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住在東京的美國人投書台灣英文媒體,呼籲支持東京奧運台灣正名。
連外國人都想要見到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名稱站上國際體壇,獲勝的選手能以國家的名義接受表揚,而不是繼續委屈使用「中華台北」、「中屬台北」、「中國的台北」這種華殖羞辱性用語,不被承認原有名稱與國家地位。
感謝 Lindell Lucy撰文為台國家體壇代表隊感到不平,主動呼籲為台灣正名。
Let Taiwan be Taiwan at Olympics
Taipei Times 新聞網址:
https://s.yam.com/pzMR9
《全文翻譯》
讓台灣成為奧運會的台灣
Lindell露西
《奧林匹克基本原則》第六條中的《奧林匹克憲章》禁止基於國籍或政治見解的歧視。它還要求國際奧委會(IOC)保持政治中立,並採取行動打擊影響奧林匹克運動的任何形式的歧視(規則2.5、2.6和16.1.3)。
日本奧委會必須確保遵守憲章,並採取行動對付在日本境內進行的歧視(細則27.2)。
這些委員會沒有執行任務。來自台灣的運動員因其國籍而受到歧視,必須停止。
每個參加奧運會的國家都可以使用其名稱,旗幟和國歌。
台灣是唯一的例外。40年來,台灣運動員一直被迫忍受作為一個假想國家“中華台北”的代表參加比賽,並帶著假國旗,而背景中卻奏著另一首國歌的恥辱。
台灣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籃球運動員之一錢薇娟(Rosa Chien)感到如此可恥,她說她在台灣獲勝後哭泣,不是因為她很高興,而是因為中國台北奧運會的旗幟而不是台灣的旗幟在勝利典禮上升起。
在東京奧運會上,唯一不被允許使用其國旗和國歌的國家是俄羅斯,作為對實施興奮劑計劃作弊的一種懲罰。
台灣陷入同一個類別實在令人髮指。
國際奧委會歧視台灣的依據可以歸結為一個主要原因:國際奧委會已經放棄了政治中立,並支持中國的專制政權,該政權錯誤地宣稱對台灣擁有主權,並威脅要入侵並發動戰爭。
中國共產黨頑固地反對台灣以任何暗示自己是一個獨立國家的名義參加奧林匹克運動,即使台灣從未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
由於北京將舉辦2022年冬季奧運會,因此中共有能力對國際奧委會施加重大影響,以取得自己想要的。
國際奧委會強迫台灣繼續競爭,因為中國台北的決定不僅具有歧視性和政治動機,而且違反了《憲章》第30.2條,該條規定:“國家奧委會的名稱必須反映國際奧委會的領土範圍和傳統它的國家。”
“中華台北”這個名字並不反映台灣的領土範圍。台灣的首都面積為272平方公里,不到全國土地面積的1%。此外,去年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台灣只有2.4%的人標識為“中國人”,而絕大多數人則標識為“台灣人”。
“中國台北”這個名字起源於1981年國際奧委會與當時統治台灣的專制政府之間的妥協,該政府在1949年結束的中國內戰中仍然感到痛苦。
自那時以來,發生了許多變化。在中國仍然堅持過去的同時,台灣也在前進。它是世界上最自由,最民主的國家之一,而中國則是最少的國家之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錯誤地聲稱台灣是一個流氓省,他威脅要武力接管台灣,而蔡英文主席則沒有提出任何相互的主張或威脅。相反,她呼籲“在平等和尊嚴的條件下”進行對話。
在過去的幾年中,“中華台北”一詞被台灣人視為中國恥辱和壓迫的象徵。
《紐約時報》 2017年的一篇文章要求美國讀者想像一下,如果美國必須參加“英國華盛頓”這樣的國際體育賽事,他們會有怎樣的感受。
可以理解的是,“中華台北”這個名字引起了台灣人的消極情緒,而世界其他地方卻成為混亂和誤解的源頭,因為它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在地圖上找到的地方。
這是歷史垃圾箱裡的名字。除了中共對它的頑強堅持之外,沒有任何合理的解釋可以說明它的存在。
台灣在2018年舉行了公民投票,要求選民決定該國是否應以“台灣”而不是“中華台北”的身份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會。
在投票前幾天,國際奧委會公然干涉,發出一封信,暗示如果試圖以“台灣”身份參加比賽,台灣將被禁止參加奧運會。
由於國際奧委會的壓力,許多台灣著名的奧林匹克運動員公開投票反對全民公決,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職業生涯會遭到破壞。他們認為,在歧視性環境下競爭總比完全不競爭好。
結果,全民公決失敗了,但不是很多。儘管知道台灣可能會被禁止參加奧運會,但仍有百分之四十五的人仍然投票支持台灣使用自己的名字參加比賽。
沒有其他國家面臨這樣的選擇,只有台灣。這是不公正的,必須立即結束。
東京上一次主辦奧運會是在1964年,台灣以“台灣”的身份競爭並使用自己的國旗。台灣應該有機會在東京再次進行自身競爭,而不必擔心被驅逐。
自2013年以來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托馬斯·巴赫(Thomas Bach)應該對台灣運動員的歧視待遇負責。在他的領導下,國際奧委會未能履行其使命並遵循自己的規則。沒有任何藉口。
作為在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分裂國家時贏得金牌的德國人,巴赫肯定知道當時的西德和當時的東德都可以使用各自的名字,國旗和國歌進行比賽。今天,朝鮮和韓國也是如此。台灣不應有任何區別。
如果“ #BeijingBach”沒有勇氣站出來反對中共,結束國際奧委會對台灣的歧視,他就不應該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他應該辭職並為新的領導者騰出空間,新領導者將堅持以下原則:無論來自哪個國家/地區,所有運動員都有權受到平等和尊重。
Lindell Lucy是哈佛大學擴展學院的碩士研究生,並在東京的一所高中任教。他向托馬斯·巴赫(Thomas Bach)和其他七個人(https://www.change.org/let-taiwan-be-taiwan)發起了這份請願書。
❤️感恩🙏
#台灣就是台灣 #台灣隊加油 #台灣人加油
東德西德分裂原因 在 Mʀ.Mᴀʀᴋᴇʀ. 麥克筆先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他只是想要自由而已。」
這是在彼得·費希特爾的紀念碑上,用德語記載的一句話。
#賭上性命的翻牆
#一場關於柏林圍牆的悲劇
-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過後,此時已成一片廢墟的德國柏林。
在蘇聯政權及同盟國勢力的干涉下,被分割成東區與西區,
更是在德國正式分裂成東西德時,一併成為冷戰時期中的最前線。
到了1950年代時期,在毫無任何基礎的情況下
加上社會主義制度和計劃經濟的推行,更令東德的經濟陷入瓶頸的陰影。
也促使許多包含知識階層在內,遭受貧困蹂躪的人民們,
企圖從未封鎖的西柏林邊境離開,將其視為通往西德和「自由」的通道。
-
想當然,這種逃離潮對於東德政府來說,可說是「不可容忍的」。
因此在1961年8月12日晚上,東德宣布關閉邊界,開始切斷所有東西柏林間的交通。
並派出人民警察和人民軍,用鐵絲網徹底將西柏林包圍起來。
最終「柏林圍牆(BerlinWall)」才宣告落成,徹底斷絕人民對於自由的渴望。
同時為了預防居民逃離,當局還設置了反車輛障礙、地雷區、自動機槍和邊防哨等設備,進一步加強越境的難度。
-
至於其他被稱為「叛逃共和國」的東德難民們,在柏林圍牆修築後
數量從1945-1961年的300至350萬之間,下降為每年才數百人,
原因是因為嘗試越境成功的人,幾乎是寥寥無幾。
先是試圖逃離從三樓摔死的艾達·西克曼(Ida Siekmann)成為圍牆完工後的第一位犧牲者後
根據統計,至少有大約140人以上的平民
在逃離東柏林時,都未能逃過邊防軍的狙擊。
-
彼得·費希特爾的悲劇發生過後,西德在圍牆的一方立起了十字架。
他的故事也登上了《時代》於1962年8月的頭版
根據《時代》的報導,不但批評了東德軍方不敢施予援手,錯失挽救彼得生命的機會
甚至也賦予「恥辱牆」(Mauer der Schande)一詞,作為西方人對此圍牆的貶義詞。
-
#最終在1989年11月9日
#柏林圍牆倒塌
#不僅成為日後東德政府的倒台及兩德統一的催化劑
#對世界來說更毫無疑問是最關鍵的一場大事
-
#留言收本次參考資料和殺死彼得的兇手
東德西德分裂原因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盧斯達:中國模式的後遺症正由整個世界承受】
冷戰中後期,美國決定聯中抗蘇,與中國破冰,協助中國進入聯合國、世貿等組織,全面扶正。政治層面影響之大,自不待言;「納入中國」的後續影響,更導致西方文明的價值判準開始自我解離。
二戰終結之後,資本主義陣營國家,多數比蘇聯陣營國家富有。自由陣營=經濟繁榮,是一個波及整個世界的意識。東德人逃跑到西德,除了因為政治迫害問題,當然還有「經濟移民」。從中國逃到香港的中國人,其實有很多都不是因為自由,而是因為經濟和生計。資本主義=溫飽,共產主義=共慘,這就是一般人的看法。然而美國「納入中國」的政策,貪圖一時方便,當中有對抗蘇聯的圖謀、生產鏈轉移的新自由主義轉型等等因素,政治轉型是次要的,中共體制整個保留下來。
方便生下流,最後中國經濟繁榮起來,對世界的威脅不只是經濟,而且是文明模式的挑戰。以往很多人追求自由,並不是真的對政治自由有不可妥協的慾望,而是需要政治和市場自由所帶來的財富。中國在美國的幫助下,拿出了一條alternative的路線,這裡沒有政治自由,但同樣可以帶給財富,甚至更多。在中國崛起之後,東德vs西德的二元模型,幾乎已經瓦解。政治自由不再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很多人看來,中國模式同樣行得通。中國製造的財富,證明了法西斯政治不一定導致赤柬式貧窮,擴闊了世界人對「法西斯」的想像。
在西方,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已經將主權國國內民主的有效程度,減至極低。大部份民眾,在本國的民主制度,都沒有得到賦權的感覺;而超國家體系,如聯合國、世界經濟論壇,則是跨國精英的玩物,一般人根本沒有位置。自然,遭受冷落和剝削的國家人民,就會尋求大格局的改變,挑戰二戰之後遺留下來的秩序。
二戰秩序的精英支持者,批評新力量為「民粹」。「民粹」出現,正是因為歐美體制惡化,民主對一般人已失去現實意義。此取彼長之下,大量西方人受到中國模式吸引。這是當然的,因為本國的政治秩序仍然保護他們,但又得到中國市場開放的紅利。
西方價值自中國崛起後的自我解離
既然中國模式也可以繁華,為甚麼不接受?況且西方人在二戰後建立的一大堆超國家組織,本來就有走向整合和大一統的傾向,中國對他們來說,更是建立「世界政府」的參考模型。所以各種國際組織,與中國的關係好到不得了,除了錢的原因,還可能有「同心同德」的位置。
而香港和台灣,都看到同樣的價值混亂。在故事的前段,香港人和台灣人都「恐共」,因為很多人有過「共產貧窮」的親身經歷,很多去到「自由世界」之後,成為鐵桿的自由主義者。然而「自由主義者」成為「自由主義者」的初衷,也是方便和因勢利導,因為自由主義代表溫飽,所以才相信。
改革開放的中國來了,政治上近似法西斯主義,但經濟發展起來,暴富的區域也不少,於是很多人就「從了」。因為大部份人需要的其實是「強國」。因此中國變成強國之後,很多本來反共的人都轉投陣營,因為大多數人怕的不是專制,而是貧窮;很多人要的不是民主自由自己有尊嚴,而是國家強大自己有虛榮。而且很多西化的華人,內心都有一條大中華的孽根。大中國的招魂幡一揮舞,他們就像殭屍一樣跳起來。在歐美世界,很多中國移民始終還是中國人,是真心的愛國小粉紅。
這裡有一個很大的神話,就是有些人覺得中國自清末以來有一個對民主的「百年追求」,所以習近平「稱帝」是對這一百年奮鬥的諷刺。中國人從清末以來,不論是追求三民主義,或者「新民主主義」,其實都只是手段。從康有為或者梁啟超的言論,我們可以看見「新中國」的建國先賢,內心都有一個「再興天朝」的夢,大清由強權變成弱國,令他們感嘆;他們相信憲政民主、法西斯主義 (蔣介石時期)可以令國家再度團結,然後回到「盛世」。
從這個心態,可以解釋為甚麼排滿革命成功之後,馬上就成為五族共和。因為中國人理想中的強國,就是地廣民眾、國富兵強、讀書人有官做、沒有大型叛亂…所以中國是不可以瓦解的,用人工和暴力的方式,也要維持這樣的大國。即使大清沒有了,但大清的疆域還在,則中國仍能再興。
美國打開了古老吸血鬼的棺材
在這些「強國」的標準中,並沒有太多個人權利、地方權利的落墨。所以到了今日,中國也有很多「自由派」,連護旗手愛國愛黨的李文亮也被追捧為良心英雄,然而他們一談到香港台灣西藏新疆,都是一句「中國不可分裂」,至於香港有人被打死、新疆有集中營,都只是大歷史中的沙石,主題還是中國的再興。中國人,至此沒有放棄帝國主義。因為「中國」本身就是帝國的意識形態,因此擁抱這個身份認同的,基本上都是自知或不自知的帝國主義者。
因為「富有而續存的法西斯政治」,打破了二戰之後政治理論的刻板印象,納粹德國強大,但被打敗;社會主義陣營,只有貧窮。然而中國卻是富有,而且被美國和世界容納。這導致整個西方文明內部,出現了認知障礙或存在危機。2007-2008年的金融海嘯,歐美的自信心到達最低點,而香港這一邊在同一時期,則到達「中國身份認同」的頂點。也就是在這段時期,「中國模式」在西方內部成為顯學。對中國的各種包容縱容和默許,都是這種意識形態混亂的徵狀。西方的絕大多數已經忘記了自己的根。
中國國力可升可跌,甚至有倒台解體的可能,但無論結果如何,對世界的意識形態影響,更為長遠。在帝國的廢墟,還會有帝國升起,中國模式已經成為一種後來者可以追認的遺產。然而一開始,是美國打開這頭古老吸血鬼的棺材,一切只為打敗北極熊。以邪惡來攻打邪惡,也許是唯一的方法,但後遺症卻是由整個世界來承受。
東德西德分裂原因 在 中華民國反共政治作戰部- 德國以前也有因冷戰原因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德國以前也有因冷戰原因,國家分裂成東西德。... ... <看更多>
東德西德分裂原因 在 【柏林圍牆倒30年】走過分裂東西德融合挑戰多單元5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柏林圍牆倒30年】走過 分裂東西德 融合挑戰多德國首都柏林,是一座科技與歷史交錯的城市。在柏林的街道上,處處都是二戰和冷戰時期的遺跡! ... <看更多>
東德西德分裂原因 在 [假設] 如果東西德各自獨立會怎樣? - 看板DummyHistory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
二戰後
西德歸美國等民主國家暫管
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東德則是蘇聯大大
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先不假設後來圍牆有倒或沒倒
或是倒了之後暫時合併又分離
就一個確定事項
如果就這樣東德和西德各自獨立政權
直到現在
會怎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58.213.18 (日本)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572252020.A.454.html
※ 編輯: justice00s (58.158.213.18 日本), 10/28/2019 16:47:0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