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控制怒氣之前,記得先愛自己】
即使將怒氣發洩在別人身上,你也不會打從心裡感到滿足,自己的問題也不會冰消瓦解。若只是單純地發洩怒氣,#人便會在不知不覺當中深切感受到自己的無力感,#進而降低自信。
誠如前述,就是因為每天都面對著各式各樣的問題,導致你很快就發脾氣,或者直接把怒氣發洩到和自己無關的人身上。
如果置之不理,內心當然不會感到舒暢。無論試著回顧自己的過去,還是審視現狀,自己應該都會有深刻的體悟。
然而,若在自己的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就試圖管理和控制憤怒這種情緒,別說是控制了,當情緒到達極限的時候,想必還會失控暴走。
▍壓抑的社會,使仇恨恣意蔓延
如今,只要你表達的意見與周遭的人有一點點不同,就會在網路或社群媒體上受到攻擊,被打得體無完膚。對少數群體懷有強烈的歧視感,好像少數群體罪大惡極,因而攻擊他們的人也不在少數,讓人不禁聯想到螞蟻聚集在食物旁的景象。
這些以這種方式攻擊別人的人,在他們的意識當中,絕對懷抱著仇恨。然而 #他們並沒有深入思考這種仇恨感的對象是誰,#就被它所驅使而攻擊別人。
如果從整個社會的趨勢來看,現在的情況是,怒火非但沒有平息,事態反而越演越烈,讓人覺得憤怒已經嚴重到憎恨或怨恨的地步,這樣的事情頻繁地發生。
應該可以說,這就是試圖壓抑、管理和控制憤怒的後果吧。這不也就證明了,不僅僅是憤怒,社會上對於所有負面情緒的共同觀念,很明顯是錯誤的嗎?憤怒應該忍耐、管理、控制的錯誤概念,已經逐漸演變成無法控制的狀態,這就是現實告訴我們的事。
▍憤怒,是因為忽略了自己的心
與前述的認同需求有關,人之所以會憤怒,#可以說是因為絕大多數的人相較於自我認同,#更是以他人認同做為目標。
他人認同,是將對自己的認同和評價權利交給他人。因為 #在意別人的反應,自己的注意力當然就會集中在別人的言行,和周圍的事物上。
相較於跟隨自己的內心,這種意識也會試圖以「#對方是如何看待我的呢?」的角度,來判斷並付諸行動。
身處於資訊爆炸的現代,#越是對自己內心漠不關心的人,#越容易被別人和周遭的事情所吸引。反過來說,越是被他人,或周圍的事物吸引目光的人,對於自己的內心也會越不關心。
因此這些人會認為,與其以自己的內心為基準,#不如以他人的觀點和評價為目的,#進而採取行動。
我透過多年來的心理治療經驗,從獨特的觀點出發,藉由「自我中心」、「他人中心」的理解方法來闡述內心的機制,將其統稱為「自我中心心理學」。
這兩者的決定性差異,正如同其字面的意思,便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或是他人中心的生活方式。
自我中心的生活方式,是以自己為中心觀點來看待、思考、判斷事物,然後選擇和採取行動。因此,越是自我中心,信賴自己的程度就越高。不管是怎樣的人,都能夠漸漸變得認同自己。
相反的,他人中心的生活方式,就是以他人為中心的觀點來看待、思考以及判斷事物,然後選擇和採取行動。這種生活方式,因為以他人和外界為基準,所以更重視常識、規範、規則、規定、風俗習慣……。
這些人會試圖讓自己去 #配合、#適應外界的人事物。因此,比起重視自己的內心、想法和心情,他們認為思考和知識更加優先。
計較得失或勝負的意識,也源自於這種他人中心的心態。藉由比較、競爭來分出優劣和強弱,也是從這種他人中心的意識當中產生的。
如果自我意識的目光朝向他人和外界,想當然的,對於自己所看到的人事物,你也會漸漸變得 #沒辦法了解自己究竟是怎樣的感覺,#到底抱持著怎樣的心情和想法。
-
以上文章出自方言文化出版的《在乎別人,是對自己的情緒暴力》,經出版社同意後將部分書摘分享給大家。
其中 #的部份是我特別喜歡的幾句話,最近我剛好讀到一本關於社交焦慮的書,書中提到,有社交焦慮的人也是因為過於在意他人。
其實,「在意他人」的個性並不是不好,程度適當的話,它能使我們採取讓他人感覺舒服的話語和行動。
只是,當「在意他人」的程度太多的時候,外顯的人就可能會轉化為憤怒,而比較內斂的人可能就容易受焦慮所苦。
如何從表面的行為拆解出內含的情緒,再進一步探索內在引發情緒的起源,正念的覺察就是非常重要且實用的工具。
認識自己真的是一輩子的功課,維持日常的正念練習,可以短、不要斷,讓我們一起成就越來越好的自己。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Search
他們並沒有深入思考這種仇恨感的對象是誰 在 【在控制怒氣之前,記得先愛自己】... - 陳德中的正念天空 ... - فيسبوك 的推薦與評價
這些以這種方式攻擊別人的人,在他們的意識當中,絕對懷抱著仇恨。然而#他們並沒有深入思考這種仇恨感的對象是誰,#就被它所驅使而攻擊別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