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發現一些非常優秀的中生代爵士次中音薩克斯風演奏家像是已故的Michael Breaker,或是仍活躍於音樂圈的Chris Potter、Mark Turner,衍生到較新生代的Ben Wendel,他們在即興演奏中運用到大量的超高音,控制方面極度的優秀,讓我對於超高音的演奏保持著很大的興趣。
於是最近開始練習超高音,這個影片是一個八度的大調音階的三度音程練習上行時一組正向一組反向(目的是想串成類似旋律的Line),直到走到音階的九音後再下行,我選擇從Tenor的F調出發(因為最高音剛好碰到第一個泛音G)。
我使用的是現代已經有High F# key的樂器,爵士大師們通常使用Vintage沒有F#的樂器(所以指法系統會是以Front key為主),所以使用的指法上可能會有所不同。
在音準控制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是就希望一次比一次更好,之後可能會再加入半音的Approach ,慢慢的看可否一點一點的加入即興演奏中。
tenor指法 在 Pei-Chuan Tsai 蔡佩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台灣學音樂的大家有點可惜的是,往往音符練完譜背完也差不多得呈現了(音樂會/ 比賽/ 考試),也就是學音樂只再反覆的把譜練完背完,但前面這段應該是用最短的時間。
最重要、最需花時間的其實是後面對音樂的琢磨、對自己的探索。於是往往忙著表層,到不了深層。
蔡老師的教學理念,就是希望大家可以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開始學會到底如何讀譜(邏輯理解上),彈奏技術上的解決與音色技巧(手上)與如何聽(耳朵)。讓基礎紮跟非隨意說,而是盡可能提高質量,才是實際。
隨意硬彈大量手只會壞掉,到一定程度上不去/挫折/聲音不好,打掉重練是遲早的事,差在心理準備與建設而已。真的用對了,到一定技術再去擴充曲目,才是步步紮根。
---
如同我提醒來參加教師研習的老師們,下課回去擬的重點盡量以邏輯條列出,以後怕忘記,彈別曲可拿出筆記本看哪些可應用,而非像以前的學習方式:上該首曲子以流水帳方式學,這顆音大聲那顆音怎樣。
還有,「為什麼」很重要,我幾乎每一點都會講為什麼,包括手的姿勢/指法的運用/力度的安排/詮釋等等,不能只記結果沒記原因,不是老師說的就對啊~
我們利用A曲做練習,換B曲做應用,真的會了該彈奏技巧,真的知道如何看出譜的暗示與明示,以後其他首曲子就會處裡,就有思考依據,學生有了根本,而後才能有創造。
--分享台中「教師研習」這兩堂上課重點--
(舊生可看看自己還記不記得)
1.和弦音型:手型穩定,前臂下面放鬆,和弦重心下在指尖非手腕
2. 重複音型:有方向與律動,貼鍵往下(才不會容易手痠而且才會跟著音樂走)
3. 休止符的意義(期待/張力)
4. 力度記號:對比差異,單純音量差異有限,可賦予他層性格,技術上例如:
*音長改變:聲音1.5 長殘響 vs. non-legato
*音樂往前與退後
*琴鍵上半與下半
5. 附點音符
6. 虎口不夾到, 保持1.2指空間
7. 階梯音型的開收
8. 手指無法連起的音型如何用整隻手連 (手指架好,手臂帶起落)
9. 手臂跟著句子走
10. 音樂落點
11. 四指為拍點音型
12. 音型/節奏的律動,休止符含意
13. 單手彈兩聲部的練法
14. 同樣音樂在不同音域:如 tenor 與bass可如何彈奏與表現
15. articulation
------
教師研習簡章與報名表
台北:https://goo.gl/forms/TF3dFXD0jLuOMSeI3
台中:https://goo.gl/forms/2hj1dK35k3oG13vE3
台中3/9 講座:https://goo.gl/forms/RjDrX0sUS5tJiJl33
*學員心得分享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a.51443187192…/1332626006771065/…
------
#科譜學堂 #教師研習 #蔡佩娟 #鋼琴教學 #鋼琴老師 #鋼琴彈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