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地方庶民都比你懂電費帳單!臺灣的能源轉型實踐模範「庶民發電學習社區合作社」(05/06/2021 storystudio故事)
人類正站在全球氣候劇烈變遷、自然資源漸枯竭、生物多樣性耗損、疾病頻仍等關鍵十字路口上。為此,2015 年時,聯合國發布了「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poment Goals, SDGs),敦促全世界在 2023 年以前為地球與人類社會努力,邁向永續。百靈佳殷格翰與故事 StoryStduio 攜手響應聯合國 SDGs,用故事來讓 SDGs 在臺灣的發展有根可尋,讓發展被記錄、被看見並可被壯大,與臺灣社會一同實現永續發展。
作者:鹹雜食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訂定後,三大國際永續發展研究組織共同發表《2050 世界願景 (The World in 2050, TWI2050)》,根據《TWI2050》,國家要落實永續發展目標,需進行六大轉型,其中,加速能源系統去碳化,提供眾人潔淨與可負擔的能源是永續轉型關鍵之一,也就是臺灣政府宣示要進行的「能源轉型」。
即將來臨的夏季是臺灣的用電高峰之季,每到此時能源的議題總不時浮上新聞版面,但大多停留在「電費會不會漲價」、「會不會缺電」的表面層次。民眾儘管關心電費會不會漲,許多人卻連電費帳單也看不懂,在電子化的時代,以扣繳方式付款的人甚至很可能根本沒看過電費單;人們擔心是否缺電,許多人卻連臺灣目前的發電比重為何也說不清。
然而,有一群地方的「庶民」,他們從看懂無足輕重的電費單做起、到實際走訪臺灣所有電力設施,瞭解發電比重,甚至經營一座公民電場──他們是三重蘆狄社區的「庶民發電學習社區合作社」(下稱「合作社」)。
從無感到凝聚共同理念,始於公民參與經驗
”我這個歐巴桑以前覺得按一下開關,電就會來,參與後才發覺有的電已經危害到我們和下一代的生活,像是空氣汙染,我的孫子都有過敏體質。“ 合作社理事李麗卿坦言。
蘆狄社區居民與能源的緣分,始於 2015 年新北市經發局所舉辦的「節電參與式預算」。不同於過往由政府機關擬定政策,參與式預算讓民眾自己提案預算,自己的花費自己訂。主持此計劃的蘆狄社大積極鼓勵社區居民,包括在地攤商、新住民、甚至高中生依照自身經驗提出能運用在自己生活的節電提案,還規劃許多貼近生活的能源課程,「看懂電費單」就是他們進入能源世界的第一張門票。
貼近生活的開放式參與,成功吸引了社區民眾的注意以及投入,更開啟了他們對能源及公共參與的想像,也讓居民從無感到主動持續地學習。此後,社大還舉辦多次的「能源旅行」,帶著居民全臺走透透參觀各式發電設施,「我們參觀了差不多一百多種喔!」李麗卿驕傲的說。
參訪各地的能源廠區、社區公民電廠以及能源選址地點,再再都讓居民的親眼所見,成為紮紮實有感的學習體驗。後來,社大更成立「蘆荻社區光電特工隊」太陽能工班,計劃培養「社區內的光電醫生」。
一名學員在培訓後,直接在合作社的太陽能案場運用所學,準確地指出太陽能工程鋼構方向的問題,及時挽救了案場往後二十年的發電效率。這些學習經驗讓社區民眾漸漸凝聚共識,認為環境和能源議題至關重要,需要他們行動起來,促進改變。
能源轉型是國際趨勢,也是各國的功課
他們所期望的改變,正與「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永續發展目標)」中的第 7 項不謀而合:「確保人人都能享有可負擔、穩定、永續及現代的能源。」
SDGs 是 2015 年的聯合國大會中提出的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這些目標觸及社會經濟、生態環境以及公共治理,呼籲跨領域的整合,也強調國家、組織、企業與公民等不同角色投入形成同盟夥伴,系統性的思考社會問題,並共同配合改進。
然而,回顧臺灣的能源轉型歷程,臺灣的能源改革並未與 SDGs 同步啟動,而是在 2016 年總統大選期間才做為政策內涵被候選人提及。因為牽涉到政治,在許多民眾的腦海中卻可能只剩下核能爭議的印象。然而,能源牽涉到民眾生活的許多面向,過度簡化的理解對於長遠的發展並非好事。
臺灣目前主要的發電來源是燃煤,是臺灣所有發電中造成最嚴重空氣汙染的發電方式。此外,發電次高者是燃氣,第三則是核能[1],三種主要能源的原料都仰賴進口,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統計,臺灣 2020 年的進口能源依存度高達97.55%。我們日常中看似稀鬆平常的電力隱藏著不安的陰霾,亟待轉型。
如何平衡能源、土地以及環境?
政府於 2017 年核定「能源發展綱領」修正案,提出 2025 年達到再生能源佔比 20%以及「核電歸零」的政策目標,期望以永續乾淨的能源,取代不安定的燃煤以及核能。
事實上,臺灣推動再生能源有許多有利因素。首先,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的理事長趙家緯表示,再生能源政策目標明確,吸引大量國內外資金投入綠能產業,也促成國內高耗能產業積極的投資,2019 年的綠能投資量甚至衝到全球第五;而臺灣的硬體高科技製造業非常發達,原本就是太陽能面板的前三大生產國,能夠迅速因應國內遽增的設備需求。最後,臺灣還有活力十足的社會參與力量,能夠推動政府有效修正其政策方向。
臺灣太陽光電的發展就有賴這些力量推動前行。地處亞熱帶、太陽能板生產力高、建置成本相對低廉、汰換回收的殘值高達 90%,這些都是臺灣適合開發太陽光電的條件。但光電卻有一項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需要大量空間,很容易壓縮其他的土地使用權,甚至危害環境生態。
地價低廉的漁農地成為許多光電開發案標的,引發農地壓縮破碎化、環境破壞以及基層農民無法受惠的爭議;臺東知本溼地原本預計成為臺灣最大的光電案場,但經由部落民眾以及公民團體的抗爭以及法律維權,最終由法院裁定停止執行;苗栗石虎棲息的山坡保留地,光電開發案的抗爭也仍在進行中……。這類的「綠色衝突」層出不窮。
趙家緯說明,2015 年政府評估太陽光電開發潛力時,並未考慮到公民參與的的力量以及工業廠房的潛力,因此在太陽能的規劃中,屋頂型光電只佔了 15%。在政策壓力下,土地需求就造成許多有爭議的開發案件。
共學讓能源轉型也能很庶民
工業以及都市住宅要用電,卻要犧牲農地或是自然環境,種種的不合理激起蘆荻社大學員的思考以及討論。「土地沒辦法進口。好好的農地不種田,好好的魚塭不養魚,都算是亂象。」合作社的理事柯麟耀皺眉說道。他們觀察,雖然臺灣土地有限,但是都市屋頂是閒置空間,經由妥善利用能夠發揮更多效益。
這群庶民的特色就是知行合一,他們決定發展屋頂型的太陽光電公民電廠。結合了生產力、人的聚集以及票票等值的合作社特性,是他們組織型態的首選。因此,2019 年 3 月,庶民發電學習社區合作社正式成立。
在試算太陽能的發電效率以及會員的報酬後,合作社將股價訂在一股五千元。但是大多數的社員都認為這筆錢是共學的學費,反而不期待賺大錢。
開發案場的流程他們也當作是共學的過程,與居民溝通、尋找及評估案場,以及申請政府批准等,他們全部都堅持自己來。除了爬遍新北市二十幾座屋頂,跑公文也花了半年的時間,途中更遭受臺電的質疑,直接請專業廠商代為洽談不是更容易嗎?
案場的屋主也是他們共學的夥伴。除了充分與屋主溝通理念,也希望盡可能滿足屋主多元的生活需求,增強人與太陽能的互動關係。目前三個案場都因此有多元的嘗試。在林口的案場,他們另外架設了自發自用的小型太陽能板,讓屋主能夠自行生產部分的家戶用電;宜蘭的案場沒有蓋滿而空出了一條走道,讓屋主在晴天時能夠推出自製的欄杆推車曬棉被,雨天時就讓太陽能板成為遮雨棚;鷺江國小的案場則規劃成為社區的能源學習場地。
合作社相信,盡可能增加能源的互動以及親近感,能讓人對於自己的能源用電更有意識,也讓他們更願意學習理解,進而有所行動。
為此,合作社在 2020 年中成立「歐巴桑講師團」,在兩個月內走遍了新北市的 11 個社區,充分發揮自己身為「庶民」的親近性,以及曾經與聽眾在同一個位置上的經驗。
「我們的能源課歐巴桑也聽得懂,因為我們就是歐巴桑。他們曾經也是我們。」柯麟耀驕傲的說。因為親近,讓聽眾更願意與他們互動提問,也更有學習效果。這些經驗讓合作社認為,連結庶民經驗的學習,才會真正有作用,而這是目前政府在能源教育推廣方面仍需加強的一塊。
臺灣能源教育學習的模範
長久以來,臺灣關於能源的主流討論,都圍繞著核能、核四廠這類高度政治兩極化的議題。簡化為意識形態的對立,無助於真正改善臺灣的能源環境。讓基層的一般民眾更了解相關討論,甚或能夠參與討論,才真正能夠促進有效溝通,達成共識。趙家緯認為庶民發電合作社是很好的範例,讓臺灣推動能源教育有更具體的想像。
蘆荻社區中心執行長莊妙慈則認為:「促進能源轉型的關鍵還是庶民。」再好的政策如果沒有民眾的認同,當政黨輪替或是換了不同想法的上位者,很可能進度又會停滯不前,幾年來好不容易打好的基礎就浪費了。
如今合作社成立已經滿兩年,共吸納了近 70 名社員,也開發了三個小型的案場,不過目前合作社的案場規模都相當小,總共僅有不到 55 千瓦的發電量,而合作社本身的人力以及資金也不充裕。與許多其他公民電廠不同,目前合作社的資金都是社員的股金,並未另外融資。
案場貼近社區的在地性,也確保他們與案場的關係不僅止於資金與收益,更是生活中的一部份。執行長莊妙慈認為,合作社的下一步,就是要決定公民電廠的基本精神,是否該堅持小規模、社區與親近的特性。教育與共學仍然是大部分社員的共識,但是否在教育之餘擴大規模投資,是他們仍在討論的題目。
從零開始的合作社,走到如今,不僅是依靠一腔熱血,還有賴社員持續的溝通以及實踐。只要持續發揮開放以及學習的心態,合作社想必也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庶民步調,繼續朝他們理想的能源願景前進。
完整圖問內容請見: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s_for_supplement/sdgs-affordable-and-clean-energy/
♡
「內外部議題範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內外部議題範例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內外部議題範例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內外部議題範例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內外部議題範例 在 網路上關於iso14001內外部議題範例-在PTT/MOBILE01/Dcard ... 的評價
- 關於內外部議題範例 在 網路上關於iso14001內外部議題範例-在PTT/MOBILE01/Dcard ... 的評價
- 關於內外部議題範例 在 網路上關於iso14001內外部議題範例-在PTT/MOBILE01/Dcard ... 的評價
內外部議題範例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智慧物流:日本三大便利商店物流共配下的競合與未來
2020.11.09 by 被便利商店耽誤的設計師
在日本政府的主導下,日本三大便利商店7-11、全家、Lawson展開為期一週的「物流共配實驗」,而這般合作模式該如何為企業與社會帶來永續經營?
Lawson社長竹増貞信曾以「コンビニ百里の道をゆく」為題,分享走在便利商店百里經營之路的想法。我猜想重點可能在沒說的下半句,就是《戰國策·秦策五》中所述:行百里者「半於九十」。一百里的路就算走了九十里,也等於只走了一半。為什麼呢?因為越接近終點越艱難,必須堅持且不能鬆懈,才能夠到達終點。
今年八月,在日本政府的智慧物流服務創新戰略計畫主導下,日本三大便利商店7-11、全家、Lawson展開 物流共配實驗 ,為期一周。以統一倉儲與物流,配送到7-11、全家、Lawson三大經營體系的門市,打破各自經營物流車隊的現況。目的是減少物流車各自配送,除有利降低碳排放量外;也是將便利商店正式納入社會基礎建設的一環,在災難發生、大型活動(如:奧運)的交通壅塞期時發揮穩定供應鏈的作用。
以企業永續經營為願景,加上政府主導,共配又似乎能降低出車成本與解決物流司機人力不足的問題。聽起來很理想,何樂而不為?但通常這才是困難的開始,起頭永遠是因順勢的契機(如:奧運),但路上卻充滿利益分配與內外部經營問題的荊棘,要披荊斬棘到達願景的理想之地,我認為有三大現況必須先被理解:
經營者心中的門檻是怕洩漏企業機密:
原因是目前沒有足夠的信任機制能確保負責共配的業者具中立性。那就可能透過商品配送來推估單店的顧客習性與營業額;更何況便利商店是商圈之爭,多的是比鄰而居的競爭店,若知道訂貨的商品就能成為推演競業營銷策略的情報之一,這都會使經營者擔心。
物流共配初期一定是增加成本:
便利商店多有專屬、不同溫層的物流配合業者或子公司,這是大型企業經營的常態。目的是透過上下游供應鏈的整合、壓縮成本,提高控制權與生產力來達到企業經營的效率。若共配,不僅影響既有物流的效率,更需要重新建立一個外部物流平台的合作,在營運、系統等平台將會有新的流程、新的系統必須投資。甚至可能會因為共配先配送到競業門市,而影響自己門市的作業時間而產生紛爭。
Amazon與京東等標竿企業顯示物流佈建是企業制勝關鍵:
我們必須承認,多數的企業都是copycat。當有成功範例在眼前,理論上會盤點既有資源,然後喊著我們要打敗Amazon的口號前進(7&i併購Speedway也是這樣喊的)。加上便利商店的物流佈建一向是核心競爭力,要使核心競爭力成為共享的能力,又要怎麼說服這些便利商店業者,競業不會將你送出的金銀銅鐵打成刺殺你的刀。
若以上述三大現況來看,日本三大便利商店配合完政府的政績宣導後,可能就會找個理由草草結束這一回合(比如說我現在還找不到一個完整的實驗結案報告,只有類似我們會繼續加油喔這種結論)。但你再回頭細看三大現況,每一句其實都是在說:「我擔心競爭對手……」。但你有沒有想過:你未來的競爭對手可能不是便利商店!
真正的隱憂是人口減少、資源短缺,「共享車隊」成最佳解法?
我認為,物流共配不是削弱便利商店的企業競爭力;反而是由政府協力再升級各業者的物流技術力與推動產業進步。物流共配的 短期目標 是為了在奧運、災難等交通壅塞、中斷的狀況下,仍可以將商品交付到顧客手中; 中長期目標 則是車輛減少碳排放、食物里程與對應物流司機、撿貨員人力不足等永續經營議題。但,「讓顧客可以順利購買到便利商店的商品」始終是業者經營的一致目的。
所以,便利商店真正的競爭對手是 人口減少 、 資源稀缺 。這是便利商店業者將面對的共同問題,執著於現況,付出的可能是更高的成本與自我受限。如果不合作也很難獨活,思維就必須轉變。
1、擁有服務比擁有車隊重要:
「 共享」,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的交通整合運用是未來共同配送的可能解決方案。這並不與現有便利商店的物流與倉儲直接衝突,而是將各車隊與相關交通資源、系統、甚至自駕車等進一步整合,找出配送效益的最大化,達到順暢服務與永續經營的目標。不只是商品到店的物流,還有商品外送的物流,甚至是重複宅配的不必要成本,都應該透過MaaS實現低成本、低碳、低食物里程的配送效益最大化。再者,現行各大便利商店業者委託UberEats等外送平台,就是在不確定的數位環境與消費習慣中的一種測試,第三方物流沒有不可能,物流的資訊機密性也可以被管理。
2、開始思考如何重組產業價值網:
便利商店與電商DNA本就不同,該學習的是數位思維與飛輪的經營模式如何融合、變異,而不是複製;加上如果MaaS、自駕車是未來趨勢,那便利商店的產業價值網就更需要改變。比如說:更聚焦在PB商品的差異化、提高顧客的服務體驗、夥伴關係的創新網絡、品牌價值的深度溝通,這些是另一大塊複雜的議題。但最重要的是開始思考未來便利商店產業價值網除了重資產(門市、車隊&倉儲、勞力密集等)外,輕資產(品牌、商品R&D、Data & information等)佔比可能會逐漸拉高,那應該對應什麼樣的戰略?再去判斷什麼應該自行投資、什麼應該外部合作,重組新的價值網。
7-11、全家、Lawson三大社總店數佔據93%的日本便利商店市場,是明顯的寡占市場,競爭激烈也相互牽制。但有趣的是,如果要繼續維持寡占,其實三方必須合作,這或許也是三大社不得不投入共同配送物流的原因之一(當然也可能共同退出)。稍有不慎,「讓顧客可以順利購買到便利商店的商品」的經營目的在未來就可能被阻斷,無法走到終點。
共配減碳、減塑、剩食、加盟關係等永續經營的議題都是共同合作的好議題,除追求與社會環境共存外,更是思考企業經營本體如何轉變的最佳時機。如果能再進一步從永續經營所牽動的企業體質變化,去重塑產業價值網,我覺得很聰明!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9980/711-familymart-lawson-intelligent-logistics
內外部議題範例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簡直丟我們醫院的臉』,是否覺得這幾句話很熟悉?」
在醫學中心擔任主治醫師的四年間,我帶了不少住院醫師寫了相當多論文,光 SCI 就有十篇,非 SCI 的加進來就更多了。
其中幾位特別傑出,像是:林雁婷醫師,一個人有兩篇 SCI 系列文章;奇美的吳宛玲醫師,外訓三個月,打過大量的胸腔、心臟、血管 CT 報告,又完成了 AJR 一篇;或者蔡欣宇醫師,在住院醫師期間,就到國內外會議多次發表得獎,後來還把這些科學簡報的技術開成課程。
怎麼做到的,以下分享。
▋ 老師自己要夠強
如果一個老師,自己連完成一篇 SCI 都有問題,動動嘴巴就想叫年輕人寫一篇掛你名字,這種其實不算教學。多數時候不會成功的,本質上,只是在等一個不世出的武學奇才來幫忙抬轎。的確偶爾會被你捕獲,順利協助升等,但就我個人的長期追蹤,後來這些關係都會以互相怨懟收場,因為「不世出的武學奇才」不笨,他們很快會發現這之間的不公平交易關係。
這是個連咖啡豆都講公平交易的年代,很難想像人均 GDP 兩萬的台灣,竟然很多人是這樣在經營論文數目。資源的分配錯置,應該就是國家進步遲滯的根本原因:「有能力的沒權力,有權力的沒能力。」
做為一個老師,你教人,自己總要有寫過文章的經驗,瞭解學術界怎麼評估一篇文章的好壞,才知道怎麼去幫年輕人。這是基本要件。
▋ 循序漸進動機最珍貴
記得我們怎麼教小朋友吃飯嗎?一開始就叫他自己拿筷子捧整碗吃飯,不會成功的。你總要先幫他鋪好報紙、圍好餐巾,然後從湯匙使用開始,而且會從磨好的、他喜歡的食物,像是蘋果泥,引誘他吃,然後才能漸漸的提升難度。
所以,我建議讓年輕人從國內學會開始,由我們先給主題,病例報告也行,讓他們先學會寫摘要,通常不過 250 字,彼此折磨不會太久。又因為國內學會幾乎每投必中,成就感容易取得,很適合做為起步。
因為台灣還沒流行電子壁報,所以如果在「口頭報告」與「紙本壁報」間選,我建議要求年輕人上台口頭報告 (請看這篇的 2011 年部分),練習表達力、組織力,並實際體驗,站在台上的感覺是什麼。有些年輕人喜歡這種感覺,之後研究寫作會更有動力!
下一步,就是把報告主題寫成文章,這個階段,主要是讓他們學習「寫作的形式」,懂得每一段應該寫什麼?怎樣描述才會受審閱者注意?圖片怎麼處理、圖說怎麼寫?不要期待學生寫出來的東西要上多好的期刊,殘酷的事實是:「最後能登多好的期刊,取決於老師對主題選擇的洞見 (vision)。」
我們是來教學的,不是來搜刮年輕人當樂透彩券的。
▋ 給出引導的方向而非責罵與批評
學生的初稿一定會不好的,從摘要一直到全文,你看了絕對不會滿意 (不然他當老師就好了)。這時候,你可以面露不悅,但不要在言語上太過失格。
你可以說「嗯,這樣可能不會被接受。」「嗯,這樣的內容,掛我的名字上去,我會感到有點壓力。」但不要說「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簡直丟我們醫院的臉」,別懷疑,後者就是在我起步時,曾被長輩當面指責的真實內容。我們,要讓世界更好,試著從我們自己開始,讓這樣的難堪話語不再出現。
該怎麼做呢?你可以找一篇好的範例,印出來,請他拿回去研究:人家的文章,「每一段」放進了什麼?跟你的有什麼不一樣?約好三天後,拿著寫滿筆記的論文來跟你進行下一步的討論。
現況不好,我們要指引他,什麼叫做「好」,方向有了,這路該讓他自己去走。如果現況不好,作老師的,只是原地鞭打、羞辱他,年輕人永遠不會知道該往哪裡修正的,只是徒增對你、對學術界的憎恨。
▋ 一個教好就會有一堆來跟你學
其實住院醫師的程度都不錯,畢竟能在台灣考上醫學系,也經過了很多場考試戰役。只要作到以上所說的,很快你的第一個學生就會有成績,當其他的年輕人,看到跟你學的人有結果,陸續就會有一堆人來拜師學藝,而你也將教到更聰明、更有才華的學生,擁有更好的教學成績!
▋ 跟強者學最快:講師合計超過 70 篇 meta-analysis
|張凱閔|
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已發表超過多篇 meta-analysis 論文,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曾秉濤|
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已發表多篇 meta-analysis 論文,並組成研究團隊,甚至創下一年 10 篇統合分析文章發表的紀錄。
|蔡依橙|
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 克服「資源較少」,3/7 與我們一起,從 0 到 1。
🔺 2020 / 3 / 7(六)統合分析工作坊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面向新手、協助起步,從 meta-analysis 最快!
內外部議題範例 在 網路上關於iso14001內外部議題範例-在PTT/MOBILE01/Dcard ... 的推薦與評價
可能與組織處境相關的內部或外部範例議題,包含:; a)與氣候、空氣品質、水質、土地利用、現有污染、天然資源的可得性、生物多樣性等相關的環境狀況,會影響組織目的 ... ... <看更多>
內外部議題範例 在 網路上關於iso14001內外部議題範例-在PTT/MOBILE01/Dcard ... 的推薦與評價
可能與組織處境相關的內部或外部範例議題,包含:; a)與氣候、空氣品質、水質、土地利用、現有污染、天然資源的可得性、生物多樣性等相關的環境狀況,會影響組織目的&nbsp;... ... <看更多>
內外部議題範例 在 網路上關於iso14001內外部議題範例-在PTT/MOBILE01/Dcard ... 的推薦與評價
可能與組織處境相關的內部或外部範例議題,包含:; a)與氣候、空氣品質、水質、土地利用、現有污染、天然資源的可得性、生物多樣性等相關的環境狀況,會影響組織目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