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一分鐘】監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
作者:林宜璇律師
隨著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伴隨來而的挑戰是如何解決監理法規的落後、避免主管機關的過度監理,以及協助業者理解與運用法規。因此,監理沙盒的概念應運而生,主要目的在調和主管機關之有效監理,同時不妨礙金融創新間的難題。「沙盒」的概念源自於小孩在沙坑裡玩沙,在沙坑內,小孩可以自由發想、創造自己的世界,而不會對外部造成任何影響。此概念最初用於軟體安全性測試或軟體開發,在測試特定程式時,會先劃定一個執行區域,如該程式具有破壞性,只需清除該區域即可,而不會影響整個系統運作。
監理沙盒的概念首先在英國與新加坡推展開來。監理沙盒是指由主管機關提供業者一個安全空間(safe space),使其得以在現實環境中測試其新創商品、服務、業務模式等,而不會立即招致規管上的後果。而所謂的「安全空間」又是如何建立的?英國金融業務監理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目前擬透過三種方式建立金融新創業者的安全空間,概述如下:
一、業者與主管機關必須對於所測試的新創商品、服務,以及測試之相關參數與風險控管等取得共識。在此範圍內,主管機關會依個案協助業者瞭解主管機關對於相關適用法規之詮釋,若業者依照主管機關之詮釋從事業務,將可避免觸法之情形發生。
二、在測試過程中,如業務的進行有違反主管機關相關法令之虞,且該等法令確實造成負擔或無法達成原規範目的時,主管機關有權免除業者遵守相關法令,或依職權修正相關規定(但不包括法律及國際法在內)。
三、當測試過程中出現不可預期的問題,且上述兩種方式均不可行的情況下,而主管機關確實認為沙盒中測試的內容有其正當性,此時,主管機關將以書面向業者表示不會依具體違法事實進行裁罰。
英國第一階段的金融監理沙盒申請已於今年7月8日截止,未來監理沙盒在個案上的實際成效值得拭目以待。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regulatory用法 在 國發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落實法規政策影響評估 提升法制效能》
不要再有錢坑法案!不要再有不合時宜的法案!
為提升法規制定品質,國發會委員會議日前提報「法規政策影響評估制度(Regulatory Impact Analysis, RIA)規劃構想」,其精神在藉由法規政策制定前的規劃階段落實相關評估程序,包括預擬可行方案,進行方案間的比較分析,與相關公眾諮詢程序,綜整評估選擇最適當的施行措施等。
目前,國發會規劃以現有「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與「行政院公報資訊網」為基礎,鼓勵機關於影響評估過程中對外徵詢意見,並於法規草案公開時一併提出RIA報告,以利公眾對草案提出評論。待公眾諮詢期間結束後,主管機關將就蒐集的意見歸納整理後給予回應。
事實上,近年來OECD與APEC等國際組織不斷倡議各國運用法規政策影響評估(Regulatory Impact Analysis, RIA)作為推動法制革新的工具。去年談判完成的TPP協定,也將RIA納為第25章「法規調和」重點,希望在法規政策規劃階段,就落實相關評估程序,並提升法規制定品質。
國發會期藉由漸進、務實的作法,引導我國法規政策影響評估的落實更加符合國際做法,進而提升具競爭力與生產力的經貿法制環境。
更多內容請參考以下網址:
http://goo.gl/yyXQUe
影片連結─國發會林桓副主委說明法規政策影響評估制度規劃構想:https://goo.gl/jb5ASF
#國發會 #NDC #法規政策影響評估 #RIA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 #不要再有錢坑法案 #不要再有不合時宜的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