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Ⅳ:簡介「練心」的元素與目標】
到了演講最後再回到訓練框架中最底層的「心」來說明練心的元素與目標。影片大約十七分鐘,時間有點短,之前「練心」講座總共花了三小時才講完,這次試著在二十分鐘內簡介是一項挑戰,挑戰自己抓出其中的精髓。
#影片主題 如下:
● 簡介優異心理Movement的各項概念
❤意志力 Willpower:從英文上的字首和字根來看,是指「意志的爆發力」,也就是心志快速輸出功率的一種概念。
❤熱情 Passion:像大水一樣突然來到,時常來得快,去得也快。
❤勇氣 Courage:一種無懼的能量,En-courage(鼓勵)是把能量給別人(打氣)或是協助激起他人內在的潛在能量。
❤決心 Determination:「決」這個字,在古代是疏通水道的意思,「決『江河』」即是:江河之水被疏引至特定的水道而流;而「決『心』」一詞正是指:把心理的能量疏引至特定的道途上。
❤毅力/恆心 Perseverance:字尾的「severance」是切斷與隔離的意思,因「Perseverance」可說是一種不被障礙所切斷或隔離,還能跨過它、繞過它或貫穿它再繼續前進的能力。
❤專注力/專心 Focus:把能量聚集在一點的能力。如果把精神能量比喻成一座水塔,如果水塔外部拉了十幾條水管,塔內的水一下就用完了,但如果只開一個口,水柱的力道就會很強,流淌的時間也會更久。
❤抗壓力/韌性 Resilience:彈力也是「Resilience」,如果拿彈簧來比喻人的抗壓力,就會明白彈力F=kx,k是彈性系數或稱為剛性,x是結構的變化量。一個人的抗壓力/韌性是由他的心理的剛性k和柔軟度x決定的,如果心理的剛性不夠,一個重量下來它會被壓扁,甚至無法回覆到原本的狀態。
❤知覺 Perception:最微妙的心理能力。它是一個人能分辨細微差異的能力,像是音樂家可以分辨不同的音階、和弦、音量大小、音色甚至演奏人的心理狀態,都透過音樂感受出來。一位運動員的體感也能被練就到極微敏銳的狀態,像游泳選手說的水感,或自行車選手說的路感都屬於知覺的範籌,菁英選手能敏銳地進行動作或技術上的微調。
● 從看得見 vs 看不見來理解「心、體能、力量、技術」
Part Ⅱ 已從「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視角來說明這四個元素之間的關係。接著我們要從「能量」的角度來理解所謂的心流(原文為Flow)是指能量順暢流動的狀態,從看不見最底層的「心」到體能→力量→技術,最後再回到「心」的一種流動過程,若中間沒有阻礙,這種流動就會相當順暢。一位運動員若能在訓練或賽場上達到這種順暢流動的狀態,就會進入一種毫不費力卻展現出最佳表現的美妙境地,亦有人稱為「化境」或「神馳」(英文常以「In the Zone」來表達)
。用能量來認識這種境界,是指「心→體能→力量→技術→心」這四個箭頭之間沒有衝突、沒有障礙,形成一個完美暢通的自循環系統。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問題都會破壞這個系統,例如沒吃早餐就訓練→體能斷鏈;肌肉痠痛還沒恢復→力量斷鏈;注意力不集中致使動作偏差沒效率→心與技術同時斷鏈。因此,從能量的觀點來理解訓練的目的在於「化解衝突,使能量在上述的軌道上順暢流動。
● 從名詞定義來理解「意志力」(Willpower)。
意志力很重要,但不能只強調意志力;就像體能很重要,不能只練體能一樣。「意志力,並非心志訓練的一切。」已故的身心學老師摩謝.費登奎斯(Moshe Feldenkrais, 1904-1984)在《動中覺察》中的這一段論述,可說明理由:「大多數擁有強烈意志力的人(有許多人是僅為了鍛鍊而鍛鍊意志力),相對來說也是能力(技能)比較貧乏的人。因為懂得如何有效運動的人,行動時是不需要太多準備的,也不會大費周章。相反的,擁有強大意志力的人,傾向於使用過多的力氣,而不是較有效率地使用適當的力氣。」(頁88)
● 認識「顯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關係
我 =顯意識=馴馬師
自我=潛意識=野 馬
若要把馴服野馬的方法分成兩大類,可以分為「驚威並施」和「輕聲馬語」兩種。前者在碰到野馬時會不斷地嚇牠,用鞭子打牠,以表示我是老大,你是次等生物要聽我的話,有一種上對下的關係。嚇牠牠會一直跑,一直很緊張,所以不久後就累到精疲力盡,此時馴馬師趁牠無力反抗後就可以把韁繩安上去、騎上牠,這種方式的確有效。過去我也是這樣訓練,「我」這個馴馬師常逼「自我」臣服,跑不到就再逼「自我」撐下去,直到「我」馴服了「自我」。
「輕聲馬語」式的馴服方式比較花時間,先慢慢接近野馬,距離控制在不會有壓迫感、不會嚇到牠的位置,一天、兩天、三天……逐步慢慢靠近,直到取得牠的信任,可以靠近牠不會想逃跑,甚至可以摸摸牠,或騎上牠。要去任何地方時,雖然是馴馬師在控制方向,但兩者之間會有夥伴關係的默契,不會刻意強迫要求。
馴馬師和野馬的關係,在「驚威並施」系統中屬於上對下的關係;在「輕聲馬語」系統中屬於平等的夥伴關係。訓練時我們很容易是用命令的方式來指使自己的身心(包括潛意識)去完成特定的任務;若能變用輕聲馬語式的訓練模式,花時間去馴服各種訓練或比賽目標,並在訓練中平等對待「自我」,有助於減少內在衝突,讓訓練少點痛苦,多點幸福,也更能持久。
● 從「和解」的觀點來看待訓練。
當然,訓練不可能完全沒有痛苦。感覺和感受都是兩比的,「痛苦」有助於讓我們認識「輕鬆」是什麼。比如說上個月的課表開始有八趟八百公尺的間歇,教練要求每趟要跑三分鐘(配速是每公里3:45),第一次訓練時就可以完成,但非常痛苦。痛苦代表衝突很大,有可能是高強度的體能跟不上,或是力量應付不來,也有可能心理因素……是技術知覺無法適應3:45/k 的落下角度,那個速度的失重太快了,潛意識底在抗拒,外顯的結果就全身緊繃、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相同的「心理影響生理」的經歷大家在坐雲霄飛車時也會有,當飛車快速墜落時,失重太快到超過自己的舒適圈,它就會引起全身緊繃、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但練到第三次,痛苦感已大幅下降,甚至最後兩趟還可以加速,除了體力的進步之外,也有可能是內在的和解造成的,好比同一臺雲霄飛車坐了三十次,每一個過彎和下墜你都很清楚了,身心也都適應失重的感覺了,潛意識覺得沒有壓迫,下命令去坐雲霄飛車的顯意識就會逐漸跟不想(害怕)坐雲霄飛車的潛意識達成和解。
● 案例說明「練心」與「科學化訓練」的關係。
用PB配速區間的概念說明間歇訓練的速度該怎麼訂。簡單來說,要訂得比該項PB的速度來得慢,但要慢多少?這是個核心問題。在KFCS科學化訓練的邏輯裡,我們應該要去把跑者課表中的配速區間給計算出來,這個配速區間應該是在跑者的舒適圈外圍,他能跑得到,而且有助於開發他目標距離速度。影片中有舉數據說明。
● 從「適應輕鬆」的觀點來重新認識間歇訓練。
訓練有痛苦是一定的,但不能一直痛苦,要用各種訓練法來幫助運動員從痛苦的衝突中逐漸和解,使「心→體能→力量→技術→心」之間的能量順暢流動起來,用另一種方式說,有時要先退一步降低配速來訓練,或是使同樣配速下感覺愈來愈輕鬆,感到輕鬆後要再停一下,別急著再加速,使同樣的配速和輕鬆感下再適應一段時間,待確實在這個配速下「適應輕鬆」後,再來調整強度。通常,此時的進步已經發生。
--
KFCS 跑步、游泳與自行車教練的培訓班在前兩年已在台灣各辦了一梯次,今年(2021年)八月將在台灣開辦跑步教練培訓第二梯(加上大陸是第三梯),下面是課程大綱與簡章,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簡章。
#課程簡章:https://lihi1.cc/h4xVj
#公益名額: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w/bd/128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六感的真實事件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那我們也來試一下究竟你有沒有意念力?首先大家先找一根鐵湯匙,用慣用的手握住湯匙,拇指頂著湯匙柄的3/2處,垂直握住湯匙,對著自己,看著湯匙反映的自己,一直想像湯匙開始變軟,同時用另外一只手捏著湯匙的前端,吐氣的同時...
perception意思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用字遣詞的敏感度
快來看Presentality的最新英語寫作分析~
特別敏感的時刻,我們的用字遣詞也要特別小心。今天的「閱讀筆記」,我們來看前一陣子轟動矽谷的事件:知名軟體公司老闆在部落格的一篇 po 文,讓三分之一員工離職。他到底寫了什麼?
📌 總結幾個重點:
1. 在敏感時刻,用字跟語氣,甚至可能比內容還要重要。
2. 用簡短無修飾的句子,會顯得比較強硬,較長而且有修飾的句子,反而比較溫和。
3. 主詞非常,非常重要。你用的是 I, us vs them,還是 "we" and "our"?
如果以後你在情緒高漲的時刻寫文,也不妨寄給英文好而且中立的朋友,請他們評估文字所帶著的情緒,會很有幫助。
★★★★★★★★★★★★
📌 前一陣子,Basecamp 事件震驚美國科技/新創圈。
Basecamp 是一家團隊協作軟體公司,創辦人 Jason Fried 跟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一直都很願意為自己的理想及理念說話。他們寫的 Rework 一書影響了非常多的人,我在台灣認識的好幾位創業家都曾經跟我分享這本書。
但他們四月底在部落格上公告 Basecamp 一系列政策改變之後,引來非常大的反彈。
我第一時間就有去他們的部落格看他們寫的文章,覺得文筆非常好,而且是用說道理的語氣,很 reasonable。但發布不久,公司超過30%的員工,決定離職,其中包括好幾位高階主管!
What happened? 那篇文章,很顯然觸發了一個危機。我回去再把文章看了一次,發現天啊... 那篇文章的語氣,根本沒有我第一次看感覺的溫和。
Changes at Basecamp: https://bit.ly/2SNN6Kr
很多魔鬼都藏在細節裡。
★★★★★★★★★★★★
📌 主要的改變 = 工作時別討論政治或社會議題
讓大家最氣憤的政策改變,其實就只有一個:
No more societal and political discussions on our company Basecamp account.
在這個時空背景下,美國社會立場分歧這麼深,從左右派政治議題,到種族歧視問題,Basecamp 領導人大膽決定,禁止員工在公司內部的線上溝通頻道,討論社會及政治議題。
要去弄社會政治議題,可以,但請別在公司內。
★★★★★★★★★★★★
📌 開頭還算溫和:說服大家把公司當產品看待
一開頭,Fried 就寫:
At Basecamp, we treat our company as a product. It's not a rigid thing that exists, it's a flexible, malleable idea that evolves. We aren't stuck with what we have, we can create what we want. Just as we improve products through iteration, we iterate on our company too.
Hmmm,為什麼要這樣開頭?為什麼要把「公司」跟「產品」劃上等號?
我們可以想像,Fried 肯定為了這篇文煩惱了一陣子。很多想法不斷的在他腦中盤旋,不同的開場,不同的句子...
但這個開頭,是一個很不錯的 framing:因為 Basecamp 的員工肯定很多 product fanatics - 就是最在乎產品好不好的 "builders"。Product lovers 的一個共同點,就是了解產品是會不斷改變的東西。如果說公司也是,就可以理解,公司也會改變。
然後,他非常小心的挑選最正面的說法。每一字每一句都是 product lovers 會認同的:
•flexible
•malleable
•evolve
•we can create what we want
•improve products
•iterate
用了一連串正面的同義字,就是要塑造 change = positive 的氣氛。
★★★★★★★★★★★★
📌 連大改變,都用「改版」來形容
下一步,就是用一個大家理解的方式,來描述「非常大的改變」:
Recently, we've made some internal company changes, which, taken in total, collectively feel like a full version change. It deserves an announcement.
什麼是大的改變?就有點像「改版」的意思。而且注意到,他不是寫 "We're making a full version change" 喔,而是說:"changes... taken in total, collectively feel like a full version change."
也就是說,在中間加了很多緩衝的字眼,淡化 "full version change"。
就像你如果要跟一個人說他是混蛋,哪一種說法比較直接:
The way you act sometimes, when people don't know you yet, can feel like you're a bit of an asshole. 或是 You're an asshole.
講完這個,他就要給大家打預防針了。
而且又是從「產品」開始:
In the product world, not all changes are enjoyed by all customers. Some changes are immediately appreciated. Some changes take time to steep, settle in, and get acquainted with. And to some, some changes never feel quite right — they may even be deal breakers.
哇噻,好幾劑預防針啊!
而且他用了三個意思差不多的字,鼓勵大家「耐心的習慣新的改變」:Some changes take time to steep, settle in, and get acquainted with。
Again 他的用字很細心。"Get acquainted with" 就好像跟我們說,
改變其實是我們的朋友,只要我們願意好好認識它。
但他們其實知道,有些改變是一些人完全,完全無法接受的。
所以才有最後一句:"They may even be deal breakers"。
They totally knew what was coming...
★★★★★★★★★★★★
📌 溫和就到這裡... 語氣開始轉變
接下來,他選擇美國人非常愛用的寫法,就是引用一位大家尊敬的人的話,來幫自己助陣:
As Huxley offers in The Doors of Perception, "We live together, we act on, and react to, one another; but always and in all circumstances we are by ourselves. The martyrs go hand in hand into the arena; they are crucified alone. Embraced, the lovers desperately try to fuse their insulated ecstasies into a single self-transcendence; in vain. By its very nature every embodied spirit is doomed to suffer and enjoy in solitude."
這裡藏了點玄機。
如果他的目的是說服大家接受這些改變,那為什麼要引用這一段!?
讀起來,這段話反應了他的心情:在做困難決定時的「孤獨」。如果是這樣,那這段話的用途就是「療癒」而不是「說服」。
因為如果目的是說服,為何不引用某個你的員工/讀者都非常敬佩的人的故事,這個人做了一個不受歡迎,但大部分讀者都會認同是正確的決定?
個人猜測:他上面好話已經寫完了。真正的意涵是:We're going forward, alone if necessary。
而且,他們還把自己的決定,frame 成 navigating somewhere,同時把另一邊寫成 circling nowhere
We all want different somethings. Some slightly different, some substantially. Companies, however, must settle the collective difference, pick a point, and navigate towards somewhere, lest they get stuck circling nowhere.
★★★★★★★★★★★★
📌 語氣變的很硬:No More
然後他就開始寫改革本身。
如果把所有改變的第一句話看過去,會發現全部都是 "No more..." 開頭。這個硬到不行了。
完整文章: https://bit.ly/3wT6x3z
圖片出處: https://bit.ly/34wWkO5
★★★★★★★★★★★★
Presentality每天都在追蹤與分析跟英文溝通/寫作有關的文章,如果想要透過我們這些「閱讀筆記」一起學習,可在 FB 追蹤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presentality/
📌 Presentality系列文章:
1. 看貝佐斯致亞馬遜股東的最後一封信,學一些英文寫作小撇步
https://bit.ly/3xCN1cC
2. 英文演講實用的結構與技巧
https://bit.ly/2PHu3Ax
3. 在演講中的四種敘述角度
https://bit.ly/39tNUtv
4. 詩人Amanda Gorman的英文演講技巧
https://bit.ly/39sI3on
5. 從 Most Dangerous Place 文章,看經濟學人寫作邏輯
https://bit.ly/3htqJEs
6. 寫作的終極目標是「提供價值」
https://bit.ly/3yA3gYe
7. 看 Bloomberg學資深記者如何寫文章
https://bit.ly/3i3am1P
perception意思 在 天下讀者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化劣勢為優勢,為自己創造優勢!】
⠀⠀
「優勢」(edge)究竟是什麼意思?
優勢不僅限於有利條件,還關乎你是否夠了解自己給別人的觀感(perception)。
一旦你了解定見的影響,並且學會如何把定見引導到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就能 #為自己創造優勢。
Laura Huang, Professor, Researcher, Author of EDGE⠀⠀
#EDGE #拉自己一把 #隱性優勢 #findyourownedge
🙌好書推薦《隱性優勢》http://bit.ly/3s8chVw
perception意思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第六感的真實事件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那我們也來試一下究竟你有沒有意念力?首先大家先找一根鐵湯匙,用慣用的手握住湯匙,拇指頂著湯匙柄的3/2處,垂直握住湯匙,對著自己,看著湯匙反映的自己,一直想像湯匙開始變軟,同時用另外一只手捏著湯匙的前端,吐氣的同時折下湯匙前端。。。
4. 通靈和陰陽眼
大家有看過通靈少女吧?我非常喜歡這齣連續劇,現實中在世界各地的確是存在這樣的人,我身邊也有遇過擁有陰陽眼的朋友,有時也很怕看到她突然靜了下來,或者是臉色變了。很怕問他究竟看到什麼。世界各地都有很多自稱有通靈能力的人,然而很難知道究竟是真是假,例如好像是最具爭議性的Sylvia Browne,她在美國因為通靈能力而紅極一時,但是過後發生很多錯誤的預知而被冠上騙子,也因此被告上法庭。或是300年前的Emanuel Swedenborg(艾美紐爾‧史威登堡)他在他的傳記裡面記載他往返天堂和地府不下萬次,用接近大概350萬個字來描述天堂和地獄每一個細節,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在網上搜尋他的名字。
5. 心靈感應和讀心術
我們有句諺語叫心有靈犀一點通,有時你很難要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希望其他人可以透過心靈感應知道你要什麼,你有常遇過一些朋友在你還沒開口前就知道你想怎樣嗎?我們可以說這些是超越溝通以外的感應,也可以說這些是了解和經驗吧!尤其是雙胞胎身上。這種情況英文叫Telepathy,雙方可以不需要通過言語來溝通就可以知道對方要些什麼。那我們也來測試一下吧~首先找一個和你有感覺或是很相配的人,可以是情侶,兄弟姐妹或是好朋友,大家坐在一起,先決定誰是Sender(傳送者)和receiver(接收者),心無雜念,傳送者先決定要傳什麼訊息給接收者,可以先試數字一到十,開始想著一個數字,然後傳給接收者。想像這個數字進入對方的腦海裡面,然後接收者要講出那個數字。有些人一下就成功了,但也有些人需要多練習。
其實第六感或是ESP超感應知覺的範圍很廣,我今天只抽出一部分來說,還有其他的感應,我就留到下一集咯,這些超感應知覺雖然看起來很玄,但其實只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最重要的還是珍惜時間,對待別人好,做好事和講好話,那會比你擁有這些特殊能力更為可貴。
好了!今天的影片就到這樣,如果你喜歡這個影片,記得按攢和分享出去,也記得訂閱HenHenTV的時候,打開旁邊的小鈴鐺,如果有影片更新的時候,你會第一時間收到通知。
謝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
perception意思 在 商業趨勢英文 的推薦與評價
認知;感知【單字源來如此】perception是由「徹底地」(per-)、「抓到」(cept-=take)、-ion名詞字尾 ... 後來指用盡心思去捕捉,引此有「感知」、「認知」等衍生意思。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