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取消香港特殊待遇這件事,市場分為2派說法,一派說放棄香港,一派說反送中勝利。但我怎麼看川普都沒有要協助香港或保護香港的意思,從頭到尾他眼中看的都是如何制裁中國,中國一滲入香港,他就結束香港關稅/簽證等協議。
香港失去亞洲金融中心的說法,我覺得其實香港這幾年已演變成「中國的金融中心」了,而亞洲各國各自有各自的金融中心。大家要進入中國,需要透過香港(FDI 70%以上from HK),中國要投資海外,也要透過香港 (ODI 60% from HK),同時也是中國資本市場的獨有渠道,包括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之後這件事也不會改變,當然美國明確訂出沒優惠了! 那可能慢慢遷移到上海,但美國的作法不會讓大家透過別的國家進中國,只有還想不想進中國而已。
受傷最深的還是香港,而且香港人民本身也不願意接受這件事,自反送中議題以來,資金持續撤出,香港已經連續3季GDP衰退了,Q2即將進入第4季,製造、零售都出現很深的衰退,住宅買賣總量從單月萬戶減少了5~6成,而這些都不是疫情衝擊才如此,而是從去年至今都如此。
香港所有圖表更新> https://pse.is/S3VQX
近期要關注一下港幣波動> https://pse.is/P43WG
兩篇關於香港不錯的文章推薦>
香港會引發亞洲金融風暴嗎? https://pse.is/S7TUD
香港經濟全解析 https://pse.is/QTJCS
美國的Minneapolis暴動,看到那張照片驚訝又難過,種族的議題不會結束,那天在跟Izaax討論,這次疫情美國有許多地區死亡的人數有4-50%是黑裔。
通常這種暴動、罷工的事情不會影響太久,對長遠的經濟衝擊不大,但我這幾天密切關注美國疫情因此受影響的狀況,Minneapolis在的明尼蘇達州大致維持在高檔,但像加州就明顯增加了QQ。講到疫情,巴西/印度看起來狀況真的是加速上升中 (疫情專區> https://pse.is/RWZ5D)
6月行情或許因為這些事件回檔,反正漲多本來就會找理由回檔,疫情時好時壞,但好轉的趨勢是在的,逐步在回檔中找尋安全且不錯的地區投資,參考一下我們6月的月報。( https://pse.is/QTEYX )
最後,中美事件怎麼看台灣,我就分享一張圖在下面,我們的生命力其實很強的。
#週末隨筆
#週末快樂
odi投資 在 呂翊榮的財經讀書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香港握有中國「最大人民幣離岸中心」、「最大轉口貨物地」、「最大ODI(對外直接投資)轉道地」、「最大離岸籌資中心」及「最大FDI來源地」等五大經濟命脈︰幾乎是中國對外投資、引資及轉口貿易的主要窗口,若硬關上這扇窗,中國經濟恐也會黑掉大半。
odi投資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BBC中文網】肺炎疫情:IMF預測全球經濟萎縮堪比大蕭條時期
4月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稱,新冠肺炎情將引發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五天後IMF公布《2020年世界經濟展望》,預測今年全球經濟總量將萎縮3%。
根據這一預測數據,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幅度將是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大,作為對比,金融危機造成2009年全球經濟總量萎縮0.7%。
根據IMF的測算,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損失將達到9萬億美元,規模相當於一個日本加一個德國的經濟總量,兩個國家分別是全球第三和第四大經濟體。
從「大蕭條」到「大封鎖」
經濟學人智庫(EIU)全球預測總監阿加塞·德馬雷(Agathe Demarais)向BBC中文表示,IMF的最新預測(全球萎縮3%)與經濟學人智庫的最新預測大致相符。新冠疫情爆發前,經濟學人智庫預計今年全球實際GDP增長乏力,為2.3%。但疫情改變遊戲規則,現在的預計是今年全球經濟總量將萎縮2.5%。
三個月的時間,經濟學人智庫對全球GDP增速的預測從2.3%到-2.5%,IMF的預測也從頗為樂觀的3.3%變為-3%。
新冠疫情對經濟影響快速展現,格奧爾基耶娃形容「以閃電般的速度和我們記憶中從未見過的規模」,擾亂社會和經濟秩序。
「就在三個月前,我們還預計2020年我們有160多個成員國的人均收入將實現正增長,」格奧爾基耶娃表示,「而今天,這個數字顛倒過來了,我們現在預測,今年將有170多個國家的人均收入出現負增長。」
三個月前,中美貿易簽署第一階段協議,全球經濟出現向上復蘇跡象。
2月,疫情最初在中國爆發,經濟學家經常將其與17年前的非典(SARS)對比,擔心疫情對中國消費領域造成巨大破壞。
3月開始,疫情在全球擴散,美股多次歷史性熔斷。疫情對經濟的打擊,開始與12年前的金融危機對比。G20也推出與當年如出一轍的救助方案。
3月末到現在,疫情繼續蔓延,美國單周失業人數連創新高,全球經濟的困境已開始與19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相提並論。
新興市場國家格外脆弱
經濟危機下,消費減少,工廠開工率相應降低,意味著當地工人會被減薪,甚至辭退。他們收入受到影響,會進一步減少需求,降低消費。經濟由此陷入惡性循環。
對於新興市場國家而言,這種打擊尤甚。因為全球市場動蕩時,投資者通常會首先退出新興市場。
格奧爾基耶娃表示,投資者已經從這些經濟體撤回大約1000億美元資金,是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同期撤資規模的三倍多。
海外發展研究所(ODI)經濟學家拉加(Sherilynn Raga)解釋,流入的錢少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就會表現不佳,通常會進一步導致貨幣貶值。貨幣貶值可能意味著生活成本上升。
這些國家不僅面臨外資大量流出,還面臨疫情「封鎖」後的經濟停頓,雙重打擊下財政狀況可能吃緊。
為了援助脆弱的經濟體,IMF及世界銀行敦促中國等債權國暫時停止收取雙邊貸款的償債支付。IMF本身也做好凖備,部署1萬億美元的放款能力。
發達國家日子也不好過
歐洲和美國疫情嚴重,在IMF的預測中經濟總量也將大幅萎縮。
疫情嚴重的意大利和西班牙GDP預計分別萎縮9.1%和8.0%,德國和法國經濟總量預計分別萎縮7%和7.2%。
整個歐元區的經濟總量將萎縮7.5%,美國則稍好,但預計今年萎縮幅度也達到5.9%。
英國對本國經濟的預測更糟。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BR)表示,該國經濟總量今年或萎縮13%,為三個世紀以來最嚴重萎縮,公共借款將飆升至二戰以來最高水平。
相比之下,IMF預計中國的情況將好於歐美。中國疫情在第一季觸頂後,企業活動正在逐步恢復,2020年經濟總量預計將增長1.2%,不過也遠低於疫情爆發前估計的6%。
雖然主要經濟體都推出天量的救助計劃,但是也埋下隱憂。
德馬雷表示,如果遏制疫情的努力使發達國家的財政收入枯竭,公共開支大幅增加,可能會引發主權債務危機。而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歐洲國家,如意大利和西班牙,在疫情爆發前財政狀況已然堪憂,這使情況更加複雜。
天量的救助計劃使財政赤字大幅增長,之後政府不得不把更多財政收入用於償還債務和利息,影響長遠發展,形成危機之後的「宿醉效應」。
後疫情時代,經濟反彈還是持續低迷
IMF首席經濟學家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表示,IMF做出預測的假設情境是,多數國家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在第二季度達到高峰,並在今年下半年消退,企業關門及其他防疫措施將逐漸解除。
即使在這種「最佳假設情境下」,兩年內全球經濟總量可能總計損失9萬億美元,這比德國和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總和還多。
不過,2021年將部分反彈,全球經濟在前一年萎縮的基礎上,以5.8%的速度增長。IMF也提醒,其預測具有「極大不確定性」,最終結果可能要差得多,具體取決於疫情發展情況。
如果疫情的影響拉長到今年第三季度,IMF預測可能將造成破產及長期失業的「傷痕效應」,全球經濟將可能進一步萎縮3%。
更壞的情景假設是,如果2021年疫情二度爆發,被迫採取更多封鎖行動,可能導致明年全球生產總值(GDP)可能再縮減5-8個百分點。
#經濟
odi投資 在 乾貨| 一文讀懂對外直接投資ODI備案! - 今天頭條 的相關結果
ODI ,英文全稱為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即境外直接投資,指國內企業、團體在經過相關部門的核准後,通過設立、併購、參股等方式在境外直接投資,以 ... ... <看更多>
odi投資 在 關於境外直接投資(ODI)的幾個實操核心問題 - 每日頭條 的相關結果
方法一:如果客戶系以該私募基金直接持股的,那答案就是必須採取ODI法律結構進行境外投資。 法律依據:《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商務部 ... ... <看更多>
odi投資 在 業務指南之十六——境外直接投資(ODI) - 国家外汇管理局 的相關結果
業務指南之十六——境外直接投資(ODI). 為進一步深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改革,促進和便利企業跨境投資資金運作,2015年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國家外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