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Light
最近一段時間認識了一些新朋友,也在 Clubhouse 上聽了不少新朋友的分享,雖然回憶過去總會有種變老的感覺,但今天還是讓我來說說這一路對於光線的一些簡單的心得。
許久以前在我剛接觸相機的時候,因為在 01 論壇上總是看人這麼說:「買一隻閃光燈就會讓每支鏡頭拍出來的照片加分。」因此就很奇妙的,在我連相機都還不是很會用的時候,就買了機頂閃燈。甚至,在那個外拍燈還不流行的年代,也不知道是哪來的靈感為了拍自己家的狗狗還買了 elinchrom 閃燈(當時應該是最早出便攜式外拍燈的)。因此,那時候的我曾這樣說:「好像著了魔一樣,即便是不需要打燈的環境下,我也會使用閃燈。」 有沒有加分其實不太知道,就覺得自己這樣做比較厲害就對了。
後來,因緣際會下,在網路上分享過幾篇關於閃燈的文章,或許因為一直以來我都很擅長把我的想法轉換成易於閱讀的文字,所以很快的被傳閱了開來,因此也不知何時開始有了個「燈神」的稱號。不否認的是,即便到今天還是有人會這樣叫我,但其實在很早之前我就一直希望能夠不要被提到這個名字。除了因為學了越多就會發現自己懂的越少,被稱為「神」的,不管是工作上,還是在哪裡,那心裡的壓力其實是很難形容的。
隨著市場一度經歷了一段莫名「Fine Art」或是所謂的「HDR」影像時期,這時間點的影像很強調細節與人物質感的呈現,打燈的影像的確在這時間點有了不小的優勢。還記得,那個時候不管是雜誌上,還是外拍團,教學圈,閃燈一直都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也包括在婚禮圈的打燈,離機閃等等的。然後很快的,一跨就跑到了很不錯的位置去。
而,不管是閃燈的技術在市場上漸漸成為了攝影師的基本能力,閃燈的體積與售價也越來越被多數人所接受,我想更主要的,市場上其實也看了太多過於「繁複」的影像。因此,其實我一直不太喜歡把素雅的影像都歸類在美式上,但就我自己的感覺上,市場漸漸的轉向了以人為本、舒服的顏色階調與柔和溫暖的氛圍。再加上,這幾年整個專業相機的性能也達到了一個階段,每台相機都能夠很不錯的處理影像的亮暗部,因此,不會說打燈的照片就不好,而是那些有著浪漫不確定的自然光線,反而讓影像中更有了許多驚喜。
這之間的轉換過程,對我來說是很複雜的。因為當你已經熟悉了閃燈的工作模式、修圖方式,特別是那對比與豐富的顏色,切換到自然光總是很不容易對上軌道。但當你用了額外的光線破壞了一個環境光而導致畫面變得格格不入時,以及當你發現怎樣都調不出那些喜歡的顏色時,我還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慢慢的拍,再慢慢的修。過去,我帶兩隻 Profoto B1 出門拍攝。到今天變成一隻 AD300 就能完成 99% 拍攝任務,而這過程中自然光的使用時間會將近 8 成。
底下的這些畫面,全都是用現場光線所拍攝的,沒有任何閃燈加入,即便有些照片看起來是如此的像打燈。對我來說覺得開心的是,今天要用閃燈也好,用自然光也好,其實都已經不再是我心中特別會去煩惱的問題,因為,兩者都好,而且兩者我都有足夠的認識可以去表達完全不同的手法。有人說,攝影是一輩子與光之間的課題,挺高興的自己又可以往下一個階段繼續努力。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profoto外拍燈 在 Donfer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在跟團隊五期聊聊天的時候,發現有蠻多都可以打成文字分享上來。不過實在太長一串,我想未來有機會再分享(通常這樣講就是又要拖稿了XD)。
其實處理光線一直是個很有趣的課題,過去從小閃燈到Profoto 的外拍燈,自然光或是反光板,說真的,拍照久了,處理光線漸漸的變成是一個不是那麼關鍵的一個問題,它就是一個基本功,需要經年累月的經驗累積。像是大太陽底下要怎麼拍照,高反差的地方要怎麼拍照,其實怎麼拍都可以,端看你的表現手法是什麼而已。
所以像這張大太陽底下的照片,你應該會有個問題是,哪來的大太陽,看起來就是樹底下啊?。但稍微思考一下,就會曉得因為楓葉需要陽光來打亮顏色,因此你如果要保留著環境的顏色,那麼自然人物所在的地方就是黑壓壓的一片影子。因此適當的補光就是讓畫面看起來協調性更高的一種做法,小閃燈一隻就完成了,難度不高,但最終的呈現效果卻挺好的。
有時候拍照是這樣,柿子挑軟的吃總是好的,先讓環境因素變得簡單容易控制,那麼拍出來的成果會是更好的。不過有時在海外沒那麼多選擇,行程之間一堆大魔王在等著你去挑戰,但學會了幾個好用的伎倆,真的會讓你走得更遠一點。
我很慶幸我是都略懂一點,然後還有很多可以繼續學。
EASTERN WEDDING
profoto外拍燈 在 Donfer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在跟團隊五期聊聊天的時候,發現有蠻多都可以打成文字分享上來。不過實在太長一串,我想未來有機會再分享(通常這樣講就是又要拖稿了XD)。
其實處理光線一直是個很有趣的課題,過去從小閃燈到Profoto 的外拍燈,自然光或是反光板,說真的,拍照久了,處理光線漸漸的變成是一個不是那麼關鍵的一個問題,它就是一個基本功,需要經年累月的經驗累積。像是大太陽底下要怎麼拍照,高反差的地方要怎麼拍照,其實怎麼拍都可以,端看你的表現手法是什麼而已。
所以像這張大太陽底下的照片,你應該會有個問題是,哪來的大太陽,看起來就是樹底下啊?。但稍微思考一下,就會曉得因為楓葉需要陽光來打亮顏色,因此你如果要保留著環境的顏色,那麼自然人物所在的地方就是黑壓壓的一片影子。因此適當的補光就是讓畫面看起來協調性更高的一種做法,小閃燈一隻就完成了,難度不高,但最終的呈現效果卻挺好的。
有時候拍照是這樣,柿子挑軟的吃總是好的,先讓環境因素變得簡單容易控制,那麼拍出來的成果會是更好的。不過有時在海外沒那麼多選擇,行程之間一堆大魔王在等著你去挑戰,但學會了幾個好用的伎倆,真的會讓你走得更遠一點。
我很慶幸我是都略懂一點,然後還有很多可以繼續學。
EASTERN WE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