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六)東部場共學小聚| #壓軸場次等你來參加】
「未來社區實踐家|10/02 東部場小聚」將在 #花蓮鳳林 登場~
.
台灣土地面積不大,但不同地區的社區裡,卻各自擁有獨特魅力的在地風情,也孕育出不同號召、串連在地網絡的方法與活動。
.
在花蓮以農業生活為主的地區,鄰居間常互相串門子、有任何需要吆喝一聲就會互相幫忙,是一種稀鬆平常的事情,而如此不同於城市社區的氛圍,又創造出什麼樣動人的火花與生活日常呢?
.
你可能見識過花蓮的好山好水,但這次你可以有機會深入認識在地社區,誠摯的邀請你趁10/02(六)這個週末,來花蓮走走搭配參加共學小聚,絕對是場難忘又滿載而歸的花蓮之旅!#還有機會得知在地隱藏版美食
.
想和信義公益基金會x銀享全球一起到花蓮走跳的朋友們~ #皆可報名參加 #沒有身分限制唷!
.
東部場小聚,將帶你了解👉
有趣的百鬼夜行,背後竟然可以埋入環保及失智議題?
社區手作體驗也能帶動思考長者防跌的重要性?
鳳林是花蓮最老的地方,但北林三村卻展現滿滿活力!
.
#報名連結請見下方留言處
.
◢ 東部小聚活動詳情 ◤
▎主題:出奇制勝,用創意化社區劣勢為優勢
.
▎時間:10/02(六)10:00-16:00(09:30開始報到)
.
▎地點:花蓮縣鳳林鎮北林里民和路1號
.
▎報名對象:凡對共生社區議題有興趣者皆可報名
#報名連結於方留言處
.
♦️社區實踐家代表: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
.
♦️跨域共學引導師:李美玲|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
♦️活動亮點:
#共生社區概念短講:由銀享全球帶來共生社區精彩案例分享,帶你從日本經驗了解未來社區實踐必須有的「共生」思維!
.
#北林三村社區經驗分享:深度掌握如何觀察社區居民需求及社區重要議題,並用創意的方式凝聚在地居民、發展居民的角色及網絡,並延伸對外吸引更多人關注!
.
#花草手工紙小夜燈DIY:透過走進社區親身體驗,與在地居民,包含長者、小孩交流,進一步了解社區體驗活動的背後,如何帶動社區居民,凝聚社區意識並驅動社區居民彼此連結?
.
#跨域共學討論:邀請北林三村社區社區發展協會李美玲理事長親自帶領,共同拆解不同類型的社區方案,如何能觸發居民互動,讓無論是高齡者、小朋友、婦女、新住民或身心障礙者,都能找到自己在社區的角色,並彼此串連。
.
「我們開展出許多社區計畫跟方案,但最終希望回到居民喜歡並願意一起參與的方案上面,凝聚社區一起前進!」10/2(六)東部場小聚邀請你,以「好玩」的思維,一起探索如何運用創意,促進社區的參與及連結,同時轉化你原以為的社區劣勢為優勢!
.
#欲報名者請見下方留言處
#共生社區
#銀享全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迸裂土地而出的力量:走過二十年,十二個九二一災後堅持至今的故事」介紹 訪問作者:謝志誠 內容簡介: 堅持不懈的韌性,跨過國界的圍籬、縣市的疆界,凝聚了全國人民的「本心」。 九二一大地震雖然帶給人們難以抹滅的傷痛記憶,但臺灣社會將這份傷痛轉換為社會支持的力...
凝聚社區意識方法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公共領域以及一般民眾越來越重視公共文化議題的討論脈絡下,許多公立的文化單位開始轉型,從原本的中央而下的文化治理,逐漸開始增加連結與重視地方文化的角度。而博物館中的地方博物館或生態博物館典範,正是特別強調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領域機構,應該擔負起連結公共文化領域與地方社會的責任。因此,這些年來,不只是大學與學術機構開始重視社會責任,博物館實際上也做了很多與地方社會對話、發展地方文化的的社會責任工作。
-------------------
環境一直是人類生存的基底,也是文化發展的憑藉,唯有永續的環境才會有永續的文化,當代的博物館對於環境意識的覺知,採取不同的實踐方式。本文介紹北海道平取町的二風谷愛努文化博物館「傳統生活空間再生」IWOR構想(「IWOR」是一個愛努族詞彙,意指「傳統生活空間」。)和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卑南遺址公園《卑南大溪的河道變遷傳說:引水英雄都古比斯》繪本產出歷程,探討博物館中「環境意識」的實踐樣貌。
二風谷愛努文化博物館(Nibutani Ainu Culture Museum)位於北海道平取町,是一座保護當地愛努文化,致力於保存、紀錄、展示與傳承的地方性博物館(町立)。愛努族是日本的原住民,大多居住在北海道的北部島嶼。據2017年的資料記載,約有1萬3千名愛努人居住於北海道地區。從歷史上看,愛努人經歷的艱困處境與世界上其他原住民類似,包括日本人的長期殖民統治,政府的同化政策、社區遷移、疾病傳播、人口減少和制度性的歧視等。直到2019年,日本訂定《愛努人促進法》才被承認是日本的原住民族。
二風谷愛努文化博物館的文物主要來自文化領袖萱野茂(Shigeru Kayano),其推動愛努民族運動,從1950年代開始蒐藏文物,20年間收集了約2千件愛努生活文物,並建立一間小型文物館。在平取町和北海道愛努人協會的支持下,「二風谷愛努文物館」於1972年開幕,該館於1977年移交平取町管理。到1980年末,隨著二風谷水壩建設的進行,平取町計畫在政府資助下建立一個新博物館,於是購買了萱野茂大部分的收藏,並於1992年開設了二風谷愛努文化博物館。館內分為4大區域,展出愛努人的生活、農耕與狩獵等糧食供應方法,以及愛努文化獨特的工藝技術與生活藝術,對自然的信仰與祭儀,以及與北海道自然生態共生的智慧。
2019年8月,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下稱史前館)辦理「在地・文化」史前館與日本北海道環境教育工作坊,目的是探討博物館如何投入專業研究之下的知識轉換,協助解決環境議題。在工作坊中,任職於二風谷愛努文化博物館的吉原秀喜先生分享「北海道平取地方的愛努博物館IWOR構想與愛努文化的環境與景觀」。簡而言之,日本北海道沙流川流域推動的IWOR傳統領域網絡所追求的是人與自然共生,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示範場域。在「人與自然共生」方面,重視與自然調和的生活方式,持續可能的「共生開發、地方振興」目標。在「多元民族共生」方面,以愛努族為首,各民族之間相互尊重,共同建構繁榮的社會。在「多元文化共生」方面,尊重各種自我認同、歸屬感與生活方式,讓不同志向或價值都能朝其目標前進。博物館在空間提供、人才培育和愛努族展示上,每一項都參與其中。具體而言,該館推動內部的族群凝聚和社群培力,更向外推廣愛努族文化。
卑南遺址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2014年與2015年,卑南遺址公園與史前館康樂本館分別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遺址公園早在通過認證前,就一直進行環境教育,保存與推廣臺灣原住民傳統生態知識,自2005年起展開民族植物的調查、種植與展示工作,提供民眾與部落族人進行文化學習與傳承的場域。館方也彙集調查成果,出版相關的書籍與繪本,如《卑南族的家與植物》,不僅保存部落重要的傳統知識,同時也提供部落學校進行文化傳承課程的教材。除了保存傳統知識外,遺址公園也結合專家學者、部落耆老及文化教師,辦理傳統生態知識的推廣活動,不僅讓一般民眾有機會認識在地文化與知識,部落族人也透過參與相關的推廣課程,進一步學習並增進對自我文化的認同。
《卑南大溪的河道變遷傳說:引水英雄都古比斯》是2013年出版的一本兒童繪本,繪本籌備近一年,調查、紀錄卑南遺址周邊部落的傳統地名、空間記憶,講述部落祖先都古比斯為了族人生活,奮勇前往卑南溪(今卑南鄉嘉豐村附近)三度引水的故事。經過與耆老多次討論後,與南王國小六年級「傳統生態智慧環境教育課程」結合,多次進行現地踏勘、耆老訪談,最後由部落畫家陳冠年繪製完成。這個故事反映部落祖先的環境觀,讓後代子孫了解卑南大溪的地理環境與多變特性。學生們在自然環境的探訪學習中,結合文化意涵與耆老智慧,啟發對土地的情感,並發展出在地意義,走在這裡就像和祖先同行。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museums.moc.gov.tw/Notice/ColumnDetail?id=bd129f1e-4bf7-40c0-84d4-252245b2deae&fbclid=IwAR2gcPhHTWsyyNfIL9i75mxMCVPZxCKsN_vPD1qBbIylDhinZ59rsLQkuPU
凝聚社區意識方法 在 宇你同行ü陳建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社團法人嘉義縣共好生活協會 長期以來推廣在地藝文發展,目前自發性推動「藝術下鄉扎根計畫」,邀集本會 謝偉奇理事發揮交趾陶及剪黏技藝專長、蔡恭和理事提供蚵貝藝術與木工專業技能,昨日於鰲鼓溼地旁向禾漁場一起來討論未來的策略及方法。
希望為東石發想些有趣又好玩的文創品,以「溼地展風華-東石漁村交趾剪黏藝術」為概念發想,結合鰲鼓溼地現地複合媒材,象徵漁村意象創作,開發出掛置於社區公共空建或家宅文創小物件,達到凝聚在地意識,保留並「再」現在地文化。
期待能培育在地文化工藝人才外,讓複合媒材創作成為觀光休閒產業加值品,提升在地體驗活動品質,讓遊客能透過複合媒材創作,讓遊程間能更加了解在地認識溼地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藝術下鄉扎根計畫
#鰲鼓溼地
#溼地展風華
#東石文創品研發
凝聚社區意識方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迸裂土地而出的力量:走過二十年,十二個九二一災後堅持至今的故事」介紹
訪問作者:謝志誠
內容簡介:
堅持不懈的韌性,跨過國界的圍籬、縣市的疆界,凝聚了全國人民的「本心」。
九二一大地震雖然帶給人們難以抹滅的傷痛記憶,但臺灣社會將這份傷痛轉換為社會支持的力量,無論是農村振興,人際關係與資源的流動,都帶來了不同的啟發並促成政策的制定。
隨著世界的流變,我們也要往前邁進,用遼闊的視野,
流轉在人與人間的正面力量,在尋求安身立命的同時,進一步凝聚共好的社會。
記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地震後的重建與新生故事
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蔚藍文化 合作出版
․他們在Gaga指引下協力前進——林建治與黃盈豪
․只想讓學生們多幾箱共讀的好書,一封email產生閱讀的蝴蝶效應——陳一誠
․用空手道讓震災區孩子走出傷痛,更在世界發光發熱——黃泰吉與廖德蘭
․埔里鎮唯一的村長——陳芳姿
․從鏟子到鍋子,長照二十年——廖振益
․走在長照二.〇前面的機車行黑手——邱慶禧
․清圳引水水長流——廖學堂
․為愛多走一哩路——馬麗芬
․卯上主流媒體與文化的行動者——馮小非
․從青蛙的社區經驗到蝴蝶的社群營造——廖嘉展與顏新珠
․讓太平藍登上世界舞臺——葉晉玉
․地方創生先驅者,博士回鄉推生物科技——賴敏男
這十二個故事所累積的經驗,不僅是臺灣的資產,過程中,他們面對災難與困境所展現的「信心」,立基於「社會信任」的互助精神,「堅持不懈」的毅力,則正是當前臺灣社會最需要的三要素:信心、信任與堅持。
作者介紹:謝志誠
財團法人豐年社董事長
前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
前台南縣學甲人,1957出生。2013年從臺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系退休。長期投入與關心台灣環境保護議題,2006年6月和前台南縣長蘇煥智合著「黑面琵鷺的鄉愁(續篇)」,紀錄投入長達十餘年「反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運動;2011年和台灣大學何明修教授合著「八輕遊台灣-國光石化的故事」,紀實報導糾纏臺灣二十幾年的八輕(國光石化)周遊臺灣的始末,以及臺灣近二十餘年來的石化工業發展來龍去脈,臺灣社會、地方發展與環保意識的轉變;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於1999至2000年間,擔任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副執行長,2000年6月起擔任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至2008年7月基金會解散,仍固守崗位至2009年11月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公告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清算終結登記止。
作者介紹:陳鳳麗
自由時報記者
出生地是台北市,在新北市板橋區成長。世新廣電科畢業,一直以為會靠聲音討生活,沒想到後來成了文字工作者。在南投縣採訪二十多年,習慣在人群中當觀察者,工作需要理性、客觀,卻又常忍不住跟著採訪對象哭與笑。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凝聚社區意識方法 在 蕾可家男子宿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吃麵爸爸的感性一天。
當時蕾可媽從護士們口中得知,啾吉就是所謂的「高需求寶寶」後。
馬上嚴陣以待,直接聯絡好「溫柔生產推廣協會」保母七小時課程~(影片中爸爸口誤成八小時,在此更正。)把吃麵爸爸賣掉,呃,不對是精進⋯
蕾可媽和吃麵爸說:「幫你報名好了!你知道的,只許及格。」
吃麵爸:「如果不及格呢?」
蕾可媽:🤬🤬🤬🤬🤬🤬🤬🤬🤬🤬🤬🤬
————————————————————-
當天上完保母訓練,順利考試完成,得到證書交差的吃麵爸,終於猶如升級般成為「初級神隊友」了!
昨天直播上,阿芳奶奶很感性的分享,告訴我們,她有一個網上的朋友,正為了育兒而苦惱,正在努力與小孩兒奮戰,因為婆婆打氣的一番話,她說她可以再撐好幾個睡不飽的夜晚⋯。
當下聽到這段故事,心裏揪住緊緊的,因為我也是夜夜笙歌,徹夜未眠的過來人(當時真的很崩潰,吃麵爸也說那時候回想起來心驚驚。)
那時我還走到神桌前祈求祖先顯靈,讓寶寶乖乖睡⋯⋯😅 哈哈哈
英文有一句著名的諺語: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養育一個孩子長大成人,需要一整個村莊的努力)。
我住在國外的友人和我談天,他們在國外的社區參與意識活動力是很強的,從都市到小鎮,學校教堂甚至是鄰居,每個人都樂於分享一點點的時間、力量,以及資源。(讓我們有了創立粉絲專頁的靈感)
有個小園地讓大家沒有距離的像大家庭一般的互相幫助扶持。
謝謝大家加入「蕾可家的男子宿舍」,這裡沒有團購賣產品,但有很多像我婆婆與媽媽一般的資深媽咪,還有與我們一樣的正在進行式的爸媽們~以及各位弟弟妹妹,小朋友。
歡迎大家一起分享育兒經,分享您們的快樂生活,讓這裡交流資訊與溫情。
如果有朋友們目前還在睡眠不足,快崩潰⋯
或是有生活育兒上的大小問題,歡迎訊息我們
。
我們會幫忙提問或找方法提供給各位尋求協助的朋友們。
一起來參與一個村莊的育兒理念~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一整個大家庭就有很大的力量💪🏻
#育兒男不難
#凝聚大家的力量
#一起來育兒
凝聚社區意識方法 在 凝聚社區意識 的相關結果
圳發展出解決衝突的方法,使得社區. 居民能經由快速的問題解決過程來處理衝. 突,減少能量的浪費,並增強社區解決問. 題的信心。 二、建立社區意識的策略 ﹒為了讓社區能 ... ... <看更多>
凝聚社區意識方法 在 社區意識如何凝聚?:以「竹田驛園」社區營造為例 的相關結果
以時間為軸,來分析竹田驛園附近居民「社區意識凝聚」的動態過程。並一一就社區意識萌芽、社區意識成長、志工與多元就業爭議下的社區意識和社區意識的再造, ... ... <看更多>
凝聚社區意識方法 在 凝聚社區意識的方法 智邦公益電子報 台灣最大公益電子報發行 ... 的相關結果
推動社區工作之前,透過活動凝聚社區意識是必要的! 活動的本質-連結凝聚人,增加互動 -增加居民間的情感 -居民對社區的瞭解和情感 活動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