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上市📖|#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黃啟團(資深心理學導師)
🔥任何一段糟糕的關係,必有你的一份「功勞」。🔥
▌當當網暢銷TOP 1。▌
▌3千多萬用戶「壹心理」聯合創辦人、
22年資歷重量級心理學導師,當頭棒喝。▌
😠你怨:「我都是為他好,為什麼他完全不領情?」
😭你哭:「我這麼努力愛他,為什麼他就是不愛我?」
🤬你恨:「為什麼他老是針對我?」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無意識中教會了別人如何對待自己。
◆◆◆
你從一家公司換到另一家公司;
你從一段不順的感情換到另一段感情;
你看破了,卻又從一座寺院換到另一座寺院……
▌如果在你的身上,同樣狀況一再發生,要留心:這可能就是你的「#內在模式」。▌
#逃避模式、#悲觀模式、#裝忙模式、#受害者模式、#操控模式、#焦慮模式……每個人的行為,都受到內在隱藏的習慣模式影響。你哀嘆老遇上不負責的渣男?抱怨同事把你當隱形人?傷心孩子對你冷冰冰?然而,是誰把你自己逼到如此境地的呢?
📌別人傷害你一次,你為什麼要傷害自己很多年?
📌你否定了別人的所有,讓他如何與你溝通?
📌你剪斷了孩子的翅膀,卻抱怨他不會飛翔……
📌說什麼「我都是為你好」,只不過是一種操控。
資深心理學導師黃啟團將二十多年經驗,精煉為行動智慧。他不像別的心理學大師溫和婉轉,因為好話可以安慰,但真話更有實際助益──他的話,刺中我們內心的困獸,激勵我們跳脫固舊模式,覺悟人生還有新的可能性:
▌你今天之所以要更好,並不是出於生存需要,不得不跟別人比,而是你選擇讓自己變得更好。▌
◆◆◆ 10個轉念,升級你的生命軟體 ◆◆◆
1️⃣ #關於追夢:「心想事成」,真的是好事嗎?
在當下視野範圍內的心想事成,基本上沒什麼意義,因為眼界決定了目標。與其盲目追夢,不如靜下來好好想想,究竟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2️⃣#關於彈性:「不吃回頭草」的馬,真的是好馬嗎?
身後的草不夠好,當然可以不回頭吃。但如果後面的草已經重新長了出來,放著更嫩、更香的草都不回頭吃,充其量只是一匹笨馬。
3️⃣#關於安穩:循規蹈矩不犯錯,就是最好的人生?
走別人走的路、說別人說的話、思考別人思考的問題,你這個獨立個體的存在價值在哪裡?沒有自己的思想、點子、路子,你最終只能被淹沒在人海中。
4️⃣#關於衝突:「對事不對人」,就是最好的處事原則?
關係緊張,也許正因為太對事不對人,因為事情有對錯,但人沒有。事在人為,緩解緊張關係最好的辦法是從人開始,看見對方的價值、情感與需求。
5️⃣#關於寬恕:別人傷害你一次,你為什麼要傷害自己很多年?
傷害過我們的人確實可恨,對他們充滿憤怒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但與其責怪瘋狗,不如療癒自己的傷口,「寬恕」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好,與別人無關。
6️⃣#關於有錢:窮不是你的錯,但如果窮得太久,也許是你的錯。
當一個人賺錢只為自己享受,不顧別人時,如何能獲得別人的支持?「人」是最寶貴的資源之一。
7️⃣#關於卡關:面對困難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是解決困難。
有些困難根本無須解決。一旦清楚了想要什麼樣的結果,便去學習需要的相應能力,當能力提升了,原來的困難自然迎刃而解。
8️⃣#關於討好:你誰都不敢得罪,只好得罪你自己了。
「討好」只能讓你獲得表面和諧以及短暫利益。你不願意得罪眼前人,卻很可能正在得罪更多的人,包括那些重要的人,還有你自己。
9️⃣#關於當下:焦慮,其實是一份精心偽裝的「禮物」。
焦慮是把還沒發生的事放到現在來害怕。但是當你自問:「要化解未來可能發生的危險,我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就已將對未來的焦慮轉化為當下的行動。
🔟#關於相愛:女性常說「若我告訴他,他才做,那就沒意思了」……
但如果你不說,那就更沒意思了!就連父母也未必知道你想什麼,何況是成長背景、性別都和你不同的人。你不跟他說,他怎麼知道你要什麼呢?
⭐️本書特色⭐️
---🍁 不是人生困住你,是習慣的人生模式困住你。🍁---
Q:你是否曾經陷入人際關係的糾結❓
Q:你是否曾經和家人、朋友、同事衝突不斷❓
Q:你是否偶爾感到憤憤不平,覺得身邊的人都很難相處❓
▌#關係是互動出來的,有沒有可能是你把對方培養成今天這樣?▌
▌#他人是一面鏡子,透過鏡子,我們看到的其實是真實的自己。▌
💖💖💖【強力推薦】💖💖💖
謝文憲 謝文憲-憲哥粉絲團(企業講師/作家/主持人)
張德芬 張德芬粉絲團(暢銷作家/身心靈成長導師)
💝💝💝【專文推薦】💝💝💝
#吳曉波(知名財經作家/著作兩度入選《亞洲週刊》年度圖書)
經濟有經濟的規律,人性也有人性的規律,對於企業家來說,心理學是對經濟學很好的補充。黃啟團的新書《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是一本關於人性規律的書,如果改變不了大的環境和格局,這本書可以幫助你看清自己和他人的處事模式,規避人際關係方面的雷區,值得商界人士閱讀。
#周國平(作家)人活在世上,除吃睡之外,不外乎做事情和與人交往。與人交往,包括同事、鄰里、朋友關係以及一般所謂的公共關係,也包括由性和血緣所連結的愛情、婚姻、家庭等關係。從一個人如何與人交往,尤能見出他的做人。
#無論你今天過得如何 #只要你願意 #你都可以變得更好
🔥#12月6日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熱騰騰上市🔥
個體經濟學之父是誰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週五出爐的美中貿易「第一階段協定」,馬上就傳出說中國根本不簽,還要再談。週末的中國媒體,絕口不提協定成果,就是惡兆,現在敢直接打川普的臉,我們等著看有什麼下場。另一方面,騰訊又偷偷地開始播NBA的比賽,好像一切都沒發生過一樣。這兩個事情加起來看,我們可以認定,北京對國家的掌控力仍強,對愛國主義的控制仍然能收能放。而這也同時表示,共產黨的統治菁英,自信滿滿,自以為是不急不徐地「玩」著川普。
對香港的反抗運動來說,當然是不妙的。最後,還是只能靠川普,把共產黨凌遲處死了。
另外的新聞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發給了三個做發展經濟學的經濟學家,其中包含了第二個得獎的女性,同時也是史上最年輕的得獎人,Esther Duflo。來回顧一下我在2011年寫的報導。
杜芙蘿(上)
要做善事,我們想到的都是到非洲幫助難民,不管是到那一個國家,不管是去做什麼事,和一群黑黝黝的黑人照相,很可以是歐美白人和亞洲有錢人掛在牆上的戰利品。我是沒有資格去批評他們,因為我什麼也沒做,而且很多到非洲做好事的人,做的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事。看比爾‧蓋茲好了,誰能像他一樣,一出手就是幾億美金在做善事,這不是贖罪券那麼簡單的花錢買心安。
但是做善事,就像做事一樣,要講方法,要講目的,要檢討反省。要講人類社會的方法,當然是要靠我們無所不在的經濟學家了。最近在經濟學界裡的顯學,就是有關這方面的發展經濟學,顯學的證據之一,就是美國經濟學會在今年把號稱比諾貝爾獎還難得的克拉克獎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頒給了麻省理工的杜芙蘿(Esther Duflo)。比諾貝爾獎還難得是因為,這個獎只頒給四十歲以下的經濟學家,在今年以前還兩年只頒一次,Paul Samuelson和Milton Friedman都是早期的得主。想想看,經濟學家平均在三十一歲拿到博士學位,在九年內得發展出自己的研究領域,還須得到人人都認為自己最厲害的經濟學家廣泛的認可才有可能得獎,多不容易。蘋果橘子經濟學的李維特Steven Levitt也是早慧的得主之一。
杜芙蘿做的事,和李維特還有一點關係,我們都稱之為應用個體經濟學。李維特之前還說過一個和杜芙蘿有關的八卦,他說杜芙蘿和去年克拉克獎章得主,也是法國人的Emmanuel Saez兩個是麻省同學,一起上就業市場的時候,還在談戀愛,還同時是學界注目的焦點,芝大搶在就業市場開始前,就請兩個一起先到芝大演講、面試。毫無疑問,兩個都拿到芝大高薪的合約,但是都被別人搶走,看有多受矚目。
和李維特不一樣的是,杜芙蘿沒有大量用幫助變數(instrument variable)來找因果關係,而是用準實驗(quasi-experiment)的方式確立因果關係。比如說,我們常講高師生比例對學童教育很重要,但到底有多重要,多花錢請老師,真能提高教育水準嗎?杜芙蘿和其它兩個大牌,就在肯亞,隨機選了一些學校,幫他們每個班級多聘用一個老師。在和其它對照組相比之下,發現多一個老師的班級,因為老師會偷懶,學生的成績並沒有變好。
類似這樣的研究,杜芙蘿還有很多,多半在教育和衛生健康這些我們一般認定和經濟發展有關的項目上。意義當然很大,你如果跟比爾‧蓋茲說,因為老師不足,而造成非洲經濟發展落後,所以要跟他要個一億美金請老師,結果後來發現沒有用,那不是就像我開頭說的,做善事沒用對方法嗎?那還不如不要做。
杜芙蘿的研究,其實直指人的自利本性。如果善事沒有針對人性誘因設計出一套可行的方法,那只是有錢人自我安慰而已,只要制度設計對,錢不用很多,就可以大幅幫助落後國家。比如說,在她這個研究裡,她和其他兩名教授發現,明明施肥可以增加農作物產量,而改善生活,為什麼肯亞的農民不願意施肥,就算政府大幅助肥料,也不見普遍施肥。他們發現,在剛收成後,給農民買肥料大幅折扣,會有很強的效果。就這樣一個小小的改變,不用多花錢,就解決人性偷懶的問題,這不是比找影視明星去慈善義演更有用嗎?TED的演講,有她自己對這些發展經濟學演進的看法。其實想一想,她做的事,和貝克說的學經濟的初衷,有相呼應的效果。但是像是對蘋果橘子經濟學的反彈一樣,一些大老,像是MIT的Daron Acemoglu(也得過克拉克獎章)和普林斯頓的Christopher Sims(得諾貝爾獎的呼聲很高),對類實驗經濟學的受歡迎,不以為然。到底怎麼回事?
杜芙蘿(下)
杜芙蘿在麻省理工的Jameel Poverty Action Lab (
科學研究上,對照實驗是確認因果關係的最佳途徑,但是醫學或是經濟學的研究,還有另外一層考量,就是實驗對象沒有辦法是一模一樣的群體。比如說新葯的實驗,雖然對兩群人做了對照實驗,但我們不能直接判定,兩群人治療結果上的差距就是治療的成效,說不定其中一群人剛好有一種基因是另一群人所沒有的,而有這個基因,葯才會有效。所以我們得把實驗隨機化,確保兩群人在各種特性上,分佈是一樣的,沒有統計上的區別。
很多時候經濟學是無法做隨機實驗的,你能想像說柏南克為了想知道寬鬆的貨幣政策對經濟成長的影響,而對美國經濟作實驗嗎?當然不可能,一來結果成敗影響太大,沒有人可以容許他亂搞,二來,沒有隨機的對照群體讓他比較,結果的判讀也一定不準確。
但是發展經濟學,尤其是個體範圍內的研究,非常適合隨機對照實驗。不但在落後國家有大量的群體供這些經濟學家實驗,因為這些地方比較貧窮,研究計劃不用花多少錢,就可以取得大量數據。所以在非洲,尤其是講英語的肯亞,還有在南亞的印度,各式各樣的計劃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不少美國的大型慈善機構、基金會等,也非常願意經濟學家投入這方面的研究,做善事,真的得像做事業一樣才行。幾個力量加下來,讓杜芙蘿及J-PAL不紅也不行。
但隨機實驗畢竟不是萬靈丹,照Christopher Sims的說法,這些「機巧」的方法,是在逃避計量技術進步上的挑戰。身為一個堪稱瘋狂的計量經濟學家,他當然有十足的立場罵這些後輩不長進。這個批評,尤其是在總體經濟學上,是非常有力的。就像我舉的柏南克的例子,在可見的未來,我們永遠沒辦法在這個議題上做有意義的對照實驗。建結構模型(structural models),然後設法測出參數,將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只能想辦法不斷地改進我們的模型和計量方法。不過傅利曼說,這個問題也不是經濟學獨有的,他說高等的天文物理,也是一樣沒辦法做對照實驗。
另一派質疑的代表是Daron Acemoglu,Acemoglu是土耳其人,也得過克拉克獎章,是有名的「牲畜」(animal)。說他牲畜不是罵人的話,郭凱說過他的一個故事(一時找不到原文連結),他說在麻省拿課的時候,他們同學為了提早準備,向Acemoglu要下一堂的講義,結果Acemoglu說他沒辦法給,因為還在寫。還在寫不是在打混,而是近百頁的講義沒那快好。如果你看Acemoglu的文章數量,再看他備課認真的程度,不是牲畜,難道是人嗎?
言歸正傳,Acemoglu的批評是對於隨機實驗在政策意涵上有可能會下錯結論,主要的原因就是這種reduced-form研究,乎略了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比如說,要研究政府財政補助對教育的影響,我們可以直接隨機選一些地區發錢作實驗。發錢有很多種方法,比如說可以辦課後輔導。隨機取一些學校學童,免費讓他們上課後輔導,再看他們和對照學童的成績差異,就可以下結論說政府在這方面補助教育有沒有用。
但如果你知道一般均衡的概念,你大概可以想到,那會不會因為有了課後輔導,原先家長會指導小孩功課的,樂得輕鬆,反而不教了?那政府的課後輔導和家長的投入教育互相取代,得到的效果不是純粹的(小測驗:那真實的效果是比觀察到的效果更好還是更差?)。這還不是一般均衡,只是多一個市場均衡而已,真的一般均衡,還的把政府額外的財政支出對家計經濟的影響也要納入考慮,問題複雜得多了。這個絕對無法用實驗求出,而如果政治人物只聽這個研究的「片面之辭」,錢一亂花,事情就大條了。
所以這些大老,不是只是看著杜芙蘿大出風頭而眼紅,他們提出的問題是很重要的挑戰。我覺得李維特對這個趨勢的批評,最有意義,他說「因為這些實驗容易達成目標,讓經濟學家乎略了問好問題的重要性。換句話說,誰都可以來評估實驗的結果,為什麼要把一些全世界最好的腦袋花在這些容易的事上?」很諷刺的是,李維特自己的蘋果橘子經濟學也助長了這個趨勢。
杜芙蘿(續)
有讀者來信告訴我紐約客上剛好有一篇講杜芙蘿故事的長篇,看了以後,覺得我之前著墨杜芙蘿太少,講得比較是結構上的問題。如果從杜芙蘿這個人出發,角度會有些不一樣,但是一樣會發人深省。
西方國家教養很好的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小孩,很多都是充滿理想性,因為父母已經讓你衣食無虞了,如果你沒有走上虛無漂渺的自我毀滅之道,多半會想幫助弱勢的人,尤其是第三世界的人。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美國的年輕人,大學左右年紀的,不少會花個一、兩年到和平工作團當義工,就是這個道理。而每個做發展經濟學的經濟學家,如果不是來自第三世界的,多半也都還保有這樣「拯救世人」的高尚情懷,但因為理想祟高的人多半不能接受人家質疑,很容易就上火,所以看發展經濟學家討論起來也相當過癮,因為很容易就吵起來。
杜芙蘿的父親是數學教授,母親是醫生。杜芙蘿說她的世界觀大概就是從「左派、基督教的主日學」裡來的,她媽媽從七0年代末期起,每年固定會花好幾個星期到非洲或是中、南美洲義診因戰爭受傷的小孩。在這樣的家庭成長,杜芙蘿會把消滅貧窮這樣的事情當成職志,一點也不意外。
但是杜芙蘿和大多數人不一樣的是,她沒有特別的觀點,她相信數字,她相信剔除噪音後的數據資料,所以她說她從來沒有不喜歡她實驗出來的數據。因為拿數據說故事,而不是有了故事後才找數據,你當然永遠可以熱愛實驗結果。
但就是這樣,她和不少大牌,或是主流思想槓上了。她之前的一篇講微型信貸的研究論文,就捅了大馬蜂窩。因尤諾斯而走紅的微型信貸,近幾年被捧為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之道,因為符合了很多人的想像,最重要的想像就是結合了「婦女掌控、市場經濟和切實可行性」等特點。但是杜芙蘿等人在印度的研究發現,微型信貸沒有用,不但沒有增加家戶的消費力,各種指標,像是教育支出,健康情況等,完全和沒有微型信貸的時候一樣。
因為微型信貸已經變成一個不小的產業了,很多人投入了心血,對於這樣的結果很多人不能接受,在各個方面攻擊她和J-PAL,但是數據還是太強了,反駁的人,找了一堆人寫了一個大報告,結果裡頭只能放進許多微型信貸成功的小故事,完全沒辦法在科學基礎上說服人。
杜芙蘿說,發展經濟學經常就是從一個潮流擺到另一個潮流,之前是建大壩,然後是提高教育水準,接著是微型信貸,現在又回到建大水壩。經年累月下來,落後國家的經濟還是沒發展起來,援助金額倒是越來越龐大。她說,很大的原因就是大部份的計劃都沒有正確的評估方法,所以她弄J-PAL,目的是要弄成一個可以到處做隨機實驗的大型機構,把所有在落後國家做的計劃都好好衡量、評估一番。
紐約客的文章裡特別提到一個故事。搞發展經濟學最有名的經濟學家是Jeffrey Sachs,靠著諾貝爾獎得主的名聲,Sachs有很多金主支持他在非洲的一些大計劃。比如說,他找了一些錢,打算在非洲發蚊帳,因為蚊子還是瘧疾在非洲肆虐的主要原因。計劃開始後幾年,Sachs主動問J-PAL怎麼評量他的蚊帳計劃效果,杜芙蘿說現在做已經來不及了,但是之後再發的蚊帳,她們可以參與。Sachs沒回應,結果不久後,在紐約時報的訪問裡Sachs說,隨機實驗裡的對照組不能拿到蚊帳,「讓他很痛心」,所以他不願意用杜芙蘿的方法評量。杜芙蘿的回應是「大便啦(crap)」。Sachs根本就是反科學,因為整個計劃代表的是他的心血,他的名聲,他根本沒辦法接受客觀評量下的任何結果。
在我看來,非洲國家要真正脫離落後的宿命,關鍵還是在良好的法治制度和市場經濟。Jeffrey Sachs這樣的人和事會一直存在,因為總是有富人願意花錢買良心,願意拱一些所謂的良心學者做這些事,而我前面說的西方國家教養很好的中產階級,就會變成這些所謂良心事業的馬前卒。杜芙蘿和她的這些研究,在科學上的推進是漸進的(incremental),但恰恰變成良心事業者的照妖鏡,到底你們在幫的是第三世界國家的人,還是你們自己?
(後記,Jefferey Sachs就是史上最舔共的經濟學家,不知道拿了共產黨多少錢,儘拍北京馬屁)
個體經濟學之父是誰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平權事業】公平的大學招生遊戲程式
坎塔爾(Rebecca Kantar),一位從哈佛大學輟學的27歲的創業者,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她說,美國人對上大學的執迷使最富裕和成績最好的學生受益,卻讓絕大多數人不能勝任未來的工作。她說,這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學生從幼稚園到高中所接受的標準化考試帶來的雪崩效應,課堂上教授的大部份內容都是受一個產值高達100億美元的行業驅動。金字塔的頂端是SAT(美國高考學術能力評估測試)和AC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這些延續了好幾代人的選擇題考試仍然是決定哪些人可以進入頂尖院校的標準之一。
在坎塔爾看來,這些考試幾乎不能揭示某位學生在大學畢業後能否取得成功。正如FBI的調查所披露的那樣,SAT和ACT可以被人為操控:這項陰謀的策劃者讓父母為他們的孩子提出申請,在基本上不受監督的環境中參加考試,然後代表他們提交假分數。坎塔爾稱:「這個體制所融合的東西最多對約30%的孩子起作用。對剩下的孩子都不起作用。」
坎塔爾是Imbellus的創辦人,這個洛杉磯初創公司旨在重新發明考試方法,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挑戰人們普遍認可的學生應該學習的東西。Imbellus開發出來的數碼評估辦法類似電子遊戲。它們讓用戶置身於一個模擬的環境中,給考生佈置一系列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把考生完成任務時的決策過程捕捉下來。另外,由於每一次模擬提供的都是獨一無二的用戶體驗,按照設計它們應該可以防止作弊。
在2018年,超過200萬名學生參加SAT考試,190萬人則參加ACT考試。坎塔爾認為,這些標準化的考試從兩個方面加劇不平等情況。最明顯的一點是,它們給比較富裕的學生提供優勢,這些學生可以花錢參加輔導和考前準備課程,或者就像「校園藍調行動」所調查的案件一樣,花錢買假分數。另一種影響更加有害。至少早在高中時期,課堂教學就是為了提高孩子們在大學入學考試中的表現而設計的。但是,這些考試衡量的是孩子們已經知道的東西,而不是僱主和經濟學家所說的他們未來需要發展的品質:解決問題、批判性推理、合作及創造力等。坎塔爾說:「我很想推出一些新的考試,相比現在的考試,我希望這些考試所施加的標準能夠以一種更好的方式來影響學校課程。這樣的考試不太關心誰能上哈佛誰不能上哈佛。沒錯,這很重要。這是一個社會話題。但是,它沒有另外一個問題重要,那就是改變從教育到就業這整個體系的默認設置,從而讓它對所有孩子都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坎塔爾提倡基於項目的學習而不是熟練掌握內容,而且還要鼓勵學生將他們的知識應用到課堂以外的地方。她並不是一定支持德國式的體制,在這個國家,學生在進入高中之前就決定了今後是要上大學還是直接就業。相反,她主張設立一些標準,迫使學校優先教導學生如何為自己思考。她說:「即使是最精英的職位所需要的人類智慧也和30年前大不相同。仔細看看各個領域的任何一項工作,無論是藍領還是白領工作,其中所涉及到的思考技能都變得越來越難了,而不是越來越容易。」「我的觀點不是將教育和就業重新連接起來,以便直接將孩子們從大學輸送到工廠去工作。我所主張的是,學校應該少關注一點既定的資訊,多關注孩子成為成年人後必須擁有的思考能力。」
坎塔爾意識到,要想找到能夠接受她這些考試的觀眾還需要挑戰僱主們對學歷的執迷。對於一位想要從事高級電工或程式人員這類職業的學生來說,進入一所四年制大學然後累積背負數十萬美元債務是沒有什麼經濟意義的行為。麻煩在於,公司在作出僱用決定時,過分看重學士學位,即使是對於那些不需要學士學位的職位來說。造成這種現象的部份原因是他們沒有時間和資源用其他方式來評估應徵者的技能。如果Imbellus可以證明它的考試方法能夠幫助這些公司識別他們本來會錯過的人才,就會比較容易說服教育機構開始讓學生參加這樣的考試。坎塔爾只需要一個願意將其招聘流程當作她產品實驗室的合作夥伴。她找到了一個:麥肯錫。
在過去18個月中,來自20個國家的大約5000名麥肯錫求職者參加Imbellus的這個評估,同時還參加該公司傳統的選擇題考試。對於大約一半新員工來說,他們在Imbellus評估中的表現是決定他們是否接到面試通知的一個因素。22歲的卡拉斯托亞諾娃(Presiyana Karastoyanova)是保加利亞人,在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攻讀金融學碩士,她在去年11月申請麥肯錫的工作後參加了這兩種考核。她為筆試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但不知道當她面對一台安裝了Imbellus類比程式的手提電腦時會發生什麼。「我以為只是即興發揮。」
麥肯錫打算在今年底前將參加Imbellus評估的應徵者數量增加一倍,甚至開始允許一些人在家中的電腦上完成這項評估。該公司人力分析和測評主管麥克納爾蒂(Keith McNulty)稱,隨著時間推移,這個數字還將「大幅增長」。早期的數據顯示,和麥肯錫傳統考試的得分相比,某位應徵者在Imbellus解決問題類比程式中的表現是一個略強的指標,更能顯示出她是否將被僱用——儘管坎塔爾表示,這些結果並非「驚天動地」。而且,要證明這些人在工作中將比其他人更加成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們需要那些在現階段對這種評估有興趣的公司採取長遠的眼光看問題。也就是說,如果他們不進行這方面的投資,以促使學校進行調整,教會學生這些深度思考的技能,他們最終將無法從後備人才庫中找到符合職位所需要的認知本質人才。」
「我只是想讓人們知道我們不會停下腳步。在某個時候,它會發揮作用,不管是耗時5年、20年還是50年時間,也不管這是否意味著我要單獨行動還是和其他人合作。我真的非常確定我最初的使命和研究是正確的——現在的這種考試必須作出改變。」坎塔爾說。撰文/ ROMESH RATNESAR
#公平 #大學 #招生 #遊戲程式 #美國 #入學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168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方法★★★
網站:www.bbwhk.com
電郵: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
訂閱即送全年iPad∕iPhone版App閱讀權限
個體經濟學之父是誰 在 經濟學的鼻祖:亞當史密斯 - 天下雜誌 的相關結果
亞當史密斯(AdamSmith,一七二三-九○)被公認為是現代經濟學的創始者,於一七二三年在蘇格蘭誕生,然後在格拉斯哥及牛津接受大學教育,稍後曾擔任 ... ... <看更多>
個體經濟學之父是誰 在 主題:經濟學 - 維基百科 的相關結果
近代經濟學由「經濟學之父」英國人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1776年的著作《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所奠基。一般而言,現代經濟學可分為個體經濟學和總體經濟學 ... ... <看更多>
個體經濟學之父是誰 在 經濟學者的尊稱(雄商) - Quizlet 的相關結果
經濟學之父. 亞當斯密 ; 個體經濟學之父. 馬歇爾 ; 總體經濟學之父. 凱因斯 ; 福利經濟學之父. 皮古 ; 數理經濟學之父. 華拉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