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對區塊鏈有興趣的朋友,
我在任內大力推動區塊鏈應用,卸任後受到英國智庫 Blockchain & Climate Institute (區塊鏈暨氣候變遷學院)邀請出任立法政策研究部門主管。此為一個研究全球氣候變遷以及如何用區塊鏈技術來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的智庫。
這雖然是一份志願工作,但卻非常專業,,各個專家學者來自世界頂級機構,對區塊鏈技術、氣候變遷以及政策有深入研究,我帶領的部門也來自UCLA, 牛津和劍橋畢業的學生,他們有的是學法律, 環境科學, 電腦程式, 政府政策等等。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第13項就是 #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因 #氣候變遷 造成全世界自然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巨大,甚至有科學家認為氣候行動將成為達成其他16個永續發展目標的關鍵。聯合國為因應氣候變遷提出兩大策略,包括「減緩」和「調適」。「減緩」指減少人造溫室氣體排放,而「調適」指調整自然界或人類系統以因應氣候變遷的影響,例如:開發新能源。
#以碳交易市場減緩
#碳交易(Carbon trading)是國際間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採取的經濟工具之一。簡單來說,政府會先設立溫室氣體的#總量管制目標(Cap),再分配二氧化碳的#排放權(Emissions permits)給各個排碳的業者。每個業者的排碳量不能超過自身所擁有的排放權,因此排放權剩餘者能和排放權不足者進行交易,讓前者獲利而後者免於受罰。歐美國家多設有交易碳排放的「#氣候交易所」,以減排溫室氣體。
過去我也曾倡議在區塊鏈上發行碳幣。每個家庭或個人、企業或工廠,甚至公家機關,都可透過認購碳幣的方式,有計畫性地去彌補我們曾對環境所做過的傷害。我認為可以用區塊鏈的技術和「#證券型代幣發行 (#STO)」的法律監管框架來發行「#碳幣」在全球流通,形成綠色低碳金融市場,並藉此引導新創產業、活絡全球經濟。
在「氣候變遷」成為全球金融系統的系統性風險來源以後,#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便致力提升與氣候變遷相關的財務報告品質與實用性,而環境風險管理已經成為評估公司體質是否良善的指標之一。甚至,有學者認為 #企業環境責任(environmental liabilities)的重要性已發展至足以影響投資人決策與股票價格,因此應直接將環境資訊納入證券管制法規的揭露義務中,因為環境風險已經大到必須成為所有公司都應該關注的議題。
智庫已經發表了三篇區塊鏈與氣候變遷的論文:
https://blockchainclimate.org/making-the-polluter-pay-how-blockchain-can-aid-climate-adjudication/
https://blockchainclimate.org/blockchain-environmental-accountability-a-vision-from-its-energy-demand/
https://blockchainclimate.org/why-blockchain-makes-green-bonds-10x-more-efficient/
若你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無論你讀公共政策、法律、環境科學、電腦程式、工程, 或是對研究用區塊鏈技術解決氣候變遷問題,我都正在招募好手加入這個國際智庫組織,歡迎你把履歷寄給我。
[email protected] or
[email protected]
https://blockchainclimate.or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MoneyDJ理財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權值股(2330)基本上都壓回,亞泥(1102)受到山水水泥違約牽連,中華信評把亞泥長期企業信用評等由「twA+」調降為「twA」;加上今年大陸市場營運前景不被看好,外資本周以來,賣超亞泥達8千張以上,股價已經連10黑,昨日收在28.9元,是近五年來的低點。國泰金(2882)跌幅超過2%,台積電 (...
以碳交易市場減緩 在 許毓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區塊鏈可以為氣候變遷做些什麼?】
上週五我會晤非營利組織「#區塊鏈與氣候研究所(Blockchain & Climate Institute,簡稱BCI)」的所長Alastair Marke,同時也是「#英國區塊鏈協會(British Blockchain Association)」的「能源、氣候變遷及綠色經濟委員會」的主席,並擔任英國國會的專家顧問。我們討論到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及數位科技達成因應氣候變遷的策略,例如:#發行碳幣」及 #購買綠電。
#氣候變遷是全球議題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第13項就是 #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因 #氣候變遷 造成全世界自然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巨大,甚至有科學家認為氣候行動將成為達成其他16個永續發展目標的關鍵。聯合國為因應氣候變遷提出兩大策略,包括「減緩」和「調適」。「減緩」指減少人造溫室氣體排放,而「調適」指調整自然界或人類系統以因應氣候變遷的影響,例如:開發新能源。
#以碳交易市場減緩
#碳交易(Carbon trading)是國際間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採取的經濟工具之一。簡單來說,政府會先設立溫室氣體的#總量管制目標(Cap),再分配二氧化碳的#排放權(Emissions permits)給各個排碳的業者。每個業者的排碳量不能超過自身所擁有的排放權,因此排放權剩餘者能和排放權不足者進行交易,讓前者獲利而後者免於受罰。歐美國家多設有交易碳排放的「#氣候交易所」,以減排溫室氣體。
臺灣雖然已有《#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但仍尚未實施總量管制。換句話說,臺灣還沒有 #碳排放市場,而無從進行碳交易。因此,如果臺灣要成為「#綠色國家」,僅「呼籲」社會大眾減碳做環保是不夠的,政府必須有魄力的「限制」各產業的碳排放量。有了碳排放總量管制,才能試算出可能的碳權交易價格、處份金額、拍賣制度等,形成 #碳交易市場。
早在去年我以 #百萬綠行動發起人 的身份接受 #環境資訊中心 專訪時便曾倡導:「在區塊鏈上發行碳幣。每個家庭或個人、企業或工廠,甚至公家機關,都可透過認購碳幣的方式,有計畫性地去彌補我們曾對環境所做過的傷害。」我認為可以用區塊鏈的技術和「#證券型代幣發行 (#STO)」的法律監管框架來發行「#碳幣」在全球流通,形成綠色低碳金融市場,並藉此引導新創產業、活絡全球經濟。
#以購買綠電調適
近來Apple及Google等跨國企業大動作在臺灣搶購「綠電」,可見國際間已形成綠色經濟的風潮。所謂「#綠電」是指利用再生能源及環境友善之發電方式所生產的電力,而生產電力過程中,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或趨近於零,其主要來源為太陽能、風力、小水力、地熱、生質能等。你是否不禁納悶,為什麼這些大企業願意使用綠電?
在「氣候變遷」成為全球金融系統的系統性風險來源以後,#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便致力提升與氣候變遷相關的財務報告品質與實用性,而環境風險管理已經成為評估公司體質是否良善的指標之一。甚至,有學者認為 #企業環境責任(environmental liabilities)的重要性已發展至足以影響投資人決策與股票價格,因此應直接將環境資訊納入證券管制法規的揭露義務中,因為環境風險已經大到必須成為所有公司都應該關注的議題。
因此,現在各大國際企業都已經加入 #RE100 這個國際環境倡議組織。RE100是2014年發起的,由The Climate Group、CDP(碳揭露專案)、國際再生能源署(IRENA)等機構共同發起,目的是募集100家大型跨國企業,承諾在2020年前100%使用再生能源。目前該組織已獲得122家企業加入,包括蘋果、Google、微軟、NIKE、IKEA、H&M、雀巢、飛利浦、BMW等各行各業龍頭。
驅動企業買綠電的原因,也不再僅是因應 #減碳需求 或是 #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依據 RE100 調查,有 80% 的會員企業表示「#再生能源的經濟性」亦為驅動其購買綠電的原因。RE100 會員企業的獲益率較同業為佳,這表示企業若可積極擁抱綠能,反可為其創造競爭優勢。因此,我呼籲臺灣的企業認真看待環境風險管理,而政府也能盡快建立鼓勵企業實施環境政策的制度,期待臺灣藉由能源轉型帶動社會及經濟的轉型!
#限碳時代
#綠色新創
#資本市場
#環境與經濟相輔相成
🌍參觀區塊鏈與氣候研究所➡️ https://www.blockchainclimate.org/
以碳交易市場減緩 在 許毓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區塊鏈可以為氣候變遷做些什麼?】
上週五我會晤非營利組織「#區塊鏈與氣候研究所(Blockchain & Climate Institute,簡稱BCI)」的所長Alastair Marke,同時也是「#英國區塊鏈協會(British Blockchain Association)」的「能源、氣候變遷及綠色經濟委員會」的主席,並擔任英國國會的專家顧問。我們討論到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及數位科技達成因應氣候變遷的策略,例如:#發行碳幣」及 #購買綠電。
#氣候變遷是全球議題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第13項就是 #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因 #氣候變遷 造成全世界自然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巨大,甚至有科學家認為氣候行動將成為達成其他16個永續發展目標的關鍵。聯合國為因應氣候變遷提出兩大策略,包括「減緩」和「調適」。「減緩」指減少人造溫室氣體排放,而「調適」指調整自然界或人類系統以因應氣候變遷的影響,例如:開發新能源。
#以碳交易市場減緩
#碳交易(Carbon trading)是國際間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採取的經濟工具之一。簡單來說,政府會先設立溫室氣體的#總量管制目標(Cap),再分配二氧化碳的#排放權(Emissions permits)給各個排碳的業者。每個業者的排碳量不能超過自身所擁有的排放權,因此排放權剩餘者能和排放權不足者進行交易,讓前者獲利而後者免於受罰。歐美國家多設有交易碳排放的「#氣候交易所」,以減排溫室氣體。
臺灣雖然已有《#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但仍尚未實施總量管制。換句話說,臺灣還沒有 #碳排放市場,而無從進行碳交易。因此,如果臺灣要成為「#綠色國家」,僅「呼籲」社會大眾減碳做環保是不夠的,政府必須有魄力的「限制」各產業的碳排放量。有了碳排放總量管制,才能試算出可能的碳權交易價格、處份金額、拍賣制度等,形成 #碳交易市場。
早在去年我以 #百萬綠行動發起人 的身份接受 #環境資訊中心 專訪時便曾倡導:「在區塊鏈上發行碳幣。每個家庭或個人、企業或工廠,甚至公家機關,都可透過認購碳幣的方式,有計畫性地去彌補我們曾對環境所做過的傷害。」我認為可以用區塊鏈的技術和「#證券型代幣發行 (#STO)」的法律監管框架來發行「#碳幣」在全球流通,形成綠色低碳金融市場,並藉此引導新創產業、活絡全球經濟。
#以購買綠電調適
近來Apple及Google等跨國企業大動作在臺灣搶購「綠電」,可見國際間已形成綠色經濟的風潮。所謂「#綠電」是指利用再生能源及環境友善之發電方式所生產的電力,而生產電力過程中,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或趨近於零,其主要來源為太陽能、風力、小水力、地熱、生質能等。你是否不禁納悶,為什麼這些大企業願意使用綠電?
在「氣候變遷」成為全球金融系統的系統性風險來源以後,#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便致力提升與氣候變遷相關的財務報告品質與實用性,而環境風險管理已經成為評估公司體質是否良善的指標之一。甚至,有學者認為 #企業環境責任(environmental liabilities)的重要性已發展至足以影響投資人決策與股票價格,因此應直接將環境資訊納入證券管制法規的揭露義務中,因為環境風險已經大到必須成為所有公司都應該關注的議題。
因此,現在各大國際企業都已經加入 #RE100 這個國際環境倡議組織。RE100是2014年發起的,由The Climate Group、CDP(碳揭露專案)、國際再生能源署(IRENA)等機構共同發起,目的是募集100家大型跨國企業,承諾在2020年前100%使用再生能源。目前該組織已獲得122家企業加入,包括蘋果、Google、微軟、NIKE、IKEA、H&M、雀巢、飛利浦、BMW等各行各業龍頭。
驅動企業買綠電的原因,也不再僅是因應 #減碳需求 或是 #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依據 RE100 調查,有 80% 的會員企業表示「#再生能源的經濟性」亦為驅動其購買綠電的原因。RE100 會員企業的獲益率較同業為佳,這表示企業若可積極擁抱綠能,反可為其創造競爭優勢。因此,我呼籲臺灣的企業認真看待環境風險管理,而政府也能盡快建立鼓勵企業實施環境政策的制度,期待臺灣藉由能源轉型帶動社會及經濟的轉型!
#限碳時代
#綠色新創
#資本市場
#環境與經濟相輔相成
🌍參觀區塊鏈與氣候研究所➡️ https://www.blockchainclimate.org/
以碳交易市場減緩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權值股(2330)基本上都壓回,亞泥(1102)受到山水水泥違約牽連,中華信評把亞泥長期企業信用評等由「twA+」調降為「twA」;加上今年大陸市場營運前景不被看好,外資本周以來,賣超亞泥達8千張以上,股價已經連10黑,昨日收在28.9元,是近五年來的低點。國泰金(2882)跌幅超過2%,台積電 (2330) 收低1%以上,鴻海 (2317) 鎖定裸眼3D技術,連同中視新影合作建立「微影2025移動社交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軟硬整合,不過昨天也隨著大盤走低,收盤跌幅0.24%。聯發科 (2454) 遭到外資看衰,昨日重摔2.82%,失守季線大關。面板雙虎在全球面板大廠大尺寸面板出貨排名沒有改變,群創 (3481) 第三、友達 (2409) 第四,昨天股價同步走跌。電子類股指數(TSE23)也跟著跌幅擴大。但中小型股相對活潑,電子股以太陽能族群最強,包括達能(3686)、昱晶(3514)、國碩(2406)、茂迪(6244)、新日光(3576)、中美晶(5483)都有3%以上的漲幅。尤其國碩因為本業好轉,加上轉投資的太陽能導電漿碩禾高獲利貢獻,國碩第3季EPS達0.44元,終結連四季虧損,股價從周一23.55元的低點起漲,昨日在利多加持下,盤中漲幅一度逼近9%,收盤前漲幅收斂,終場上漲6.52%以28.6元作收,成交量則爆出超過2.6萬張大量,是否代表換手成功,今、明兩日是關鍵。其他如安勤(3479)、台郡(6269)、宏捷科(8086)、微星(2377)、碩天(3617)、康舒(6282)、璟德(3152)、原相(3227)、旭準(6409)股價表現亮眼。璟德(3152)今年第3季營收、獲利均創歷史新高,受惠於智慧型手機4G元件需求強勁,第4季業績持續看好,在傳出「第4季會是今年最好的一季」好消息激勵下,昨日股價逆勢大漲超過8%,盤中還攻上漲停,三大法人全數站在買方,單日合計買超1,362張。再看到汽車零組件部分,東陽(1319)、同致(3552)、F-廣華(1338)、鼎翰(3611)、敬鵬(2355)、健和興(3003)也都獲得買盤推升。
資金大舉進入生技股(TSE31)。在現行IPO制度下,大股東與高階經理人為了支付資本利得稅必須賣股票,這就降低投資人追高IPO標的的意願,影響最大的就是生技族群,如今廢除掉了,投資氛圍可望重新活絡。生技族群先前在新藥股王浩鼎(4174)拉高穿過500元大關之後,高價股越來越多,從F-麗豐(4137)、佰研(3205)到F-康友(6452),股價都站上300元。昨天看到股價在更低位階的鐿鈦(4163)、F-合富(4745)也開始大漲。原料藥則有神隆(1789)大幅拉高,包括生泰(1777)、旭富(4119)以及永日(4102)也紛紛跟進,製藥股像生達(1720)、濟生(4111)、晟德(4123)也都加入輪漲行列,整個類股的多頭氣勢已經成形。其他像是邦特(4107)、南光(1752)、東洋(4105)、鈺緯(4153)都很強勁,似乎有中期資金介入的味道,不過專家也提醒短線量能暴增,增加拉回的機會,操作上不要追高,等拉回可選擇本益比較低的標的介入。強勢股還要看到永豐餘(1907)受惠前3季獲利年增2倍,第4季又進入旺季,加上家紙產能明年大躍進等利多支撐,昨日股價開高走高,終場大漲5.26%,收在11元,成交量3,365張,較前一個交易日爆增近14倍,跳空站上季線,並一舉突破半年線和月線。永光(1711)因為特化、碳粉及醫藥業績推進,適時減緩色料業績趨緩缺口,昨日以21.65元逆勢收紅,漲幅5.61%,成交張數4,895張,比前一個交易日增加超過2.7倍。其中,外資、自營商分別買超612張和107張,投信則賣超479張。
證所稅廢除了,但昨天盤勢卻呈現利多出盡,不過散戶對台股後市信心加溫,昨日融資餘額大增將近12億元來到1,450.18億元,創下8月24日台股自低點7,203點反彈以來的新高。
每日觀盤重點,歡迎訂閱MoneyDJ TV的粉絲團哦!
https://www.facebook.com/moneydjtv
以碳交易市場減緩 在 淺談碳交易市場的法規趨勢 的相關結果
在此趨勢下,與碳排放、碳交易及揭露措施相關之監管法令可預期將會持續發展,最終希望能達成相關規範趨於一致的全球單一碳市場目標,除了具體減緩氣候變遷 ... ... <看更多>
以碳交易市場減緩 在 碳權、碳費、碳稅是什麼?碳交易市場如何運作?是否真的能 ... 的相關結果
碳稅與碳費不同於上述碳交易市場的「以量制價」(控制碳排放總量,讓市場的供需來決定排碳的價格),而是由「以價制量」的方式來促進減排,透過直接對每噸 ... ... <看更多>
以碳交易市場減緩 在 碳權、碳費、碳稅是什麼?碳交易市場如何運作?是否真的能 ... 的相關結果
碳稅與碳費不同於上述碳交易市場的「以量制價」(控制碳排放總量,讓市場的供需來決定排碳的價格),而是由「以價制量」的方式來促進減排,透過直接對每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