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5.10
育兒心靈充電站
細細品讀好文分享~💕
下方標記
文章出處喔😁
⭐修復“內在小孩”心靈創傷的六句話,一生受用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如何去療癒內在受傷的小孩
請記住這六句治癒孩子一生的話吧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到傷害。
或許現在的我們已經為人父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還是會有意無意傷害自己的孩子。
我們都知道,童年時期的心理創傷會伴隨一個人一生,會對一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產生影響。
那麼,該如何療癒孩子內心的創傷?如何療癒自己童年受到的傷害?
以下六句話,正是針對「內在小孩」的矯正性治療,通過內在小孩的療癒語言,修復內在小孩的創傷。
⭐對不起
“對不起“,是多少孩子期盼能從家長口裡說出來的話語。
每個孩子都不希望自己被指責,尤其是當家長誤解自己的時候。
孩子渴望家長的那句“對不起”的背後,無非是想得到家長的理解,證明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然而,當這句“對不起”被家長隱藏的時候,孩子內在的傷痛,也隨著憤怒、悲傷、委屈等情緒一點點的累積著。
當家長意識到自己的言行誤解了孩子,應當及時道歉。
道歉不僅能及時消除誤解,還能樹立家長勇於擔當、以身作則的形象,這對孩子的影響無疑是正面且積極的。
當遭到父母的誤解時,無論是哪種方式的誤解,每個孩子渴望的無非都是家長真誠的道歉,填補內心深處的那個缺口。
⭐“對不起”儘管只有三個字,傳遞的信息卻是:
你沒有那麼糟糕,我誤解了你,甚至傷害了你,我有不對的地方,我承認我的錯誤,並向你真誠道歉。
每個家長曾經也是個孩子
回首自己的童年
是否也被自己的家長誤解
當我們自己被誤解時
是否也曾渴望家長跟自己道歉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內在很深創傷的修復
有時僅僅只需要一句:“對不起”
這不是你的錯
孩子內心受傷的原因有很多,可能來源於外部,也可能來源於內在。
當孩子受傷時,常常伴隨的是恐懼、悲傷、自責等負面情緒,而且往往容易將矛頭指向自身,認為自己很糟糕,爸媽會因此不愛自己,厭惡和否定自己。
⭐創傷心理學認為:處理創傷最有效的方式,是讓受傷者感受到安全感,讓其建立正性體驗,暫時遠離負性體驗,讓其感覺到安全與支持。
因此,當受傷的孩子責難自己的時候,家長應直接告訴孩子“這不是你的錯”。
也許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受傷確實是因為他自身的某些問題,這時告訴他不是他的錯,不是助長他推卸責任嗎?
於是很多家長可能會利用此時進行說教,試圖讓孩子達到痛定思痛的效果。
殊不知此時的做法,如同火上澆油,雪上加霜。
試想,當你處於強烈的負面情緒體驗中,此時有人還在你耳邊進行指責或說教,你的感受是什麼?
“這不是你的錯”直接傳達的信息是:
我沒有指責你的意思,並不會因為這件事情否定你這個人,我依舊是愛你的。
並且,在此基礎上,對孩子說一些鼓勵性的言語,效果會更好。
當家長的指責和訓斥,轉變成一種包容與理解時,孩子的傷害很快就被療癒了。
父母與孩子之間,孩子和他人之間的感情,就會自然的流動下去。
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
當家長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已經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傷害時,應該第一時間堅定而決絕地告訴孩子“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
很多來訪者在諮詢室裡痛訴自己的成長經歷時,經常會提及家長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自己的心靈。
家長自己卻從未意識到,或者意識到了卻沒有任何的反應與表示,甚至搪塞、否認、狡辯。
比如,一個來訪者的孩子說,母親曾經拆過她的信件,並且因此侮辱她。
但母親卻矢口否認,表示沒有這回事,孩子當時臉憋的通紅,眼淚一下就掉下來了。
對於孩子而言,儘管從輩分上自己未能與家長平起平坐,但是在他們的心裡,常常有著一桿天平,自己在這頭,家長在那頭。
孩子渴望能夠與家長平等、真誠地溝通。
而當天平常年失衡時,家長看似是贏了、戰勝了孩子,但孩子的心,早就對父母關閉了。
如果說“對不起”是一顆救心丸,
那“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就是一顆定心丸。
在孩子受傷時,“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的分量重如泰山。
一是修復現實的創傷,二是給予了孩子希望。
這是一句一言九鼎的話,需要家長自身的反省、擔當和魄力。
假如家長總是不停的重複保證,卻依舊故伎重演,那麼孩子的信任也將隨著家長的失信而下降。
⭐我愛你
“我愛你”——這是多少孩子夢寐以求能從家長口裡說出來的一句話,是多少家長想表達卻深埋心底的一句話。
當孩子受傷時,特別是當孩子覺得自己犯了錯、闖了禍、變得糟糕透頂、不可饒恕時,往往沉浸在擔心、害怕、恐懼中,覺得家長不會再愛自己了。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
意大利的一對夫妻,結婚多年後生了一個男孩。夫妻恩愛,孩子可愛。
孩子兩歲時,有一天,丈夫出門的時候,看到桌上有一瓶打開蓋子的藥水,他大聲的提醒妻子記得把藥瓶收好,然後匆匆趕去上班。
妻子在廚房忙得團團轉,忘了丈夫的叮嚀。
男孩拿起藥瓶,被藥水顏色所吸引,一口氣喝光了藥水。
由於藥的成分劑量高,孩子雖然及時送到醫院,但已經回天乏術。
妻子被突然發生的意外嚇呆了!
她不知道如何面對丈夫,陷入了巨大的恐懼中。
當丈夫接到消息第一時間趕到醫院時,面對孩子的屍體,儘管他也很傷心,但是他擁抱住妻子,在妻子耳邊說了一句話“我愛你”。
這個故事,何其感人與震撼。
丈夫對妻子的愛,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無條件的愛。
在巨大的傷痛面前,“我愛你”這句話充滿著溫暖的治癒性,簡單直接、直抵心靈。
當內在孩子受傷時,一定是他最虛弱時,請用愛為他作最好的治療。
⭐心理學家爾·羅傑斯說: 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
“我愛你”這簡單的三個字,傳遞出來的信息就是:
我理解你此刻的難受與傷痛,我願意接納這樣的你,無論你做了什麼,變成什麼樣,你永遠都是我最親愛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值得擁有無條件的愛。
不管他做了什麼樣的事情,都是值得被愛的。
縱使有千言萬語,抵不過一句“我愛你”。
我為你感到驕傲
在心理諮詢室裡,無數的來訪者提及自己的成長經歷時,總會因為自己的努力與成績沒能得到家長的肯定而潸然淚下。
有多少孩子,終其一生的努力拼搏,僅僅為了獲得家長的一句肯定。
受傷的孩子,內心脆弱時,更需要家長的及時肯定。
假如孩子總是得不到家長的肯定與鼓勵,除了一根筋死磕到底證明自己以外,還可能走向極端,自暴自棄,或破罐子破摔。
面對受傷的孩子,“我為你感到驕傲”這句話所傳遞的信息是:
你的努力和付出,你的成績和進步,我看到了,你很棒!
⭐在“看到”的基礎上“肯定”,是家長需要傳遞給孩子的態度。
但大多數的父母在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時,就會表現出指責、不耐煩、失望的態度。
儘管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態度可能會促進部分孩子發憤圖強,但是往往也傳達了一種“你是優秀的我才愛你”的信號。
潛台詞就是“如果你不夠優秀,我就不愛你了”。
對於孩子而言,在有條件的愛中成長,時常會感覺到受傷,質疑家長愛的是否是自己。
⭐“我為你感到驕傲”是一種價值鼓勵,讓孩子覺得他是優秀的、被愛的、值得被愛的。
將來,他就會成長為一個充滿自信與愛的人。
⭐我永遠不會離開你
當孩子受傷時,常常會有強烈的恐懼與焦慮,擔心家長拋棄自己,狀態退行到一個嬰兒的狀態。
孩子的這種擔心被家長拋棄的感受,追根溯源,源自最初與撫養者之間的依戀。
一般小孩在6個月的時候,就會與母親(或最初的撫養者)建立起依戀關係。
當母親消失在視線中的時候,孩子會哭鬧,此時會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
如果在最初階段母嬰間的依戀關係沒有處理好,對孩子而言,內心會留下一種創傷。
當日後再次出現創傷性事件時,孩子就會重新體驗到被母親拋棄時的創傷性場景,痛徹心扉。
因此,當孩子內心受到較大的創傷時,此時孩子的心理狀態與嬰兒無異,作為家長,應該讓孩子體驗到一種被完美的愛照顧著的感覺。
“我永遠不會離開你”,能把孩子帶到與母嬰一體化的那個溫暖、舒適的場景中,讓孩子在正性的體驗中,修復根源於童年早期時的創傷。
“我永遠不會離開你”,傳遞的更多是一種精神上的陪伴與關懷。
即便在現實層面,我離開了你,但是我對你的愛,將會內化為一種力量,在你心底,陪伴著你,溫暖著你,滋養著你。
每個人的內在,都有一個"內在小孩"。
每個人的"內在小孩",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過傷害,都需要被療癒和被滋養。
如果你已為人父母,以上的六句話,可以多講給孩子聽,療癒孩子的創傷、讓親子之間的愛可以重新順暢流動;
也可以多說給伴侶和自己,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用愛和理解包裹自己、療癒自己,擁有更加幸福快樂的生活。
🎀🎀🎀
🚂 成長叢書(中文書與電子書):
📘 量子力學與混沌理論的人生十二堂課
📘 https://bit.ly/3f2Jtr1
📕 生命解碼:啟航宇宙尋根之旅
📕 https://bit.ly/2XpGhzj
🎙️110年05月22日 (六) 專題講座(三小時):
高維度心流的量子思維:
成長(growth)心態的真實自我
與定型(fixed)心態的虛幻自我
🎙️主講人:林文欣
著作《量子力學與混沌理論
的人生十二堂課》
💌報名表: https://reurl.cc/Kxnoj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筋肉媽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在最近的運動項目,開始接觸鋼管運動;但是,還是以「體適能」為出發訴求,期待自己在「柔軟度」「自信」「魅力散發」「核心肌群肌耐力」「臀部肌力」上都得到提升。 影片中幾個鋼管體適能動作(影片後半段),看似簡單,但其實酸炸肌肉寶寶們! 人不管到了幾歲都要學習精進,哪怕是時間很緊、世道很差……學習是不...
什麼 是 混沌理論 在 超級歪 Super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超級歪一月好書推薦贈書活動
美國知名社運人士麗莎‧費安(Lisa Fithian)的新書《我們為什麼要上街頭?》(Shut it down) 中譯本出版了。之前在製作《X戰警的正義論》時我曾提過「預兆性政治」的社運概念,這概念出自David Graeber 的《為什麼上街頭》,今天要推薦的這本書《我們為什麼要上街頭?》(咦?怎麼書名那麼像XD),作者在書中分享了她40年的社運經驗,閱讀此書讓我獲益良多,我也為這本書寫了一篇推薦序。有越多人閱讀這本書,就越可能為台灣未來的社會運動帶來不一樣的面貌。
-
📣留言加分享本貼文,就有機會抽《我們為什麼要上街頭?》一本呦。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1.1.21 - 2021.1.28
👏感謝 時報出版 的熱情贈書
📖購書: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0807?sloc=main
-
《我們為什麼要上街頭?》推薦序
危險之所在,亦是救贖之所生:社會運動先鋒的教戰手冊 / 超級Y
麗莎・費安(Lisa Fithian), 美國最知名的抗議顧問,投身於社會運動四十年,從雷根政府時期的反戰運動,到全球正義運動、維護工友正義運動,再到佔領華爾街運動、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每一場重要戰役,麗莎・費安都站在最前線參與策劃、為抗議群眾做行前訓練、實踐公民不服從的理念,用非暴力的直接行動對抗社會壓迫與不正義。麗莎・費安將她多年參與社運的寶貴經驗集結在這本《我們為什麼要上街頭?》裡,我認為這本書有三個重要貢獻:
在經驗層次上,作者將自己實踐「非暴力的社會破壞」的策略性抗爭方法教給讀者。從基礎的組織方式、模擬訓練、自我保護,到更進一步的製作道具、情感支持、防止組織被滲透,再到進行社會抗爭的過程中,應該如何應付警察暴力、入獄後的監獄團結戰略,每個章節都提供了能讓讀者獲益良多的社運行動綱領。同時,作者也認為創意的集體行動是社運成功的一大關鍵,例如在罷工時,有經驗的社運人士應該設想的是如何將資方的利益與勞工的利益結合在一起,才能讓資方願意妥協,進而達成保障勞工的目的。 在每一章節的最後,作者也附上了整理好的工具箱,讓讀者可以清楚知道如何實際操作。
在理論層次上,作者運用了解釋動態系統的混沌理論來闡明自己的社運經驗。混沌理論認為在一個系統中,會產生最大化創新、最深刻改變之處,往往是在混沌的臨界點,因為既有社會體系無法對此擾動做出回應,而產生了新的可能性。例如,誰會想到一位突尼西亞小販之死竟可以引爆阿拉伯之春,讓好幾國的獨裁政權垮台?社會運動者的任務就是讓社會盡可能地出現「混沌的邊緣」,進而促成社會變革。 不過,作者同時也注意到,社運者製造混沌的邊緣時也可能產生意料之外的社會後果,如阿拉伯之春種下了一部分敘利亞內戰的遠因,或者佔領華爾街雖然沒有達成訴求、看似失敗,卻能在全球各地激發不同的想像,催生了二〇一四年香港的雨傘革命。這正是美國社會學家Robert Merton所說的「非意圖性後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意圖透過X達成Y目的,卻意外衍生了Z的後果,而且有時候可能連X都沒達成!
最後,作者在書中提供了自己對社運經驗的深刻反思。身為一個美國白人婦女,這些身分的「交織性」(intersectionality) 讓作者在不同國家行動有時帶來助力,有時帶來阻力。作者不會被在加薩自由大遊行中的埃及警察刁難,因為她是擁有美國護照的白人婦女,但同樣的身份,卻讓她在中南美洲的社運組織裡遭受性別歧視。在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中,白人身份讓作者擁有白人特權,不會被警察刻意找麻煩,但同時,也不自覺地助長白人社運者的白人優越感,讓白人在社運組織中握有無形的領導權,而可能忽視其他聲音。另一方面,作者雖然支持非暴力直接行動,但同時也反思社運行動飽受爭議的難題:社運人士能夠使用暴力嗎?當1999年西雅圖世貿組織抗議活動的人們破壞星巴克、麥當勞時,社運領袖應該如何回應?這個問題同時涉及組織運作(非暴力原則可能邊緣化激進派人士)、地域性(歐洲人搞抗爭比較常用破壞行動)、實際情況(當警察使用暴力時你連自衛的權利都沒有嗎?),作者也在書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值得讀者深思細究。
閱讀此書,讓我感到社會運動家某方面很像藝術家或精神分析師,他們在做的事情都是努力創造並維持住一個空間(一個新的社會藍圖/藝術想像/無意識話語),「努力使不存在的東西存在於我們之間」,這是法國詩人Paul Valéry賦予藝術的任務,我認為也同樣適用於社會運動。但是,社會運動家比起藝術家或精神分析師,卻又更有行動的迫切性,因為如果人們沒有掌握到變革的關鍵時機, 機會可能一去不復返(很多事情我們只能示範一次......)。這種迫切性使得社運家們不得不在最短時間內做出行動,也正是因為親身經歷過抗爭中的危急與困難,才讓他們能夠在行動過程中淬鍊出建造新社會的想像與希望,如德國詩人賀德林所言:「危險之所在,亦是救贖之所生」(Wo aber Gefahr ist, wächst das Rettende auch)。閱讀此書的過程中,我強烈感覺到這種希望的可能性,也深受作者投入街頭抗爭的熱情感動。我衷心的推薦此書,也期盼這本書的出版為台灣未來的社會運動提供更多動能與助益。
這是所有希望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人,都該閱讀的一本書。
什麼 是 混沌理論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終於,還清了房貸,然後住進了養老院”,這個日本老年詩詞大會竟然火了20年
“心怦了一下,以為是愛情,其實是心律不齊。”
這不是搞笑段子,是78歲的大友寬子奶奶創作的“銀髮川柳”,調侃自己的心臟病。
所謂“川柳”,是日本一種詩歌文學形式,只有17個音節,風格類似打油詩,日本每年都會舉辦“川柳”大賽,你也可以看成是段子手的盛會。
其中就有專屬老年人的“銀髮川柳(シルバー川柳)”,參與這項比賽的選手年齡平均在69.2歲,最年長的是一位106歲的奶奶,他們用幽默的方式寫下既心酸又 可愛的人生,有笑有淚。
今年是“川柳”的第20屆,因為新冠的影響,許多作品的主題也與之有關。我們摘出了“川柳”中最有趣的一些分享給大家,讀完這些匯集人生百態的文字,也許你會對生活產生新的感受。
1
“老太婆自製的口罩
我快不能呼吸了”
2
“也想試試居家辦公
但是
我沒有工作”
3
“太好吃了
但剛剛吃了什麼
我已經忘記”
4
“聽了三次
還沒聽清楚
就要微笑著假裝聽懂了”
5
“東京奧運會
我會在哪裡看呢
天堂還是人世間”
6
“LED燈泡能用很久
用壞之前
我先沒了”
7
“人生已經不迷茫了
但是
會一直迷路”
8
“早晨起來
感覺很不錯
去瞧瞧醫生吧”
9
“要是沒點病
去參加老人會
就沒有共同話題了”
10
“醫生和妻子
忽然對我溫柔了
反倒不安”
11
“我終於
還清了房貸
然後住進了養老院”
12
“東京奧運會
我是在哪裡看呢
天上還是地上”
13
“給了我成對的碗
一個給我
一個給貓”
14
“鄰居家的狗
看了我的素顏
後退了幾步”
15
“讓大家都舒心的秘訣
就是
不要講話”
16
“說是懷舊歌曲
可都太新了啊
根本不會唱”
17
“有糖尿病
但是已經沒有了
甜蜜的生活”
18
“耳朵不好使
那些想要騙我錢的人
應該也很困擾吧”
19
“你倆感情真好呀
才沒有呢
只是用他代替拐杖”
20
“理想型是比我大的女性
現在,已經沒有了”
——山田樣 92歲
21
“妝太濃”
笑話我的老頭子
頭上毛還沒我粉厚
22
“偷吃了孫子的糖果
不好意思說出口
賴給了貓”
23
“寫的字有韻味
龍飛鳳舞
其實只是手抖”
24
“手機裡的Siri是唯一一個
我問多少遍
都不會嫌我煩的”
25
“從奔馳車上下來
換乘了
輪椅”
26
“站著穿襪子
難度係數
E”
27
“好了好了不去了
去檢查一次
就多出一種病”
28
“我現在買書
早已無所謂內容
字夠大就行”
29
“站了起來
咦,我要幹嘛
又坐了回去”
30
“步幅減小了
計步器上的步數
增加了”
31
“你們別這樣”
睡個懶覺起來
家人在確認我的脈搏
32
“正睡著覺
被關心我的家人叫起來
提醒我吃安眠藥”
33
“正在斷捨離的妻子
把目光
投向了我”
34
“年過古稀
我在鏡子中
看到了我的媽媽”
35
“快跟上來啊”
妻子以前總對我說
我馬上就要,隨她而去了
36
“沒有宗教信仰的
如今卻都在
祈求神明的保佑”
37
“那個醫生
以前教我養生
竟然比我先死了”
38
“在備忘錄上
記的全是
去醫院診察的日子”
39
“血壓器
反復量
量到滿意的數字為止”
40
“過生日
吹蠟燭
吹得頭暈眼花”
41
遺書上
“全部留給妻子”
是妻子的筆記
42
“需要反復確認的
原來是愛情
現在是睡著時的呼吸”
43
“比起打齁
老頭子安靜下來
才讓我擔心”
44
“如果下雨時睡著了
遮雨板還開著
就會聚來很多人看看是不是出事了”
45
“啊~張嘴”
以前是戀愛
現在是護工來餵飯
46
“老來糊塗未必是壞事
昨天吵架生氣的事
今天已經忘掉了”
47
“內心這份悸動
以前是因為愛情
現在是犯病”
48
“用老朋友家人寄來的訃告
擦了擦老花鏡
再次確認這個消息”
49
“說好了一起白頭
結果現在
妻子的頭髮還是黑的”
50
“拍了遺像
但是笑的太過了
用不了”
51
今年參加“銀髮川柳”活動
最大年齡者是一位106歲的奶奶
這位高齡的奶奶寫出了一首非常可愛的川柳:
“以為自己變成了小孩子
這種癡呆症
真可愛”
52
投稿作品裡還出現了一些新的視角
除了老人們對自己生活的自嘲詩詞
一些年輕人也發表了川柳作品:
“對無法入食的母親的假牙
父親總是
大驚小怪”
今天的日本,每四人中就有一名高齡老人,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8%。如何面對衰老並與之共處,是每個普通人都無法逃避的課題。
在這些饒有趣味的“銀髮川柳”裡,衰老拋棄了以往的宏大與沈重,變成了一件可以輕鬆調侃的生活日常。
讀完這些“川柳”,每天焦慮的你還會對生活恐懼嗎?
幽默與悲傷居然可以這樣搭在一起,有這樣心態的老爺爺老奶奶,一定會很平和幸福的吧?
而這些“段子”,彷彿也是在提醒我們:“我們是可以從生活中找到快樂和幸福的。”
✨✨✨✨✨
🎤11月29日 (日) 專題演講:
🎤當量子力學 遇到 康德、耶穌與佛陀
🎤主講人:《生命解碼》作者 林文欣 先生
📭報名表: https://reurl.cc/d58v62
🚂心靈成長叢書(中文書與電子書):
📘量子力學與混沌理論的人生十二堂課
📘 https://bit.ly/3f2Jtr1
📕生命解碼:啟航宇宙尋根之旅
📕 https://bit.ly/2XpGhzj
什麼 是 混沌理論 在 筋肉媽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在最近的運動項目,開始接觸鋼管運動;但是,還是以「體適能」為出發訴求,期待自己在「柔軟度」「自信」「魅力散發」「核心肌群肌耐力」「臀部肌力」上都得到提升。
影片中幾個鋼管體適能動作(影片後半段),看似簡單,但其實酸炸肌肉寶寶們!
人不管到了幾歲都要學習精進,哪怕是時間很緊、世道很差……學習是不需要被任何藉口與理由排除的。如果想著混沌理論中的蝴蝶效應,說不定過去那幾年的每個小小決定,其實早已注定影響了現在與未來的生活。好比產後憂鬱在家時,我開始了第一次運動的當下,可能就扭轉了未來;當時,怎麼可能想過有一天,家人的人生也會起起落落,而我可以靠著「運動技能」來養一家子。
所以現在,只要心有慾望,就排除萬難學習。
老師是讓我敬佩無比的女孩Rody,她是我的柔軟度訓練老師,也是鋼管運動啟蒙人。
才24歲呢,卻很成熟,不只是國際證照教練,而是特技鋼管比賽的佼佼者、夢想實踐人,很清楚自己的人生要什麼、怎麼爭取。
我喜歡這樣的女孩(女人),一起運動工作好開心,用彼此的正能量,讓對方更好。
Rody終於在筋肉體適能開始教課了,包含「柔力」訓練柔軟度的課程,還有超好玩的鋼管體適能,利用鋼管動作元素,讓屁股與核心肌群酸炸了。還有女孩們常常擔心自己上半身肌力孱弱,這一堂課程將會幫助你找到美麗線條的上半身!
女人,讓彼此更加美好,是幸福的確幸。
#有週末班 #課程報名與參考連結:
https://www.jzshop.com.tw/
什麼 是 混沌理論 在 管理學張老師- 管理理念~#混沌管理系統(Chaotics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管理理念~#混沌管理系統(Chaotics Management System) 所謂混沌(Chaos)係指「隨意」及「無序」,混沌理論(Chaos theory)是一門研究混沌現象的科學,由氣象學、物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