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贈書
終於可以釋出這個消息了,文溫德斯影迷必收的逸品即將於下周一 11 月 9 日問世,兩本一冊《#溫德斯談電影:情感創作 & 影像邏輯》與《溫德斯談電影:觀看的行為》也是我迫不及待的一套作品,淬取電影靈魂,設計簡潔精美,此為台灣首度譯自德文的溫德斯電影寫作全集,依時間集結,分成三部曲《情感創作》、《影像邏輯》及《觀看的行為》,從影評人到導演,一窺他如何思考影像,見證創作歷程,並集結其歷年來刊登於報章雜誌上的電影書寫、演講稿和訪談紀錄。
▍博客來:https://bit.ly/3l0ncMW
首部曲:#情感創作 ── 夢想的啟動
收錄溫德斯在 1968 至 1984 十六年間所寫的文章和電影評論,揭示他如何透過觀看電影、聆聽音樂,來對電影媒體反思,和他的思想如何密不可分地陪伴並塑造他的電影作品。溫德斯不遺餘力書寫電影 ── 出於對德國電影評論和電影文化現狀的憤怒,真誠表達對那些糟糕的,或與之相反、堪稱學習典範電影作品的關注與驚愕。著墨於電影感知的瞬間,即「電影夢想」,並將其與電影史以及佔據了整整一世代人的當前經驗聯繫起來,這些文章都有一個共同點,目的在於展現電影對於我們的意義:電影與生活有多密切關聯,比起過去的戲劇、音樂或視覺藝術,成為對我們這個時代更準確且更全面的文獻;電影可以透過疏離人們的渴望和恐懼,對我們造成傷害,反之也能開拓我們的生活並揭示自由,為我們帶來益處 ── 電影遠遠不只是製作電影的產業。
二部曲:#影像邏輯 ── 電影的實踐
收錄了溫德斯作為電影人的第一個二十年:從早期的音樂電影,德國的公路電影《公路之王》,到美國電影夢《巴黎,德州》和《慾望之翼》;展現溫德斯身為一個導演與朋友和同仁之間的對話:與荷索和法斯賓達、安東尼奧尼和高達等當代電影大師,論及電影是否還有未來、前景;以及多篇電影回憶錄,詳述拍片緣由,開拍時的經濟條件,拍攝的冒險過程和剪接編輯工作的酸甜苦辣。更可見證他從《夏日記遊》到《巴黎,德州》、《慾望之翼》的完整創作過程:影像(體驗、夢境、想像)和故事(神話、小說、混合訊息)如何融合,電影創意又是如何發想。為讀者呈現出一幅關於電影美學的廣泛草圖,這一切來自於攝影機後的實踐,與其在影像及其邏輯之間不斷思辨的成果。
三部曲:#觀看的行為 ── 影像的反思
「和思考不同的是,人類的觀看並不包含他們對於事物的意見 …… 觀看是一種無意見的行為,在觀看裡,人們可以找到本身對於他人、物件和世界的那種無意見的態度。換言之,人們透過觀看而面對了人事物,也透過觀看而與人事物出現連結,並察覺人事物的存在。對觀看來說,(察覺)的確是個不錯的、甚至比本身更為美妙的詞彙,因為它的字首 wahr 在德文裡,就是『真實』的意思。…… 影像比故事更有能力趨近真實。」
多次對談和受訪裡他反覆回顧,談童年、談父親、談搖滾樂、談導演生涯的兩次轉捩點,年少時期的他一直想成為畫家,大學時雙主修醫學和哲學,步上電影之路只因暖氣不足,不得不前往電影資料館取暖看電影而開啟。一路上與其他大師的交流與互動更是機鋒處處,與高達都為「拍片資金」苦惱,拍片期間他總為資金可能付諸流水擔驚受怕;高達則是有多少花多少,如何在資金窘迫的情況下完成《斷了氣》。溫德斯赴好萊塢拍《神探漢密特》時面臨史無前例的磨合與挑戰,與製作人柯波拉之間的拉踞,讓他親自領悟到,好萊塢一千本腳本中一百本有機會放在製作人桌上,其中十本進入前製,但最終只會有一本被拍成電影的殘酷事實。
我們看著溫德斯如何利用接受記者和電影界人士專訪的機會,確立自身立場,並釐清自已與他人、城市和環境的關係,如何更深刻地思考自身及他的電影作品。在《觀看的行為》這本文集裡,他試圖以自己和其他導演的電影作品為例,探索人類視覺的察覺過程,但就如他強烈重視影像的力量,也同時意識到自己所使用的電影媒介是不可靠的。因為,影像不僅有能力趨近真實,或許還更有能力趨近謊言。
另一方面,凡購買首刷的《溫德斯談電影:情感創作 & 影像邏輯》與《溫德斯談電影:觀看的行為》會隨書附贈 Giloo紀實影音 平台 30 天溫德斯系列觀影序號,可掃描書上的 QR code 或是至官網輸入書上的序號兌換,兌換期限至 2021 年底為止。
——
非常感謝 Uni-Books 原點出版 提供兩本《溫德斯談電影:觀看的行為》合作舉辦贈書活動,這裡將選出兩位幸運的獲獎者,抽獎方式延用老規矩,只需按讚並於下方留言處回答問題即可,請自由參與,自由作答,自由分享,為期三天,僅限台澎金馬地區,預定在 11 月 8 日周日晚上十二點截止。
一、既然談的是文溫德斯,稍微說說一部你最喜歡的文溫德斯作品應該不為過吧?
二、文溫德斯應該是不少人愛上電影藝術的啟蒙導演,跟我分享一下讓你傾心於電影的啟蒙導演是誰呢?
(三、喜歡也當然歡迎佛系轉發。)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音樂演奏系統出身的王湘靈,長期關在琴房苦練的她,在畢業後開始轉向影像創作。會有如此轉變,王湘靈認為,古典音樂的訓練十分嚴謹,而相對來說,視覺藝術創作顯得自由開放,更適合她進入發揮。 自言不喜歡生活一成不變的王湘靈,更熱愛移動的狀態,盡力於無所停滯。 王湘靈且極其迷看公路電影,尤其拍出許多精彩公路電...
「溫德斯公路三部曲」的推薦目錄:
- 關於溫德斯公路三部曲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溫德斯公路三部曲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溫德斯公路三部曲 在 Love DJ 宥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溫德斯公路三部曲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溫德斯公路三部曲 在 [評論] 聞天祥談/ 里斯本的故事:故事外的電影-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溫德斯公路三部曲 在 甲上娛樂- 【愛電影的人一生必看一次文‧溫德斯七位台灣導演七 ... 的評價
- 關於溫德斯公路三部曲 在 【文‧溫德斯__我在旅途上】全數位修復影展正式預告9/2上映 的評價
- 關於溫德斯公路三部曲 在 【文‧溫德斯__我在旅途上】全數位修復影展9/2上映- YouTube 的評價
溫德斯公路三部曲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偷偷在生日這天與大家分享每月一度的八月份待讀書單,等等去朝聖大銀幕的《全面啟動》十週年紀念版,接著還有終於只差一步之遙《TENET天能》,往年看似樸實無華的平淡計畫,今年卻顯得有些奢侈;再者這裡也即將迎接得來不易的五周年,屆時再發文與大家回顧五年來的成長過程,近期也將有好幾波值得期待的贈書與特映會贈票活動,歡迎各位一起多多參與共襄盛舉。
首先,先來看極為精彩的八月選書《 #沼澤女孩》,也是 2020 年的愛書之一,這一位已經邁入古稀之年野生動物學家,寫起被全世界遺棄的少女隻身在濕地孤獨生存之過程,完美揉合了各種元素,懸疑、浪漫、成長、生存與自然寫作,深受各個年齡層與各類族群的讀者喜愛,銷量憑著口碑逆勢成長,藍燈書屋行銷總監甚至表示自己過去 30 年間未曾看過這種神奇的銷售成績,這部犀利、美好的小說孕育於北卡羅來納外灘群島的海岸溼地,孕育於溼地的韻律及陰影中,用華麗抒情的散文包裹著作者內心的奧祕,從一個遭人拋棄的孩童之眼,檢視了北卡羅來納海岸的孤寂溼地,由於她的孤絕處境,我們才能真正張開眼睛,在她所身處的私密世界中,看到各種奧祕的美好及危機。《沼澤女孩》以千軍萬馬的氣勢在全球創下超過六百萬冊的傲人成績,不但售出 41 國版權,持續蟬連各大暢銷書榜相當長的時間,也即將由瑞絲薇斯朋為改編電影擔任製片,非常值得期待。
接下來是早已與大家推薦過美觀實用兩相宜的「 #維多利亞三部曲」,Sarah Waters 是用小說華麗考古的歷史學家,素有「狄更斯再世」的美稱,不但身為英國封建時代女同志情欲書寫第一人,以小說打破身體、階級、性別疆界,也開始透過文字正視維多利亞時代女同志的歡娛與認同。《 #輕舔絲絨》、《 #華麗的邪惡》、《 #指匠情挑》三部雖為獨立故事,卻有許多共通元素,同樣都深刻掌握時代氣氛,深入維多利亞時期底層,而獲此美稱。她的每一部作品皆經過龐大的史料研究,許多人設也其來有自,以縝密細節堆疊出時代氛圍,在角色的處境中隱約寄託對小人物的理解與對社會不公的剖析批判;其引人入勝的敘事功力往往令讀者欲罷不能,新作每一發表必於暢銷排行榜高踞不下,同時也獲得文壇的高度迴響,堪稱當今英國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平時總是偏好讀翻譯小說,這個月一字排開,意外被華文作家與日本作品攻佔,光是今敏就補齊了三部,分別為昨天已興奮分享的《 #海歸線》是他的首部長篇漫畫,一氣呵成的畫風、情節、呈現方式皆極其流暢且餘韻十足,他所關注湛藍幽深的沉默大海,無處不流露著神秘、敬畏、愛護之情,夏美躍入海中的身影就像是賈克馬攸眷戀海洋的溫柔,在新舊衝突、世代交替之間重新追尋傳統與自然的價值。其二《 #OPUS》是讀者所能想像最具今敏風格的長篇遺作,當科幻漫畫家永井力,終於完成他現正連載的漫畫《Resonance》的大結局:讓主角琳與邪教教主「假面」同歸於盡的分鏡時,竟意外掉進了自己所創造的世界,撞見正好撿到這張分鏡的琳,為避免被「神」賜死,琳一路逃亡,而永井力則為追回自己的故事設定,開始以他從未有過的視角理解他筆下所創造的角色。以及《 #夢的化石:今敏全短篇》,為今敏逝世後,講談社出版的紀念短篇合輯,共收錄 1984 至 1989 年間十五篇短篇,其中有九篇是第一次收錄進單行本,以及未發表過的 1984 年漫畫處女作〈虜〉,十五篇作品的內容主題各式各樣,有戰國時代的古裝故事、遇見幽靈的恐怖物語、溫暖但把玩「時間」概念的耶誕老人童話,還有今敏擅長的科幻、懸疑故事。
還有久違的兩本吉本芭娜娜《想想下北澤》與《 喂!喂!下北澤》,下北澤對於吉本芭娜娜而言,是裝滿回憶寶物的場所。在搬到下北澤之前,她有兩個強烈的個人回憶:一個是十五歲那年冬天,高中聯考失利的她在街頭感受到年輕人,這也是她與父親珍貴的散步回憶。另外一個是二十歲那年,在當地街頭目睹一對作風打扮都特立獨行、無視他人眼光的搖滾夫妻,讓她不禁嚮往起下北澤的生活。如今個人事務所選在下北澤重新出發的芭娜娜,藉由《 #想想下北澤》分享她在街區生活中獲得的人生滋味與獨一無二的回憶,將逐一消逝的店家和人們留在她溫暖如煦的文字裡。《 #喂喂下北澤》則是吉本芭娜娜十年來在台灣最暢銷小說代表作,獻給這個世間因親人離別,無助得難以啟齒、只想靠自己重拾生活,但時代氣息與精神狀態已然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當代少女,那些乍看之下混沌雜亂的醜惡景象,在不經意間變成有著精彩圖案的美麗風景,人生中種種經歷的事情和看過的景致都會在心中留下一席回憶,那是長存世人心中永遠不會消失的寶物。
因為特別獨鍾旅行文學,自然也不會錯過舒國治的《 #遙遠的公路》,1983 年到 1990 年這七年間,舒國治待在美國,其中三到四年,他開車到處跑,在別人上下班,憂慮工作的時候,他在美國公路上無休無盡地奔來奔去,透過小鎮理解美國,也理解生活。舒國治認為人生,要有一個時期放自己去流浪,去千山萬水地熬時度日,耗空你的身心,粗礪你的知覺,直到你能自發地、甘願地回抵原先的枯燥崗位做你身負之事,這過程,會讓人懂得活著的本質。
同時也一口氣入手兩本張亦絢的著作,《 #愛的不久時:南特 /巴黎回憶錄》寫台灣到法國念書的女同性戀遇上當地的一位異性戀男子,他們之間有戀愛的可能嗎?他們的關係能長久嗎?此書為作者寫作至今以來最喜歡的一本書,不但是寫給痛苦的訣別信,也是面朝人生的定情物,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我們都需要有如護身符般的小說。《 #我討厭過的大人們》則為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獎的專欄文章集結,輯一「我討厭過的大人們」從鄭清文、葉石濤、西蒙波娃、佛洛伊德、希薇亞普拉斯、伍迪艾倫,到《咆哮山莊》裡的希斯克里夫與生活中的書法老師,「討厭」加上「過」字,話就有了後路,翻轉「討厭」的概念,其實背後是深情。輯二「有多恨」書寫各種恨,有的常見,有的冷門,包括恨勢利、恨偶像破滅、恨情敵、恨匱色、恨病痛、恨母親、恨採取立場等諸種恨事,把討厭與恨都進行到底,但絕不要「昏頭昏腦,想都不想」地進行,而要「步步為營,草木皆兵那樣警醒」地進行。
同婚議題在這個時間點繼續推向高峰,陳雪二十周年的《 #愛情酒店》稱為探求都會情欲的愛情之書,故事主軸由一位毫無生活目標與人生方向的女子寶兒,迴繞在和黑道大哥、帥氣女同志的情欲糾葛開始,再擴旁同性、異性錯綜迷離的戀情、內心世界,並獻給所有曾在深夜裡徬徨失措的人。還有代表作之一的曹麗娟《 #童女之舞》,收錄四篇短、中篇小說,〈童女之舞〉寫一對青春正盛的女孩對友情與愛情的想望和探索,少年情感焚燒著彼此的相遇,一段生死知己的離離散散,勾勒著最初的青春花朵盛開;〈關於她的白髮及其他〉獲聯合文學中篇小說推薦獎,寫 Tomboy 的掙扎、生命風化與悲涼,文字之中處處顯見曹麗娟的書寫才華;〈斷裂〉以短篇幅的形式,表達了一個黑色幽默般的的同性愛情故事,沒有看到最後,不會明白一切對話營造如何精彩;〈在父名之下〉刻劃情感的悲傷,更洞悉人性的生離死別,家族裡唯一的兒子,不容於世的性向,被父親亂棍驅逐,是對生命所有期待而錯亂的荒謬與無奈,父親逝去,所有的一切亦如風飛揚。
詩人王天寬的混血文集《 #告別等於死去一點點》也令人相當好奇,熱愛電影、受過戲劇訓練的他,文字充滿了影像與劇場感,點到為止的抒情,卻穿插著懸疑的氣氛,巧妙運用了數字七,這數字彷彿是從無數歐美電視劇、電影裡擷取出來的凶案現場籠統印象所留下的印記。整本文集也像是精心佈置的一個迷魂陣,以〈七〉為名的篇章拆成七段,隔開了像似存在又不存在的七個房間,每打開一個房門,你就得到了某些真相。年輕作家高博倫《 #其實應該是壞掉了》是十則後青春時期關於「性」與「衰老」的故事,偶爾溫暖,偶爾黑暗,偶爾帶著痛感,好多年前眾主角們隱藏在城市一角掙扎活著,他們被逼視恐懼、回憶苦痛;陷於霸凌和反霸凌、家暴、傷害的反覆迴圈裡。他們說原諒容易,但忘記很困難;他們不怕不愛,只怕不懂得愛。愛與婚姻、性別與認同;青春和蒼老對話、死亡和新生交纏,探索之芽從暗處鑽出縫隙,在看不到的地方發光,直到亮光散去,沒入黑暗。
最後一本小而美的精裝書《 #愛麗絲夢遊仙境》此一版本也值得喜愛這個故事的讀者收藏,復刻了 1865 年初版 Tenniel 爵士的 42 幅典雅插圖,1862 年一位害羞、講話還會結結巴巴的牛津數學家 Charles Lutwidge Dodgson 創造了一個奇幻國度,對三位女孩講述了一個小女孩掉落兔子洞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愛麗絲的不朽冒險之旅,三年後他終於以筆名 Lewis Carroll 出版《愛麗絲夢遊仙境》,「愛麗絲」從此成為英國文學中最受歡迎的女主角之一,再加上紅心王后、獅鷲獸、柴郡貓、假龜和瘋帽匠等奇特角色,構成了一本充滿諷刺與魅力的文學作品。
溫德斯公路三部曲 在 Love DJ 宥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最愛40首華語歌曲
來到2019年末,該是來整理今年最愛的作品,沒想到一選就停不下來,手心手背都是肉也捨不得刪減,於是最後決定挑出40首(有夠多,完全折磨自己),做為今年的聽覺記憶回顧。
〈#玉女穿梭〉─陳珊妮
就像是一本「玉女心經」,一針見血描述當今奇怪的社群網美怪象,在琵琶聲交錯下,讓公主的武功更顯高深莫測,絕非是年度最佳單曲。
〈#彼個所在〉─魏如萱
四種語言夾雜無盡的思念,沒有一絲刻意,只有最單純的情感表現,娃娃如此的自然創作,可說是今年最具溫度的代表作。
〈#愛人錯過〉─告五人
復古電子合成編曲,展現告五人沒有界線的風格,一句「你媽沒有告訴你,撞到人要說對不起」,則唱出時下年輕世代的坦率。
〈#輸情歌〉─J.Sheon
雙關語的幽默,唱出流行歌的美麗與哀愁,饒舌聽起來很酷炫,但對有些人來說再怎樣還是比不上抒情歌,只能好好唱「輸情歌」。
〈#何妨〉─家家 feat.茄子蛋
愛情或許只要擁有一刻就足夠,靈魂歌姬家家與茄子蛋阿斌的聲音相互交錯,意外產生獨特化學效果,最後一句「多麼深刻,我愛過你了」更是直達內心。
〈#原來我用錯的方式說我愛你〉─余佩真
她的聲音像貓,有點輕佻又帶點嫵媚,看似欲擒故縱的表現,像是在跟你挑戰,但無論如何,最終會被她帶入神秘的大千世界。
〈#HoydeA〉─傻子與白痴
一間政大旁邊的小酒館,酒水與煙圈為夜晚增添一點潮濕氣味,這是傻子與白痴的日常,歌曲特別加入管樂,多了節奏藍調挑逗氣息。
〈#謎樣女子〉─宋楚琳
就像是一杯順口的波本威士忌,只要淺嚐一口就可以有微醺感,宋楚琳就是這樣的歌手,渾厚嗓音配上雷鬼節奏,一聽就很有感覺。
〈#AimHigh〉─9m88
有種歌手能瞬間讓你跟著旋律搖擺,9m88就是有股魔力,忍不住追隨她迷人聲線,叫人無可救藥的沉迷,彷彿都可以感受到她呼吸的節奏。
〈#愛人〉─王若琳
唱出對愛人的聲聲呼喚,也散發憐憫渴求的內心傷感,王若琳挑戰經典卻不失自我風格,表現出與鄧麗君不同的韻味,讓人十分驚艷。
〈#安九〉─老王樂隊
安九是乘載老王在學生時期記憶的一間餐廳,伴隨民謠旋律,讓人有不斷迎風往前的行進感,也表現出當時的天真爛漫。
〈#這款自作多情〉─茄子蛋
刻劃男人對感情的無奈與苦衷,表達出自作多情又怎樣的孤獨感,MV特別與〈浪流連〉、〈浪子回頭〉結合,成為茄子蛋三部曲,一氣呵成好不過癮。
〈#你說〉─知更
像是躺在草原上遙望一片星空發呆,知更的聲音像是一陣微風,輕拂身上肌膚,也安穩慰藉內心的憂傷。
〈#光之外〉─盧凱彤
把跟伴侶對真實的情感,譜成會發光的旋律,她的字字句句依舊充滿愛,是留給這世界最無窮的想念,盧凱彤你一直都在。
〈#雨季不再來〉─鄭興
跳脫民謠的既定印象,融合流行搖滾節奏,不變的是他溫暖又樸實的聲線,再次為雨歌唱的鄭興,這次不讓台北再下雨,帶我們期待著光。
〈#而立〉─韋禮安
這個社會對30歲賦予各種壓力與期待,不上不下的人生,總讓人感到徬徨,但有時候放手一搏,或許生命也有了不一樣的變化,是逢30歲的我,對這首歌非常有感覺。
〈#遠行〉─林生祥
宛如陽光灑落的溫暖,卻又躲不掉現實的無奈,難得唱中文的生祥,娓娓哼唱人生的殘酷變化,也讓人隨著音樂節奏跌入電影世界。
〈#貪心〉─張震嶽
像是騎著一台破舊摩托車在東部濱海公路,破碎支離地翻閱自己的人生經歷,好久不見的張震嶽,即便邁入中年大叔,依舊展現阿嶽情歌的無窮魅力。
〈#獨上C樓〉-YELLOW Feat.范曉萱
延續〈不開燈俱樂部〉的故事,瀰漫電影感的編曲,展現YELLOW強大野心,黃宣的歌唱才華搭上范曉萱畫龍點睛的效果,更是驚喜組合。
〈#太陽如常升起〉─梁靜茹
時隔七年情歌天后再度回歸,重拾擅長的抒情旋律,一把吉他配上溫柔堅毅的聲線,給予內心最強大的鼓勵,告訴我們「你真的可以」。
〈#默念你〉─小宇
R&B是他擅長的武器,律動感的節奏,伴隨真假音自在轉換,散發溫暖內斂的情感,小宇年末神來一筆,成為2019壓軸驚喜之作。
〈#太空人〉─吳青峰
一位在宇宙迷航的太空人,藏著內心的秘密,尋求屬於自己的歸屬,吳青峰化身說書人,用細膩的情緒,勾勒一段遺憾的情感。
〈#U sTuPiD〉─Karencici feat.ØZI
一位是金曲新人,一位金音節奏藍調得主,兩個新生代能量極強的創作歌手放在一起,就是要打破當今華語音樂的舊有規則!
〈#12345〉─唐貓 Feat.異鄉人
唐貓的台式R&B浪漫,配上異鄉人自在隨興的饒舌,兩種風格碰撞出又甜又Chill的濃情鬆軟節奏,不醉也難。
〈#Maleva媽樂法〉─戴愛玲 Feat.阿爆、桑布伊
重回部落尋找歌唱感動,以排灣族的語言「Maleva」散播最單純的快樂,戴愛玲難得褪去苦情印象,用公主身分,帶領所有人到她家作客。
〈#街仔雨落不停〉─鄭宜農 Feat.陳嫺靜
宜農與嫺靜的獨特組合,台語藍調配上台語嘻哈,像是這座城市漫步的光景,又是一首雨天讓人不斷重複播放的一首歌。
〈#吹動生命的風〉─Tizzy Bac
迎接20年的Tizzy Bac,用一首強大能量的歌曲,貫穿眾人的生命歲月,即便生活面臨各種挫折,依舊提醒大家「記得我們深愛過」。
〈#別讓我走遠〉─林宥嘉
破碎的生命,總需要一盞光來指引,作為《我們與惡的距離》主題曲,整首歌散發強大能量,讓人在黑暗中沉溺等待救贖。
〈#別再再再〉─沈安
獨樹一格的「臥室電子樂」,像是處在一間深藍色的房間裡,喃喃自語活在夢境中,沈安的音樂,給人一股James Blake的感受
〈#ZOEA〉─安溥
以毛蟹幼體學名譜出一段生命旅程,電子編曲融入嗩吶的奇特衝突,造就神迷玄學風。回歸本名的安溥,睽違7年再次綻放她的敏銳觀察。
〈#心愛的我會等〉─陳以恆
台式新潮浪漫R&B再一發!浪漫微醺節奏,略帶沙啞的聲線,以獨特浪子口氣,混搭Neo Soul、Funk旋律,給台語歌全新驚喜。
〈#我完美的愛情〉─Vast & Hazy
穿透力的聲音,唱出完美愛情最妒忌的模樣,整首歌散發傲嬌、病態、歇斯底里的多變情緒,只為發出內心最狂妄的佔有欲。
〈#最後一封情書〉─許哲珮 Feat.莫子儀
像是一本童話故事的結尾,但王子與公主沒有幸福快樂的日子,反而多了別離的傷感,莫子儀最後的驚喜獻聲,意外多了一絲溫暖。
〈#如今〉─楊乃文
搖滾女王再次以致命的殺傷力,翻攪內心最不願意面對的傷疤,一次一次把人逼到絕境,用力放聲吶喊最深沉的苦痛。
〈#我是一隻魚〉─落日飛車Cover
經典情歌交由浪漫的落日飛車全新翻唱,聽起來鬆軟搖曳,卻又散發些許無奈氣息,只願渴望得到救贖,能有個人一起游來游去。
〈#糖衣〉─薛詒丹
過去是歐開成員的薛詒丹,單飛後唱起迷人爵士,如同歌名像糖衣一樣甜蜜,厚實聲線又像是一杯順口紅酒尾韻十足。
〈#愛情怎麼了嗎〉─盧廣仲
歷經歲月洗禮,詮釋情歌也比過往成熟,面對愛情各種情緒在內心自我拉扯,只願找回最初的悸動。
〈#直到我遇見了你〉─李友廷
浪漫正中心懷的情歌,伴隨薩克斯風的慵懶,瀰漫甜而不膩的戀愛滋味,雖然還沒等到他的專輯,但已讓人期待他的創作能量。
〈#我在你家樓下等你〉─曾沛慈
跳脫過往印象,曾沛慈緩慢咀嚼一段放不下的感情,透過吉他堆疊,道盡愛情的遺憾與孤寂,也唱出有別於鄭興的情緒。
〈#台北流浪指南〉─傷心欲絕
台北是一座給人希望又讓人絕望的城市,在人群中尋找活著的價值,卻又不想被道德給束縛,所以決定逃出去流浪。
特別推薦
〈Virgin〉─孔雀眼
〈Jerk chicken〉─Funkymo
〈Thank You〉─阿爆
#你的年度最愛有那些呢
溫德斯公路三部曲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音樂演奏系統出身的王湘靈,長期關在琴房苦練的她,在畢業後開始轉向影像創作。會有如此轉變,王湘靈認為,古典音樂的訓練十分嚴謹,而相對來說,視覺藝術創作顯得自由開放,更適合她進入發揮。
自言不喜歡生活一成不變的王湘靈,更熱愛移動的狀態,盡力於無所停滯。
王湘靈且極其迷看公路電影,尤其拍出許多精彩公路電影如《愛麗絲漫遊城市》、《歧路》、《公路之王》(合稱《公路三部曲》)等的德國新浪潮電影名導、亦為攝影師的文.溫德斯(Wim Wenders),在其啟發下,王湘靈開始公路攝影的創作。
《質變》是王湘靈奪得臺北美術獎首獎的影像作品,探討面對孤獨的可能性,照片中有著黑暗、樹與自然環境。透過此系列,她逐步了解到人類對自身孤獨的恐懼與背對,因而更願意與自己相處,珍惜獨處的難能時刻。
新近展出的《快要降落的時候》,一方面延續《質變》的追索,仍舊關懷著孤絕主題,以及人與萬物自然的空間對應,但又加入了音樂作為時間性的元素,大器地演示時間中的空間、空間中的時間概念,並傳達當代人類活在虛空中的反思。
小檔案
1984年生於臺北,2013年取得紐約市立大學音樂演奏碩士學位。在完成學業後逐漸朝視覺藝術發展,媒材以影像為主,2013-2014年修習於紐約國際攝影中心(ICP)。2015年獲捷克布拉格「年度攝影獎 (Photo Annual Award)」第一名、2015年獲法國「PX3, 巴黎攝影獎(PX3, Prix de la Photographie Paris)」優選,同年獲得臺北美術獎首獎。2017年參加法國西帖國際藝術村駐留計畫,目前工作和生活於台北。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剪接/徐珮珊
作品提供/王湘靈
場地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官網 https://1imageart.com/
🎥Youtube高畫質: http://bit.ly/2PVoJHu
🎥更多攝影專訪: https://www.1imageart.com/photographer
溫德斯公路三部曲 在 甲上娛樂- 【愛電影的人一生必看一次文‧溫德斯七位台灣導演七 ... 的推薦與評價
《歧路》將歌德小說放到現代情境,在充滿神秘色彩的奇遇當中,人物的行動、對話、景物移轉與長拍鏡頭結合得出神入化,成為溫德斯的公路三部曲中最富哲思、也最耐人尋味 ... ... <看更多>
溫德斯公路三部曲 在 【文‧溫德斯__我在旅途上】全數位修復影展正式預告9/2上映 的推薦與評價
文‧ 溫德斯 從影生涯45年☆《慾望之翼》獲坎城影展最佳導演30週年紀念☆ 全台首次數位修復放映☆ 文‧ 溫德斯 早期經典 公路三部曲 全部收錄德國當代電影大師 ... ... <看更多>
溫德斯公路三部曲 在 [評論] 聞天祥談/ 里斯本的故事:故事外的電影-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里斯本的故事:故事外的電影
https://is.gd/IK2Lz4
--
疫情衝擊好萊塢,連帶影響傳統鉅片退陣,
院線除了靠獨立片商耕耘,經典舊片也回籠上映。
有趣的是後者也非美國專利,從日韓到歐陸經典都沒缺席。
德國名導溫德斯(Wim Wenders)執導的《里斯本的故事》(Lisbon Story)
也在四分之一個世紀後以數位修復版重現。
本片描述一名住在德國的錄音師收到導演老友的求救信,
於是風塵僕僕一路巔簸地抵達里斯本卻找不到人。
他從被留在公寓的無聲膠卷下手,想像並尋找出聲音的源頭,影片因而帶點偵探趣味;
同時又被在同棟公寓排練錄音的樂團美聲所吸引,愛苗也在他與女主唱之間悄悄探出。
都說這是溫德斯最有「娛樂性」的電影,應是美景、音樂、愛情、懸疑共同催化的結果,
但拐個彎也幽默暗示他的作品大多不太好消化。
《里斯本的故事》完成於 1994 年,當年里斯本膺選為歐洲文化之都,
葡萄牙原是邀請溫德斯為此拍部紀錄片,他卻交出了這部聲情並茂的劇情片。
想當年雷奈(Alain Resnais)的《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 1959)
也有類似曲折。
事實上從影片成品也看得出紀錄元素並未荒廢:無論是片中被留置公寓的黑白底片,
或是圍繞在男主角身邊一群孩子拿著當時新型輕便的攝影機東拍西拍,可都是紀實的產物。
溫德斯甚至拿它們來辯證創作工具的變化:
從黑白無聲到彩色有聲,從膠片到數位,甚至從專業到人人皆可拍。
而在片中搞失蹤的導演大嘆電影竟淪為只會「賣」東西的工具,
時至今日恐怕也只有變本加厲吧!
然而影壇巨擘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 1920 - 1993)
於 1993 年 10 月 31 日過世,對溫德斯而言應是很大的衝擊。
所以他在片頭成堆的報紙、信件中,刻意凸顯費里尼去世的報導,
你不太可能漏看的那個新聞標題「再見了,費里尼」(Ciao Federico),
於影片結束前也悄悄自動浮上主角房間的牆面,多情地再度告別大師。
我看網路有資料說片中那個失蹤導演 Friedrich Monroe 的名字念法
接近費里尼的 Federico,是為了致敬,這我倒有點保留。
因為這號角色早在1982年就已經出現在溫德斯的另一部片
《事物的狀態》(The State of Things, 1982),
而且皆由比利時演員派翠克波查(Patrick Bauchau)扮演,
除非當時溫德斯就已在向費里尼擠眉弄眼!
《事物的狀態》也是部跟電影有關的電影,描述一個劇組在葡萄牙拍片,
卻因為資金和底片用罄而停擺,導演迫於無奈,只好去找失聯的製片。
從《事物的狀態》到《里斯本的故事》,我就當這個溫德斯創造出來的導演角色,
定居在葡萄牙了。只不過當年是他要找人,到了這裡卻成為被追尋的對象。
也有人說《里斯本的故事》是在跟溫德斯自己的「公路三部曲」對話。
這多半是因為男主角皆為魯迪格佛格勒(Rudiger Vogler)的關係。
所謂「公路三部曲」指的是溫德斯在 1970 年代拍的
《愛麗絲漫遊城市》(Alice in the Cities, 1974)、
《歧路》(The Wrong Move, 1975)、
《公路之王》(Kings of the Road, 1976),三片男主角都是佛格勒,
而且他在《里斯本的故事》演的主人公名叫 Philip Winter,
和《愛麗絲漫遊城市》一模一樣,但他在《愛》的身分無關電影,而是名作家。
《公路之王》的男主角也姓 Winter,但全名則是 Bruno Winter,
是個沿路幫戲院修理放映機的技師。
但佛格勒在《歧路》飾演的角色卻是八竿子打不著的 Wilhelm Meister,
這是因為本片鬆散改編自歌德小說《威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也就援用原著角色名字。
說《里斯本的故事》在跟「公路三部曲」致意,好像有點牽強。
如果真的那麼執著於姓名,其實佛格勒以非主角身分出現在溫德斯其他電影像
《咫尺天涯》(Faraway, So Close!, 1993)、
《直到世界末日》(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1991),
反而都叫 Philip Winter,卻又沒人提到了。
以錄音師為主角,溫德斯自然不能荒廢聲音的趣味。
他把葡萄牙文豪佩索亞(Fernando Pessoa, 1888 - 1935)的詩文化為聲音,
也請出葡國電影巨擘奧里維拉(Manoel de Oliveira, 1908 - 2015)出場現「聲」說法。
他讓男主角帶領觀眾遊覽里斯本採集各區截然不同的聲音,
也在跟孩子們玩的時候示範什麼是「擬音」(foley)。
更令人驚豔的是輕巧地把「聖母合唱團」(Madredeus)擺進這個故事裡,
尤其女主唱泰瑞莎薩古耶蘿(Teresa Salgueiro)空靈純淨的歌喉沁人心脾,
和男主角的對手戲也煞有韻味。泰瑞莎和聖母合唱團從 1987 年起合作了 20 年,
2007 年後單飛,台灣不僅發行過她的專輯,據說幾年前還來台灣參加過音樂節。
有些因緣很奇妙,就像你知道佩索亞的名著《惶然錄》
本來是畢贛獲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路邊野餐》(2015)的原片名嗎?
1993 年底費里尼過世,1994 年里斯本成為文化之都,
1995 年電影也滿一百歲了,溫德斯自然也很清楚。
所以當《里斯本》的錄音師找到對電影幾乎絕望而自我放逐的導演時,他說:
「再度相信你的眼睛吧!電影還是保有一百年前誕生時的魔力,還是能打動人心的。」
然後他們像早年俄國蒙太奇運動健將維爾托夫(Dziga Vertov, 1896 - 1954)
那般扛著手搖攝影機穿梭在大街小巷拍東拍西,重拾活力。
這不只是心靈雞湯,這其實才是另一個考驗的開始。
因為對維爾托夫來講,攝影機必非眼睛的替代而已,
除了記錄現實,還能為我們開啟前所未見的世界。
1995 年,《里斯本的故事》在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放映獲得好評,
同年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 1935 - 2012)的
《尤里西斯生命之旅》(Ulysses’Gaze, 1995)則在主競賽抱走了評審團大獎,
這部作品描述一個希臘裔美國導演在戰火中穿越巴爾幹半島找尋馬納基兄弟
(Manaki brothers)於電影初始時期拍攝的底片,是對自身也是對電影的爬梳朔源,
也是在電影誕生百歲的致敬跟省思。
與最佳影片失之交臂而抱憾的安氏,
三年後終以《永遠的一天》(Eternity and a Day, 1998)摘得金棕櫚。
同年,法國新浪潮的祖母導演安妮華達(Agnes Varda, 1928 - 2019)
也拍了《101夜》(101 Nights of Simon Cinema, 1995)具象了個好大喜功的電影先生,
儘管巨星雲集,可惜忠言逆耳加上劇情渙散,落個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收場,
差點斷送了她的電影之路。
但她就像《里斯本的故事》裡的孩子們拿起小 DV 繼續摭拾影像,
沒有了片廠與團隊支撐,科技的進步令她得以展示個人電影的無窮可能,
睿智、幽默與獨到的眼光,從《艾格妮撿風景》(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2000)
到她 2019 年過世,創作生涯延長了 20 年,儘管這 20 年拍的都是紀錄片,
卻讓更多人愛上她,當時看著她慘遭滑鐵盧的人們哪裡想得到呢?
就像一座城市不只有地景名勝;一部《里斯本的故事》,背後還有好多電影,好多故事。
--
⊙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04.114.1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97093414.A.1F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