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文老師,我愛你
教師節快樂
説也巧合,就在教師節的前夕,我完成了《200萬的夢》的第三章,這一章,我講的就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貴人:陳長文老師。
新書預約
https://reurl.cc/gzm1GR
陳長文老師在我最低潮的時候,推薦並資助我去哈佛大學訪學一年,把我從憂鬱的深淵徹底救了出來。
所以我要用新書的這一章,向陳長文老師説一聲:教師節快樂!
第三章 契機-哈佛大學訪學
在經過「關說司法風暴」、「頂新門神風暴」的連番打擊,其實我已經有相當嚴重的憂鬱症症狀,經常會陷入很深的情緒低潮。要不是一口不服輸的氣,以及想著還有家小要養、不能倒下。我可能早就被憂鬱症徹底擊垮。
當時的我,可以說是在最黑暗的深淵徘徊。而這個時候,我的人生中最重要的貴人出現了:陳長文老師。
有一天,陳老師忽然對我說:「智強,你出國去沉澱一下吧,繼續待在台灣,我怕你會被毀掉。」
他真的是了解,當時的我雖然勉力的維持堅強,其實不管身體還是心理,都已經到了承受的極限。
「你需要改變一下環境。」陳老師說。
於是在陳長文老師的推薦下,我申請到哈佛大學法學院擔任一年的訪問學人。
而體貼的老師,還給了我一份工作,幫忙撰寫《理律、台灣、五十年》這本書,按月支付我稿酬,來支應我出國所需的開銷。
2015年夏天,我帶著太太女兒一起前往波士頓,展開了為期一年的訪學之旅。
在登機的時候,我對太太說,人生有時候真的很奇妙,讀大學時,我一直有個留學夢,但家境不裕付不起學費,而成績又沒有好到可以拿到足夠的獎學金,所以,這一直是個遙不可及的夢。卻從來沒想到,這個夢,竟會在我人生最低迷的時候來敲門,人生的禍福,真的是很難逆料。
在哈佛訪學的那一年,無論是對我、還是對我的家人,都是非常關鍵而寶貴的一年。二個女兒因為在美國讀了一年書,培養了不錯的英文底子,而我更是每天都埋首在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讀書寫作。哈佛的圖書館是24小時開放,我常常都讀書寫作到凌晨才回家。
那一年也是我寫作產出最豐富的一年,我寫了四本書。
待到這麼晚才回家,是有原因的。因為哈佛大學有一個貼心的規定,午夜12點以後,學校有專門的免費巴士,可以把學生直接載回家。
在美國,食衣住行樣樣都比台灣貴,我得精打細算撙節開支,在學校留過午夜,就可以省下一筆交通費。
此外,哈佛大學每天都有很多的「提供午餐」的研討會可以自由參加,我通常在家裡吃過太太準備的早餐後,請太太幫我包個飯糰便當當晚餐。因為在美國外食相當的貴,這樣子連一天的餐費也可以壓到最低。
就像陳長文老師說的,脫離讓我備受抹黑打擊的環境,來到美國之後,心理受的傷便慢慢的癒合,我有時間可以靜下來反省自己不足之處,重新的認識自己,然後冷靜的調整方向並思考未來的去路。
於是,在哈佛大學的那一年,對我來說,一個全新的人生地圖,一點一點的重新的拼接了起來。
https://reurl.cc/gzm1GR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可以勇敢Be Brav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覺得 我是一個沒有傘的小孩 就是沒有人保護我 沒有人在乎我的感受 所以我只能往前衝 因為我的世界、我的環境 就很像一直在下大雨 然後每天都是就是不好的天氣 但怎麼辦 我就只能往前衝 我就覺得我要逼自己 強大 、逼自己要堅強」 思思來自一個貧窮的家庭 在家庭限制和同儕的排擠下 他只能淋著雨 頭...
「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Zoey 佐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可以勇敢Be Brav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Rosalina's Kitchen 蘿潔塔的廚房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科技】一直待在家也不好! #小孩#网课#社交活动#忧郁症#一 ... 的評價
- 關於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憂鬱症】宅在家如何管好自己?適應疫情時焦慮/無助的方法 的評價
- 關於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請問小狗狗一直待在家裡不出門會得憂鬱症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待在家憂鬱的推薦與評價,DCARD、FACEBOOK、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待在家憂鬱的推薦與評價,DCARD、FACEBOOK、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待在家憂鬱的推薦與評價,DCARD、FACEBOOK、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一直待在家憂鬱感越來越重- 臺灣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毒的父母
對自尊而言,父母的作用確實非常大。導致孩子出現自尊問題的最主要原因,的確是父母教育無方。然而在一般情況下,父母在教育上的缺失,對孩子自尊的損害其實是有限的,它們可能帶來痛苦和磨難,但並不一定會對成年之後的心理平衡產生嚴重後果。
不幸的是,確實存在一些真正「有毒」的父母,如數年前的一本美國暢銷書《父母會傷人》(Toxic Parents)便為我們揭露了一系列可怕的父母形象。這些「偷走童年的人」的共同點,就是嚴重地損害了受害者的自尊。以下列出幾類「有毒父母」的典型。
■ 事事控制型父母
這種濫用家長權威的父母,認定只有他們才知道對於孩子來說什麼是好的,不給孩子任何自主權利。如果孩子試圖反抗,他們會令他產生罪惡感,或用情感來要脅:「我是為了你好。」即使長大成人以後,孩子仍舊受到來自父母的壓力,對他的日常行為和人生選擇處處橫加干涉。
這種父母對孩子自尊的影響很明顯,孩子直到成年之後,都會認為自己沒有父母就不能做成任何事情,很可能從「依賴父母」變成「依賴配偶」。聽聽四十二歲的繪畫老師弗朗索瓦的講述:
「我花了十八年長大成人,花了四十年才擺脫我母親的影響!還是吃了好幾年的抗憂鬱藥物、進行心理治療才成功的。我心想,我人生最大的悲劇也許是身為獨子,母親全部身心始終都是為了我,這是一種考驗。」
「比如,她幫我買衣服,每天早上,按照天氣預報幫我選好該穿什麼。我想反抗時(我很少這麼做,但到了青春期,我開始對外表打扮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她總是跟我說我完全沒有品味,太容易被人影響。後來,她還限制我出門和朋友往來。不管白天、晚上,隨意進出我的房間,查看我的信件。」
「在感情方面,我一直沒有跟人交往過,一想到要面對母親理所當然的拷問,我便失去了勇氣。我找到工作之後,儘管已經有了工資收入,她仍執意要求我還是住在家裡,我也照她說的做了。這麼多年一直被她灌輸我沒有獨立的能力,我信了。最要命的是,她一面處處鉗制我,一面批評我不夠成熟、猶豫不決、脆弱……當我決定離開家獨立生活,她又用盡一切手段阻止:威嚇、要脅、自殺、住進精神病院、打電話或在街上找我大吵大鬧,但是我不為所動,我一點都不後悔。」
■ 酗酒茫醉的父母
這種父母讓孩子承受他們起伏的情緒,從消沉到充滿敵意的大起大落。因為他們自己患病,沒有能力顧及孩子的需求和心態。他們那種極度脆弱的形象,乃至身體和精神上的衰敗,都使孩子自尊變得很不穩定。
正如一位女病人所說:「看到我母親那個樣子,我怎麼可能覺得自己是個不錯的人?一分鐘也不信。」
父母如果酗酒,孩子有時候會為父母的病態而感到自責:「他發脾氣,也許是因為我的錯。」「他喝酒,可能是因為我讓他不高興。」
如果父母有一方酗酒,家庭情感及教育環境,在孩子眼裡看來往往混亂無序—他們無法預知酗酒的那一方,對於他們的行為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有時做錯一件事可以被容忍,甚至博得父母憐愛;但有的時候,即使默不作聲,仍會惹得酗酒生病的父親或母親大發雷霆。
孩子無奈的心聲是:「我們心裡清楚,有些晚上,不管做什麼,只是露個面也會引發一場爭執。」
父母酗酒的家醜不可外揚,更加增強了他們的羞恥感和對成人世界的不信任感。儘管如此,有一部分孩子仍能夠在這種毀滅性環境中倖存。研究表示:有大約二十%的孩子,能夠建設自己的心理,保護好自尊,透過對環境的超強控制策略,成為早熟而獨立的小大人,不僅學業成績好,還能獨立自主。
但是,這種「超強的自我拯救辦法」引發的問題,可能在他們成年以後才會體現出來,比如這位年輕女人就告訴我們:
「我的公公酗酒。我覺得我丈夫之所以能挺過來,是因為他小時候把自己變成了『小大人』。很小的時候他就開始照顧父母,因為他母親患有憂鬱症,他經常在放學回家時,看到母親躺在黑暗中,家裡亂得嚇人,父親則在酒館裡喝酒。他一個人照顧妹妹、打掃房間、做作業。等父親一回來,他就得想辦法保護大家,因為會大吵大鬧,有時父親的拳頭會像暴雨一般砸下來。」
「我剛認識他的時候,他跟我談過一次這些事情,然後再也不提起了。但我看得出來小時候的這段經歷,給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現在他仍然著了魔似的要讓一切東西井井有條,像是透過『控制一切』來安撫童年留下的焦慮情緒:帳單都付清了嗎?孩子們的作業都做了嗎?家裡有什麼要修的東西?等等。」
「他是個好爸爸、好丈夫,但他缺少幻想,他跟我和孩子在一起時從來不放鬆。我批評他這點的時候,我覺得他完全不理解我的意思。後來,慢慢地,我試著教會他『自然而然、無憂無慮』的感覺。很不容易!」
■ 言語虐待的父母
這類父母擅長貶低孩子,用殘酷的言語批評他們的錯誤、弱點甚至他們的體貌特徵。更具傷害滲透力的是用冷嘲熱諷的方式,評論孩子的各種表現。這些言語上的虐待常針對以下幾種情況:
一、孩子偏離期待時
孩子表現出任何偏離父母期待的態度或行為,都會受到嚴厲的砲轟。
對孩子自尊的影響是:孩子將記住最好遵從別人的期望,他心裡的新想法和個人願望都應該忘掉。
二、威脅到父母的權威
當孩子的態度威脅到父母的權威時,受到的辱罵將升級,變得更惡毒。尤其是到了青春期時,這種母親會看不得女兒變得嫵媚、漂亮、吸引人;這種父親會覺得兒子高大的身材和體育方面的成績對他是一種威脅,或者嫉妒兒子對女性的吸引力。
三、看不順眼的任何事
這種父母隨時可能對孩子言語虐待,也許直接貶低孩子,或以間接諷刺的方式表現,對孩子提出完美主義的苛求,而且永遠不滿意。這使他們的孩子成年之後自尊極其脆弱,對別人的評語極度敏感。
■ 體罰孩子的父母
這類父母,出於各種原因,一般是因為他們自己缺乏愛,無法控制暴力虐待孩子的衝動。與酗酒者的孩子結果類似,家庭成了一個危險而且難以預測的環境。孩子記住的是:不論他在哪裡,無論他做什麼,永遠都不安全。更嚴重的是,他覺得自己對這種狀況負有部分責任。
一位病人童年時曾經受到暴力虐待,他說:「我那時候覺得我父親打我,是因為我表現得不好;因為他不打我姐姐,所以我覺得是我的錯。我是個沒用的孩子,挨打是活該。」
父母中的另一方不干涉,往往是被動同謀,徹底使孩子認為他沒有任何內在價值,甚至認定自己的存在,引起了別人的攻擊性。我們把這稱為「家庭內部的祭品」。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深深懷疑自己個人價值並自我貶低:「父母沒有保護我在身體上不受虐待,是因為我不值得被保護。」
■ 性虐待的父母
家庭暴力中罪大惡極的就是父母中的一方有亂倫行為,一般是父親侵害女兒或繼女。孩子在最親密的關係中受到了侵害,無處可逃。隱形暴力的氛圍通常很明顯,少女會收到各種令其產生罪惡感的資訊:「如果妳不做,再也沒有人愛妳了!」「如果妳不接受,我會傷心難過。」「我會狠狠揍妳、揍媽媽還有妳弟弟!」「妳要是告訴別人,我會坐牢,那就是妳的錯。」
不舉發也不保護女兒的這種母親,往往是被動或主動的同謀,她會帶給孩子這樣的壓力:「妳要是不肯,我們都會受折磨。」
一位十六歲的病人被繼父性侵,她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我同意,我覺得自己是壞女孩、不正常。如果我拒絕,他說我對他態度差,我拘謹不開放。如果我繼續抵抗,他會對我媽媽和我弟弟很兇作為報復。所以我覺得我媽媽寧願我屈從於他。」
被性侵的孩子的自尊會受到極為嚴重的傷害,往往會罹患各種精神疾病,比如「邊緣型人格」。
.
issue
很遺憾,許多父母並不稱職,但更遺憾的是許多孩子的自尊因此犧牲。
.
《#恰如其分的自尊【暢銷經典版】》
L’ estime de soi
.
作者: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弗朗索瓦‧勒洛爾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13)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之前有朋友希望我討論父母的不成熟行為,我透過這本書的內容,補充在這篇。父母對孩子的自尊影響很大,這我們都知道了。但傳統父母視而不見,這種狀況到現在還會出現。
還好現在社會夠進步了,有自覺的父母越來越多。如果想要更深入了解,其實跟兒童青少年保護相關專業的社工多聊聊,會聽到更多辛酸的故事。
祝願您,能認清我們已經長大了,有了足以脫離有毒父母而獨立的力量了!
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Zoey 佐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看不到的那個我 The me you can't see
.
.
你最近還好嗎?
.
最近的我在忙碌的私生活中穿梭
從五月初開始
我們就在籌備六月的品牌活動
而六月因為是我們的慶生月
每個禮拜都馬不停蹄的工作著
與此同時還有家人來美探訪
我們六月又搬了家
接下來七月底還會再搬家
這陣子的我們無論在公事、私事上
幾乎都沒有喘息的機會
.
前陣子
我們終於新搬到了一個 Airbnb
也安置得差不多了
當晚我先生跟朋友有約出門聚會
我一個人在住處
頓時間 才發現自己好久沒有獨處
.
我坐在沙發床上發愣
打開電腦上的 Apple TV
看到歐普拉的新紀錄片《The Me You Can't See》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
我就是一個人坐在床上邊看邊爆哭
.
這個紀錄片訪問許多名人不為人知的心理疾病
包含英國皇室亨利王子的成長陰影
Lady Gaga 被強暴之後的創傷症候群
以及世界級拳擊選手 Ginny 的強迫症等等
.
連續幾小時的大哭醜哭
讓我覺得格外的療癒
不只身體變輕 心情也變得比較舒服
.
有意思的是
我這陣子並沒有特別為什麼事情傷心難過
也沒有為雜事感到壓力重重
但在那一刻,開始爆哭的那刻
我突然間覺得不是我自己想哭
而是我的身體主動要哭的感覺(好難形容喔
.
於是我便開始在想
也許潛意識的我,是有壓力需要釋放的
但我自己可能因為忙碌,可能因為樂觀
所以完完全全沒有自覺,日子也照樣過得愉快
.
不過,反過來說
我們生活中或許根本沒有這種「喘息」的時間
讓你可以坐下來盡情的宣洩、盡情釋放
這在現代的確是一件不容易也滿難得的事情
.
.
最近美國開始解封
生活比起幾個月前,有非常明顯的轉變
我們開始可以去博物館
美國國慶日也開始市內辦大型派對
.
然而,我也發現
我們所看到的其他人的生活,都很片面
如同歐普拉的新秀 #TheMeYouCantSee
你看見的生活,是熬了十個月之後的結果
.
還記得 2020 的四月
所有的美國人都傻了眼
那時如同前陣子的台灣
新聞報的所有內容都是疫情,沒有其他
當時的感覺是生氣、緊張、無助、氣憤
當時的我們就是一群害怕的人在網路上掩飾害怕的情緒
.
過了三個月,來到2020的夏天
當時的我和大部分的美國人
似乎開始比較能接受事實
雖然不喜歡,但也比較少抱怨
大家知道就是盡自己的能力,做好本分
同一時間,繼續維持有創意的生活
學著自得其樂,保有耐心,持續等待好消息
也許在那個當下
我們都對「正常的生活」保有一絲希望
我們就是一群寂寞的人在網路上互相取暖
雖然無奈,但至少還有得陪伴
.
然而,又過了三個月
時間來到2020年的年末
那段時間,我記得自己與身邊的人是很麻痺的
對於那種「早日康復」的希望感日漸消磨
我們的生活規律,我們的生活無趣
我們變成一群無聊的人在網路上講無聊的事情
講來講去,了無新意,疫苗好像有進展,好像沒進展
日子變得很麻木不仁,說無奈也變得沒有意義
.
最慘的時期大概是 2021 年的初期
我記得當時是一、二月
也許因為天氣冷,士氣低迷
看著遠在家鄉的家人朋友過農曆新年
也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寂
.
我記得某一天晚上
我跟我先生兩人躺在床上,睡不著,但也沒說話
翻來覆去了許久,我轉頭跟他說:
「你知道嗎?我覺得今天是我這輩子長這麼大,第一次在想我是不是有憂鬱症誒」
我先生立刻轉過頭來跟我說:「我也是!」
.
接下來的一整晚
我們深度的討論了彼此的心靈狀況
雖然後來覺得我自己應該不是真的生病
但我也上網查了許多有關 Covid depression 的資料
而專家也不斷探討疫情對於人類「心理」上的影響
以及我們心靈上那些看不見的負擔
.
那一個月
我記得自己打電話給許多一樣在美國的朋友
彼此都不約而同地說了一模一樣的情況(有點憂鬱)
.
一位朋友說他發現自己會一直無意識地吃垃圾食物
明明知道不想吃但又吃,吃了又吐出來,吐完繼續吃
另一位朋友發現自己有一點購物成癮
經常會買一些明知道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東西
.
我們的共通點都是情緒起伏不定
心情煩躁,但想哭也哭不太出來
對一切莫名的反感,很不耐煩
但好裡加在,我們都知道應該要打給朋友
因為這的確不是任性耍孤僻的時候
.
好險,不久之後
因為疫苗的普及,生活終於明朗
這段歷程就像是走進一個又深又暗的隧道裡
你只能往前,卻不知道還要走多久
很多時候,你都覺得看不見盡頭
你可能會想要停下,或乾脆躺下
反正在隧道裡日子生活久了也可以過
.
但是,只要你願意持續往前走
總有一天,你會感覺有一絲微光
你會發現你好像能看見出口
你好像能感受到隧道有盡頭
.
這些故事,這些感受
都是你看不見的我
都是我們看不見的他人真正的生活
.
多一點耐心,正視心理健康
在這個難得的機會中持續療癒,持續滋養
There's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隧道的盡頭有光芒
艱辛的生活有芬芳
.
Love,
Zoey❤️
.
如果你喜歡我這類型的長文分享
歡迎Follow 我的IG👉 @zoeyk.co
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可以勇敢Be Brav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覺得
我是一個沒有傘的小孩
就是沒有人保護我
沒有人在乎我的感受
所以我只能往前衝
因為我的世界、我的環境
就很像一直在下大雨
然後每天都是就是不好的天氣
但怎麼辦 我就只能往前衝
我就覺得我要逼自己
強大
、逼自己要堅強」
思思來自一個貧窮的家庭
在家庭限制和同儕的排擠下
他只能淋著雨
頭也不回的往前跑
就算很累了
也不許自己停下來
直到發現自己真的生病了.....
你,會不會常常覺得,人生很累?
覺得已經拼命努力,
卻還是對自己的表現...很不滿意。
好像永遠都在追求一個別人期待的模樣。
活到這麼大,從來沒有真正的做自己?
今天的影片思思來跟我們說說
這四五年來,他怎麼踏上這條與自己和好的旅程~
開始能脫下過去背在身上的負擔,
如何開始真正的接納自己。
一起來看影片吧!
或許你也有類似的故事,在留言區分享吧!
會鼓勵到正在經歷的朋友們喔:)
【蓋洛普優勢測驗】
測驗要到蓋洛普的網站購買!可以上他們官網研究看看:
https://www.gallup.com/cliftonstrengths/zh/253865/备受欢迎的克利夫顿优势评估产品.aspx
【優勢解析影片】
https://youtu.be/X0b0Fg2nDt0
【ID課程】
進入網頁,點選「ID-走入命定」這個課程選項,就可以看到介紹了喔:
http://www.asiaforjesus.net/equipping/index.html
【開課通知】
Asia for JESUS的 ID課程 預計會在明年開課,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臉書粉絲專頁,會公布最新課程通知:
https://www.facebook.com/asiaforjesus
#人生好難 #憂鬱症 #自律神經失調
#可以勇敢
#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及分享影片
----
想看其他系列影片底加: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
追蹤我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bebrave777/...
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頻道的第一個非真人實拍影片!此作品由圖文不符設計製作
【 如何陪伴憂鬱症? #獻給座位右邊的你 】
許多人面對受 #憂鬱症 困擾的朋友、家人或伴侶時
經常感到擔心、不知道該如何跟他們相處 😦
這是一部關於 #憂鬱症陪伴的故事
獻給每一個座位右邊的你
其實這些疑惑,
可能來自對憂鬱症狀、陪伴方式的不了解,
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 我要怎麼知道朋友可能得到憂鬱症?
#原來我的朋友 #透明得像是隨時要飛去很遠的地方
當你發現身旁的朋友最近變得跟以往不太一樣,
不要馬上覺得他很奇怪、疏遠他,甚至對他生氣,
可以參考 9 項憂鬱症狀,觀察他是否最近變得:
① 經常情緒低落 😞
② 容易激動或呆滯
③ 對日常活動沒有興趣 💔
④ 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
⑤ 注意力減退
⑥ 失眠或嗜睡 💤
⑦ 疲累或失去活力
⑧ 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或強烈罪惡感 👈
⑨ 反覆有死亡、自殺念頭 ⚠
如果他符合了好幾項憂鬱症的狀況,你可以:
🎈具體說明你的擔心,鼓勵他接受治療
🎈陪伴他一起就醫、了解憂鬱症
除了就醫之外,日常的陪伴也非常重要👉
-----------------------------
🔶 我該如何陪伴憂鬱症的朋友?
#我會待在他一回頭 #就看得到我的地方
陪伴憂鬱症親友的時候,可以掌握幾個原則:
❎ 不輕率的建議或指導他
❎ 不責備他的情緒
❎ 不比較他的痛苦
❎ 不勉強他外出或早起
盡量避免這些 #NG語句 ⛔,例如:
「看開一點吧!」
「不要想太多就好了。」
「其實也沒這麼嚴重啊!」
「跟其他人比你已經很幸福了。」
「你就是都待在家才會這麼悲觀。」
「就算生病也不能一直自艾自憐吧?」
你可以傾聽他的煩惱,引導他說出他的心情
並且反覆的告訴他,只要接受治療,就會痊癒
讓他相信痛苦不會永遠存在,情況會持續改善
-----------------------------
🔶 身為一個陪伴者,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這條路也許很長 #但你走多久 #我就走多久
許多人長時間陪在憂鬱症的朋友、親人、伴侶身邊,
如果沒有適當的管道排解自己的壓力,
不只會影響陪伴的情緒,
也可能造成自己身心狀態發生改變。
每一位陪伴者都需要適時放鬆、紓解壓力🌳
隨時注意自己的身心狀況,保持情緒穩定,
才能給予對方最好的支持💞
----------------
謝謝台北市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的信任、支持與專業的建議,讓我們完成這部動畫。其實只要掌握正確觀念,我們都可以成為支持他們的力量,陪伴憂鬱症,從了解與傾聽開始。
如果你喜歡這次的內容,每天不到三元,支持圖文不符,我們一起,讓社會變得更好💚
bit.ly/Simple_Info
-----------------
【製作團隊】
Client:財團法人台北市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
Directed by 簡訊設計|圖文不符 SimpleInfo Design
Presented by 張志祺 Chih-Chyi Chang
Account Manager:王豫民 Yu-min Wang
Creative Direction:藍庭筠 Tinyun Lan
Producer:王豫民 Yu-min Wang
Creative & Script:柯沛初 Coco Ko|高莘倫 ShinLun Kao
Storyboard:藍庭筠 Tinyun Lan
Art Direction:郭郭 Li-in Kuo
Design:廖德岳 Deyue Liao|鄭莉蓉 Li-Jung Cheng
Credits Styleframe Design:曾敏雅 Mia Zeng
Animation Direction:周柏彤 Ichiten Chou
Lead Animator:楊竣弼 Chun-Bee Yang
Animation:楊竣弼 Chun-Bee Yang|葉庭妤 Mugi Orange|詹子岳 Lit Jhan|葉昀甄 Freya Yeh
Music&Sound Design:MUSDM
VO:楊竣弼 Chun-Bee Yang
Release:07. 2018
--
【 本集參考資料 】
→「小鬱亂入」網站:https://bit.ly/2M7uSQ8
→2017世界衛生組織,邀請大家一起解憂:https://bit.ly/2Mc2iMO
→衛福部統計處:https://bit.ly/2OoFRBq"
【 延伸閱讀 】
→《小鬱亂入 抱緊處理》:https://bit.ly/2MKaGQe
→ 阿滴英文|10個常用的英文句子【暖男陪伴篇】feat. 敦安基金會
https://youtu.be/sQ-9mhqOHoA
→ 【 志祺七七 】七分鐘認識憂鬱症(上)有憂症的人都會自殺嗎?ft. 敦安基金會、小鬱亂入、阿滴英文
https://youtu.be/6Ej93pjL5lA
→ 【小玉】小玉得了憂鬱症【突然有輕生念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u-lVKeNVB0
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Rosalina's Kitchen 蘿潔塔的廚房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蘿潔塔的廚房】南洋風味番茄蛤蜊麵。一個人也能輕鬆享受的美味。
★喜歡我創作的料理影片嗎?不要忘了訂閱我的頻道喔~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b9uxCoIgw7RQjQnlgd0Xw
追蹤我的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osalinakitchen/
前幾天本來想做無水番茄海鮮濃湯,但是女兒一下課回家就一直說好餓、好餓,塔塔緊急改了濃湯需要長時間燉煮的做法,快速煮了一碗 南洋風味的番茄蛤蠣麵。
女兒連吃了兩碗,一直說這湯太好喝了~~(不知道是不是太餓的緣故,哈哈~~)
***
昨天難得跟朋友小聚,想起我們這幾個朋友從小孩上幼稚園就認識,現在孩子都上小六了,真的好不可思議~
回想起自己以前每天接兒子下課,陪著兒子從小一寫功課到小三,生活上緊盯著兒子的一舉一動,我認為這是對孩子關心的表現,其實說穿了,是不知道自己除了緊盯兒子外還能做什麼?
我感到空虛,因為在這個家庭裡,塔塔除了能夠決定晚餐吃什麼外,沒有一件事能作主的。
我懷疑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意義?或許我只是一個每天照顧孩子生活起居、協助孩子完成功課,整理家務、做晚飯的家事管理員。
在婆婆眼裡,別人的媳婦不是高級主管就是在大公司上班,塔塔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婦,沒能讓他炫耀,是我的錯。
除了產後憂鬱外,差點又再度掉入憂鬱症的洞裡,於是在我最低潮的時候,持家男鼓勵我:“找件有興趣的事情來做吧!”
塔塔:興趣?我沒有興趣,家庭主婦做久了,已經忘記自己興趣什麼?夢想什麼?
自己思考很久,生活上除了做菜可以作主外,沒別的了。我想料理部落客可能比較適合我。
偷偷摸摸開立了粉絲團,連家人、朋友都不敢說,深怕被發現,被大家笑。
就這樣每天偷偷摸摸的經營粉絲團,默默的付出,至今蘿潔塔的廚房粉絲團樁腳居然有40幾萬人追蹤,YOUTUBE突破10萬訂戶。
有朋友問我:粉絲團這麼多人,應該要想想怎麼繼續經營下去會更好。
說真心話,塔塔當初覺得,如果粉絲團能有5千、一萬人,就很滿足開心了。
從來沒有想過要做什麼大集團、開公司,靠著這個粉絲團吸金賺錢之類的。這從來不是我想要的。
人活在世上最重要不就是做個有價值的人嗎?
價值的高低不是你身上有多少錢,而是你可以幫助多少人。
很多粉絲感謝塔塔,讓他可以在家做出美味的料理,走路有風。
其實塔塔也很感謝這麼多的粉絲們對粉絲團不離不棄, 幫我按讚、分享食譜,讓我在這世界上“被看見”、“被肯定”。
謝謝你們讓我看見自己的價值。
曾經覺得,我是一個就算人間蒸發也不會有人在乎的人。
現在有這麼多人肯定我的創作,期待粉絲團每週的料理短片。
這對我來說,已經勝過我當初創立粉絲團所預期太多太多了了。
塔塔現在只想創作更好的作品,拍得更專業,讓影片看起來更順眼,如此而已。
創作更好的作品是需要經費,需要投入更好的設備,所以不可否認我也接了一些商業案,也幫一些廠商代工拍影片,但是並不代表我現在穿金戴銀,種種目的都是為了讓理想能繼續實現下去。
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憂鬱症】宅在家如何管好自己?適應疫情時焦慮/無助的方法 的推薦與評價
訂閱我的頻道,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 https://bit.ly/2OgnDnu疫情引發的心理疾病是不可忽略的,但是現在大家忙碌工作只為3餐溫飽,不面對只會對 ... ... <看更多>
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請問小狗狗一直待在家裡不出門會得憂鬱症嗎?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方便的話牽牠出去散步人也可以順便運動如不方便就把臘腸狗放養在家裡面讓他自由地跑別關在籠子裡有空人多陪狗玩對人對狗心裡都健康. ... <看更多>
一直 待 在家 憂鬱症 在 【科技】一直待在家也不好! #小孩#网课#社交活动#忧郁症#一 ... 的推薦與評價
【科技】一直待在家也不好! #小孩#网课#社交活动#忧郁症#一起来谈谈TTN 谈谈科技. ... 研究:需关注本地孩童的忧郁问题! 疫情期间,大马民众限制出外,尤其是儿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