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翻譯,出自一位老經驗譯者
昨天發現一篇主題很符合時政(同性婚姻公投)、也一方面配合宣傳一本中譯科普書的新文章(連結及上下文,見留言):
「同性戀基因」存在嗎?一個無聊科學家意外開啟的實驗旅程
2018-10-25 分類:故事 作者:編輯部
作者:辛達塔・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
譯者:莊安祺
這篇翻譯文章,讀了幾段很快便發現內容意思怪怪的,於是找來英文看了一下。下面對照的兩段文字,就有三個簡單英文的錯譯(其中一個或許需要想一下,一般讀者、甚至只會直覺反應快譯字面的譯者都不太會察覺有異,即使那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英文字)。故意不標示出來,但區區兩小段,有興趣的網友不妨自行探查一下:
//The phrase “gentle, caring boy”—chosen to illustrate a child’s inborn propensity rather than an adult’s perverted preferences—exemplified the inversion of the debate. Once genes had been implica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xual preference, the gay child was instantly transformed to normal. His hateful enemies were the abnormal monsters.
選擇「溫柔體貼的男孩」的說法形容孩子天生的傾向,而非成人扭曲的偏好,說明了論點的反轉。一旦性偏好的發展牽扯到基因,同性戀的孩子瞬間就變為正常,他可惡的敵人才是異常的怪物。
It was boredom, more than activism, that prompted the search for the gay gene. Dean Hamer, a researcher at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was not looking for controversy. He was not even looking for himself. Although openly gay, Hamer had never been particularly intrigued by the genetics of any form of identity, sexual or otherwise. . . .
尋覓同性戀基因的動機並非一股行動主義,而是出於無聊。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員狄恩・哈默(Dean Hamer)並無意找碴,他甚至也並不在乎自己的身分,雖然他已出櫃,但對任何形式的身分認同、性或其他遺傳學並無特別興趣。//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The Gene: An Intimate History
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作者: Siddhartha Mukherjee
譯者: 莊安祺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8/07/24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辛達塔.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癌症醫師、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副教授。著有《重新認識醫學法則》,以及榮獲二〇一一年普立茲獎非小說類大獎的《萬病之王》。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牛津大學和哈佛醫學院,也是羅德獎學金得主。他的文章散見於《自然》、《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紐約時報雜誌》和《新共和》等刊物。目前偕妻女定居於紐約。二○一六年,本書原文版甫出版,迅速高居亞馬遜榜單,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華盛頓郵報》、《西雅圖時報》年度好書。
審訂者簡介 于宏燦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譯者簡介 莊安祺
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英美文學碩士,譯作豐富,包括辛達塔.穆克吉的《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萬病之王》,黛安‧艾克曼的《人類時代》、《感官之旅》、《愛的百種名字》,以及暢銷書《自然就會抗癌:罹癌醫師的科學觀點》等。
※ ※ ※
同一位老牌知名譯者(二十年前,我曾買過他兩三本時報NEXT系列的中譯書),兩年前有一本新譯作《人類時代》(The Human Age),也被自己譯過書的社會學教授張君玫發現一句顯然心不在焉的爆笑誤譯(原po連結見留言):
//下學期生態與社會指定的第一本書。很可惜,一打開才看到第二句話就發現離譜的錯譯。
Some kids pull out cell phones and send texts or snap pictures with the easy camaraderie of wired life. 小孩子拿出手機傳簡訊,這沒問題,但後半句卻譯成「和獸欄內怡然自得的野生動物拍照」。
場景在動物園沒有錯,但這句話完全不是關於野生動物,而我們無所不在的網路連線生活啊。
「人類世」的一個諷喻小插曲,交引纏繞。
動物和生態相關的課讓我用了很多近年翻譯的這類書籍,可不可以麻煩別再讓我第一章甚至第一頁就找到誤譯呢?我真的不想當抓錯大隊的。//
雖然總共只有五、六個錯誤點,但所謂見微知著,這應該是任一位專業譯者(何況老牌如這位)寫出來、出版成書的翻譯嗎?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