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朋友訂了兩條吐司想著這樣至少可以一週的早餐,但是我早上起床時只看到照片裡面剩下的這樣,兒子不會不問我就自己吃,哥哥看到我的臉色趕忙說了是爸爸要我自己用手撥來吃,於是我起床之前他們就只吃了吐司,爸爸不在的時候他們起碼還會倒個牛奶,翻看看冰箱有什麼😩😩😩(雖然最近冰箱打開容易有山崩現象)看來要再跟哥哥好好溝通一下,之前還在用氣炸鍋的時候他都會自己氣炸脆口嫩雞、花枝蝦排,覆熱麵包,換氣炸烤箱他們就不太弄了,這個暑假要重新訓練一下!
基於兩隻這麼會吃我下午拿出了昨天從娘家打包回來的麵包機,這是我的啟蒙器具,很久沒做這麼小坨的麵團好不習慣,整形還沒順手就沒了!而且我這裡只有氣炸烤箱無法關炫風,進爐要從頭顧到尾,因為有風表面乾燥太快還沒來得及膨脹就固化,出爐掉了一顆砰的一聲像石頭一樣感覺不妙,兩隻小老鼠聞香就來討著要吃,還好冷了表面有回軟好一點點!
記得剛結婚時肚子裡懷著哥哥(蜜月寶寶)很饞阿嬤包的粽子,但是還沒滿三個月不能說,娘偷偷跟阿嬤說要有曾孫,然後我就有粽子吃了!從小我們都吃阿嬤包的北部粽,可是阿嬤年紀越來越大,每次動工都要包很多很多,六年前我們請阿嬤來我們家教學,之後每一年我媽都會備料,我跟老公請假回家,阿嬤跟阿姨也會一起來,這幾年阿嬤走了,娘最親的姊姊也不在了!今年疫情關係不想要讓娘出門買材料,我想今天娘也在想念記憶中粽子的味道吧!我家兩隻今天吃了別家的粽子也跟我一樣在想念著啊!
兩隻歪嘴雞吵著要吃冰粽,說是大姨每年都會買給他們吃的星巴克冰粽,昨天接妹妹的時候經過星巴克得來速買了一份,才知道這玩意這麼貴,這兩個阿姨真是把他們寵到翻過去了!大阿姨寵猴子,猴子小時候都像無尾熊一樣抱住大姨的腳不讓動,還膽敢拿假蟑螂丟到最怕蟑螂的大姨身上,有次大姨煩了鎖門,猴子竟然拿尺把門撬開🙈🙈,要是我早給他巴下去了!小阿姨寵
哥哥,那時小阿姨長時間在美國出差,哥哥三歲以前我好像就買了紗布衣而已,其他都小阿姨失心瘋一直買,推車、擠奶器、消毒鍋、食物調理器、包巾、幼兒棉被,更不用說玩具了!每次他要出國就會跟哥哥在那邊七七粗粗,然後上網挑玩具,還要我給兒子視訊看看買得對不對,然後一路從Tomica買到Tomy軌道再到仿真火車,某次被我發現了仿真火車的價格大抓狂,勒令不准再買這麼貴的玩意了!!在娘家阿公阿嬤就已經寵翻天,再加上這兩個阿姨,媽媽每天都是超極黑的黑臉啊!!
#自煮防疫
#捷徑杰靖
「三歲以前 記憶」的推薦目錄:
三歲以前 記憶 在 職能治療師 陳宜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巧虎大神,終於也降臨我家嘍!
一直以來,我在演講中都會向家長們分享「#遊戲與學習合而為一」的觀念,讓孩子從遊戲中快樂學習,包括日常生活相關事物也是如此,例如刷牙、洗臉、整理玩具等。
而 #巧虎 正是我經常會向家長推薦「寓教於樂」的典範之一。
原本,打算在Marvin滿一歲時,
幫他訂閱「巧連智寶寶版(1-2歲)」,
沒想到,「#寶寶版開始號(0-1歲)」竟然問世了!
也感謝 巧虎好朋友(巧連智)有追蹤我的粉專,
看到我們分享Marvin的成長紀錄且年齡相符,
於是就這樣搭上線,
並且有這個榮幸成為首批開箱體驗的新手父母!
首先,打開箱子後,
立即吸引我目光的,莫過於傳說中的「#巧虎手偶」!
這是有訂閱巧連智的家庭必有的經典手偶,
先前我有試著向幾個孩子已大的朋友索取,
但他們不約而同的表示:「這是孩子的回憶,有收藏價值,無法給別人!」
由此可看出巧虎手偶對於每個家庭的重要性!
Marvin和我們也會愛惜他一輩子!
接著,來分享一下第一期的教材內容:
⭕️ 遊戲書一冊
⭕️ ㄅㄚㄅㄚIC語彙車
⭕️ 大象、綿羊和獅子玩偶(車子乘客)
⭕️ 巧虎乳牙牙刷
⭕️ 巧虎手偶
⭕️ 影音媒材(DVD)
⭕️ 育兒誌(#我很榮幸也曾經撰寫過幾期的專欄)
⭕️ 超豐富新訂15期禮物:SMART巧虎遊戲包、寶寶IC音樂書、次綠康除菌液 (30ml)、迷你圖鑑翻翻書 (1組3本)
當然,重頭戲來了,我是如何陪伴Marvin一起玩呢?
🍀 在 #影音教材 的部分,因為我們盡量想讓Marvin三歲以前減少接觸電視,所以我的做法是,第一輪每次只讓Marvin看2-3段影片(不超過五分鐘),等全部的段落都看完後,進入第二輪。
🍀 第二輪的部分,我就會帶著Marvin搭配影像一邊看,一邊玩。例如這一期的「大象歌」我就會帶著Marvin一起跳(調整成Marvin目前動作發展階段可以勝任的動作);#ㄅㄚㄅㄚIC語彙車 載動物的橋段,我就會拿著車子、巧虎手偶、動物玩偶照著畫面「演給」Marvin看。其他的歌曲與帶動唱,我都會自編成Marvin可以參與的舞蹈。
🍀 第二輪之後,我就會善用電視功能之一「關閉螢幕」繼續讓聲音播放,因為先前每個橋段都有搭配舞蹈、遊戲、演劇,所以我們就搭配著聲音操作的教具、跳舞等。一方面,可以讓Marvin練習在腦中將「當下聲音」與「影像記憶」串連,並透過引導進行操作,#耳到、#眼到、#動手操作,多元管道的學習能讓學習保留率提升。
🍀 當然,巧連智也很貼心的將單純的聲音檔節錄出來,也可以直接播放聲音檔(有聲音但沒有影像),這部分我們會搭配 #遊戲書 一起讓Marvin操作,或者當成一般音樂讓Marvin聽(他會很專心聆聽,有時甚至會用食指指向巧虎教材擺放的櫃子!)。
🍀 遊戲書的部分,除了搭配聲音檔外,我們也會將實際物品與書中的圖片做連結,並向Marvin以口語搭配用手觸摸、把玩的方式認識這些物品,例如大象玩偶搭配大象圖片與聲音檔(歌曲:大象的鼻子搖啊搖啊!);一開始在認識巧虎的時候,也會搭配巧虎圖片與巧虎手偶一起認識巧虎的特徵。
🍀 Marvin剛好最近很喜歡自己抓著牙刷放入嘴巴,我們就搭配這一期遊戲書中的刷牙頁面,讓Marvin拿著牙刷(真的牙刷、遊戲書內附牙刷圖卡)幫忙巧虎刷牙,相當有趣且貼近Marvin的生活。
🍀 經過幾天的遊戲,Marvin從一開始將ㄅㄚㄅㄚIC語彙車當球丟,到現在會推著車子爬行,甚至會讓他過山洞;在聽到「寶貝搖搖」時會抱著巧虎模仿搖搖;在聽到大象歌曲時,會特別興奮並呼喊著我帶著他一起跳大象舞!真的是太有趣了!
至於超豐富的新訂禮物,我再找機會來分享!
最後,我們在影片的尾聲看到了下期預告!
下一期 #ㄅㄚㄅㄚIC語彙車 竟然搭配一個道具搖身一變,變成了 $%$$#%(賣個關子,嘿嘿嘿😏),還多了幾個動物夥伴(#企鵝 和 #烏龜)
現在正處於疫情期間,不能隨意外出,我們全家除了期待線上購物的商品寄到以外,又多了另一個新的期待了!(哈哈哈😄)
❤巧虎寶寶版開始號①這邊看 👉 https://bit.ly/3wAcDpi
#巧連智
#寶寶版開始號
#生活習慣
#詞彙表達
#智育
#人際互動
#音感節奏
巧虎好朋友(巧連智)
三歲以前 記憶 在 蕃茄家的媽媽是爸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手村專題(一):我們回應嬰兒的方式,決定他擁有多少安全感】
你有遇過這兩種不同的人嗎?
其中一種,迷路的時候,要他開口去問個路好像是逼他去跟人下跪一樣,總是要等到逼不得已真的窮途末路,才心不甘情不願地開口,問完就立刻閃人,好像在怕什麼不明的東西一樣。
而另一種,覺得摸不著頭緒就隨手攔人,問個路不小心還會跟對方聊起來,好像路人都可以是他的朋友。
為什麼呢?
這當然跟每個人天生的氣質有一些關係,但是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子,就是我們「#是否相信這個世界樂於向我們伸出援手」。而這個信念的建立,源自我們嬰兒時期的記憶。
三歲以前有記憶?我常常在一些討論區看到大家在爭論。有些人說自己一點印象也沒有,有些人依稀記得一點殘破的畫面,有些人可以說出一些簡短的小事件。
事實上,嬰兒在出生的前幾個月根本看不清楚,耳朵也聽不懂,更不會說話。等再大一點,雖然看得見,聽得清,但是一眼望去視線觸及到的幾百樣東西每一個都沒見過,耳邊響起的聲音每一種都是新的,完全沒得篩選,不知道該看哪裡,不知道該聽哪裡,不知道該聚焦在哪裡。下一秒轉頭又看見不同的幾百樣東西,這樣會記得什麼呢?
加上大腦還沒有發育完全,對情緒一片空白,也完全還沒有所謂「因果」的概念(例如一直倒水在杯子裡水會滿出來),所以幼兒時期,孩子對發生在周遭的事情「完全看不懂」。當你完全看不懂的時候,你就沒有辦法用頭腦儲存這個記憶,或者只能記得一些讓你印象深刻的畫面。
但是,這等於我們不記得嗎?
不是的。其實我們記得,但是是透過另外一種形式。在生命最開始的幾年,我們對大部分的事情都還弄不懂的時候,我們最開始記得的是「#這個世界會如何回應我們的需求」。
假設,你今天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單獨被丟在一個全白的大房間裡,什麼都沒有只有牆壁,也沒有出口跟入口,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你會坐在那裡耐心等待,直到有事情發生?還是你會找找看房間裡有什麼機關?
好,你說你可能會等一等,也會探索一下環境。那我們來想想幾種不一樣的狀況。
#狀況一,你拍了一下地板,發現牆壁燈光閃爍了一下。又拍了幾次,反應大概差不多。你試試看大叫「啊!!」的一聲,地上突然出現食物,跺個幾次腳後天上掉下來一條毛毯。你隔了一陣子再「啊!!!」了幾次,食物又再次出現。
#狀況二,不管你是拍手,跺腳還是大叫,做盡各種嘗試,這個房間都沒有什麼反應,但是突然在一個隨機的時間點會出現一盤食物,另一個時間又出現水,出現毛毯,出現一些餅乾。
#狀況三,你拍打牆壁什麼的都沒有用,累到快睡著才突然出現一盤食物。隔一陣子你跺了個腳突然有水喝,再跺一次又沒有了,下一次跺腳又突然出現毛毯,再來又沒有了。你覺得很煩大吼一聲「啊!!!」,結果又出現毛毯,再「啊」一聲結果燈光熄掉了,黑暗持續了好一陣子。
想像你自己在這個房間裡關上一個禮拜。
哪一個狀況持續重複下去,會讓你有理由相信,就算暫時出不去,只要發出一些聲音或是做出一些動作,在這個房間裡基本上還算安全?
哪一個狀況持續重複下去,會讓你感覺活下去大概不是問題,可是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可以做的,也沒有動力去做?
哪一個狀況持續重複下去,會讓你不做點什麼事情的話很不安心,但是做了又覺得八成不會有用毫無期待?
白色房間跟你之間的關係,就是嬰兒出生後前幾個月的體驗。
從大人的角度來看,我們很明白嬰兒現在被放在睡覺房間的小床上,周遭有圍欄不會掉出來,我們也隨時在注意嬰兒的一舉一動,確認他的安危。但是還無法自己活動,看不清楚也聽不明白的嬰兒,就像是單獨被放在一個白色的大房間裡,只能靠聲音和動作造成的結果來感受環繞他的「世界」是否友善,是否可以信任。等嬰兒的視力發育得更好,發覺這個「世界」給他的回應都來自於某個或是某幾個「人」,這個時期的感受就會成為他今後對親密關係的信任/不信任基礎,也就是所謂的「#依附關係」。
這個初期印象,影響非常深遠。它會變成一個「#預設值」。在往後的人生當中,只要我們/孩子遇到一個必須「依賴他人」的狀況,我們/孩子很容易就會被推回人生最初的那幾個月的經驗。
如果當初白色房間給我們/孩子的記憶是溫暖又安心的,我們/孩子就能夠坦然地面對未知,在必要的時候發出求助的訊號。如果當初白色房間給我們/孩子的記憶充滿混亂和不安,我們/孩子在面對未知的時候,就會不知所措,無法判斷求助的時機。
我強烈鼓勵即將,或是正在養育嬰兒的人,歡迎你用白色房間的例子,來思考如何回應嬰兒的需求,才會讓他更有安全感。
如果食物出現的時候,從天花板上會發出一些聽起來非常溫和的聲音(其實是照顧者在跟嬰兒說話);或是食物從天花板上摔下來,同時還出現尖銳又急迫的噪音(其實是照顧者在跟其他人大小聲,心情很差);或是突然有看不見的東西很粗魯地把你推倒,又把你的褲子脫掉(其實是照顧者趕著出門用最快的速度換尿布);或是有一團柔軟又溫暖的物體把你牢牢地包圍起來(其實是被照顧者擁抱在懷裡)。
這些經驗,會給嬰兒哪些不同的感覺呢?
人生的第一年左右,在一切都還渾沌未明的時候,這些聲音、氣味、觸感、還有回應出現的時機等等,是否傳遞出被守護的訊息,是讓嬰兒更容易成長成安心、放鬆、相信自己被愛被重視的孩子,甚至是成人的關鍵。
三歲以前 記憶 在 3 歲前沒有記憶?這些特別經歷,孩子其實都會記住!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聽說3 歲之前的孩子都沒有記憶,真的還是假的?不知道啊,我家娃4 歲半,去年帶她出去玩的事不記得了,但是能記得坐的是火車。那孩子3 歲前到底有沒有記憶呢? ... <看更多>
三歲以前 記憶 在 VIIDA Taiwan - 【 三歲前的兒時記憶,有多少?】 ♀️有人 ... 的推薦與評價
【 三歲前的兒時記憶,有多少?】 ... 不過專家表示,就算孩子記不得,這卻是影響孩子的關鍵時期! ... 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認知發展心理學家 ... ... <看更多>
三歲以前 記憶 在 [寶寶] 幾歲後的記憶是長大還記得的? -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現在寶寶還小,在家都亂穿或洗完澡全裸在寶寶面前走來走去,或是跟寶寶練蕭威,或
是親熱什麼的(寶寶滿月後我就有心理障礙了,一定要在她看不到的時候做QQ)
忽然有點好奇人類是幾歲之後會記得兒時的記憶?
不想要這些事情寶寶長大後會記得XD
我自己的話,好像是從三歲開始有記憶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154.8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482239857.A.1B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