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連續+0 兩週無新案 請一起支持疫苗施打】
■連續4天+0(暫時換張圖),高雄自6/7以來,兩週內僅有2例都是已早被匡列個案。(補充:如果高雄獨立有自己的國境,根據《疫情警戒標準及因應事項》現在算是一級警戒)
■感謝美國贈我250萬劑疫苗,去年陳其邁在副院長任內,就已經參與和美方多方面防疫合作,台美是真朋友,真進展。
■全國疫情有改善,期望本週雙北能加油,降到百例以下。由於高雄和北部交通來往密切,需要全台一致努力防疫,才能控制疫情。
■明天有五大大型接種站,38站社區接種站,目前疫苗接種不需等候,請長輩儘速接種。
■所有住宿型機構,除了零星個案外全部已接種疫苗。基層診所也都超過95%接種疫苗,高風險單位疫苗已經打得差不多。
#高醫鍾院長上課時間:
■目前美國疫苗從去年年底開始,施打316,048,776劑,至少施打一劑有52.71%,完整兩劑44.39%。(不要忘記美國去年投資180億美元研發疫苗,有數十億研發經費等於是砸到水裡面沒回收的)
■美國到5/19,65歲以上疫苗注射率就達84.7%。施打疫苗後,住院人數從去年的高峰均全部下降,高齡死亡率也明顯下降。台灣80歲以上武漢肺炎致死率26.9%,70-79歲11.5%,呼籲高齡者盡快施打疫苗。
■截至目前,並無台灣人證實因注射疫苗死亡。
■疫苗致死的兩種可能:急性的過敏性休克(多半發生在30分鐘內),血栓反應(主要在接種5~16天後出現),上述兩種發生率大致為百萬分之一。而打完疫苗1~2天的死亡案例,目前已解剖者均和疫苗無直接相關。
■AZ疫苗因為免疫系統老化,抗體生成相對少,也因此副作用比率較低。
■在未接種疫苗下,每天台灣平均有261位75歲以上長者死亡,反而要小心是否在接種疫苗前就身體不適,或是接種疫苗時久後出現中暑等等狀況。
■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洗腎、中風、心臟病、肺部疾病、肝臟疾病、神經疾病...都不是打疫苗禁忌症。
■癌症病患也 #建議施打,mRNA疫苗所需的劑量可能比一般人高,另外幹細胞移植接受CAR-T治療,建議間隔三個月再打;實質固態瘤(非血癌的大部分腫瘤),建議和化療間隔1~2週。
■一般病房出院14天內,加護病房出院28天內(專家意見無實證),或是慢性病控制不好,急性病發作,建議暫緩施打疫苗。
■疫苗打完加壓1-2分鐘不要揉,留觀15-30分鐘,多喝水休息均衡飲食。第2~3天有不適可服用普拿疼,紅腫部分可間歇冰敷,不適狀況未改善儘速就醫。
■洗腎患者不能多喝水,還是可吃退燒藥多休息。可少量補充水分注意體重(注意 I/O balance)。
#今天小編補充一下:
■疫苗會持續進來,請不分黨派一起支持防疫。
■500多萬劑疫苗,依目前速度打到七月底都打不完,改善疫苗施打流程,逐步開放施打族群才是重點。
■各位如果從去年一直注意下來,疫苗打太少,染疫要政府負責;疫苗打很多,致死案例要政府負責;疫苗沒得打怪政府無能沒進口;疫苗沒人打,怪政府進太快會過期。一邊吵著要進口中國疫苗,一邊又罵收美日疫苗是乞丐。一邊嫌沒有投資發展國產疫苗,一邊又嫌買國產疫苗是圖利廠商。種種疫苗謠言滿天飛,難怪美國說台灣的「政治疫情」比「武漢肺炎疫情」更嚴重。
Q&A
■今天有人聽到口耳相傳假訊息就去打疫苗,衛生局強調還是依照造冊,一定會通知,收到通知再前往。
■高雄旅遊泡泡,目前因考慮國內還有疫情難以確實防範,暫不考慮,依疫情調整。
■Moderna疫苗目前先開放1~3類人員施打,未來若開放,除非有禁忌者AZ和Moderna接種對象無分別,拿到什麼打什麼,能打得到的就是好疫苗。
■聯合報再問分區解封,這其實是中央權限,指揮中心稍早已經回覆過。另外其邁特別提到,雙北是否能重新加強疫調,找到每一案的感染源,是能否控制疫情的關鍵。
■目前疫苗都是公費疫苗,拿到Moderna或AZ不要再挑了(補充:你要指定可以自費去美國打。)
■6/19接種率確實有下降(38.69%),今天到中午為止應接種6610人,實際接種1147人(約22%,整天大概也40%左右),希望大家不要再傳疫苗謠言,或是等某品牌疫苗,該打就去打。
住院化療流程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學員提問】#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問:如何將大量的數據以簡明的圖表呈現,並清楚表達成果?以及製圖技巧?
⠀
答:(蔡依橙)
⠀
建議應該 #反過來問:「我的文章需要有哪幾張圖表,才能讓人光看這些,就懂我的研究作了些什麼?」
⠀
所以,大量數據不需要呈現,就像你收集了兩組,各 1000 人的存活資料,我們不需要去畫一個具有 2000 筆資料的表格,而是需要一張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用兩條線以及一個 p 值,去說明「意義」。
⠀
以大型研究來說,通常圖表的準備是這樣的:
⠀
1⃣. 研究收案流程圖,包括總人數、排除條件與數目、分組、失聯或退出、最後收案數目。
⠀
2⃣. 基本資料比較 (demographic data),確認這兩組在各種非實驗變項(或稱控制變項),沒有差異,是可以比較的,這樣之後的比較才會有意義。
⠀
3⃣. 各種分組後,end points 的比較,通常會很多張。可以用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forest plot或表格來表現,就看用哪個最能表達出重要的研究成果。
⠀
(參考圖片請見原始連結) 臨床收案流程圖,可用 PowerPoint 或 Visio 繪製。(Tsai IC, et al. European Radiology 2009)
⠀
至於製圖技巧,這正是我們要用一堂課程與互動實作,總計超過三小時,來讓各位學習並實作的題目啊!
⠀
⠀
🗣 錯過今天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讓你扼腕?
⠀
🔸 全新梯次來囉,初學者也能順利學習的課程!
🔸 好評加開|6/20(日)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立刻報名|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 新手入門須知,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
✓ 怎麼投才正確?擬定期刊選擇策略。
✓ 研究計畫申請:管道、重點、訣竅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
⠀
【實際建議】大道理人人會說,但應用時所遭遇的種種困難,該如何克服,就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內科陳一銘醫師,復健科吳爵宏醫師,放射科蔡依橙醫師,與你一樣的世代,超過 200 篇 SCI 發表經驗,給你最實用的建議。
⠀
【實作統計】完全無經驗者也能上手,新思惟口碑互動實作時間,再次改款,讓您在樂趣中學會統計應用,並在「您自己的電腦」實際完成,製成可投稿數據圖。過程中有任何問題,資深助教隨時幫你!
⠀
【課後回饋】運用上課學到的技術,完成回家功課,並由講師親自閱讀,並給予回饋,用多年指導住院醫師的經驗,建議您未來努力的方向。不只給你魚、給你釣竿,還指導您,該怎麼設計一支屬於你自己的釣竿。
⠀
⠀
📣 工作坊最新快訊
⠀
▪ 張俊鴻醫師團隊,關於診斷阿茲海默症的新指標與機器學習之系統性回顧,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刊登!
⠀
▪ 溫晨越醫師團隊,分享移植腎在體外以軟式輸尿管鏡取出腎結石之手術影片,以致編者信形式,獲 Asian Journal of Surgery 刊登!
⠀
▪ 周旭桓醫師團隊,關於乳癌經化療與手術後,局部復發之因素研究,獲 BMC Surgery 刊登!
⠀
▪ 【年度成績】2020 年新思惟之友 SCI 論文發表,共 689 篇!
⠀
▪ 【最新單月】2021 年 3 月 PubMed(SCI),共有 74 篇!
⠀
⠀
⭐ 講者陣容
⠀
【陳一銘】與科內的實驗室、國衛院、老人醫學 與 健保資料庫 的團隊均有合作,主題圍繞著老人醫學與免疫風濕專長,發表超過 120 篇 SCI 論文。四度獲得「青年醫師論文獎」。
⠀
【吳爵宏】連續兩篇 original article 於頂尖期刊 Radiology 刊登,並獲邀與雜誌主編連線訪問,錄製 Video Podcast,向全世界讀者介紹研究成果,發表超過 60 篇 SCI 論文。
⠀
【蔡依橙】SCI 文章超過 60 篇,聚焦在自己的專業核心、投稿命中率高達八成、標竿論文引用超過 100 次的策略型研究者。曾指導多位醫師發表 SCI 論文,並登上國際舞台。
住院化療流程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6/4 星期四 絕對音樂】
「改變自己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強大的內心世界』;
不管碰到任何問題,都不會被自己打敗,
不會因此自責、愧疚,更不會覺得自己不好…」
SO~~改變,是跟今天之前的錯誤說再見;
改變,是為了讓自己更好!
你~~改變了嗎?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好期待明天的晚餐!日本安寧病房的啟示:好好吃飯,就是好好活著…》
故事的舞台,發生在大阪一家基督教醫院。這裡的安寧病房,收治了許多即將迎向生命終點的癌症末期病患,但特別的是,每個禮拜六的晚上,院方會特別開放一餐讓病患自由「點菜」,想吃什麼都可以自己決定。
大家提出的願望清單可說是五花八門。除了像是壽司或是牛排這類很受歡迎的美食之外,很多人則是表示想要吃「媽媽做的可樂餅」這類帶有過往記憶的食物。
每週一次的特別晚餐 讓日子有盼望
開放病人自由選擇想吃的食物之後,醫院內開始有了一些變化。在星期五的下午,院內的營養師就會詢問患者「明天晚上想吃什麼呢?」而且並不是只詢問想吃什麼而已,也會確認具體的細節(例如:可樂餅裡面有肉餡嗎?蛋包飯的蛋是蛋皮還是半熟蛋?),以忠實呈現患者心目中所想的樣子。
從醫院的角度來說,要這樣為每個病人量身製作不一樣的餐食,無論是廚房的烹調作業流程,或是院方的成本支出,其實都多了些負擔。「但是大家都對此甘之如飴,不嫌煩也不喊累,只希望盡可能完成患者們的願望。」
久而久之,每到這個時候,大家就會開始討論「好期待明天的晚餐!」「你點了什麼菜?」病房內的氣氛也隨著活絡起來。
然而,這裡既然是安寧病房,也就代表著住在這裡的患者,其實大多是不久於人世的癌症末期病人。他們平均住院的期間約在3個禮拜左右,也就是說,他們能夠點餐的機會,約莫也就只有3、4次。
人生的最後晚餐 吃的是回憶
訪談了其中14位病人,並將他們的故事集結成書的作者青山由美子說,在訪談過程中,只要聊起食物,大家的臉上總是充滿笑容,「過去在醫院裡,他們的人生只剩下疾病,還有「只剩下幾個月」的末期病人身分。除非本人主動提起,我們盡量不觸及跟治療有關的細節,而是聊著『成為癌症患者之前』的事。」
食物永遠是一個隨時隨地可以喚起記憶的話題,從小時候吃些什麼、聊到過往窮苦如今卻很懷念的日子、年輕時的人生歷練或是老家的往事。「有時候連一旁的家屬都會驚訝地說:這些話我們從來都沒有聽他說過呢。」
曾有一位女性希望能夠吃到「高級餐廳做的那種濃湯。」她一輩子為了維持家計,除了做菜精打細算,更從沒吃過任何豪華料理,「沒想到能夠在人生的最後心想事成,吃到夢想中的食物,這樣我這輩子也沒什麼遺憾的事了。」
癌症病患經常會因為化療或是病痛而沒有食欲,甚至難以進食。但這頓特別的晚餐,幾乎每個人都會吃得一滴不剩。「吃不下對於患者本人來說,其實是件令人沮喪的事情,久而久之,很多人會變得不喜歡吃飯。但如果是自己真心渴望的食物,當然吃得特別開心。」
家人 是最好的佐餐良伴
推行了一段時間後,患者們的心境逐漸有所變化:除了期待每週的這一頓特別晚餐,大家也開始偶爾會提出「今天想去屋頂曬曬太陽呢。」一類的要求,不僅在日常生活中產生了想做什麼事的念頭,也開始會和其他的病友聊天,顯得愈來愈有精神。
這個「特別晚餐」的制度之所以設計在週六的晚上,也藏有院方的細心考量。因為許多家屬會在週末前來探望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中享用這頓特別的料理,自然也會感覺特別美味。
儘管在心情上有著截然不同的變化,但畢竟面對的是癌症末期的病患,曾有患者原本還能笑著揮別,約好下次再來聊天,但到了再度造訪的時候,已是無法說話的彌留狀態。
好好吃飯 就是好好活著
「一般人可能認為安寧醫療是一個很悲傷的環境,但在我的記憶裡,或是訪談中錄下來的聲音裡,他們都是滿面笑容、快樂地說著話,對明天有著期待,而非等待死亡。」青山小姐如此說道。」
還有一個令她印象深刻的個案,是一位高齡女性,她很喜歡這裡提供的餐食,經過9個月的治療後病況趨於穩定,甚至能夠離開醫院,到一般安養設施居住。「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她覺得安養院的飯不合胃口,愈來愈沒食欲,以前喜歡看的書也沒興趣了,最後竟然病況惡化而過世。」
「這位女士的家屬感慨萬千地告訴我:沒想到僅僅是吃一頓好吃的飯,竟然是這麼重要的事。」
這家醫院的副院長說,安寧醫療的目的,不僅是減少患者的痛苦,更是要讓患者在照護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被重視。如此一來,即使是到了最後一刻,都可以懷抱活著的動力。
如果只剩下3個禮拜可活,你最想吃的又是什麼呢?在人生最後的饗宴,其中或許就藏著每個人的生命中最珍貴的記憶。
(文章來源:https://50plus.cwgv.com.tw/articles/index/18192?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post&utm_campaign=)
***************************
住院化療流程 在 癌裡愛裡- 210122 第六次化療原本1/19該住院做的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在出發之前稍微Google 了一下和信門診化療中心的流程以及一些癌友過去的經驗談免得碰到一堆搞不清楚的狀況會很難應付要打化療已經身心俱疲我不想再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