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筆記】198:陪孩子走過分離焦慮的風暴(下) (芳瑜)
上篇提到開學第二週,Aaron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慮風暴,透過不斷重複話語,來對抗內在的焦慮情緒。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400028838206063/)
連續好幾天被這樣的行為和情緒轟炸,雖然我自覺沒有因此煩躁,但除了心疼之外,不免也開始產生很多疑問:為什麼他得到回覆的下一秒還要再次確認?為什麼他不相信我們會準時去接?
禮拜三下課時,我決定向老師提及他的行為,也順便瞭解在學情形。
老師聽了感到很意外,說:「他會這樣嗎?在學校不會這樣耶!」還說他漸入佳境,越來越適應,即使他嘴裡也會唸著想媽媽,但已經沒那麼頻繁了。
老實說,這句話實在太耳熟了,因為我也曾對家長講過。聽了這一句,我大概心裡有了底:真正要改變的,是家庭教育。
接著,老師建議我們可以對他說:「好,我聽到了。你講一次就好,我就知道了。」雖然我認為這樣不見得就能停止他的焦慮,但老師的最後一句話彷彿醍醐灌頂:「我們要幫助他。」
是的,當孩子面對想像的恐懼而陷入無法克服的焦慮時,我們除了傾聽、同理、接納與陪伴,更重要的是,#身為大人的我們要幫助他。
因此,我決定「化被動為主動」,別讓自己不自覺地和孩子一同陷入焦慮的漩渦。
─────
一、 #確認孩子的情緒與需求
因為我對孩子的理解夠充分,所以能確定他正處在極度的焦慮之中,彷彿身陷情緒風暴裡而無法獨自邁步走出。
而此時他的需求,其實並不是我隨著他無止盡的重複語句而給予無止盡的重複回應。在看不見盡頭的一來一往之間,他顯然沒有因此而緩解焦慮、變得安心,反而更加深他內心對於想像的恐懼。
他真正需要的是,大人以穩定的力量,溫和堅定地帶領他走出分離焦慮的風暴。
二、 #帶領孩子走出焦慮風暴
在同理與接納的前提之下,為了帶領他走出風暴,我的首要任務就是避免他不斷陷入情緒漩渦,甚至越陷越深。換句話說,盡量讓他與焦慮維持適當的安全距離,進而引起他的覺知。
我目前運用的方式有三:不追問學校生活、拉開焦慮的間距、以擁抱取代言語。
#不追問學校生活
上學第一週,孩子們會主動提起學校的生活,我們也很樂見他們的分享,於是一起聊了許多。但第二週開始,仔細一想,似乎只有Evonne比較願意講,而我們在聊的過程中,Aaron不太參與,只是不斷重複他想講的那幾句話。
因此,我們決定下課後就讓「他的焦慮也下課」。除非他主動提起,不然我們就盡量不多聊。即使Evonne有提到學校生活,我們在適當回應之後也暫時不再追問。
如此一來,下課的他就無須不斷回想學校的一切,彷彿再度置身於分離的情境中,因而無法緩解他的焦慮。
#拉開焦慮的間距
當他開口說:「去幼兒園的時候,我會很想你,我怕你不見。」我照樣回應:「你很想我是因為你愛我,謝謝你這麼愛我。我也很想你,因為我也很愛你唷!」將他的思念與恐懼一步步與「愛」連結。
當他開口說:「我睡完覺、吃完點心、玩玩具之後,你要快快來接我喔!」我照樣回應:「請你相信我,我一定會準時去接你。幼兒園裡還有其他小朋友的時候,我就會去接你。」向他確保不會被單獨留下,爸媽一定會出現。
但是在他隨即重複之後,我會看著他的眼睛再補上一句:「好,我知道了。你還想講的話,可以等到OO的時候再跟我說一次嗎?」他會稍微緩緩,雖然之後可能再度提起,而我會提醒他:「你記得嗎?你可以等到OO的時候再跟我說一次喔!」
藉由漸漸拉開他重複行為的間距,也同時拉開他陷入焦慮的間距,進而引起他的覺知,並重新掌控自己的行為。
#以擁抱取代言語
如果,他仍然無法掌控自己的行為,任由漫無邊際的焦慮控制他的言語,我不再隨之起舞,而是輕輕的告訴他:「我聽到了,你已經講了很多次了。你的嘴巴會累,我的耳朵也會累,所以先不講了,我們來抱抱,好嗎?」
然後他就會鑽到我懷裡,得到他所需要的安全感。擁抱,比不斷以言語回應更能有效地緩解他的焦慮。
─────
禮拜四、五,Aaron重複話語的頻率降低許多,大概從每天100次減少成50次😂至少,他開始能接受自己少講幾遍,而且也比較能夠轉移注意力了。
甚至,禮拜五有了重大突破!
那一天到校較晚,而暘斌還要趕著去上課,於是就由我獨自帶他們前往教室。雖然下車前Aaron又開始哭了,但我等他稍微穩定之後告訴他們:「媽媽沒辦法抱抱,我們要牽手一起走過去喔!(擔心兩隻都崩潰要我追著、抱著)」
路程不算遠,但要是他像前幾天一樣哭著不肯走,肯定很煎熬。所幸,這件事完全沒有發生。雖然感覺他的腳步不算從容,但還是牢牢牽著我的手,跟著我的步伐前進。
走到一半,我突然想試著收手,藉此喚起他們內在的前進力量,雖然很有可能不如預期,但不妨一試。
我說:「你們好像已經熟悉這個地方了,不用我牽手了耶?」看他們沒太大反應,便請他們手牽手走一段路(同時幫他們拍照,製造歡樂感😆)。接著,再請他們繼續牽手走上樓,並數一數有幾個階梯。不知不覺,就越來越接近教室了。
到了教室前,我照例抱抱他們、說些話。眼看情緒仍算穩定,我加碼問:「今天,你們要老師來抱你,還是自己走進去呢?」Evonne只有上學前三天有大哭,後來幾乎都是自己進去的,而Aaron就不一樣了。
沒想到,今天Aaron開口說:「我要自己走進去。」這個回答完全出乎我的預料。甚至在我還沒回神時,他竟然就火速進門、換穿鞋子,還在我的提醒之下才跟我說掰掰,然後很快地消失在我的眼前。此時,Evonne才開始要脫鞋子⋯⋯
你問,那個將他困了許久的分離焦慮呢?
我想,不是突然消失不見了,而是他的內在漸漸長出了自信與勇氣,試著去面對並轉化自己的焦慮。
昨晚睡前,他告訴我:「媽媽,你知道嗎?雖然我去幼兒園的時候會想妳,但是我還是願意去幼兒園。」
孩子,媽媽很感動。我看見了你的努力,也看見了你日漸茁壯的心。
─────
#家有雙胞胎的番外篇
看似情緒穩定、適應不錯的Evonne,其實也有她的焦慮行為。
從即將開學到現在,將近一個月來,每當她在家情緒激動,就往往忍不住尿在地上。在學校時,反而都沒這個問題,因為她是一個對外很ㄍㄧㄥ的孩子。
我直覺與分離焦慮也有關係,因此盡量溫和的處理這件事。我們屢次陪著她洗內褲、擦地板,不多說道理。
而昨晚,這份直覺終於從她的嘴裡得到了證實:
「我尿尿是因為我怕怕,我怕妳不見。」
「我去上學的時候,我想說為什麼要跟妳掰掰?為什麼妳要去工作?」
「妳離開的時候,我很難過,也很失望。」
如我所料,儘管她在校表現良好,老師也誇獎,但我明白她的內心仍有無法承擔的情緒與壓力。上學第二週,偶爾我會淡淡的問她:「妳會想我嗎?跟媽媽分開的時候會難過嗎?(對Aaron就避免這樣問)」她竟然連忙搖手否認。
那些她原本不想面對,試圖否認、壓抑的情緒,回家後就表現在失控的行為上。
她不自覺的透過這個行為,讓爸媽必須立刻放下手邊的事,專心地陪著她處理滿地的尿。簡言之,這是一種「過度尋求關注」的表現。
這一晚,趁著她坦承地面對自己的情緒,我除了告訴她,想尿尿的時候可以隨時找我,帶妳去廁所,也告訴她:
「我知道妳會怕、會難過、會失望, #妳可以有這些感受。而且,我希望妳知道,不論妳有什麼感受,不論妳會不會又尿在地板, #我都一樣愛妳。」
對於一個外在看似穩定,而內在充滿焦慮的孩子,她不需要說理,更不需要懲罰,或許她需要的,只是我引領著她看見自己的情緒,並且始終如一的愛她。
我期待那一天,她有勇氣接納自己,並在接納中清楚的看見愛。
#明天是我最後一次接送🥲
#往後三年有勞爸爸了
#不懲罰不獎勵的陪上學之路
#歡迎分享
#3y0m11d
─────
🔸延伸閱讀🔸
📌194:上學,分離與獨立的開始(上)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395538651988415/
📌195:上學,分離與獨立的開始(下)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396226851919595/
Search
以擁抱取代言語 在 #以擁抱取代言語 - अन्वेषण गर्नुहो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上篇提到開學第二週,Aaron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慮風暴,透過不斷重複話語,來對抗內在的焦慮情緒。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