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射報》Vol.2全文公開🎉什麼是「漫畫」?
《養豬便覽》龔玉玲撰文
說到漫畫,許多人最先浮現的印象可能是以勇敢的英雄人物、探索愛情的青春少女,或逗趣可愛的動物為中心的各種情節。如果是以農業從事者為中心的故事,又會是如何呢?
我們可能會先想到荒川弘(1973 -)的《銀之匙》(2011–2020,共15冊,根據2016年的紀錄,單行本至少售出一千五百萬本),內容講述一群北海道的農校生的日常生活,還有她自述成長於農家生活點滴的《百姓貴族》(2006 –連載中)。荒川弘的農業漫畫叫好叫座,來自臺灣的漫畫大師劉興欽(1934 -)也為農業漫畫這個類型貢獻良多,並展示了農業題材如何可能受到市場歡迎的另一種時空脈絡。在他的兩百多本作品中,許多是以農村為背景,加上自己年少時期的農村經驗所創作出的漫畫。
而這裡要介紹的,是較少被想到卻有其重要性的楊英風(1926-1997)及其農業漫畫。楊英風作為一個享譽國際的雕塑家,一般較少把目光放在他早期因任職「豐年社」的美編,而曾經深入參與過官方色彩鮮明的農業雜誌《豐年》,並創作農事題材漫畫的經歷。應國立臺灣漫畫博物館籌備小組的邀請,本文也會討論楊英風於1955年為「豐年社」出版的《養豬便覽》所作的漫畫〈林添丁飼豬起厝記〉與插圖。
.
以農事為題材的連環圖像淵遠流長,目前最早的作品可追溯到古埃及的連環壁畫:美國漫畫理論家,同時也是漫畫家的Scott McCloud,在重要作品《理解漫畫》中介紹他所能追尋的最早的連環畫作 ,是來自距今約三千四百年的古埃及墳墓,門那之墓(The tomb of Menna,TT69)。門那是負責土地事務的行政者,其墓中的連環圖式壁畫呈現了他的社會地位與工作職責內容。圖畫中的務農者有農忙、休憩、應對官員、繳不出作物受懲罰等景象,而官方人員則呈現他們記錄、測量、刑罰與監督等執勤內容。
因此我們可以說,目前追溯到最早的連環畫,因其主題涉及農事,所以農事題材是漫畫史上率先出現的主題之一。此外,門那之墓中的連環畫作所呈現的官方立場與制度面向,仍是現當代農業漫畫裡反覆出現的重要情節,以臺灣漫畫而言,此中最直接相關的是《豐年》雜誌上的一些漫畫。
《豐年》(1951–至今)為「豐年社」所出版以農民為目標讀者群的刊物,由美國新聞處、美國經濟合作總署,與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共同籌辦。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農復會改組成立「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簡稱農發會),五年後又與經濟部農業局合併為目前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目前所見的《豐年》相關研究,多半側重1951到1965年的美援時期,聚焦在《豐年》如何在政治層面由上而下,對農家傳達反共抗俄與親美之宣傳,以及農村現代化相關知識之教育。
《豐年》自1951年7月的創刊號起便以全版頁面刊登漫畫,因早期《豐年》全冊僅12頁,漫畫篇幅的比重可見一般,至1959年逐漸減少。對美援時期「豐年社」所產出的漫畫內容有興趣者,可參見高師大美術系孫祖玉教授(2015)的期刊論文〈美援時期(1951~1965)之臺灣漫畫類型調査研究〉,以及師大歷史系許惠盈(2016)的碩士論文《圖像傳播與農民的再教育──以《豐年》雜誌的漫畫為中心(1951-1964)》。
.
楊英風自1951年「豐年社」創立之時便擔任美術編輯,直到1962年離職,工作內容包括設計刊物封面,以及創作刊登所需的漫畫、廣告與插圖。他在《豐年》上廣受歡迎的連載漫畫有〈闊嘴仔與阿花仔〉、〈竹桿七和矮咕八〉、〈小白鼠〉及〈農狀元〉等。根據楊英風的「工作札記」(收錄於《楊英風全集》第22卷),1954年他受聘為中國美術協會與台北市青年服務社合辦之「青年漫畫研究班」的教導委員,為學員講授過漫畫課程。
藝術史學者林素幸(2015)在期刊論文〈被遺忘的一頁──楊英風與早期臺灣美術設計作品:以《豐年》為例〉中,從藝術創作者與「贊助者」之關係,說明楊英風1950年代作品中所呈現的「歡樂風格」與「意識型態」,主要是基於美國新聞處與農復會為了「安定人心、發展經濟的社會、心理和彰顯政績」之需求所希望的方向。
林素幸也指出,楊英風的漫畫風格有部分是受到迪士尼動畫的影響。(附帶一提,翻閱楊英風「工作札記」內有的觀影記錄,可知他觀看電影的類型廣泛,且即便是任職「豐年社」美編的壯年時期,也還是會去戲院觀賞各式動畫片。)不過,楊英風的部份漫畫作品譬如〈農狀元〉,帶有「中國連環畫」的色彩,又如改編自喬治‧歐威爾《動物農莊》的〈萬牲園〉講述豬帶領農場動物進行革命,抵抗農場主的剝削,具實驗性地採用雕塑之照片來呈現。(〈萬牲園〉有趣的是,漫畫中農場主的立場跟《豐年》的農民讀者群,事實上應是一致的。)所以不只受到迪士尼影響,楊英風的漫畫風格還有不拘一格、多元吸收的一面。
.
《養豬便覽》是一本出版於1955年的農業知識推廣手冊,根據封面的「豐年社贈」可知出版者為「豐年社」,全書沒有明確標註編者與繪者,故推論此手冊是「豐年社」編輯部所作。根據1955年8月1日發刊的《豐年》雜誌第五卷第十五期第三頁的「本刊重要啟事」,可知《養豬便覽》是給長期訂戶的隨刊贈書,但也可以另外函購,每冊兩元。
《養豬便覽》的內容,根據目錄,包括「豬的育種和選擇」、「飼料和飼養」、「管理」、「疾病和防治」、「養豬問答」,而這些知識教育的重點菁華,都濃縮在開頭的漫畫故事〈林添丁飼豬起厝記〉中,透過虛構人物林添丁現身說法,告訴大家他如何靠著《養豬便覽》傳授的知識靠養豬為副業,一年之內就可增加收入,翻新老厝。
〈林添丁飼豬起厝記〉的繪者沒有明確標示,曾和《豐年》合作的漫畫家並不少,如何判斷此作品是出自楊英風手筆?就藝術史領域的整理成果而言,出現於〈林添丁飼豬起厝記〉的人物與豬曾被另外畫成單件作品收錄於《楊英風全集》(第4卷,頁283);此外,對比楊英風有署名的漫畫類作品,至少可辨識出封面與其中三格的豬,具有楊英風在他處曾經用過的迪士尼風格(如圓胖的造型,賦予通常用在人類臉上的眼神與瞳孔,加強了討喜的表情)。
關於〈林添丁飼豬起厝記〉的內容,學者孫祖玉在期刊論文〈美援時期(1951~1965)之臺灣漫畫類型調査研究〉已有詳細介紹(雖然文中沒有特別處理楊英風的部份),有興趣者請搜尋閱讀。其中她注意到畫面用了兩種筆法交錯:「密集的線條在母豬的描繪、豬舍乾淨重品質的磚頭描繪……」,而「仔豬的擬人與友善,為農友帶來財富與興旺後代的仔豬,象徵著正面的意義」,因此,雖然「卡通式畫風與配種解說圖畫法」相異,卻「於漫畫中取得和諧兼具的線條表達,線條導讀之閱讀 情境能夠順暢貫穿情節」。
.
1955年出版的《養豬便覽》作為臺灣農業發展的史料,可窺見當時臺灣養豬還作為家庭副業時的理想型態。根據汪玉貞〈農業100年精華-揭開臺灣畜牧歷史展風華〉的概要整理,1953年臺灣養豬產業的企業化經營始由台糖公司起步,1963年中央推動「綜合性養豬計畫」,使得民間養豬水準在數年間提升,「許多養豬戶也由原先的家庭副業形態轉為專業經營模式」。
前面已提到,行政制度面向仍是現當代農業漫畫裡反覆出現的重要題材,不過從商業性、受市場歡迎的作品中,譬如劉興欽與荒川弘的農業漫畫作品,可發現敘事視角往往不是透過執政者,而是務農者,換句話說,佔據核心位置的是務農者而非中央執政階層。從這層面來看,〈林添丁飼豬起厝記〉含有某種過渡性,一方面它確實含有政策性的宣導教育意味,一方面它採用務農者的視角說故事。這種過渡性如果參照《豐年》其他作者完全走政策宣導型態的養豬漫畫,譬如〈農業知識漫畫─養豬新智識〉(1960年4月16日),會更為明顯。
因此,《養豬便覽》不只是用來佐證臺灣農業發展的史料之一,《養豬便覽》中的〈林添丁飼豬起厝記〉作為漫畫發展的史料,能放在楊英風的作者論論述下理解,也能放在農業漫畫這個類型在大眾流行文化中的形成與收受來思考,如此或可增加我們對於漫畫本身的認識。
#漫射報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NationalComicMuseum
一桿稱仔全文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讀書心得】《No One Would Listen》不存在的績效:揭發馬多夫騙局
《不存在的績效》(No One Would Listen)這本書真的太精采了,從一開始看就讓我有毛骨悚然的感覺,也許是身處金融業的關係,對於許多情節都有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
從這本書中,你會感慨,即便過去的歷史給了我們這麼大的教訓,直到現在金融詐騙仍充斥在這個社會當中,層出不窮,但是因為業者的包裝、人性的貪婪、政府的冷漠等種種原因,讓悲劇不斷重復發生😢
金融危機的發生,讓我們對這些大到不能導金融機構失去信心,馬多夫的龐氏騙局無疑給金融危機再揮出重重的一擊。
這個華麗又高傲,價值650億美元的騙局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啟人疑竇,最後又是怎麼被揭穿的❓是這本書的主軸,作者哈利·馬可波羅是揭發這件弊案的英雄。只不過,我們看到的是他成功接弊後的光榮身影,卻不了解在2009年馬多夫被正式逮捕前,將近十年的調查過程有多麼艱辛與充滿危機。
在這本書中,馬可波羅將這個過程訴諸文字,很難想像,追弊的過程寫完竟然變成一個根本可以拍成電影的「驚悚片」。
就如同《惡血》這本書的心得,我真的不想透露太多這本書的精彩細節,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感同身受每一個過程、作者的挫敗感與憤怒感,到最後隨著事件爆發,如釋重負,但對未來的監管過程還是有諸多憂慮的心情。
若不是他、若市場仍是一片祥和平靜,馬多夫騙局也許根本不會有人發現。馬可波羅是一位計量分析師與投資組合經理,他的專長就是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為對沖基金執行選擇權策略的操作。
作者在波士頓城堡管理公司時,上級為了爭取資產雄厚的大客戶,要求他發展一套交易系統可以與馬多夫的績效抗衡,因而讓他開始研究起馬多夫的交易策略。但是,不管他怎麼反覆測試,馬多夫的績效「根本達不到」!
馬多夫所使用的可轉換價差套利策略,過於穩定的市場績效讓一切看起來太不合理。他提供給投資人每個月1%還要加上佣金4%,一年至少要16%的報酬,雖然看起來不算太多,但是任何一個懂投資的人都知道,市場是具有波動性的,賺錢的策略也會在某些時候呈現虧損的狀態,但馬多夫的績效不會,他似乎與市場波動脫鉤。這點,馬多夫堅稱這是他的「優勢」。
再者,馬多夫的基金規模非常大,若以他的合約數量去推算市場的交易數量也不合理。市場現有的選擇權合約數量,並不足以支撐他策略中的對沖需求。這點,馬多夫說因為他市場外交易,所以查不到是「正常的」。
除此之外,既然馬多夫的績效那麼好,為什麼不自己設立一個避險基金,藉由1%的管理費加上20%的績效獎金來獲利,而要使用利潤較小證券經紀經銷商的運作模式來募集資金呢?
許多投資馬多夫的是避險基金,這些公司向投資人收取管理費,卻根本沒盡到盡職調查的義務,在書中,甚至有Fund of funds of hedge funds(3F),投資人根本不知道被這樣一層又一層的剝削,最後大大損害了自己的權而不自知。對此,馬多夫說他只想專注做好一件事,而不想去應付那些監管、行政作業的「麻煩事」。
面對質疑他的人,馬多夫總可以以一套看似合理的說辭從容面對所有的問題。面對支持他的人,直接從他這邊獲得好處的投資者,馬多夫就好像已經「收買了他們的靈魂」,馬多夫是一位高級的說謊者,讓每個人對於進入馬多夫的世界,感覺到是一種光榮與賞賜,甚至帶點驕傲的口吻告訴你:「這是一種難以進入的領域,而我是其中的一份子」。你說,這是否如同宗教狂熱般令人無法置信?
在馬可波羅調查的過程中,從第一次在2000年向證管會提出控訴,到第五次終於將這些資料公諸於世給世人。從一開始的金額約只有70、80億美元的「小洞」,到最後捅出650億美元的「大洞」。也許是馬多夫的社會地位、聲望合理化了他的完美表現,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馬可波羅每一次努力付諸流水的灰心,不管是政府、媒體,對於他所給予的證據都視而不見。
甚至在書中第二次提交控訴遭到冷處理,他突發起想,乾脆「自我毀滅」,也來設立一個「龐氏騙局」被揭穿,再告訴社會大眾他是受到馬多夫的啟發,讓大家注意到這件事。現在看起來很可笑,可想見當時有多無奈。
諷刺的是,讓馬多夫倒下的,並不完全是馬可波羅的努力,而是金融危機帶來的市場恐慌,讓投資人急於拿回自己的資金,無法支撐這個巨型的龐氏騙局。馬多夫開始缺錢,尋求銀行貸款與槓桿資金就是一種警訊,最後讓馬多夫資金斷鏈。
在事件爆發後,每個人都在問:「怎麼可能沒人發現?」其實有,只是沒有人願意挺身而出。對投資人來說,原來許多人早就再懷疑他,但只要利潤滾滾而來,一切不需要過於追究。
而對同業來說,許多大型基金曾經對馬多夫做過調查,答案都是報酬來源不合理(不真實)。但是華爾街的潛規則是獨善其身,只要我顧好我自己份內的事就好,剩下的都不關我的事。
試想,如果我們是馬可波羅,我們又有多大的勇氣與毅力可以戰到最後?在書中,我也很佩服作者不斷探尋真相的勇氣。等到東窗事發再來檢討過去,一切都已經太慢了。多少人因為馬多夫而傾家蕩產、身敗名裂,甚至賠上自己的性命。
我們藉由這個真實故事,也應該警惕自己,環顧周遭是否也有一樣的情節正在上演(不論大小)?如果你還不知道要怎麼做,簡單的幾個法則可以讓你釐清你的思緒:
1️⃣ 對於too good to be true(好到不真實)的績效,抱持懷疑態度。
2️⃣ 金融業蒐集資訊的方法很簡單:蒐集公開資訊、花錢購買資料、透過與他人聊天、仔細聆聽與八卦
3️⃣ 數學有其邏輯,但潛在的人性因素也要納入考慮。數字不會騙人,但創造數字的人卻會,而且確實這麼做。
強烈建議每個人都該讀這本書👍👍👍
⬇️⬇️⬇️全文連結 ⬇️⬇️⬇️
🔗 https://justininvesting.wordpress.com/…/no-one-would-listen/
#讀書心得 #不存在的績效 #NoOneWouldListen #馬多夫 #龐氏騙局
一桿稱仔全文 在 巴小智的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到這篇對Allan帥哥的推薦序,讓本人非常感動!真正的好朋友就是他不在時也能想起他的好.
文章雖長,但其中有不少好觀念.例如用種果樹哲學來比喻投資股票.用產業的需求來避免投資單一公司的風險.
也提到Allan帥哥用真金白銀的驗證他所提出的五線譜的均值回歸機率.任何投資方式若只是說說而沒行動,那只不過是書中的一段文字罷了.呵呵...
.
.
.
巴小智 2016.5.1
****************************
由於『強哥』很低調,且很紅.所以分享的文章只限於朋友.因此特別PO出全文.讓非朋友關係的網友可以看到此精彩文章.
黃治強
在自己的菜園子裡貼上當時毛遂自薦寫的序,就是用菜市場語寫的太白話了,明眼的一看就知道------> 煤 水準!! 哈哈哈哈
說明一下在這裡為什麼會稱班長為蔻芭雅西?因為當時還與班長不熟根本不知道他是位道地台灣咖醫生,看到W教授稱呼班長為 [小林艾倫],蟲還以為班長是 "日本"人?哈哈哈哈,小林的日文就叫 "蔻芭雅西" ..
~~~~~~~~~~~~~~~~~~ 這是爬蟲線 ~~~~~~~~~~~~~~~~~
含淚友情贊助
Hi 兄弟,雖然你沒有邀請 brother我幫你寫序,但是小蟲子還是義務的為你兩肋插刀幫你寫推薦序啦,哈哈哈!
==================================
送給My brother蔻芭雅西.Allin的推薦序 小菜蟲
傳說遠在三、四千年前,秦始皇曾坐著船環繞著山東半島,他聽說渤海灣裏有三座仙山,叫蓬萊、方丈、瀛洲。在三座仙山上居住著三位仙人,手中握有長生不老藥。秦始皇聽後非常高興,於是派著江湖術士徐福帶領千名童男童女入海尋找蓬萊仙島長生不老藥。但是……你都知道後面怎回事了!
到了三百年前,有個東洋人本間宗久鑽研出一套米市絕學-“酒田K線戰法”,不少江湖術士(又是這群人)又遠渡蓬萊仙島取經,百年之後坊間開始出現不少股林勝經、致勝秘笈,但是………你也知道後面是怎回事了,哈哈哈。
直到十數年前,有位勇敢的台灣咖年輕人也想尋覓這部傳說中的不敗聖經,帶著全部家當鼓起勇氣的踏上投資之路,卻沒想到一路走來也跌跌撞撞的。直到有一天,突然看見山間小道旁幾位果農在巡視種植的果園,忽然間他若有所悟的道:我種下的是本金,本金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栽培,而後當本金長大了才會開花結果,但我不是賣木材的,本金不用砍,稍加照顧,每年都會有果實收成…對呀!頓時拍了一後腦勺,一種水果一年只有收成一次,多種幾種水果不就四季都有收成了嗎!然後錢滾錢、利滾利,生生不息,哇哈哈哈…這不就是投資不敗聖經嗎?!管它K幾個鳥線!果真,經濟學講的只有生產才會創造財富。
這世界很大,在生物分類系統裡有界、門、綱、目、科、屬、種七個主要級別,套用在投資的道理也是,一般人看到這以為投資股票就是從最基層的”種”做起,由下往上,那買指數型基金就是最上層的”界”囉?其實這是一種比較狹隘的講法,事實上買個別公司的股票充其量只能算是這七類階層的中間等級算”目”階級吧,研究的比較透徹點的也不過是到”科”層級而已,因為只有公司內部的人才會知道內幕的「屬」和「種」,這樣的比喻,能了解我的明白?
在全球的金融市場裡最大咖的是外匯,其次是債券,再來才是股市,如果講規模,每個都是後面的十數倍甚至百倍大,也就是說,你要找的投資商品裡哪個最保險,保證沒有當壁紙因子的就是外匯貨幣了(錢就是價值,衍伸的槓桿投資除外),但是吃果子公式除了要不倒外還有另一個條件,就是殖利率。
每種產業就像是每塊大餅,一個產業裡,有許多的大大小小企業在合作與競爭,時機好時大家都有的分,不好的時候有的就混不下去了,但是產業不會因此而消失,大餅依然是大餅。買個別公司的股票最大的風險就是-踩地雷了,當壁花!
同樣地債券市場也是一種金融產業,裡面也有分好債壞債,買的不好的公司債甚至政府公債一樣會當壁紙的。
講一個市場概念做解釋,大家都喝咖啡吧,它已經是一種全球生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飲品,在期貨市場裡也是大宗軟性商品之一。一家星巴克掌握了全球30%咖啡交易量,或許有哪一天星巴克也會像百年柯達公司一樣因為某個CEO策略錯誤導致周轉不靈而破產,但是你不會因為星巴克倒了就不喝咖啡了,只要需求仍在,星巴克倒了讓出來的市場會有金巴克、銀巴克、銅巴克、鐵巴克出冒出頭來搶市場,市場的大餅永遠沒有萎縮的問題。如果這麼說投資人只要買一個產業全體市場又能穩定配息的就是最好的護城河了,能力好的再去投資個別企業。所以不管你是買股票還是債券類,往這個方向走至少是不會差的,唯一的配合是,別想著雜誌專輯介紹一年賺幾倍的野心,用有錢人的心態想你在意的是風險還是利潤,雖然大多數的人沒有18%庇祐,但是可以用三倍的6%去賺到18%,比用13倍的本金存台灣銀行,不算多吧?
Allin大最寶貴、令人折服的就是「以身試法」,而且還不吝惜的開誠布公分享經驗,小菜蟲推崇Allin大這叫「不倒翁投資術」,只要不倒,有相對高息收入,就有均值回歸的效益。而且雞蛋還放在不同的菜籃子裡,更分散了貨幣基準的風險。我們也許曾經被「股市提款機」給迷惑,但是當你被受過傷後,就會深深的體會My brother, Allin大的農夫種樹哲學,讓你每天正常工作、吃飯、睡覺,當台灣出個首富郭台銘並不稀奇,但是每個人都能當上 「台灣守富」那才叫-酷!
一個老番薯仔的心得
吓!偶變黑人了?哈哈哈
https://www.facebook.com/yuch8663?fref=nf
一桿稱仔全文 在 課文動畫:一桿「稱仔」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課文動畫: 一桿 「 稱仔 」. 7.2K views · 2 years ago ...more. 龍騰技高國文. 3.7K. Subscribe. 3.7K subscribers. 30. Share. Save. Report. Comments. ... <看更多>
一桿稱仔全文 在 羊咩老師的追劇國文課- #學習小記010 #一桿稱仔。我們與惡 ... 的推薦與評價
請把頭伸進水底下看一看,你會發現, 在同溫層裡的我們,有多幸福的無知。 --- 其實馬拉拉的全文是說,一個孩子,一個老師,一本書 ,一支筆可以改變世界。 那是我放在 ... ... <看更多>
一桿稱仔全文 在 高中國文〈一桿「稱仔」〉課文賞析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高中國文〈 一桿 「 稱仔 」〉課文賞析. 14K views · 4 years ago ...more. 臺北酷課雲. 95.6K. Subscribe. 95.6K subscribers. 110. Share. Save. Report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