裁判在賽後也承認錯誤,但當下他們並沒有看重播去更改判決。為什麼?
這牽扯到籃球比賽時間無法回溯的real time基本精神,也就是沒吹的球,比賽繼續進行。不能在接下來後續的死球時間去要求回放檢討判決,不然某一段已經進行的比賽將會消失。(例如在A時間點沒吹犯規,B時間點死球看重播改判,那A到B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該如果解釋?)
2019年一月在台灣UBA國體跟高師的比賽,就發生了類似案例的致命錯誤,裁判一開始沒吹24秒出手違例,卻又在比賽進行一段時間後的死球去看重播,更改判決,造成無法彌補的錯誤以及後續的0.73秒重賽的荒謬事件。
所以,我們只能寄望裁判以後在這種關鍵時刻,如果不確定是否出手在時間內,或是否有goaltending,都先響哨,這樣才有辦法藉死球看重播,當下如果沒吹,就只能讓比賽繼續下去,賽後再寫報告了。
nfl比賽時間 在 KaL-EL Sport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運動,與運動以外的事:
【職業運動爭相改變,只為吸引千禧年世代的注意力】
.
即將開打的NBA新球季和先前有些不同,不只是大牌球星轉換球隊或備受注目的新秀登場,這種改變影響了整個聯盟的每支球隊,但卻可能微小到不容易被察覺,那就是比賽進行的節奏稍微變快了。
.
今年夏天,NBA理事長Adam Silver宣布新的球季將有幾項變革:暫停的次數從18次減少到14次、球隊原本在最後兩分鐘可以喊三次暫停,改為三分鐘兩次暫停、球隊在延長賽中的暫停從三次減少到兩次等等。
.
Silver表示,聯盟關注的重點在比賽的節奏和流暢度,尤其是比賽最後兩分鐘總是進行得特別緩慢。根據統計,過去七個球季NBA比賽的最後兩分鐘,往往要耗上八分多鐘,季後賽時則還要更久。
.
但這項改變的背後,來自於千禧年世代的專注力問題。今年初Silver就曾提出他的觀察說:「很明顯地,尤其是千禧年世代的人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越來越短暫,所以這是我們這個行業得要注意的事。」
.
因為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蓬勃發展,人們不自覺地被這些最新科技所制約,不斷在螢幕上跳動的訊息呼喊人們注意,五光十色的華麗畫面吸引人們的眼球,只有緊湊、刺激的故事才能讓人目不轉睛。
.
科技作家宣稱,「一心多用」將是人們未來工作的必備技能,那讓人們自我感覺良好,因為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讓人們感覺快樂和興奮,甚至以為自己更有生產力(但實際上則不然),於是我們一邊看球賽,一邊看批踢踢、傳訊息、滑臉書和逛數個網站,並且樂在其中,但這對一場比賽要耗上數小時才能分出勝負的運動賽事來說,無疑是一大危機。
.
注意到這項趨勢的不只是NBA,事實上,MLB面對的麻煩或許還更為緊迫。根據統計,2015年球季平均一場九局比賽平均要耗費2小時56分,到2016年球季略為上升到3小時42秒,而剛結束的2017年球季又更久了—足足要耗費3小時5分鐘又11秒,創下聯盟歷史紀錄,至於緊張刺激的季後賽,因為頻繁更換救援投手,加上廣告時段比較久,所以往往耗時更長。
.
為了加快比賽節奏,MLB宣布從這個球季開始,教練可以直接示意執行故意保送戰術、總教練要求重審爭議判決和官方作出重播輔助判決的時間受到限制,MLB還打算在菜鳥聯盟實驗「突破僵局制」—延長賽每局開始時會有一位跑者在二壘上,以增加得分機會。
.
「我相信把自己的頭埋在沙裡,忽略我們的比賽正在持續改變,是一項錯誤。」MLB主席Rob Manfred說。
.
無獨有偶的,NFL也面臨改變。美式足球的電視轉播常被廣告所打斷,尤其是每段廣告結束後,球隊開球進攻,然後又進另一段廣告,那常讓球迷難以忍受,就連NFL主席Roger Goodell也有同樣感覺,他在今年稍早受訪時說:「那讓我快抓狂。上個球季在開球之後有27%的頻率會發生這種狀況,那對我們來說還是太高。」
.
NFL透過偵測球迷觀看比賽時的生物訊號,以便了解球迷想要看什麼,還有什麼時候他們會失去專注力。上個球季,每場NFL比賽平均要耗費3小時7分鐘又8秒,比前一個球季稍快了一分鐘,但顯然還不夠,於是從這個球季開始,聯盟將會改變重播爭議判決的方式、限制達陣得分後加踢的時間、減少廣告出現的頻率(但廣告時段會比較長)。
.
「現在這個時代,我們得要給球迷充分理由注意場上動態。不要給他們有理由轉頭。」Goodell說,他估計這樣將會讓比賽時間減少約五分鐘。
.
不過和這些職業運動聯盟相比,向來傳統的高爾夫球和網球界為了爭取年輕世代所作出的改變,無疑更為大膽。
.
在美國,至少打過一輪高爾夫球賽的球迷在十年內滑落了兩成,在英國,16歲以上、每週至少打過一場球的球迷也從2007年的103萬人降至74.5萬人。
.
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世代,讓比賽更加緊湊刺激,今年二月的「伯斯世界超級六洞賽」(World Super 6 Perth)稍微調整了賽制,他們將最後一天的決賽改為只有六個洞,如果仍然平手,就改在只有90碼的淘汰洞對決,如果仍然平手,就是一桿決勝負—最接近洞口的勝出。
.
「高爾夫球絕對需要革新,」歐巡賽執行長Keith Pelley說:「如果我們這項運動需要進一步發展,就得期待適合千禧年世代的新賽制。」
.
而11月初的新世代年終賽(NextGen ATP Finals)則是國際職業網球協會(ATP)的最新嘗試:雖然依舊是五盤三勝制,但要贏得一盤只要四局(而不是六局),雙方都贏得三局時則「搶四」,同時為避免永無止盡的平分(deuce)大戰,將改採一球決勝負的「決勝分制」(No-Ad),而發球25秒的時限將會被嚴格執行。
.
根據經濟學人的估計,這樣的改變將會讓每場比賽的時間縮短20分鐘,比賽的精彩度沒有太大差異,它減少了一面倒的比賽的出現頻率,但過往令球迷津津樂道的數小時史詩對決或許難再重現。
.
這場賽事僅限於21歲以下的頂尖網球員才有資格參加,而賽事名稱似乎像是個雙關語,它瞄準的不只是新世代的球員,還包含了難以長時間保持專注,不時要拿起手機滑一下的新世代球迷。
.
現在,如果你已經專心地讀完這篇文章,假設你覺得有點忍不住的話,可以拿起手機來滑一下了。
.
(本文刊載於《 The Affairs 週刊編集 》第六期 2017/11/20)
nfl比賽時間 在 [NFL!] 2021球季賽程表出爐 - PTT體育區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espn.com/nfl/schedule 新球季的賽程表已經出來了! 開幕戰照慣例是由衛冕冠軍擔任主場,就是坦帕灣海盜vs 達拉斯牛仔。 ... <看更多>
nfl比賽時間 在 NFL in Taiwan - 首頁|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而且在前四場比賽,別忘了他早已遭遇聯盟頂級防守球員,如華盛頓美式足球隊的Chase Young,酋長隊的Chris Jones和突擊者隊的Maxx Croxby等人;Hertbert遭受壓迫的時間,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