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難過》
最近睡前,小女兒總是會哭。明明上一秒鐘都還好好的,躺上床就開始啜泣。我們原本以為,她只是鬧鬧不想上學的把戲,仔細觀察她的表情,小眉頭簇擁得緊緊的,眼淚大把大把流下來,又不太像是裝病鬧心機而已,是認真在傷心的樣子。
「妳想和我說說,是怎麼回事嗎?當然,不想也沒關係。」也許這樣的問法,對一個五歲半的小女生來說,好像很超齡,但我盡可能地在任何事情上,培養她對於「邀請」的熟悉感,讓她知道,即使需要等待邀請,她永遠都有選擇。特別是,選擇說不。
小女兒停止了半晌,濕潤的睫毛凝結在只亮著一盞夜燈的半空,我以為她是用沉默在告訴我,她還沒準備好要說。就在我快要一腳跌入夢鄉之前,我聽到她以冷靜的語氣、更超齡地回覆我,「媽人(這是近來兩姊妹幫我們取的新封號,以此類推,爸爸=爸人),我難過。我不想長大變成大人。」
啊?可是你明明就離大人還很遠好嗎。心裡既好笑又詫異,小女兒抽噎,「因為我變成大人之後,就要面對很多不開心的事。」
啊啊啊? 「甚麼意思,例如哪些不開心的事?」
「像妳一樣加班啊,每天都沒時間看電視,還有減肥啊,喜歡的東西就不能吃很多。還有,還有妳跟爸人會老、會死。我就看不到你們。」說著說著,又梨花帶淚哭得如喪考妣。
這,到底要怎麼回答啊。哪來這種悲愴?睡意全無,想起醬在線上開聊55號閘門時的語氣,「不要問。」覺得自己遭受報應。小時我如何折磨我媽,現在被加倍奉還。
我的兩個女兒,都有55號閘門,豐盛到我幾乎承接不住她們。她們情緒的爆點也不太一樣。大女兒有起床氣,早上通常是最雷的時間,小女兒比較難捉摸,說風就是雨。
當55號閘門冷淡、拒食、痛哭流涕…都、不、要、問。不要問你還好嗎?你怎麼會突然這樣?不要哭了嘛,不吃飯會餓死啊。不要雞婆、充老大。Let it be。
所以,一百萬個為什麼又被我吞回肚子裡,也壓抑住自己想要勸阻她別哭的八股台詞,沒上班怎麼會有錢、減肥就是你老母偏執啊、你可以狂吃真的。至於老死嘛,人人都會。況且等妳長大了,搞不好反而希望別太常見到我們。
非常微弱的光線裡,我抱著她,「好喔,原來是這樣啊。我知道囉。」沒多說任何,讓她哭。等她稍微哭累了,眼睛半張半闔,我唯一說的只有,「還需要衛生紙的話跟我說喔。媽媽在這邊。」
半晌,沒再聽到聲音,探頭一看,她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起來,小女兒又非常開心的樣子。爸人端給她一碗巧克力莓果麥片加牛奶,她歡樂地吃著。「嗯,讚,這真的好~好~吃喔。」邊說邊輕輕搖晃她的身體,真的跟醬說得一樣ㄟ。吃到美味的、或自己喜歡的東西,55號閘門就會不自覺地晃動身體。之前竟然沒有特別注意。我只火大她們莫名其妙不吃東西,要不然就是極端無比地狂吃不已。關於昨天那些超展開的悲從中來,已不復見。
這時千萬不能再追究了。我不知好歹地試過幾次,問問到底怎麼了。然後會被無情封鎖。
對於人、事、物,充滿豐盛的感應力,兩姊妹從小就是特別敏感的孩子。大女兒的哭聲在護理室出了名,明明離吃奶時間還有半小時,護士小姐就會把她先推來我房間,原因是她一哭開鬧餓,所有小孩都會跟著嚎啕大哭。小女兒不愛睡床,一歲以前我們輪流抱在手上,以為睡沉了可以放到枕頭上,才剛要動作她就睜大了眼睛,令人莫名心慌與煩躁。
我在夥伴時段分享過這個閘門,對於「不要問」這個相處哲學,我曾經向有55號閘門的朋友,提出疑問,「妳不說,我怎麼會知道妳難過呢?也不知道要如何幫忙啊。」
他們臉上露出莫測高深的神情,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種既遠又近的飄渺感,彷佛我問了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如果還需要問,才會知道,那你就不是對的人。而如果你不是對的人,我說出來解釋給你聽,你也不會懂,何必說。」
呃,好的。Got it。那一刻,我立馬覺得自己過剩。那也是日後,在女兒們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情緒波裡,我最常感受到的。她們有著豐盛起伏的靈魂,我摸不著頭緒、又太想搞懂,因而顯得過剩。
她們的55.1、55.5、55.6,分別向我展示了,關於豐盛本質、還有情緒樣貌的知識,看了許多晚上,我最後慢慢把書本闔上,覺得自己很有必要先學會最基本的一件事,尊重她們心中的情緒水位,體諒她們會有雨天,不要執著於多問,就算知道原因,也不代表我們有能力提出夠好的解答。
比起解答,我還寧願遞一把傘,又或者,把自己安住成簷廊。晴天雨天,讓孩子們來我這裡暫歇,想講便講話,不想便沉默。
我始終相信,每個人心中自有豐盛,也許孩子們的設計,會讓她們的豐盛更肥沃一些,我但願自己可以學會,少點踐踏,不幸天崩地裂的時候,依隨她們在豐盛的中心,盡情吶喊、嘶滾。
對她們來說,我與其當個母親,更重要的功課是,成為懂得陪伴的、對的那個人。
考妣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衣錦還鄉~猜一個人名?
這個人的文章是「明文第一」號稱明朝的「歐陽修」,他就是「項脊軒志」的作者~歸有光。
「項脊軒」軒,小室。是歸有光的書房,幸運躲過四次火災的百年老屋。當年學生不懂,一個破書房有什麼好寫的?
全文分二次寫成,前四段寫於作者十八歲時,主要抒發對母親、祖母的思念並感嘆家族之間的爭鬥。後二段補寫於十餘年後,用以懷念亡妻(元配魏氏)。寫作時間雖然相隔很久,但通篇思想情感卻能一脈相承。
最後寫到當年妻子親手種的枇杷樹,已亭亭如蓋,但如今樹在人亡兩不知,言有盡而意無窮⋯⋯
歸有光擅長用口頭語説家常事,另外一篇「先妣事略」更是悼念亡母的名文。(後來課綱也刪除了)
他寫出母親短暫而艱辛的一生,是一首封建時代女性的悲歌⋯⋯簡述如下:
母親姓周,16歲嫁到歸家,第二年就開始生孩子,生了七個(有一對雙胞胎先後夭折)。因為一直生育,身體受損,並為多子所苦,所以吃了一個避孕偏方(田螺水),卻中毒聲啞,從此失語,不久過世。母親走的時候才26歲,留下三子二女。那一年歸有光7歲。
補充一下,誤食田螺中毒在1985年的台灣也發生過悲劇,一家知名醬油廠的老闆誤信生食蝸牛很補,要全家都吃,後來感染廣東住血線蟲。一家五口,夫妻二人和老母親及長子死亡,次子雖救回但臥病多年,最後回天乏術。
歸有光雖早慧,但考運不佳,20中秀才,之後寒窗15年,35歲才中舉人。接下來連續落榜8次,講學教書20年。雖才名遠播,卻直到60歲才考上進士。外放做官又不順,65歲時終於進入朝廷,正想一展長才,66歲因病過世。留下殘念。
他一生都在送別,幼年喪母,幸有祖母照顧。父親家貧,全靠外祖家接濟,偏偏母親死後第二年外婆也過世,然後周家全家染上瘟疫,死了30口人才停止,只有外祖父和二舅舅活下來。
歸有光的元配魏氏婚後5年過世,留下一子一女,幾年後再續弦王氏,王氏最辛苦,陪他渡過不斷落榜的艱苦歲月,及喪子之痛(魏氏生的長子16歲病亡),不久和他同甘共苦16年的王氏也病故。他痛澈心肺。晚年再娶費氏就沒有留下什麼記錄了。
同學,歸有光是明朝書寫女性最多的文人,現在是不是能明白了?明朝考進士做官的人不可勝數,但有幾人的文章500年後讀來還會感動的?
他才華橫溢,卻一生不遇!想想他60歲那年是什麼心情?終於求得功名想回報給至親,但,她們都不在了⋯⋯
小常識:歸有光,字熙甫。「熙」是光明的意思,「甫」是美男子的意思。古人很喜歡用這個字。唐朝詩聖杜甫字「子美」就是這個意思!
再加一個王安石,字介甫!石和介都是堅硬的意思,所以會有人取名叫介石⋯⋯喔!再說下去就太長了
下課
Ps謝謝恆春南門醫院,謝謝枋山的芒果!
考妣意思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現在搶著要打莫德納疫苗的許多綠營人士,不只失智還犯了失憶症,不記得當初是怎麼樣地去營造拜登當選台灣完了的論述。現在是一面安慰自己一面拿來炫耀,覺得老大哥真是夠意思,你看萊豬沒白吃吧,武器沒有白買吧,然後開口閉口還在武漢肺炎。>
美國贈送的莫德納(Moderna)疫苗開打,民眾踴躍接種。這一批疫苗對台灣真的是久旱甘霖,讓國人感受到來自美國的溫暖。只是執政黨做了大半天的大外宣,把得到這批疫苗的功勞往自己身上攬,後來美國商務部承認是台積電來說項而破功。
回過頭來想想,過去4年緊抱著川普(Donald Trump)大腿的川粉綠黨就算拉得下臉來,也應該知道自己去要疫苗沒有太多底氣。8個多月前當拜登(Joe Biden)當選消息傳來,有多少綠營的人如喪考妣,更不要談在美國大選期間綠色媒體散放各種假消息,毫無底線去羞辱拜登兒子杭特(Hunter Biden)。許多台灣川粉更是情緒崩潰,湧入AIT網站發洩。
過去台灣對於民主共和沒有特殊明顯的偏好,或是就算有也不會表現出來。但是從川普接了蔡英文總統賀電那一刻開始,整個台灣政府沉醉在川普賜賞給的光環之中。川普身旁的反中大鷹派納瓦羅(Peter Navarro)以及波頓(John Bolton)對台灣言語上的施惠尤其讓蔡政府陶陶然,完全不顧共和黨這批人的核心價值和民進黨立黨之初是處於對立面,就是根本不夠民主(Democratic)也不進步(Progressive)。但是民進黨上上下下毫無懸念地擁抱一個反同婚,反墮胎而且許多骨子裡相信白人至上的大右派們。
要不是民進黨捧川已到毫無底線的地步,聯亞生技怎麼會有黑水集團(Academi)這個惡名昭彰,手上沾滿血腥的集團資金投入?這批人是美國共和黨政府的傭兵,在伊拉克犯下濫殺無辜平民的罪行,是許多美國民主黨人士不齒的一群。任何講究人權的國家都不屑與之掛勾,但是台灣顯然不把這段黑歷史當回事。
龔邦華觀點:搶打莫德納的川粉綠,你今天武漢肺炎了嗎?
https://www.storm.mg/article/3797040
考妣意思 在 楠梓東嶽殿- 在墓碑上的“故、顯、考、妣”啥意思?有什麼區別 ... 的推薦與評價
後來演變為專稱去世的父母。《禮記·曲禮下》稱:“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嬪,婦人有法度者之稱也。”也就是說,父母去世稱考妣,妻子去世稱嬪。 ... <看更多>
考妣意思 在 [請教] 靠杯=考妣? - 看板TW-langu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好
我一直以為靠杯就是哭爸
但是最近被嚴格糾正是考妣 語源是考妣
所以查了一些資料
手邊只有google
查詢的網站是教育部的https://husscat.hss.ntu.edu.tw/xmlui/handle/123456789/8273
還有漢典https://www.zdic.net/(要用簡體字輸入,用繁體字輸入會無法判讀)
1.首先是哭: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是khau
本來是入聲字 khuk/khok
漢典音韻方言有閩語資料 khok/khau 標註一文一白 有入聲有去聲
另有人撰文解釋入聲k丟失+韻母的演變 並附上許多他字為例
如毒、曲、落、色 在此不贅述
2.再來是爸
pah pe 都有,按漢典音韻資料,平上去入都有
3.然後是考
教育部辭典收錄了19個有「考」的閩南語詞彙,但沒有「考妣」
然後「考」發音清一色是kho
漢典部分 潮汕片有khau的發音 其他是kho
而無論考khau還是考kho 全部是上聲
另沒有文讀白讀資料
4.最後是妣
全部都是pi 沒有pe 全部是上聲
沒有文讀白讀資料
綜合以上資料
推測臺灣閩南語「考妣」發音應該是 *kho-pi 上聲 (也許考會因為後一個字而改變聲調)
跟khau-pe 相去甚遠
(或者有從事喪葬業的閩南語強者可以釋疑? 拜託)
查了這些資料之後
我覺得要把khau-pe解釋成考妣的話 總少了點中間的詳解過程/語音變化的理論
而這個語音變化理論又是可以用其他韻母產生相同變化的詞彙來比對、驗證的
很多說法打死認定了khau pe就是考妣
但仔細推敲,就是中間這個詳解過程/理論 我怎麼找都找不到 也沒有人說分明
網路上查到主張khau-pe就是考妣的說法大抵上是這類:
「以前國文老師/教授說的」、「禮記」、
「爾雅有考、妣,所以閩南語khau pe語源是考妣」、
「我修台文以我為準」、「公視台語台」、
「因為考就是死去的父親,所以khau pe 就是考妣」、
「台文板第5篇」(taiwanlit[公告]關於恭賀文 tw-language臺灣客家話的方言...?)
看到教授說、爾雅
我本來以為會找到有論文或字書之類的考據資料可以讀讀
結果找到的就是上面這幾個說法 彼此指向
台文板第5篇的內文又不相干
最認真的還是wikipedia上的資料 :
1921年日本人出版的書上有提到哭爸亦可作考妣 但沒有解釋語音的問題
所以我還是找不到一套系統化的理論可以解釋*kho-pi -> khau-pe 這個韻母上的演變
找資料的過程還被念
「語源跟後人的讀音、解釋、以及衍伸的詞彙不必然相關,
所以舉各種衍伸的「靠」開頭國罵為例並不能說明「靠北」這個詞的由來」
但是 讀音的變化應該有脈絡或是痕跡可以找尋的
特別是本來同韻的字詞 變化的脈絡大抵上也會相似
考有潮汕片khau 可以解釋 但依然是上聲
或是跟考很接近的「老」 在閩南語中也是有 lo lau兩種讀音
但 無論我怎麼找「妣」 現代音沒有pe,中古音、上古音的推測也都沒有pe
聲符的比、匕 在閩南語中也都沒有韻母i 轉變為e的資料 上古音中古音也都沒有
而考妣兩個上聲字的聲調變化成khau pe的聲調 這個解釋更是找不到
這樣子要說*kho-pi演變成khau-pe 呃.....
我怎麼覺得 是一開始講khau pe的閩南人被不懂的非閩南人詢問是何意
因為不好意思講真話 所以唬弄他是「考妣」結果被當真了咧......(純屬想像)
但 也許還有資料我沒有找到 找資料技巧太差
不知道有沒有大大可以幫我指點迷津
有辭典照片或論文/專文解釋khau pe就是考妣的 有語音演變解釋的
請提供給我 拜託拜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7.142.3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language/M.1599553216.A.42B.html
※ 編輯: hatsuki (36.227.142.38 臺灣), 09/08/2020 17:28:2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