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走 】
文:陳曉蕾
全世界暫時只有比利時會替十八歲以下的病人安樂死,就算已經立法容許醫護人員替病人自殺的地區,對孩子依然有不一樣的看法:還那麼年輕,可否等到成年?
孩子一樣會患上絕症,然而很少可以參與治療決定。有些父母不願放手,苦苦堅持,試盡所有治療方案,一次又一次要求醫護人員急救搶回心跳;也有些父母很快地放棄,拒絕花錢醫治,其至把孩子丟給孤兒院——林國嬿處於在這彷彿鐘擺的兩極之間,今年第二十年。
.
林國嬿是紓緩治療護士,本來護理成年的病人,1997年看到兒童死於癌症的家庭很需要支援,開始主力幫忙兒童紓緩治療服務。兒童癌病基金在1999年創辦時,她有份開創兒童紓緩治療服務;很快地,她就看見兒童除了癌症,還有其他晚期症病,例如腦癱、玻璃骨、肌肉萎縮……一直爭取到2018年才成立兒童紓緩服務基金,正式把服務擴大到所有晚期的兒童病人。這幾年,她亦開始在國內培訓兒童紓緩治療護士,幾乎每周都會到湖南長沙。
曾經跟著林國嬿到屯門一間公屋,當時十一歲的穎儀先天腦部畸形,父母和弟弟都不離不棄地照顧。林國嬿不但溫柔地教媽媽如何幫穎儀餵藥,使用病床邊各式各樣的醫護用品,並且細心地替穎儀開whatsapp群組,聯絡和協調醫院和學校。
每次穎儀惡化要入醫院,林國嬿會通知醫人員安排病房,不用再經急症室,學校的老師、護士、社工會知道穎儀的病情,反過來醫護也會知道穎儀平日在學校的健康情況。還有,穎儀媽媽的擔心,爸爸的焦慮,甚至弟弟的情緒,林國嬿都會放在心上。
這些工作,壓力會否很大?看著一個個孩子離世,會否很沉重?林國嬿總是淡然地回答:「任何生命都有面對死亡的時候,這是一個過程。在病人最艱難的日子,可以陪著走這段路,我覺得很榮幸。」
.
林國嬿最激動的時刻,是講起這三年不斷來往湖南長沙——在當地醫院,一日深切治療室的藥費可高達一萬元人民幣!「在中國醫病都醫不完,怎會放資源去幫一個要死的人?」林國嬿看著很多父母因為付不起錢,被迫放棄,可是就算選擇讓孩子繼續醫治,醫院竟然擔心父母不肯離開孩子,不許父母進入深切治療室,只能在特地時間在另一房間看閉路電視,林國嬿很生氣:「我經常鬧醫院『無人性』,都是重病的小孩,還不讓父母去探!」
她就是在如此艱難的環境,推動發展國內的兒童紓緩治療服務,目前大部份時間,都會待在長沙蝴蝶之家,這是全中國第一間兒童紓緩護理中心。她親自帶著內地的護士照顧十八位病童,並且讓湖南省第一屆安寧療護課程的學員來實習。
「這裡的阿姨比較少抱孩子,而孩子都喜歡人抱的。」林國嬿一進房門,就慈愛地抱著其中一個腦積水的孩子:「這些孩子就是我們現在在蝴蝶之家的小蝴蝶。」十八位「小蝴蝶」有不同的疾病和殘疾,護理人員要仔和學護要細心地提供不同的護理。林國嬿希望把這裡成為示範基地,讓社會看到就算這些孩子在一般中沒有價值,一樣會被尊重。
「孩子覺得要活下去,就支持他。」林國嬿輕輕地說:「但如果有一天生命到了盡頭,就讓他舒服地在愛中離開。」
.
BOX:香港兒童紓緩治療
香港每年死亡人數約五萬人
約有二百人是兒童
約一百名兒童在一歲前離世
約一百名超過一歲的兒童,有三份一因為癌症過身
全港約有四千名兒童,正患有危疾及生命受限的疾病
.
《死神九問2》本集在今晚25/8 20:30分在港台電視31及逢星期三晚6時在無綫電視翡翠台播出
港台網站tv.rthk.hk及流動程式RTHK Screen亦會提供視像直播及節目重溫。
.
大銀與《死神九問2》合辦的社區放映會
即場放映《遺物變成祝福》,導演和監製會與參加者對談,分享拍攝背後的故事,一起討論哀傷如何能夠轉化。
日期|9月26日(星期四)
時間|7:00pm - 10:00pm
地點|大人站 油麻地上海街433號興華中心 21樓 03 - 04 室(近登打士街)
費用|免費
報名|https://forms.gle/bsjZhjPXEfcoRQib6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
安寧療護課程 在 護理師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有沒有過經驗,就是認識一位新朋友,聊起來才驚覺原來你們之間早有共同朋友,相認或提起的剎那覺得很驚喜😂,統稱之為「緣分」。
多年前因為上安寧療護課程,在台大醫院認識正昌大哥,同是宜蘭人,特別覺得磁場親近,幾次不同安寧上課場合,不期而遇,每次重逢都覺得巧合。
認識陳英詔醫師不是因為工作上有什麼交集,而是那年……我們一起在太陽花活動,站在醫療最前線,在立法院主席台前熬夜那次。說來神奇,之後竟然因為做居家醫療又在同一陣線上😊。
工作上的夥伴宗豪醫師介紹認識焙思書坊的曼凌,為了協辦社區講座,在fb群組裡討論細節,認識在宅醫療團隊的朋友,儘管沒見過面,至少知道是哪些人在各自領域中默默努力著。
這次參加在宅醫療學會年會課程,正昌大哥掏腰包買一件制服送我,希望在宅人都有制服穿,更像團隊一家人,套上這件T恤,在報到櫃檯與大哥及工作人員拍合照,剎那相認才知道,原來經常在fb講理想談未來的朋友就是眼前的幾位朋友。雖說組頭愛交朋友,大場合還是很含蓄的,認真上課做筆記,鮮少去攀親附會,這次透過這機會見到彼此,真的驚喜連連。
有緣分總是會相遇,沒錯啊!理想志向相同,磁場會吸引彼此,在最恰當的時刻凝聚大家!
組頭假日去上二天課實在太懶又被動,竟然沒主動發現人群之中的這些朋友,但這段過程真的很有趣!
謝謝 宗豪,曼凌,Mayasa,lris,正昌大哥,英詔,余醫師……讓我渡過豐富充實又歡樂的二天啊!
安寧療護課程 在 陳秀丹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感謝 中華民國重症醫學專科聯合甄審委員會 舉辦急重症安寧療護 課程, 8月26日星期六下午秀丹 在中榮 度過一個愉快的 週六, 很開心與安寧前輩 聖馬爾定醫院疼痛科黃安年主任合影
安寧療護課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最近畢業季又到了,所以很多關於求職或轉職,這樣的思考,會迴盪在很多朋友心中。
每年大概到這個時候,就會有很多朋友想要跟我約時間,想找我聊一聊,聊什麼呢?聊關於自己的生涯規劃,聊關於自己是不是要離開現在的工作,然後去投入一個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那事實上呢,我在猜啦!很多人會想要找我聊一聊,可能某個層面來說,從大家的角度來看,我可以把我的興趣,把我真的喜歡做的事跟我的謀生結合在一起。
要做這樣的結合,我必需說它有很多的天時、地利、人和,我也不覺得我的經驗,能夠完整的一比一的複製到任何人身上,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可是呢,每一次我碰到這樣的,一張張殷殷切切的臉孔在我面前,好像希望我能幫他指出一條明路,或者給他一個答案的時候,我心裡其實會有很複雜的感覺。
因為我很清楚知道,這種事情是沒有任何那種,所謂一刀斃命的回答,就是沒有那種喔你只要怎樣,就一定可以達成你要的,不可能!
那我到底要怎樣讓大家懂,並且讓大家能夠回到,關鍵不在於你是否做了什麼,能夠去讓你真的熱愛的事情,能夠成為你謀生的工具;而是在於這一切的起始點。
你有沒有掌握一個很重要的關鍵的心態,或者是關鍵的起始點,所以呢,透過這樣的一個機會,試著跟你分享一些,我當年對我的生命的角度來看,有一個標誌性意義的事件。
透過這個事件,或許我想可能對於你在看這一段影片的時候,能給你一些啓發跟幫助,這個在我生命當中標誌性的事件是什麼呢?
我還記得喔,十多年前,那個時候我父親癌末,那癌末 我陪他走人生的最後一段路,我還記得我父親是早上離開這個世界的,所以呢,那個時候他確認死亡,咽下了最後一口氣的時候,我就在病房外面打電話去聯絡事情、去安排他的身後事。
那在我安排聯絡的過程當中,我就發現旁邊有一個人一直在看我,然後這一個人,我稍微瞄了他一眼之後,我覺得這一張臉孔好熟悉啊!那種熟悉並不是說他是我的朋友,而是他是一個藝人、他是一個公眾人物。
所以呢,當我話電掛完之後,想不到他不僅還繼續看著我,然後他還主動的走上前來跟我攀談,那他就問我怎麼了?因為他那個時候要做一些公益的節目,是關於安寧療護的,所以我就跟他講我自己個人的一些狀態。
於是他知道我父親剛走,他就在我的同意的狀況底下,他到我父親的病房,朝著我父親去做一個致意的動作。那因為這樣子我們就認識了,那認識之後呢,彼此當成是朋友一樣,那我也把他當成是一個我很尊敬的長輩,去做一個一般的互動。
可是也因為這樣的一個認識跟緣分,我開始跟他做毛遂自薦,因為那個時候,我開始做有聲書評一段時間了,然後跟他說,我想要學習怎麼做廣播。
在那之前我全部都是土法煉鋼,所以呢,我就有機會在他的廣播電台的節目裡面,中間有一段大概十幾分鐘,跟他做一個互動跟對談。然後那一段十幾分鐘的內容、企劃…等等的,都是我自己做的。
那你說那個時候,我就知道怎麼做內容企劃嗎?我當然但不知道,我都是土法煉鋼,然後他也願意接受我的土法煉鋼,於是我就有機會真正的踏入哦,原來所謂的廣播製作,該怎麼製作?
然後從前製到錄製、到後製,到底它的一個流程是怎麼樣,我就等於在那一段時間裡面,有一個完整的參與。所以,從這個角度想一想,我父親當年他離開這個世界,好像為我帶來一個很重要的禮物!
因為他安排了這一個人,走進我的生命裡面,好,那真正有趣的事情是什麼呢?我剛才有說,我主動跟他提案嘛,那提案的第一年,我就每個禮拜跟他做一段大概十幾分鐘的節目。
可是到了第二年,他覺得他整個節目的質感、各方面,好像還不錯,然後得到市場還不錯的口碑,那於是他就有一個念頭,他就想說今年我們是不是去報名「廣播金鐘獎」。
那我聽到的時候當然很興奮啊!開什麼玩笑我一個小菜鳥,一點經驗都沒有,有機會來參與金鐘獎節目的製作,而且更吸引人的地方在哪裡?他已經在這之前,拿過了好幾座金鐘獎。
所以呢,我就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所以呢,我就更認真的努力,然後去做內容,然後跟他一起錄製。然後尤其在那一段時間,我們在製作要參賽的節目,的我還記得足足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吧。
我幾乎每天哦都到三更半夜,我都還在廣播電台參與剪輯跟後製等等的工作。那印象很深刻喔,其中我們在錄製參賽節目的其中有一集的時候。
想不到一打開了麥克風,一開始錄製,我還記得前面的互動不到幾句話,突然這一位長輩,他丟了一個問題給我。但這個問題其實在我們事前的排演,他並沒有排演到。
也就是說他臨時問的,然後他表達他自己的方式,又會在那個當下,讓我覺得他好像不是在問問題,他單純的只是在說他自己的感覺。
結果因為我這樣的認知,所以當他那個話落地之後,我在那邊頓了兩三秒,沒有做任何反應,結果說時遲、那時快,他的手啊,就往我臉上招呼,他就往我臉上這樣子拍了一下。
在我那個時候的自尊心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我被他賞了一巴掌,然後他拍了一下,然後說:「你傻啦!你怎麼不接話?」
因為我們還會後製嘛,所以那一段其實是可以剪掉的,但儘管如此,當他的手往我臉上招呼的那一刻,雖然其實不管從當時和現在角度,他這個部分應該也沒什麼羞辱的成分。
可是我感受非常強烈,是當下我覺得我全身是熱的,然後我的臉是漲紅的,我覺得當時我的自尊心,跟我急速的心跳,都好像要從嘴巴噴出來一樣。
那當然那一刻我忍下了這口氣,其實說到底,我真的也不覺得,他就是要羞辱我,只是以我那個時候的生命狀態,以我那個時候的修養,這一下子真的是讓我覺得我被羞辱到了。
所以其實在那種情緒底下,就會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就是拍桌子,老子不幹了!我幹嘛來接受這種羞辱?我又沒得到什麼好處,而第二種選擇就是,我把「那一下」吞下去。
我當下選擇的是「吞下去」,可是多年之後,我回想我當下吞下去的到底是什麼?是吞下那年輕氣盛的衝動呢?還是我吞下一些更重要的東西?
我還記得那一天我被賞了一巴掌之後,然後還是乖乖的去錄完整個節目,然後把整個後製製作完,那個時候大概是午夜12點多吧,然後呢,我在回家的路上,我在騎摩車的過程當中,我就告訴我自己。
我下了兩個決心,第一個決心就是,我不容許從今往後,還有任何人可以這樣對我,因為這樣的一個信念,我在那之後我對於我自己製作的所有的內容更嚴謹、更用心。
第二個決心就是,在我當天睡一覺起床之後,我馬上去找所有我能找得到的資料,去學習關於剪接跟後製的所有的功夫,雖然在那之前,我有參與導播的剪接跟後製。
但是我也只是參與,我沒有真的去操作,到底剪接的邏輯、剪接點,還有剪接的概念是如何?但是呢在那一次之後,我對於這件事情有了真正的開始。
我去找資料,然後呢我也去找我可以找到軟體,然後開始自我進行實習跟修煉。那為什麼我要跟你分享這個經驗呢?其實到了今天,很多人在問我關於他生涯選擇的問題,他有好多他想做的事,但是他似乎一直沒有真正的決心去跨出那第一步。
其實回到我當年的經驗當中,我那真正的第一步是來自於「那一巴掌」,而到了今天,我發現很多人找我聊生涯的議題,他的流程通常就是,跟我約時間想要聊一聊,然後跟我約時間的過程當中也很妙。
彷彿是他可以Book我的時間,而不是先問我何時有空,好!那還不是重點,重點是在於他總是在跟我聊聊之後,然後回家想一想,然後到最後的結論都是「再看看」。
那這樣的一個流程跟這樣的一個狀況,你想如果你是我,你還會有心想要繼續跟他聊下去嗎?又或者是你會不會有一種感覺,是我跟你聊這麼多有用嗎?
所謂的有用、沒用,並不是在於你跟我聊完之後,你一定要馬上什麼樣的改變,而是你在跟我聊完之後,就像當初我吞下的那一巴掌。不是我吞下去之後,我就開始人生大翻轉,沒有啊!
我這中間也沈寂了N年了,但是我在那一巴掌之後,我真正做了一個決心,而我的決心展現在什麼上面?第一個展現在我自己可以控制的,就是我有沒有把我的內容,安排到最嚴謹的程度。
而第二個也是我可以控制的,我沒有要我自己,因為那一巴掌之後,馬上從前製、製作到後製,我都可以一把抓,沒有,我只是給自己一個決心,叫做我做了所有我能做的功課,去學習關於剪接後製,一直到實習。
你知道嗎?在那一巴掌之後,我從那一段時間錄制,每天是晚上大概12點離開廣播電台,一直到後來我已經連續好幾天,是3、4點才離開廣播電台,為什麼?
因為導播在製作的時候,在後製的時候我要全程看,他看完之後我還中間抓空檔,自己實機操作一下,你說沒有搞到3、4點,我哪裡有辦法離開廣播電台?
所以我談到這裡,我還希望你不要忘記這一段經驗,其實是發生在十幾年前的經驗,我不是在十幾年前的那個決心完了之後,馬上就鏡頭轉到今天。
這中間別忘了隔了十幾年,在十幾年後的今天,我才稍微的能夠做到,讓很多人覺得我可以做我愛做的事情,並且以此為生。所以這是一個漫長的路。
但這漫長的路關鍵不在於這十幾年怎麼過的?關鍵在於那個「起始點」,起始點就是那兩個字,叫做「決心」啊!然而你的決心要展現在什麼?你的決心不是要展現在那天翻地覆的改變。
而是在於當任何人能幫你,能給你一些建議的時候,你有沒有辦法要求自己,在離開他的視線之後,起碼做一點小小的開始。如同我當年那一點小小的開始,就是查自己能查的資料啊,去學習任何自己能學到的軟體呀。
真正的決心不是在於下了之後,你隔天就會成功,而是在於你願意不願意從那最小,你最能夠掌控的,一點一滴開始去做前進,所以我自己常常會有一個感慨!
就是決心,從來就不是一大步的跨越,而是持續的每一小步來展現自己的決心。所以我今天跟你分享我的經驗,我希望你能得到的從來就不是那翻天地覆的改變,而是在於其實你心中早就知道,那可以往前的那一小小步。
真正的決心是展現在那一小小步的前進,而不是展現在嘴皮子上,去跟別人說你一定要怎樣,這是沒有用的。然而跟你聊到這邊,我也常常在想,最近這麼多人要跟我約時間,找我聊一聊,那我是不是要給出「那一巴掌」呢?
就像當年這位長輩給我的「那一巴掌」一樣,其實我還在想這個問題,因為我糾結在於,當我給出那一巴掌之後,對方的反應會跟我當年一樣嗎?還是對方,他會給我一拳呢?
再來,我糾結第二件事情就是,如果一個真的有決心的人,其實有沒有「那一巴掌」,好像也不是那麼的重要。生命一定會用其他的方式來告訴這個人,「你可以開始了!」。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然而我也很希望透過你,如果有耐心看到這裡的話,我要很認真的告訴你:「你可以開始了!」。真正的決心,從來就不是你的宣稱,而是你的行為。
謝謝你的收看,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誠摯的邀請你,我們最近的課程是8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我想如果你要改變生命,學習是一個重要起始點。
然而學習它也是需要決心的,我遇過太多人,他總是告訴我,總有一天要進我的教室,然而「那一天」我始終沒有等到。所以如果你看到這裡,我很期待8月30號的教室能夠見到你,希望讓你的決心展現在,你對自己學習跟成長的承諾上,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安寧療護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生死奧祕:十六個生命的靈性對話與臨終學習」好書介紹
專訪: 王浴(前台大緩和醫療病房護理長)
內容簡介:
二十年臨床經驗與研究,最療癒人心的對話,最實用的靈性關懷手冊!
【我該如何說再見?說再見了,之後呢?】
《生死奧祕》為您揭開生死謎團 讓人生不留遺憾
當醫療到了極限,生命無法被治癒時,怎麼辦?
這時,我們會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生存的價值及生死問題,容易陷入死亡恐懼。
「這麼苦,人生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是我?我沒做壞事啊!這是報應嗎?」
「我還有好多事沒完成,還來不及享受人生,我不甘願!」
「五十年來的恩怨,我該如何原諒?」
「除了身體,我還有心靈問題……怎麼辦?」
「我該如何說再見?」
「我有高齡老母,該求生還是求死?」
「我可不可以不要死?」
「我聽到隔壁床往生前的喘息聲,是不是很痛苦?我會不會像他那樣痛苦?」
「如果我死了,會去哪裡?極樂世界嗎?師父你也沒見過或去過,如何讓我相信呢?」
面對這麼多關於生命與生死疑惑,該如何回應呢?
本書描寫十六個末期病人的生命故事,讓人彷若身歷其境,走過十六個不同的人生與生死課題。他們在與作者對話中,回顧自己的一生,對生命本質有了全新的認識,也療癒了對生死的恐懼,看見生命最精采的風景。
十六個生命故事,同時帶出十六種臨終學習課題,詳盡描述當一個生命從生到死的歷程,身、心、靈會經歷哪些階段的變化?瀕死症狀──四大分解與臨死覺知是怎麼回事?面對死生變化過程,我們要依持什麼?如何克服死亡恐懼,減緩臨終痛苦?最後,又該如何破繭而出,得到新生?
本書作者釋德嘉、釋宗惇等,從醫院走入社區的靈性關懷,有二十年豐富的臨床經驗及研究,結合西方安寧醫療與佛法立論基礎下,談實際的臨床生死。這是由台大緩和醫療團隊結合臨床宗教師,根據臨床研究經驗而發展出來、非常適合東方人的「本土化靈性照顧模式」,可說是一套非常完整的善終方程式。對無法正視死亡、害怕臨終、且有諸多疑惑和恐懼的一般人來說,提供了完整的臨終與靈性照顧的方法。
作者簡介:釋德嘉
‧台灣科技大學人文關懷中心兼任講師
‧蓮花基金會諮詢專線諮商宗教師
‧蓮花基金會「本土化靈性關懷培訓課程」及「安寧療護/臨終關懷研習課程」講師
‧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理事
‧三學苑住持
‧大悲學苑監苑
‧大悲學苑社區安寧靈性關懷宗教師
作者簡介:釋宗惇
‧大悲學苑住持
‧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理事長
‧台大醫院倫理委員會委員
‧台灣科技大學人文關懷中心兼任講師
‧新加坡甘露關懷協會顧問
安寧療護課程 在 安寧療護社會工作人員基礎課程(2018)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本會承接國民健康署委託整合性安寧全人照護培訓與宣導推廣計畫(106年-108年度)之「安寧社會關懷專業人員 ... 安寧療護 社會工作人員基礎 課程 (2018). ... <看更多>
安寧療護課程 在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課程資訊】 衰弱老人議題之工作坊 111年3月健保署擴大安寧療護收案對象,其中增列「末期衰弱老人」,為此本會辦理此相關議題之工作坊,從衰弱應用至心理照護,以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