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情景之油麻地唐樓。
疫情令居住環境密集的佐敦油麻地一帶史無前例被圍封,也令我想起小時候在這裡生活的居住環境和密切的鄰里社區關係。
我最初的香港印象,是由出生到十多歲在油麻地的日子。當時家住在油麻地南京街,整條街主要是一列三層高的唐樓,我住的是20號地下共居了三、四伙人,頭房是包租婆一家,有兒子有傭人。我父母住中間板間房,我們三姊弟和傭人則住尾房,上面加蓋了閣仔,要從木櫃上再攀爬上去。走廊的碌架床還住了另兩「伙」人。下層是我們稱為「三伯父」的單身漢,其實也不清楚是否真正的親戚。三伯父的一層碌架床就是他的天地,以前的床板是由幾條長條木放在床架上拼合而成,他就把一條這樣的床板吊在碌架床內,變成雜物架,架上放有他所有家當的行李篋,再上面則放著摺好的日用衣物,一個相架,展示他曾擁有的美好回憶。床尾鈎一個衣架,掛著沖涼洗面一腳踢的毛巾。碌架床用一塊布四面圍著,一拉上便自成一國。我很喜歡爬上三伯父的床玩。後來再想起,當年雖然沒有空調,但記憶中卻沒有悶熱這回事。三伯父後來搬走了,據媽媽説,他代理了一個洗粉牌子交給酒樓,生活應該有了改善。
我家的單位雖然面積細小,但記憶中卻不時有親戚來寄住,也總是有方法創造空間。包括我們傭人從廣東下來叫少梅姐的姪女,我們去尖沙咀火車站接車,她則帶來一大袋當年算是珍品的荔枝。另外祖父以及媽媽的十三叔(即南海十三郎),也曾在我們家寄住過。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就是走廊盡頭的地主神位。以前頑皮的代價,重的是被藤條打,稱為「藤鱔炆豬肉」;輕的則是在地主前罰跪,還要放上一兩條木柴,跪在上面。跪地主對我來說已是習以為常,而我的黑貓總陪著我,從來不離不棄。但最令我心驚膽跳的,是因為我們住地下,天井和廚房總是濕立立,「小強」橫行出沒,跪在地上與牠們距離太近了。
樓上二、三樓是關先生和師母的私塾,二樓全層用作課室,他們住在三樓的中間房,頭房也用作上課,而尾房則住了兩位自梳女,一個後來成為我姐姐的契娘。
我仍能依稀記得課堂的情景,也不過是幾個孩子排排坐對住關先生,沒分班沒分級,有人遲有人早,真正的「活動教學」。而我第一篇能背誦的課文,是《陋室銘》和《五柳先生傳》,當然只是「唸口簧」,也在描紅習字簿用毛筆滕寫「大人孔乙己」,還有九因歌,即乘數表。這都在我正式入學前都學懂了。
我在南京街住到十歳才搬去土瓜灣馬頭圍村,這十年卻是我記憶最清晰的,也不時在夢中回到當時的場境。
#童年回憶 #油麻地 #佐敦 #南京街 #唐樓 #板間房 #私塾 #龍先生講故 #就係香港編輯部
五柳先生傳課文 在 GFTS 王老師的青春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課文也能Rap才是真饒舌!!
【五柳先生傳 饒舌版 Mr.56】
完整高清影片傳送 https://reurl.cc/jrlvy
►速速訂閱YT收看王老師!
http://goo.gl/PH3GIS
►小熱唱IG追一波
https://reurl.cc/8ydaM
國文老師不客氣。SWAG
五柳先生傳課文 在 溫士凱 Danny W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來到江西南昌市有江南三大名樓美譽之一,也是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讚道:「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的「滕王閣」,雖然是翻修過的古樓,但是每上一層樓,每聽一個故事,或神童才子王勃、或道教張天師、或中國藝術奇葩八大山人,都讓哥對於江西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更多的驚豔。
當然,讓哥最有親切感的,莫過於五柳先生「陶淵明」了。哥入選於台灣國文課本中的文章「我在台東,心情,晴」,剛好和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同為一古一今抒懷寫志的課文,甚是有緣。因此,雖然還沒有機會到陶淵明的故里一探,但是在此聽聽陶先生的故事,看看畫像,也是開心的事一件啊!
#溫士凱玩樂江西 #江西 #南昌 #大陸 #旅遊 #美食 #China #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