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費文化知多少?- 小綠媽
很多寶媽剛到美國時,對美國人付小費的習慣不甚了解。為什麼要付小費、什麼情況下要付小費、付多少小費?往往讓你摸不着頭腦。那麼接下來就學習一下美國的小費文化,讓自己更快地融入到美國的生活。
美國小費文化的由來
美國的付小費行為是從19世紀末的美國內戰時期開始的。當時赴歐旅行的美國富人看到了那裏的付小費現象,並將這種貴族式的習俗傳回美國,以期「炫耀」他們高人一等的教育程度和社會階層。
但在20世紀初, 曾經展開過一個反對小費的運動, 美國一些州也曾嘗試着立法禁止小費。但這些法例在1926年被撤除, 自此小費重新興起。
美國人為什麼要付小費
在美國付小費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美國人喜歡自己可以給別人東西的感覺,同時也因為它傳播「努力工作會有回報」的美國傳說。美國服務業人員的基本工資非常低,在很多州甚至低於當地法定最低工資水平。因為有些州的法律允許僱主對有機會收小費的員工支付的工資低於法定最低工資,所以他們需要靠小費填補最低工資差額。小費也成為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並且要交稅。可以說,小費就是美國服務人員賴以生存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同情況下小費怎麼付才合適
美國的小費文化看似複雜,其實不難學會。付小費的原則很簡單,有餐桌服務的地方要付小費,沒餐桌服務的地方不用付小費。簡單說就是有服務生上菜倒水的地方要付小費,這樣的飯店英語裏叫做sit-in restaurant。沒有餐桌服務的地方不用付小費,比如說麥當勞、肯德基,這類快餐店通常是顧客在點餐櫃枱下單,然後自己端着食物選張桌子坐下。
當然, 給小費的場合遠遠不止餐館裏, 很多時候接受了別人的服務希望表示感謝都可以給小費。譬如說,給家裏的清潔工人小費,給看小孩的人小費。通常來說,對白領階層職業人士的服務,是不需要給小費的,譬如醫生、律師等。
小費費率各地有出入,大城市比偏遠地區費率高。小費費率通常在15%-20%之間。如果有若干個服務人員同時為你提供服務,則每人都要分到小費。有時小費會被以「服務費(service charge)」或「賞錢(gratuity)」的名頭直接算在賬單里,特別是一桌8人以上的時候。
遇到服務不滿意怎麼辦
當碰上「奇葩」服務生,服務讓你不滿意的時候該怎麼辦呢,還要不要給小費?
第一種情況是小費沒有被加在賬單里。這時,如果是一般不滿意的服務,小費可以降低到10%-15%之間。如果服務壞到只能給10%,最好讓經理知道。在紙幣的上面並排放兩個一分錢的硬幣,表示你是因為不滿服務才故意給低的小費。如果服務生冒犯了你,而你不想給任何小費,那麼你仍然可以只放兩個一分錢的硬幣,告訴他你並不是忘記給小費而已。
第二種情況是小費已經被加在賬單里了。這時,你可以直接找經理商議。
總之,你不需要當冤大頭,對服務不滿意,就say no。
不過,不管你喜不喜歡小費,它都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存在即合理,美國的小費文化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滅亡。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鄉隨俗吧,不久你會發現,原來給人小費會是一件非常自然、叫人愉悅的事情。
#旅遊 #文化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