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邀請到的特別來賓是型男設計師 Nick。 Nick 現在在 Google 總部擔任 UX Designer Manager,這次的直播會聚焦在如何成為頂尖的 UX 設計師上。
本次訪談內容皆為個人意見立場,不代表 Google 或任何公司的立場。
直播影片的大綱內容:
Nick 大學是師大的工業科技教育學系,主要偏重寫程式、學習網路、資料庫架構相關的學科。 因為他從小學開始就對美術相關的比賽很有興趣,大學畢業後想持續的往設計方面發展, 於是進入交大的應用藝術研究所就讀。
他研究所方向偏向視覺傳達、心理學,學習如何把 coding 、或是邏輯相關的知識應用在藝術、設計方面。 研究所畢業後先工作, 工作幾年後申請美國學校, 來到 CMU 卡內基美隆大學唸 HCI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是 3 個領域的結合, Computer Science + Design + Psychology (電腦科學 + 設計 + 心理學),也都剛好是 Nick 接觸過的領域。
Nick 在大學就讀的過程中, 有和另外兩位朋友一起創業, 那時適逢 2000 年,他們想把許多服務及一些內容辦到網路上, Nick 負責把網站做設計、並架起網站、運行。 大學因為有拿到教師資格,所以畢業後去高中教了一年的生活科技課。
隨後 Nick 決定還是回到設計, 先做了網頁 Desinger , 再到 HTC 做 User Usability Engineer , 再來開始做手機的 UI, UI 做久了開始會思考產品要如何設計可以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從介面的安排位置、顏色、到和使用者的互動等等, 就開始進入 UX(User Experience) 領域 。
探討 UX 前先來確定 UX 使用者經驗的定義是什麼? UI 是被包含在 UX 裡, UI 比較偏向視覺的元素, 而 UX 是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的體驗。 ex: 車子的按鈕、儀表板可以比喻成 UI , 而打開車門、開車、停車的整個體驗是 UX。
比如說去迪士尼玩,從買票到在遊樂園裡玩的所有經驗、排隊買演場會的票、坐在客廳沙發上挑一部電影來看。 如何把經驗從好的變的更好, 就是 UX Designer 的工作。
UX 在科技業包含了幾個部分:
1. 互動設計 Interaction
2. 視覺設計 Visual (與設計的流行趨勢影響密切)
3. 轉場 Motion
4. 使用者研究 Research
5. 工程 Engineering
UX Designer 廣義來說包含以上這五種工作類別,目前比較大的業界需求偏向 1 & 2,如果能同時兼備多樣專長 (Hybrid Designer) 在就業市場上會更有競爭力。 美國的科技產業, 產品和終端消費者比較直接相關,讓設計師比較被視為一個專業。 UX Designer 依照公司規模的狀態, 小公司 3~5人, 第一個 designer 職責可能就是包山包海,連 UX Researcher 的工作也要做, 拿到結果再來自己測試。
什麼是好的 UX Designer?
視覺設計要不錯, 有基本的美感及程度、並且有邏輯思考的能力,這樣就會是很有競爭力的設計師。
UX designer 過往在矽谷還是會希望有寫程式的能力,5~7 年前的一些公司設計師面試還是會考程式, 但到目前, 專業被更尊重及細分, 就比較沒有被考程式了。 當然,找工作的時候, 如何讓自己比別人突出, 如果你是設計師,有程式的經驗,還是會很有競爭力及賣點。
設計的本質: 1. 對事務的好奇心、2. Iteration 迭代 的容忍度、接受度、及執行力,3. 合作、溝通的能力。
提升能力的方式: Nick 相信做中學,產品一個階段之後, 把專案相關人員聚集起來, 討論 Start、Stop 、Continue 。 什麼事情是不該繼續做的? 什麼事需要持續做的? 什麼事情需要開始去做的?
Designer 的工具: 從之前 Photoshop、 Illustrator, 近幾年因為設計潮流變的扁平, 所以 Sketch 因為可以勝任大部分工作, 也變得更流行。 當然, 因為團隊協作的部分, Figma 讓設計師在合作上有像 Google Doc 有一份網上的檔案讓大家協同合作,也是常用的工具。
Designer 面臨的工作挑戰:
如何用研究方法,把主觀的設計,用客觀的方法、數據來解釋、說服團隊。 所以設計師和 UX 研究員的合作緊密,用值化、量化研究來找出好的設計。
UX designer 在整個產品週期都參與, 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目標及任務。 產品比喻成的 3 隻腳的椅子的話, 分別是 Designer 、 Engineer、 PM, 少了一個產品都沒辦法順利運行。
UX 常常會被說要有同理心,其實每個產品的角色應該都要有同理心。
質化 vs. 量化研究: 質化是要找問題的本質,比如說 5~8 人的研究就可以找出 85% 以上的錯誤或是設計不好的地方。 量化就是要多的樣本數、找到公正、大數據、可信賴結果的研究。 UX 要知道在什麼樣的情況,用什麼樣的研究方法來證明、並讓案子往前推進。
最後是一些提問及資源分享:
有什麼好的線上資源可以學習?
dribbble (https://dribbble.com/)
behance (https://www.behance.net/)
UX Design Weekly (uxdesignweekly.com)
經典的 UX design 準則, 不僅僅是 designer 適用、工程師及 PM 內化這些準則後也可以發現產品做出來可以避免許多不好使用者經驗的問題:
10 Usability Heuristics for User Interface Design by Jakob Nielsen in 1994
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ten-usability-heuristics/
推薦閱讀的 2 本書:
Nick 的啟蒙書 Don’t make me think (https://amzn.to/2Zq9Xti) 中文版翻譯為“ 如何設計好網站”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https://amzn.to/2zmRNhA),用了許多生活化的例子。Affordance 在使用者經驗領域佔有相當的一席之地,例如:旋鈕、橫桿、直桿、握把的門,大致上會讓使用者理解該用轉的、推的、還是拉的。
找工作的建議:
提升自我的競爭力,先釐清自我的興趣、想要做的方向,因為每個 UX 細分領域看重的技能都不太一樣。 許多人都願意分享,可以找到願意分享的前輩,得到一些建議。
職場上爬升的建議:
首先, title 是公司衡量是你是否有值得那個等級、影響力的結果,所以要著重於你對與展品的影響力是什麼。再來是要有耐心,培養自我能力、提升競爭力,最後就會自然而然走到你該得到的位子。 最後, Nick 覺得 designer 最要有的能力是溝通能力。 好的設計能力可以變成好的設計師。 強的設計師就是厲害在溝通方面。 Design 在 Nick 心中就是解讀 (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如何解決問題)、解釋(如何解釋你設計出來的東西), 最後解釋就是溝通。 所以對於設計有興趣的朋友,溝通是個很值得培養的能力。
溝通能力加強的方式:
上課培養。如果簡報 (presentation) 角度著墨,從聽眾聽完後,你想要讓他們知道哪 3 件事情反向思考,來幫助架構簡報,3 是個很重要的數字,讓這 3 個有相關、又各自著墨重點, 就可以涵蓋很大一部分思想理念。
最後分享一下UX 設計師大概的面試流程:
如果你有 portfolio,很多時候會被找到, 這是一個門票, 讓你可以開始面試,接下來可能會有 take home exerecise , 讓你做一個開放性的問題, 被公司審核通過的話會邀請到 onsite interview 。 onsite 需要介紹你自己的作品, take home exerecise 的作品。 如果設計師可以充分利用白板來解釋思考過程、思考邏輯、及最後的提案是什麼,會是一個非常大的加分。 面試官其實很在乎你面試過程中展現的思考能力 (其實和軟體工程師的面試的精髓也是一樣的)。
第一段影片在: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videos/492317728266537/
nick 電腦椅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次邀請到的特別來賓是型男設計師 Nick。 Nick 現在在 Google 總部擔任 UX Designer Manager,這次的直播會聚焦在如何成為頂尖的 UX 設計師上。
本次訪談內容皆為個人意見立場,不代表 Google 或任何公司的立場。
直播影片的大綱內容:
Nick 大學是師大的工業科技教育學系,主要偏重寫程式、學習網路、資料庫架構相關的學科。 因為他從小學開始就對美術相關的比賽很有興趣,大學畢業後想持續的往設計方面發展, 於是進入交大的應用藝術研究所就讀。
他研究所方向偏向視覺傳達、心理學,學習如何把 coding 、或是邏輯相關的知識應用在藝術、設計方面。 研究所畢業後先工作, 工作幾年後申請美國學校, 來到 CMU 卡內基美隆大學唸 HCI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是 3 個領域的結合, Computer Science + Design + Psychology (電腦科學 + 設計 + 心理學),也都剛好是 Nick 接觸過的領域。
Nick 在大學就讀的過程中, 有和另外兩位朋友一起創業, 那時適逢 2000 年,他們想把許多服務及一些內容辦到網路上, Nick 負責把網站做設計、並架起網站、運行。 大學因為有拿到教師資格,所以畢業後去高中教了一年的生活科技課。
隨後 Nick 決定還是回到設計, 先做了網頁 Desinger , 再到 HTC 做 User Usability Engineer , 再來開始做手機的 UI, UI 做久了開始會思考產品要如何設計可以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從介面的安排位置、顏色、到和使用者的互動等等, 就開始進入 UX(User Experience) 領域 。
探討 UX 前先來確定 UX 使用者經驗的定義是什麼? UI 是被包含在 UX 裡, UI 比較偏向視覺的元素, 而 UX 是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的體驗。 ex: 車子的按鈕、儀表板可以比喻成 UI , 而打開車門、開車、停車的整個體驗是 UX。
比如說去迪士尼玩,從買票到在遊樂園裡玩的所有經驗、排隊買演場會的票、坐在客廳沙發上挑一部電影來看。 如何把經驗從好的變的更好, 就是 UX Designer 的工作。
UX 在科技業包含了幾個部分:
1. 互動設計 Interaction
2. 視覺設計 Visual (與設計的流行趨勢影響密切)
3. 轉場 Motion
4. 使用者研究 Research
5. 工程 Engineering
UX Designer 廣義來說包含以上這五種工作類別,目前比較大的業界需求偏向 1 & 2,如果能同時兼備多樣專長 (Hybrid Designer) 在就業市場上會更有競爭力。 美國的科技產業, 產品和終端消費者比較直接相關,讓設計師比較被視為一個專業。 UX Designer 依照公司規模的狀態, 小公司 3~5人, 第一個 designer 職責可能就是包山包海,連 UX Researcher 的工作也要做, 拿到結果再來自己測試。
什麼是好的 UX Designer?
視覺設計要不錯, 有基本的美感及程度、並且有邏輯思考的能力,這樣就會是很有競爭力的設計師。
UX designer 過往在矽谷還是會希望有寫程式的能力,5~7 年前的一些公司設計師面試還是會考程式, 但到目前, 專業被更尊重及細分, 就比較沒有被考程式了。 當然,找工作的時候, 如何讓自己比別人突出, 如果你是設計師,有程式的經驗,還是會很有競爭力及賣點。
設計的本質: 1. 對事務的好奇心、2. Iteration 迭代 的容忍度、接受度、及執行力,3. 合作、溝通的能力。
提升能力的方式: Nick 相信做中學,產品一個階段之後, 把專案相關人員聚集起來, 討論 Start、Stop 、Continue 。 什麼事情是不該繼續做的? 什麼事需要持續做的? 什麼事情需要開始去做的?
Designer 的工具: 從之前 Photoshop、 Illustrator, 近幾年因為設計潮流變的扁平, 所以 Sketch 因為可以勝任大部分工作, 也變得更流行。 當然, 因為團隊協作的部分, Figma 讓設計師在合作上有像 Google Doc 有一份網上的檔案讓大家協同合作,也是常用的工具。
Designer 面臨的工作挑戰:
如何用研究方法,把主觀的設計,用客觀的方法、數據來解釋、說服團隊。 所以設計師和 UX 研究員的合作緊密,用值化、量化研究來找出好的設計。
UX designer 在整個產品週期都參與, 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目標及任務。 產品比喻成的 3 隻腳的椅子的話, 分別是 Designer 、 Engineer、 PM, 少了一個產品都沒辦法順利運行。
UX 常常會被說要有同理心,其實每個產品的角色應該都要有同理心。
質化 vs. 量化研究: 質化是要找問題的本質,比如說 5~8 人的研究就可以找出 85% 以上的錯誤或是設計不好的地方。 量化就是要多的樣本數、找到公正、大數據、可信賴結果的研究。 UX 要知道在什麼樣的情況,用什麼樣的研究方法來證明、並讓案子往前推進。
最後是一些提問及資源分享:
有什麼好的線上資源可以學習?
dribbble (https://dribbble.com/)
behance (https://www.behance.net/)
UX Design Weekly (uxdesignweekly.com)
經典的 UX design 準則, 不僅僅是 designer 適用、工程師及 PM 內化這些準則後也可以發現產品做出來可以避免許多不好使用者經驗的問題:
10 Usability Heuristics for User Interface Design by Jakob Nielsen in 1994
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ten-usability-heuristics/
推薦閱讀的 2 本書:
Nick 的啟蒙書 Don’t make me think (https://amzn.to/2Zq9Xti) 中文版翻譯為“ 如何設計好網站”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https://amzn.to/2zmRNhA),用了許多生活化的例子。Affordance 在使用者經驗領域佔有相當的一席之地,例如:旋鈕、橫桿、直桿、握把的門,大致上會讓使用者理解該用轉的、推的、還是拉的。
找工作的建議:
提升自我的競爭力,先釐清自我的興趣、想要做的方向,因為每個 UX 細分領域看重的技能都不太一樣。 許多人都願意分享,可以找到願意分享的前輩,得到一些建議。
職場上爬升的建議:
首先, title 是公司衡量是你是否有值得那個等級、影響力的結果,所以要著重於你對與展品的影響力是什麼。再來是要有耐心,培養自我能力、提升競爭力,最後就會自然而然走到你該得到的位子。 最後, Nick 覺得 designer 最要有的能力是溝通能力。 好的設計能力可以變成好的設計師。 強的設計師就是厲害在溝通方面。 Design 在 Nick 心中就是解讀 (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如何解決問題)、解釋(如何解釋你設計出來的東西), 最後解釋就是溝通。 所以對於設計有興趣的朋友,溝通是個很值得培養的能力。
溝通能力加強的方式:
上課培養。如果簡報 (presentation) 角度著墨,從聽眾聽完後,你想要讓他們知道哪 3 件事情反向思考,來幫助架構簡報,3 是個很重要的數字,讓這 3 個有相關、又各自著墨重點, 就可以涵蓋很大一部分思想理念。
最後分享一下UX 設計師大概的面試流程:
如果你有 portfolio,很多時候會被找到, 這是一個門票, 讓你可以開始面試,接下來可能會有 take home exerecise , 讓你做一個開放性的問題, 被公司審核通過的話會邀請到 onsite interview 。 onsite 需要介紹你自己的作品, take home exerecise 的作品。 如果設計師可以充分利用白板來解釋思考過程、思考邏輯、及最後的提案是什麼,會是一個非常大的加分。 面試官其實很在乎你面試過程中展現的思考能力 (其實和軟體工程師的面試的精髓也是一樣的)。
第二段影片在:
直播訪問: Google Design Manager 談如何成為頂尖的 UX Designer 【02】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videos/512324412847952/
nick 電腦椅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CBM專訪:編劇克里斯多夫˙馬克斯(Christopher Markus)與史帝芬˙麥菲利(Stephen McFeely)談《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與《美國隊長3》。
1.兩位最期待看到的《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刪除片段是什麼?
克里斯多夫:「老實說我不知道《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的BD裡到底收錄了什麼!我正在努力回想我們之前到底拍了哪些畫面……」
史帝芬:「電影裡有一個小小的橋段是娜塔莎(Natasha)和尼克˙福瑞(Nick Fury)的對話,內容大致是娜塔莎問他:『為什麼你沒告訴我你假死的真相?』。」
克里斯多夫:「我不知道影碟裡會不會收錄這個,但我們拍了許多有關佩姬(Peggy)的畫面—不是出現在現代的老年佩姬,而是1950年代時佩姬接受訪談的畫面。海莉˙艾薇(Hayley Atwell)花了很多時間拍攝這些片段,最後的成果也都很出色,只不過這些畫面會干涉到後續的劇情,我們只好把它們剪掉。」
史帝芬:「我們刪去的鏡頭其實沒那麼多。我們幾個月前剛錄製了這部電影的隨片講評,我不記得劇組有刪掉那麼多畫面。」
2.為什麼電影裡並沒有使用紅骷髏(Red Skull)或是亞歷山大˙路金(Alexander Lukin)這類出自漫畫同名作品《The Winter Soldier》的反派角色?
克里斯多夫:「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希望某種程度上隊長可以好好審視美國當今的狀態。如果你想用『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當作自己行動時的稱號,你應該會好好了解這個自己所宣揚的國家。若是把事情都歸咎給一位不死的德國人和一位邪惡的俄國人角色身上,似乎會給人一種『就讓他繼續沈浸在過去吧!』的感覺。
另外,這麼快就讓紅骷髏這個角色回歸也會顯得好像我們只有這個選項,讓事情變成『對啦!果然是紅骷髏在搞鬼!』;在孩子們看的卡通裡頭,每次壞人都是骷髏王(Skeletor)(笑),因為他們只有這個反派了。」
3.兩位是否有考慮過讓阿尼姆˙索拉(Arnim Zola)博士擁有自由行動的能力呢?還是這名角色從一開始就被設計成九頭蛇(Hydra)藏在基地底下的電腦?
史帝芬:「這個問題你問對人了!(笑)」
克里斯多夫:「我們的構想一直都是從電腦的形象開始塑造這名角色,但我們也希望能留下一些關於索拉可能還留有一手、他將來還是有機會獲得行動能力的暗示。你要殺死一個電腦程式是非常困難的,我也不知道索拉在電影裡的那場爆炸之後究竟怎麼了……」
史帝芬:「這是電影裡最有漫畫風格的一幕,對吧?原本是一部充滿陰謀的驚悚片,結果當劇情進展到中段時,觀眾卻面臨了一段充滿漫畫風的震撼劇情。我們和導演羅索(Russo)兄弟盡我們所能地把這個片段拍到最好,而我們也的確做到了,但對這部電影來說,這個片段的基調仍然是故事裡最詭異的,因為這部電影處理的是Marvel電影世界觀裡更寫實、更充滿成人風格的主題。我們一直希望可以讓《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維持一部漫畫改編電影的特色,克里斯多夫也一直指出我們不該忘記這些故事的出處。我想如果沒有他的話,整部電影就會走偏了。」
4.有沒有哪位反派是你們未來想介紹的?
克里斯多夫:「這有點弔詭,因為我想使用的角色有些在理論上其實是非常好的人;某些角色雖然具備了很棒的構想,但在視覺上則不易呈現。舉例來說:國旗破壞者(Flag-Smasher)想要摧毀各個國家,這個恐怖份子似乎是可以使用的,但這個角色穿著披風、又會使用飛行裝置飛行,你會心想:『好吧,我們該把所有特色取消掉嗎?』但如此一來我們就只是在描寫一個個普通人而已,這些角色如果要搬上大銀幕的話會很微妙。我也一直希望能讓魔多客(M.O.D.O.K.)登場,但如果電影裡出現這個坐在噴射座椅上漂浮的大頭,似乎會讓我們更加遠離寫實與政治的領域。」
史帝芬:「就是這樣!但我告訴你們,總有一天我們會讓這個角色登場的!」
5.漫畫裡曾有一位名叫威廉˙伯恩賽德(William Burnside)的角色。這名歷史教授十分迷戀美國隊長,他在1950年代時曾與政府合作,接受整形手術後改名為史帝夫˙羅傑斯(Steve Rogers),並正式成為韓戰時期的「美國隊長」以代替當時被冰凍的隊長本尊。兩位編劇有考慮過使用這位外號「瘋狂美國隊長」的角色嗎?
史帝芬:「(笑)克里斯多夫,你會想用這個角色嗎?」
克里斯多夫:「我不確定這是不是個聰明的作法。我喜歡那整個故事的原因在於它某種程度上展現了修改固有劇情以配合整體故事連續性的意圖。『但在1950年代,這個角色在其中5回的漫畫故事裡完全是個混蛋!』我知道,他是個瘋狂的大學教授、還接受過整型手術,但我可以很老實地說他之後不會在電影裡登場。」
史帝芬:「你知道,也許這可以是電影裡大概20分鐘的內容。描述某個人不計代價地想成為美國隊長、並奉獻自己的事蹟還蠻有趣的…..但我不覺得這能成為一整部電影的內容。」
6.在《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的隱藏片尾裡,冬日士兵(Winter Soldier)是否已經恢復記憶了?
史帝芬:「噢,這是個好問題,但我們現在可能不能回答……」
克里斯多夫:「這個傢伙已經執行了70年的謀殺任務了,我不認為你能讓他完全治癒,如果他太快變回正派我會很失望的。」
7.兩位對於《美國隊長3》和《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曙光》檔期相衝有沒有什麼看法?
史帝芬:「(笑)」
克里斯多夫:「我們不會退縮的!」
史帝芬:「有關這類問題,我們都交給凱文˙費吉(Kevin Feige,Marvel Studios總裁)來回答!」
http://www.comicbookmovie.com/…/JoshWildingNewsAndRe…/news/…
nick 電腦椅 在 abuy 電腦椅ptt 的推薦與評價
PU靜音滑輪- 【Abuy】電腦椅, Abuy-特仕版加大舒適機能電腦椅-附腳托. ... 椅【IDEA】電腦椅【BIRDIE】德國專利椅【NICK】電腦椅【obis】工學椅【澄境】電腦椅折價券. ... <看更多>
nick 電腦椅 在 椅世界電腦椅辦公椅人體工學椅多功能椅兒童椅工廠直營批發 ... 的推薦與評價
新椅上市輕透風全網椅精算人體工學乘坐角度獨立往覆式腰部設計頭枕多段式調整一張坐起來服服貼貼的 椅子 輕鬆服貼釋壓#工廠直營#批發零售買賣#新北市新 ... ... <看更多>
nick 電腦椅 在 【Joeman】55000元的頂級人體工學椅對決3000元的平價電腦 ... 的推薦與評價
現代人一天有好幾個小時都要坐在 椅子 上,所以我認為花錢買一把舒服的 椅子 是很重要也很值得的!這次節目特地邀請到專業肥宅Sandy與物理治療師三個字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