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六之四)
國安法第一審繼續就「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八個字的意義,繼續進行討論。控方由嶺大學者劉智鵬以歷史學者身份,早前指出「光時」有分裂國家意思;而辯方的港大學者李詠怡 (Eliza)則已作供進入第三天。今天下午,和Eliza一起撰寫專家證人報告的另一位學者,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Francis)開始作供。
由於辯方兩位專家的姓氏同為「李」,「雙李」容易引起混淆。甫坐下,高個子的李立峯教授說,他想用Eliza稱呼李詠怡教授,獲法庭接納。
李立峯解釋,Eliza專長政治學,故對政治選舉及相關理論熟悉。而Francis自己則是傳播學教授,辯方劉偉聰大狀在庭上先介紹Francis, 指出他畢業於史丹福大學,博士論文研究美國9.11事件中,比較報紙讀者來信和網上論壇的言論,專研範圍為「政治傳播學」。
Francis曾出版學術著作,有講述雨傘運動與傳播關係,將出版另一本書,談及六四紀念活動的集體港人記憶現象,「我對香港近年的大型社會運動,有現代歷史脈絡的理解」。Francis亦曾於2017年成為香港法庭歷史上第一位以「民意研究專家」,為佔中九子案擔任專家證人。以往,香港法庭專家證人多為醫生及物理學家等。
三位法官表示接納Francis的專家證人身份。今天在大狀袍下穿了條子花紋西裝褲的劉偉聰大狀,溫文向法官們道謝:「I am grateful」.
Francis花了頗長時間,解釋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大型民調)和質化研究(焦點小組)的方法論及兩者作為理解社會現像的用途。
由於過往香港法庭甚少傳召社會科學家作專家證人,三位法官發問了很多問題。唯一男性法官陳嘉信說:「我是laymen(普通人)有這些問題」;女法官杜麗冰亦在休庭前向主問劉偉聰說笑:「對不起我們打斷了你的發問。」
休庭前,三位法官先後向Francis多次問及社科研究法的疑問。Francis越答越興起,語速快了。控方周天行說:「教授請說慢一點。」Francis說笑:「我教書時,學生經常說我說得太快。」此時法庭響起了輕鬆的笑聲。
Francis說,他們進行了的量化研究,就是於2019年從連登討論區上,以電腦程式,抽取討論區上曾提及口號相關的帖子,抽取的口號分別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香港獨立」、「港獨」、「五大訴求」。由於連登上的留言量可以數以百萬計,需要由懂寫電腦程式的學者作技術上協助,他再進行統計學分析。法官們沒有太多發問。
Francis說:「看數字,以數量計,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就可以處理,但要看人們怎樣建構意義,那要進行質化研究,因為做簡單問卷,是不可以看到意義建構的過程。此時要靠質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我們做了焦點小組(focus group)。」
七個焦點小組,每個有五至八人參加,三組是包含了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的市民,四組是參與者背景相近的小組,一組是社工,一組是老師,一組是年輕人。總共有40人參加焦點小組,都是在反修例運動期間,有參與示威或同情反修例運動的人。「因為我們要看示威者在想甚麼。」
三位法官發問頗頻密,其中,陳嘉信問,焦點小組只有四十人那麼少,如何有代表性?Francis解釋,質化研究是找「意義成形的過程」,代表性則由量化研究補充:「所以我們用不同研究方法互補不足。」
法官對社會現象的理解,和社科學者明顯有差別。
陳官問道:「參加焦點小組的人,會不會心裡想一樣,答你說另一樣?好像美國選舉你問選民選誰,可能他因為尷尬告訴你一個答案,但去到票站就投另一個。」陳法官形容,這是一個「危險」(danger).
作為社會科學學者,Francis這樣回應:「我不看成一種『危險』,因為人是複雜的動物,人的腦子裡不只有『單一的真相』,面對不同人,在不同處境,會影響人如何建構意義。從社會學及人類學角度,人們會在不同處境『管理自己的形像』,我會形容為因應處境而作出的『調整』,而不是在直白地說謊」。
Francis繼續解釋,「而建構意義是一個過程,同一個人在不同時候,他的想法也有改變。像我們現在在討論『甚麼是焦點小組』,我們(他和法官們)也在集體參與意義建構的過程。」
此時,Francis引述了焦點小組裡,其中一個焦點小組參與者,對「光時」口號的理解,隨時間而出現改變。
Francis在庭上說,其中一個支持反修例運動的焦點小組參與者說:
「最初我面對『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我說不出口。為何呢?因為我最初認為這口號與『港獨』有關,好像要推翻政府,這不是我的目的,我不支持港獨的。但隨着反修例運動發展下,我理解這個運動是關於爭取普選,關於愛好自由,公義。漸漸我可以喊出口了。這個口號好像承載了一種精神。當我去到集會現場,我喊『光時』口號時,我會覺得和其他香港人連繫起來。」
Francis解釋:「這是一個好例子,這個人最初覺得,『嘩,光時口號好激進』,但漸漸他覺得意義改變了。即使他不支持港獨,他也會嗌這口號。」
「這例子正正示範了,口號的意義建構過程,可以如此複雜,豐富,充滿餘韻(nuances).」Francis說。
Francis還引述了華盛頓大學政治學教授Lance Bennett對政治口號的見解 “Effective political themes and slogans invite people to bring their own meaning to a situation. Thus, an image is an impression anchored partly in symbolic suggestion and partly in the feelings and assumptions that people have in response to that suggestion.”
(有效的政治口號邀請人們把他們自己的意義加諸其上。所以,一個影象像個錨,作為一個符號提示人們把自己的感受及假設投射到其中。)
Francis亦說,焦點小組中發現,只有部份人認為「光時口號」與港獨有關,所以口號是開放式的。「總的來說,光時口號就是關於一些失去的東西,而人們覺得需要改變。至於失去了甚麼又如何改變,則因人而異。」
法官們亦用法律用語詢問,焦點小組裡會否有「引導性問題」(leading question),即因為主持者主動提起「港獨」而引導被訪者去提及這個答案。這顯然是法庭常關注點。
但Francis說,焦點小組做法是開放讓大家討論,「而進行焦點小組時間正好在2019年9月,那時基本上整個社會都在討論這句口號的意思,是否和港獨有關。所以在焦點小組裡不需要提示,就會自然進行討論。」
法庭場境裡,引導性問題,會是法官關注的事。
這天早上,李詠怡(Eliza)教授,繼續接受控方盤問。Eliza早前曾說過,為甚麼「光時」口號在7月21日於社會流行起來,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人們對「元朗襲擊」感到憤怒,需要一個口號去表達其情緒。
然而代表律政司的署理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 則挑戰Eliza,周專員多次指,7月21日口號最初出現於白天,當時中聯辦被示威者包圍,國徽被損毁,當時中聯辦外牆上更出現「光時」口號,周專員指,「光時」口號的意義,應該與中聯辦事件有關。
控方的周專員說:「中聯辦外示威中,清楚反映拒絕中華人民共國和政府的意思,你為何不認為這些示威活動的意義,有助我們脈絡性地理解口號的意思?」周專員亦呈上了多張中聯辦被損毁的照片叫Eliza細看。
Eliza指,她和研究伙伴,曾在7.21後,嘗試從數據了解為何當天之後,光時口號的使用明顯更普遍。於是她從兩張報紙裡,點算傳媒提及過的地區,發現「元朗」字眼出現的頻率,要比「西環」、「中聯辦」及「上環」高出很多。
「媒體注意力反映公眾注意力,而焦點小組發現,7.21大家一致是關注警察暴力,而不是關注中聯辦。故此我們認為令到7.21口號普及化,元朗事件比中聯辦事件重要得多。」Eliza說。
Eliza早前指,梁天琦在造勢晚會曾引述過美國黑人民權領袖Malcolm X說「the Ballot or the Bullet」意思,Eliza認為「子彈」只是比喻,並非像控方專家劉教授所說有「武器」的意思。控方更指控梁天琦有意推翻政權。Eliza當時更說,以她所知, Malcolm X不是「分裂國家主張者」(secessionist)。
周專員今日呈上Malcolm X的1964年的演講,讀出部份內容,又追問Eliza知否Malcolm X被指為 “separatist”和知否Malcolm X曾經加入激進伊斯蘭組織。
Eliza語氣有點難以置信地反問:「我們是否要進入複雜的美國種族歷史?美國黑人民族主義(black nationalist)和非洲裔美國人那時的分離主義(separatism), 尤其是於種族隔離(apartheid)的過去有多複雜?要研讀多少歷史脈絡?」
周堅持追問:「那Malcolm X是不是分離主義者?」
Eliza沒好氣答: 「若是說建立一個有主權的國家這個理解下,我認為不是。」
周專員仍在要求Eliza看Malcolm X說話節錄。此時,彭官要求暫停提問,三位法官退後座椅商議一會,然後彭寶琴說,Malcolm X是否分離主義者,與本案案情「拉扯得太遠」(far far removed), 彭官提醒周專員,Eliza一直不反對梁天琦在選舉演說中對港獨持正面看法。
周專員另一處的追問,把梁天琦與Eliza拉得更近,問答更有火花。周專員引述去年夏天來自《眾新聞》的報導,報導中訪問了三位學者,表達學者們對泛民立法會議員在政府表示因疫情把選舉延期一年後,是否應該總辭。
報導中,Eliza認為議員應該留任,訪問中提到議會是重要「抗爭陣地」「在威權政治下,策略上考慮比民主原則更重要……」周專員反問,梁天琦進入議會,會否也像她所說的一樣,「具策略意義,目的是去推翻政權」?
Eliza罕見地光火起來:「你在引述我?你是否在說我和梁天琦是一伙?說我和他是同黨?(You suggest I am part of his cohort?)……好了,現在我被審訊,我要回答吧? (I am the person on trial, I have to answer this……)」辯方劉大狀立即站起來抗議,指Eliza是來做證人的。
此時彭寶琴語氣溫和地望着Eliza說:「不是的,妳是來作供,提供專家意見給法庭。請不要覺得來被審判,這不是原來的意思。」彭官打圓場道:「我想周先生要想問妳,會不會梁天琦進入立法會,覺得策略上可以作出改變,而不是留在結構以外。」
Eliza鬆了一口氣,望着彭官說了幾聲:「感謝妳的澄清,感謝。」然後Eliza詳細解釋,她在泛民總辭上的看法,已經算是「溫和派」,因為當時社會上較激進的想法,是主張泛民議員一起總辭以表示對選舉延期的不滿。而Eliza說,我主張泛民留任,是希望有議員監察政府,希望加強政府問責性。
現在仍身陷囹圄的梁天琦,始終成為庭上反覆被斟酌的客體。
Eliza今日完成作供前,有機會詳細解釋,她作為政治學者,如何理解梁天琦為何要使用「光時」口號。Eliza解釋,2016年梁天琦參加的是新界東補選,和以往立法會選舉不同,選舉制度是「單議席單票制」,並非「比例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之下,勝選者需要的票數不需很多,只拿取選票一成也可以拿到席位。然而補選的規則,則是誰多選票誰便勝出,故要爭取選票數量。
Eliza說,回看2016新東補選中,參選者多達6人,當中梁天琦的對手,有知名度高的政黨領袖,梁天琦當時相比之下,是一個無人認識的小伙子,只有大學宿生會經驗,或參加過一些小型社會運動,但知名度不高。「他需要設計一個非常搶耳的口號,以拿得最多的票數。」
Eliza指,一個知名度不夠的參選者,設計口號會有「不成比例地戲劇化」的情況(dramatizing out of proportion),故此梁天琦即使說「選票就是子彈」是一種誇張的說法而已。
Eliza進一步指出:「很多提倡港獨的政治組織,大部份沒有具體的行動計劃,只是口說『香港獨立』」。法官彭寶琴補充:「妳所說的沒有具體行動計劃,是在公眾知道的情況下沒有而已。」
Eliza再補充:「究竟(這些組織主張的)是和平遊說,還是使用暴力或武裝力量?沒有看到這些(資訊)。」
今次被告唐英傑的電單車上,插着旗幟的版本,除了有「光時」這個八字中文口號,亦有七字英文“Liberate Hong Kong, Revolution of our Times”,中英文版本均在法庭反覆被檢驗。辯方學者卻說,原來口號的出現,並非有明確的設計時刻,或單一設計者。
彭官曾詢問,英語口號如何出現, “Liberate Hong Kong, Revolution of our Times”那裡來?彭官留意到梁天琦2016年造勢晚的佈景板已出現這七個英文字。
但Eliza指出,她曾經從梁天琦遞交給選管會的個人簡介中,找到「光時」的英文版,卻是被譯成「Ignite Revolution to Reclaim Our Age.」對於造勢晚會和選管會的文宣為何有差異,Eliza說她不知道。
而Eliza亦曾找遍不同資料,去嘗試看看梁天琦當初創作「光時」口號的原意,但發現他除了在晚會說過,口號不想專注「世代」差別,除此之外,她沒找到更多解釋。不過Eliza說,原來梁天琦最初創作了另一個八字口號,但她認為,梁天琦最初的口號不搶耳,不令人留下深刻印像。
「選舉口號要搶耳,要令人容易記起這個參選人,而原來梁天琦最初設計的口號很悶蛋,孩子氣得像大學活動口號一樣。」
原來,於社會掀起沸沸揚揚的談論,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中被廣泛流傳過,今天被法庭研究是否違反國安法的八個字口號,並不是梁天琦最初的構思。
此時,Eliza翻查文件找到了紀錄,並以廣東話在高等法院朗讀出,梁天琦最初曾經構思,但最後放棄了的意念。這個被埋葬了的口號,原來一樣是八個大字:「知行合一,世代革新」。
如果歷史有如果,假若「光時」沒有出現過,今日香港的光景又會如何?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圖為辯方第二位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離開高院,明天他會繼續作供)
「symbolic用法」的推薦目錄:
- 關於symbolic用法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symbolic用法 在 Ying C. 一匙甜點舀巴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ymbolic用法 在 symbolic用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symbolic用法 在 symbolic用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symbolic用法 在 sgalal/rime-symbolic: Symbolic input for Rime | Rime 符號輸入 的評價
- 關於symbolic用法 在 Vlog#024-Sketch symbol 的進階用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symbolic用法 在 更新日志– Binance API Documentation 的評價
symbolic用法 在 Ying C. 一匙甜點舀巴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aris pastry / 巴黎甜點] Nicolas Paciello 主廚(Fouquet’s)的聖誕節蛋糕創作 / Yule log 2019 of Nicolas Paciello for Fouquet’s (for English, please click “see more”)
前兩天應邀參加 Hôtel Barrière Le Fouquet's Paris 的下午茶體驗,今年九月剛剛離開 Hotel Prince de Galles 加入 Fouquet’s 的甜點主廚 Nicolas Paciello 向我們介紹他過去兩個月幾乎沒日沒夜辛勤工作的成果—— Retaurant Le Joy 的全新下午茶套餐以及今年的聖誕節蛋糕。
1899 年由 Louis Fouquet 創立的 Restaurant Fouquet's Paris 位於巴黎香榭麗謝與喬治五世大道交口,原本是一個酒館、餐廳。採用創始人 Fouquet 的家族姓氏,後面再加上「’s」的英美式用法,賦予它不少時髦意味。今年適逢 120 周年慶的 Fouquet’s 在巴黎是非常知名且歷史悠久的餐廳,每年被譽為「法國奧斯卡」的凱薩獎頒獎典禮餐會都是在這裡舉行,1990 年,Fouquet’s 餐廳也被列為法國歷史遺跡。1998 年,法國賭場與酒店集團 Barrier 買下 Fouquet’s 餐廳與旁邊六棟建築物、創立 Hôtel Barrier Le Fouquet’s Paris,從此 Fouquet’s 變成為一個包含豪華旅館與餐廳、酒吧的品牌,能和周遭林立的豪華酒店如 Four Seasons Hotel George V、Prince de Galles 等比肩。今年三月,位於路口的 Fouquet’s 餐廳因為黃背心運動被大肆破壞,不得不關門整修,直到七月十四日法國國慶日才重新開幕。旅館內的其他餐廳、酒吧如 Le Joy、Le Marta Paris 等也一併經過重新整修。
從隔壁 Prince de Galles 飯店轉職過來的甜點主廚 Nicolas Paciello 為 Fouquet’s 的 Le Joy 餐廳設計了「two courses」的下午茶套餐(48€ /人,含一杯熱飲,另有含一杯香檳的版本€58 / 人):第一道是包含三明治等鹹點與 scones、cookies(美式餅乾果然很紅吧!)、法式小點心 petit fours 的三層架,第二道則是三樣主廚精選甜點的迷你版,包含開心果閃電泡芙、檸檬塔、巴黎・布列斯特泡芙。
當天 Nicolas Paciello 主廚並為我們介紹了他今年的力作——「La Bûche de Noël de Louis Bouquet」(Louis Fouquet 的聖誕節蛋糕)。他與歷史學家Marion Godfroy-Tayart de Borms 合作設計,參考了 120 年前的流行風格和 Louis Fouquet 本人的喜好,是一款外觀看來非常神秘的蛋糕。放在巧克力雕塑製成的展示高台上的蛋糕,是由濕潤的烘烤杏仁海綿蛋糕(biscuit moelleux à l’amande torréfiée)加上黑巧克力慕斯(mousse de chocolat intense)與糖漬香檸檬(confit de bergamote)組成,隱藏在一層薄薄的杏仁膏之下,鮮紅色的外觀呼應 Fouquet’s 的招牌遮雨檐。我之前也提過,法國現在也在流行減糖,許多甜點都早已顛覆以前法式甜點給人的甜膩印象。而這個蛋糕大概是我過去數年來在法國吃過「最不甜」的蛋糕,主廚 Nicolas 也是刻意如此設計,突出香檸檬的酸味、並用杏仁的香氣和圓潤去中和,讓人在豐盛的聖誕大餐後,仍然能毫無負擔地享用、成為完美的結尾。不過,如果是在平時下午茶品嚐,酸度卻有些過於強烈了。
接下來請大家點開照片一一欣賞主廚的作品,更多當天的影音請參考我的 Instagram 精選動態「Fouquet’s」:https://tinyurl.com/w7kvq2w
🔖 延伸閱讀:
2019 年巴黎聖誕節蛋糕精選:https://tinyurl.com/y6pq87rz
認識更多法國甜點主廚與意見領袖:https://tinyurl.com/y49mhpl3
你不可不知的法式甜點關鍵詞:https://tinyurl.com/y5c99dd8
*****
I got invited to Hôtel Barrière Le Fouquet’s Paris earlier this week for tasting their tea time at Restaurant Le Joy and the yule log creation. Nicolas Paciello, head pastry chef (former head pastry chef at Hôtel Prince de Galles) of the hotel who just arrived two months ago gave us a warm welcome.
Situated on the intersection of Avenue des Champs-Élyées and Avenue George V, the brasserie-restaurant Fouquet’s was founded by Louis Fouquet in 1899. Louis Fouquet named the restaurant after his family name but added the “’s” to give it a trendy style. Celebrating its 120 anniversaire this year, Fouquet’s is a legendary restaurant in Paris. It holds the gala dinner for Cézar Awards, the French equivalent of Academy awards, each year and was frequented by many celebrities. The main room of Fouquet’s was listed as an "Inventaire des Monuments Historiques” (French historical monument) in 1990. In 1998, Group Barrière, a French casino and luxury hotel group, bought the restaurant and further acquired 6 buildings around it to create Hôtel Barrière Le Fouquet Paris. Fouquet’s has since then become a brand that includes a luxury hotel, symbolic restaurants and bars. Fouquet’s was severely damaged during the Gillet Jaune movement this march and was thus closed for renovation for several months. It re-opened in July on the Bastille Day this year and the restaurants and bars in the hotel also underwent a make-over.
Fouquet’s new head pastry chef Nicolas Paciello created a new tea time menu for Restaurant Le Joy that is composed of two courses: served on a 3-tiered stand, a sweet and savoury selection including scones, cookies, finger sandwiches, and petit fours comes first, followed by 3 chef’s signature pastries in mini form: pistachio éclairs, lemon tart, and Paris-Brest.
The chef also presented us his Christmas cake creation in tribute to the founder of Fouquet's, “La Bûche de Noël de Louis Fouquet”.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historian Marion Godfroy-Tayart de Borms, this yule log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fashion back to 120 years ago as well as the preference of Louis Fouquet himself. This mysterious-looking cake sits on a high stand made of chocolate and is covered by a thin layer of almond paste, whose vivid color clearly refers to the brasserie’s distinctive red awnings on Charmps-Élysées. The cake itself is made of a moist roasted almond sponge cake, a dark chocolate mousse as well as a bergamot confit. Now that a “less-sugar” trend seems to sweep the French pastry industry, many pastries and desserts here in Paris are much less sweet and filling compared to before. With a rather strong acidity of the bergamot orange rounded by almonds biscuit and chocolate cream, the cake is probably the least sweet cake I’ve ever tasted in recent years. The chef Nicolas has made it on purpose so that it’s light enough to be enjoyed at the end of a Christmas feast. However, if you taste it during tea time in normal days, you might find yourself crave more sweetness.
Click on the photos and have a closer look to the divine pastries and wonderful work of the chef. More videos and experiences in live could be found in my featured stories “Fouquet’s” on Instagram: https://tinyurl.com/w7kvq2w
🔖 You might also be interested:
2019 Paris Christmas cakes: https://tinyurl.com/y6pq87rz
Getting to know more French pastry chefs and influencers: https://tinyurl.com/y49mhpl3
French pastry keywords that you have to know: https://tinyurl.com/y5c99dd8
#yingspastryguide #fouquets #nicolaspaciello #bûchedenoël2019 #buchedenoel2019 #yingc
symbolic用法 在 symbolic用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symbolic (【形容詞】) 意思、用法及發音| Engoo Words"symbolic" 相關課程教材. The cross is an ancient symbol in many cultures and religions. ... <看更多>
symbolic用法 在 sgalal/rime-symbolic: Symbolic input for Rime | Rime 符號輸入 的推薦與評價
Contribute to sgalal/rime-symbolic development by creating an account on GitHub. ... 用法. 在rime 用户資料夾中加入 symbolic.dict.yaml 。 ... <看更多>
symbolic用法 在 symbolic用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symbolic (【形容詞】) 意思、用法及發音| Engoo Words"symbolic" 相關課程教材. The cross is an ancient symbol in many cultures and religion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