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思想為什麼能傳承千年?越來越受重視?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孔子思想沒過時,至於其越來越受重視,可以從兩方面分析。從文化角度出發,說明孔子思想有穿越時空價值;從人生層面出發,說明孔子思想能夠一定程度上滿足人的精神生活。孔子思想裡面有許多關於修身養性的學說,是當前無論國內人士還是海外人士都需要的學問。
1. 從文化角度出發,孔子思想中相關理論有穿越時空的價值
孔子思想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裡面的相關理論有穿越時空的價值。就拿孔子的中庸思想來說,強調做事不能走極端,要適度,但此處適度並未表明要人完全折中,孔子是在強調過猶不及的道理。而過猶不及的中庸之理,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人為人處世之寶貴行事原則。
除了中庸思想,孔子還有許多優秀思想,即便是備受爭議的「正名」思想,也有其穿越時空的合理性。孔子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旨在告誡人們為君為父之人,要名副其實,自身要有配得上起「名」的能力和素養。
但是孔子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思想容易被僵化理解,甚至是「利用」,於是就變成了被僵化是「尊卑秩序」之「墊腳石」。誠然,孔子之「正名」思想對尊卑維繫有利,但是孔子強調的是「名副其實」,而非「君臣愚忠、父子愚孝」。而孔子思想之穿越時空的價值,無疑就在文字背後傳達的類似「名副其實」這樣的人文瑰寶。
2. 人生層面:孔子思想能一定程度滿足人的精神需求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於是人的需求漸漸從物質層面上升到了精神層面,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之修身養性的法子,能夠幫助人們在修身養性上獲得一些啟發,繼而獲得身心提高。
例如孔子思想中「仁」的思想,孔子指明一個君子的行為一定是符合「仁」的,君子會仁愛身邊的人,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君子不會推給別人,自己想做的事情,君子也很樂意成人之美。君子所作所為,不求利而取義,君子之精神層面定是富足的。
當然,孔子思想中修養身性的議論肯定不止上面這些,這裡只是簡單舉例罷了。基於此,我們也不難看出,孔子思想確實蘊含著足以指導人修身養性的人文精華,孔子思想可以一定程度滿足人的精神需求。
3. 國內外越來越重視孔子思想,說明該思想確實存在現代社會可借鑑的精華,我們需突破字面意義,理解內部精華。
其實,很多時候,文化是好是壞,更多在於文化是否符合當時的社會環境,於是,千年前的文化運用到現在就有些捉襟見肘了。但是,這並不是說千年前的文化沒有價值,要知道,先人的智慧,是不可小看且令人感嘆的。
我們要借鑑先人文化裡面的精華,絕對不是字面意思的僵化套用,而是基於先人所處的年代來理解那句話背後揭示的道理,比如對於「君君臣臣」的理解,我們應該繼承其背後揭露的「各司其職」、「名副其實」的精華。
所以,孔子文化能在中國傳承千年,說明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之字面意義背後,蘊含著可以穿越千時光的人文精華,而這種精華,放在現代社會,依舊可以指導人們的生活,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庸之道過猶不及意思 在 Barkid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轉貼《秋天宜練武,容平若中道》
秋分八月中,陰陽之氣交接時,心神如果不能保持容平,容易亂神生病。這個時候以武術來修身養性,即可調節心神。秋分之中道為心神容平,過之則成肅殺之氣,虛之則愁悲易起。
首先說容平。
容是守虛,這個虛字難以單單以文字解說,我們可以理解為無邊虛空的容器,什麼就來就是什麼,就好像凹下之地,海水淡水雨水露水通通歸聚,無一拒之。平就是不受波動,山崩地裂不受影響,統統沉於大海而後復歸平靜,雖排山倒海然卻頃刻於無。不過這個如如不動的境界已經超越我們的理解範圍,我們生活中一個不幸運,被鳥雀之糞砸中頭獎,能保持心神不安就已經很不錯了。這裏冒昧分享一下小經驗,大家可以聽自己的呼吸,抽一個小時來聽,在這段期間,不論行走臥處,不離呼吸,能做到的朋友,只要心神稍有變化,立馬能感覺出來。遇到事情,無論吃飯剪頭髮,看到年輕女生什麼的,都能保持呼吸正常。有時候如不能持平,因為這個時候你是有覺的,也就是能調節回來。沒有覺的人,就是順著自己心跳,然後身不由己地活動起來,眼睛不受控,思想不受控,嚴重的連手腳都不能控制。那些氣上心頭的人做出來的事情,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再說肅殺之氣。
肅殺之氣就是分別之心,在秋分這個熱消轉涼結氣露的氣節,如果不能好像上段說的守中容平,反而任其生發,就是是是非非善善惡惡的心使自己躁動不安。古人秋後問斬是刑法是公器,是對天地的一種尊重。我們自身產生的淚氣屬於私刑。是對萬物的藐視。這個時候如果是敏感的話,俗語說天人感應,大家很容易能察覺到外面的攻擊能量。如果你也是在同一個頻率上,非常容易起暴力紛爭,而且這個時候也特別容易招來可恨之人,遇上可恨之事,相由心生就是這個道理,相不是單單說我們的相貌,環境也是一個相。這個時候希望我們特別懂得收心,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也是這個道理。這個說到了能量頻率這些字眼,其實都是差不多同一個東西,都是互通有無的。心平氣和的人才能感覺到,就好像水平如鏡泛起哪怕一絲絲漣漪,都能看的一清二楚。不然的話,心浮氣躁就如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濕身?靜坐是調節頻率的好方法,不過如果你就連睡覺都不能睡的人,就別想靜坐了。如果你能說睡就睡,再而説坐就坐,進而能聽自己的呼吸,再去嘗試靜坐的話,那就開始進入功夫了。大家都知道秋天屬金,金能生水,假設我們擺一個銅盤,一段時間後往裡面一,就能發現無中生水。如果大家功夫到一定程度的話,只要調整呼吸,就可以清肺,然後生水。輕輕眼睛一閉,水份就能從眼睛生出來,在乾燥的秋分是一種天與智潤。
最後就是愁悲易起。
愁是秋之心,秋風掃落葉,靜待枯黃時。前一句是自然現象,後一句也是因果承接。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只需靜待其時。可是我們都有一顆詩人心,看到現今的落葉,就想到未來枯黃時,於是便萬感交集。特別對於患抑鬱症的朋友來說,是一個小關口,就好像唐朝詩仙李大大,看到地上霜,悲從心頭湧,淚往眼中流。中國文化講求中庸之道,過猶不及,物極必反就是這個道理。這個時候適當的發洩一下是好的,不過切記過份,過了就不安分了,不安份也就不能守己了。所以這個時候有不少朋友會莫名其妙想去喝酒解愁。還是那句話,過了就不好。什麼叫過了?就是酒醉夜歸,傷肝壞膽。說了愁我們接著說悲,悲的意思就是分開離別。所以中國的老祖先的愛就在這個時候發揮作用了,在這個時候需要團團圓圓,來個中秋佳節人月團圓。這個就叫寧。如果不寧會怎麼樣子呢?就是不回家不團圓。我們說雞犬不寧,就是不願回窩。
下篇文章我們若有機會可以談論一下練武。謝謝各位朋友。祝各位身心健康!
最後如果大家若想感受一下秋之歌,Beyond的大地有空可以聽聽回味。
中庸之道過猶不及意思 在 中醫師爸爸顏宏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晚睡會讓過敏症狀加重」,這是我常常提醒家長的。
小朋友要早睡早起,特別是有過敏困擾的人。
☉每個人的身體就是一個獨立的小宇宙
為什麼呢?因為在中醫的理念中,整個世界,甚至宇宙的變化,都是由「陰」和「陽」這兩個相對的概念所調和,而人跟大自然是相呼應的,每個人自己就是一個獨立的小宇宙,身體的免疫力,也需要陰陽調合。
「陽」傾向積極、進取、剛硬,正好呼應到白天「陽氣好發」的時間點。俗話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指,人在白天陽氣蓬勃升發時,要順應大自然的生氣起床,在日落後陰氣跑出來時,就應該休息。這不僅符合陰陽的概念,也是生理時鐘的運作原則。
☉陰陽調和,精神和免疫力自然好
陰、陽的理論乍聽之下很複雜,但說起來一點也不奧秘。中醫講到很多陰陽平衡的概念,其實都是為了讓我們失衡的身體狀況,回歸到大自然規律的運行。
知名的醫學古書《黃帝內經》就提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意思是:倘若陰與陽平衡了,人的精神自然就好了。這和免疫學所講的免疫系統平衡,道理相通,就好比中庸之道,過猶不及都不好。
☉理想睡眠時間要在10點以前
晚上睡覺時,身體會分泌生長激素。現在有不少小朋友都習慣很晚就寢,這會影響夜間身體自然分泌生長激素的機制,既防礙身高發展,也會導致身體形成「陰虛陽亢」的體質,容易引發注意力不集中、過動、過敏等疾症。
小朋友最理想的上床時間一定不要超過晚上10點,這樣才能確保在11點前進入熟睡狀態。這段時間是從膽經、肝經,然後走到肺經的時間,如果身體沒有進入熟睡,得不到充分休息,有異位性皮膚炎的人皮膚會更加紅、癢,而有過敏性鼻炎及氣喘的人,則容易出現擦鼻子、揉眼睛、清晨咳嗽等過敏反應。
★為什麼非要10點以前上床睡覺呢?
晚上11點開始到凌晨,正好是子時(23:00-01:00)經絡走膽經→丑時(01:00-03:00)經絡走肝經→寅時(03:00-05:00)走肺經的時間,這時候身體若沒有進入熟睡,不能得到充分休息,不僅是生理時鐘紊亂,更會阻礙分泌生長激素,加上中醫所稱的肝膽功能失調,會造成身體的代謝功能異常、體內毒素無法排出,使得已經有過敏問題的人,加劇症狀的嚴重程度。即便是健康無病的人,長期下來也會引發免疫力低下等問題,不可不慎。
中庸之道過猶不及意思 在 中庸之道過猶不及意思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 ... 的推薦與評價
中庸之道過猶不及意思 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中庸之道過猶不及意思在Instagram上2023年該注意什麼? ... <看更多>
中庸之道過猶不及意思 在 中庸之道,到底什麽是“中庸”?中庸是“和稀泥”嗎-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哲學理論,叫“ 中庸之道 ”。有人說中庸就是“和稀泥”,“中庸”到底是什麽 意思 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