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人裹足不前時」
我的小藍27歲了,我開了它快18年,很喜歡它,也沒有覺得它老,在我幻想中,它應該可以開到我離世的一天。
前一陣子,弟弟說一年半後要給我一台Toyota camry 油電車,我沒放心上,反正還久,變數還很多。
上週他忽然說,車子下週就要到我家了,我這才意識到事情已經到我眼前了。
兒子看我鎖著眉頭默默上網看試駕影片,跟我說:「妳最怕熱了,它的椅墊有冷氣喔,還有天窗耶。而且還可以設定好椅子高低,一鍵符合妳的身高。」
看我沒有太興奮的樣子,兒子繼續說:「它還可以自動跟車和設速限,這樣就不會被拍照了。」
我點點頭說很棒,說:「那就保原來小藍保的那個車險吧。」
兒子好像領悟到了什麼,對我說:「它雖然很長,可是沒有休旅車那麼長。我們住加拿大時你就是開七人座的車子啊。」
兒子喚起我曾經換過車的成功經驗,我這才覺察我對換車這件事莫名憂心忡忡是怎麼回事。
我是運動白癡,對需要操作的東西適應一向不好,對於換新車,我只感到擔憂,並不是很具體知道自己在煩惱什麼。
直到兒子從我一開口就說要保險,猜想到我是擔心自己開不好,把策略從吸引我喜歡這台車改到解除我的擔心。而我想起我曾經成功換車的經驗,心裡瞬間也就沒那麼擔心了。
兒子繼續說:「那我們去好市多的時候,我開,妳先適應。回程的時候,妳開。我在旁邊妳就不用擔心了。」
這個短短的對話發生在瞬間,卻讓我想起家庭中好多的事件:幼兒恐懼第一次上學,老人拒絕到日托中心,多年婚姻面對分手或換工作的害怕。
因為太怕了,怕到看不清楚,也不知道在怕什麼,就只是一團亂亂的感覺塞在腦袋裡。
此時,親近的人可以詢問害怕的原因。如果對方沒有能力說出來,家人或朋友可以透過過去相處的經驗,猜想他可能害怕什麼,在確認以後,提出曾經看過他成功的類似經驗,喚起對方潛藏的記憶與信心。
如果不曾有過成功的經驗,可以透過可承受的小挑戰來練習與取得經驗。譬如,我兒子可以載我到河濱公園讓我練車,這就解除了我怕撞到人的恐懼,藉著小挑戰得到成功經驗。
通常碰到類似的事件,我們傾向於給誘因來吸引對方跨越障礙,然而最大的障礙是內心的恐懼與自我限制,我們不需要說「有什麼好怕的」,而是陪伴他看看怎麼可以比較不害怕,喚起或創造他成功的記憶與經驗。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