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 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除了回顧2019年的豐碩成果,也正式宣布2020年度展覽檔期與計畫。從現正舉辦中的「#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狂中之靜」與兒藝中心「#會動的藝術」等,依序說明2020年的展覽包括 #江賢二回顧展、#布列松在中國 #歐文沃姆的一分鐘雕塑 等,更補充 #臺北雙年展 與 #典藏實驗展 之規劃和定位。此外,更提及正在進行中的 #北美館擴建案 與 #典藏庫房興建案 之進度。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07的網紅典藏ARTouc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雖然時間晚了,但開始了第一步。」睽違了20年,第一座國家級的攝影機構終於開幕,讓攝影作品有了第一個家。在歷經建築選址、修復,與攝影作品的田野調查後,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目前已收藏逾一萬件作品,是建構攝影文化的重大里程碑。而建築的前身為1937年落成的「#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為日本建築師 ...
「典藏實驗展」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典藏實驗展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典藏實驗展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典藏實驗展 在 王建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典藏實驗展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典藏實驗展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典藏實驗展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典藏實驗展 在 【繡像檯—侯怡亭實驗典藏展】 開幕Opening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典藏實驗展 在 機關名稱:臺北市立美術館 - 標案瀏覽 的評價
- 關於典藏實驗展 在 [北美館] 斜面連結 典藏展實驗計畫| 紀錄@ Deep Sea Baby 的評價
典藏實驗展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特輯>
北美館近年,分別於2013年與2016年啟動由館長擔任總策劃的「典藏實驗展」,邀請外部獨立策展人參與美術館內部涉及典藏與策展等專業議題區塊的介入手法,企圖引入差異化的當代視線,重新面對典藏品歷史、制度的更新及演繹。這類看似新穎的手勢背後,又面臨了哪些機制現實下的難題和挑戰?
#典藏實驗展 #美術館 #台北市立美術館 #舞弄珍藏 #林平 #台灣藝術史 #藏品再策 #今藝術ARTCO
-
線上購買:《典藏‧今藝術》第303期_12月號
https://goo.gl/2KnP2B
典藏實驗展 在 王建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北美館「舞弄珍藏」的展覽
感謝策展人林平館長與客座策展人為我們介紹了每一件作品
我的影片介紹在17:52分的段落
展覽只到10月2日這星期日
還沒有看的朋友請把握時間趕快去看!!!
再一次感謝客座策展人蕭有志的邀約
讓我有機會可以在北美館展出!
北美館的「舞弄珍藏」典藏實驗展來到最後一週(10/2 週日最後一天),再次邀請還沒有看過由我擔任策展人的「對照記」單元的朋友把握這兩天最後的機會,看看十七位台灣當代影像創作者如何透過影像創作,與典藏影像作品對話、碰撞、致敬。事實上我將這個展覽視為是三十二位台灣影像創作者的聯展,除了由我邀請的十七位之外,這十七位也在我策展的架構下外延,自典藏資料庫中影像類中提出(邀請)了十五位典藏作者。這十七位作者無論是對典藏作者的邀請或是自身提出的延伸創作,都各有其不同的想法和理由。展覽中另設有播放紀錄片的房間,便是希望透過作者們在鏡頭前向觀者陳述各自不同的想法與理由,讓大家能在這些訪談中能增加閱讀影像時的意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O9CbQarWI 這則影片由總策展人林平介紹整個展覽的構想,並有郭昭蘭 朱盈樺 以及我說明各自的策展構想(關於對照記請見 9:43 )
#郎靜山 #張照堂 #張才 #姚孟嘉 #鄧博仁 #鍾永和 #翁庭華 #黃則修 #林柏樑 #劉亦泉 #鄧南光 #黃建亮 #袁廣鳴 #大量交織 #台灣攝影
典藏實驗展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雖然時間晚了,但開始了第一步。」睽違了20年,第一座國家級的攝影機構終於開幕,讓攝影作品有了第一個家。在歷經建築選址、修復,與攝影作品的田野調查後,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目前已收藏逾一萬件作品,是建構攝影文化的重大里程碑。而建築的前身為1937年落成的「#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為日本建築師 #渡邊節 在台唯一已知的作品,建築本身以及掛牌後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都背負著建構與延續歷史的使命。
本次「V-Touch展覽: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建築與設立意義」邀請建築文史工作者 #凌宗魁,從建築古蹟的歷史切入,到修復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與後續規劃,若台灣日後將會不斷面臨古蹟活化的考驗,參照攝影中心在古蹟轉換為文化場域的過程,有什麼細節可以參考?過去,台灣攝影史的建構多為由民間攝影藝術家各自點狀的努力,如今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成立,是攝影文化發展的開端,攝影中心的定位為何?攝影中心目前最應該著手的事情有哪些,才能補足攝影在台灣長時間缺乏主要機構推動的歷史空白?關於攝影文化的影響則邀請Lightbox攝影圖書室創辦人 #曹良賓,分享對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產業觀察,以及對於該中心的展望。
🔔訂閱典藏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 https://bit.ly/3v5AZWZ
📌下載「TW Art Guide 臺灣藝術指南」app,鎖定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現在展什麼?
ios版:https://apple.co/3sea61k
Android 版: https://bit.ly/2Ruykrx
📌相關閱讀:
臺灣百年攝影史,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網典藏精選https://bit.ly/3sGvg8p
攝影界引頸期盼的國家級機構,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公布開館日期:https://bit.ly/3ehG9Zf
國家攝影中心臺北館正式試營運,將跨出臺灣攝影產業健全第一步:
https://bit.ly/3gnU9n7
出品 Presented by|典藏ARTouch
企劃 Director|張玉音 Chang Yu-Yin、許雲喬 Hsu Yun-Chiao
翻譯 Translator|趙士雄 Joey Chao
攝影 Photographer|王士源 Wang Shih-Yuan、蘇家弘 Su Chia-Hung
製片 Producer|白郡婷 Pai Chun-ting、蔡念栩 Tsai Nien-Hsu
剪輯 Editor|王士源 Wang Shih-Yuan
剪輯助理 Assistant Editor|蔡念栩 Tsai Nien-Hsu、劉禮瑜 Liu Li-Yu、陳美如 Chen Mei-Ju
調光 Colorist|王士源 Wang Shih-Yuan
混音 Re-Recording Mixer|鄭曉駿 Cheng Hsiao-Chun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凌宗魁 Lin Tzung-Kuei、曹良賓 Tsao Liang-Pin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and Images
-------------------------------
🔹V-Touch 介紹
隨著媒介轉向帶來閱聽習慣的改變,《#典藏》延續「#ARTouch」的「Touch」精神,在未來定期出品的「V-Touch」中,將原先雜誌翻頁或瀏覽網站所留下的指紋,轉換為播放鍵,便是希望數位時代下的讀者,在「點擊」播放後,將此一觸覺,經由媒體的引介,穿透至影像中對「#展覽」、「#人物」、「#談話」、「#藝術史」等「觸摸」。而「V-Touch人物」系列將帶領讀者走進藝術家工作室,欲觸摸以揭開的過程面紗,除了是創作的實驗與勞動,更含括生活、養成及職涯的多維向度,藉此更為立體地理解藝術家及其創作脈絡。

典藏實驗展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滿載著攝影界及文化界共同的期待,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在今天由文化部次長蕭宗煌等人進行揭牌,明天開始展開試營運,首檔將展覽具有台灣攝影特色的攝影展。未來除了典藏攝影作品的寶庫,也希望能作為攝影教育的種子。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1865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典藏實驗展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覺得在處理展覽或是作品上,不會急著那麼的強顯,開始會有自己一個方法, 去面對展覽或是做作品的方式。」—— #周育正
「在《九條線》這個展覽,我就突然覺得不要再講這麼多話,所以發現造型物、單純的造型物,會是一個解決的方法,因為它還是可以有語言的性質。」—— #楊季涓
邁入45歲藝術生涯的階段,周育正從早期創作作品收支難以平衡的階段,再到40歲左右在創作狀態逐漸取得收支平衡的狀態,以及到45歲在畫廊市場與學術兩端都獲得極大的肯定,他回顧從《很膚淺》、《東亞照明》到最近期的《刷新、犧牲、新衛生、傳染、清新、機器人、空氣、家政、潔客幫、香煙、戴森、現代人。三》三階段,來談藝術創作系列如何流轉於美術館、替代空間、雙年展、藝博會不同的體制間。以及透過並置關鍵字構成計劃或作品名稱,以「造型語彙」及「造型方法」刷新創作元素中身分與物件間的關係。他將作品計畫和商業畫廊作品間相互交疊的關係,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應對機制與判斷標準。
敘事與擬人是楊季涓創作的重點,從《PLASTONKI》、《短篇集:石子臺》、《九條線》到《那些妳曾說過的事》,她創作逐步簡化過於明確的敘事,而是回歸到物質與物件的生產,即便僅以物件仍不斷觸發觀者從感官與記憶回應物件作品提供的情境。貫穿楊季涓創作的始終是私人經驗與記憶,其作品的細膩質感,探索人與人、地點、物件及事件間的種種關係。她將素描、情境式、裝置及聲音等不同媒材的作品,串聯起一系列與事物連結相關的敘事。 數年前,周育正與楊季涓搬遷至 #永和工作室 的現址,二人將此全面改造為工作與生活場域。空間中從生活選物、對於設計風格家具的興趣,凸顯二人的品味與生活方式,而這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創作與生活狀態。
----------------
出品 Presented by|典藏ARTouch
企劃 Director|張玉音 Chang Yu-Yin、鄧韻琴Sapphire Deng
翻譯 Translator|趙士雄 Joey Chao
攝影 Photographer|王士源 Wang Shih-Yuan、蘇家弘 Su Chia-Hung
製片 Producer|陳昕妤 Chen Hsin-Yu
剪輯 Editor|王士源 Wang Shih-Yuan
剪輯助理 Assistant Editor|蔡念栩 Tsai Nien-Hsu、劉禮瑜 Liu Li-Yu、陳美如 Chen Mei-Ju
調光 Colorist|王士源 Wang Shih-Yuan
混音 Re-Recording Mixer|鄭曉駿 Cheng Hsiao-Chun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周育正Chou Yu-Cheng、楊季涓 Yang Chi-Chuan、馬凌畫廊 Edouard Malingue Gallery、TKG+
🔔訂閱典藏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 https://bit.ly/2SIbtpL
🔸相關閱讀|
🔸〈錯位,表演性,媒介置換,藝術有機體:周育正於關鍵詞間的創作〉:https://bit.ly/38XjEa9
🔸〈周育正、同卵雙胞胎、動態雕塑、無國界空氣、轉型、畫畫冊、動態結構、犧牲、TKG+、明天〉:https://bit.ly/3cRWEL7
🔸〈「繞道而行」展:望向藝術界的後學運世代與創作離心力〉:https://bit.ly/2P8lvSF
———————————————
🔸V-Touch 介紹
隨著媒介轉向帶來閱聽習慣的改變,《#典藏》延續「#ARTouch」的「Touch」精神,在未來定期出品的「V-Touch」中,將原先雜誌翻頁或瀏覽網站所留下的指紋,轉換為播放鍵,便是希望數位時代下的讀者,在「點擊」播放後,將此一觸覺,經由媒體的引介,穿透至影像中對「#展覽」、「#人物」、「#談話」、「#藝術史」等「觸摸」。而「V-Touch人物」系列將帶領讀者走進藝術家工作室,欲觸摸以揭開的過程面紗,除了是創作的實驗與勞動,更含括生活、養成及職涯的多維向度,藉此更為立體地理解藝術家及其創作脈絡。

典藏實驗展 在 機關名稱:臺北市立美術館 - 標案瀏覽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期 類型 代碼
20230331 公開取得報價單或企劃書公告 112RE0040
20230329 決標公告 112GE1010
20230328 決標公告 112EX0034 ... <看更多>
典藏實驗展 在 [北美館] 斜面連結 典藏展實驗計畫| 紀錄@ Deep Sea Baby 的推薦與評價
Dec 7, 2017 - "一般我們所熟悉的典藏展策劃方式,不外乎從原初的典藏脈絡中抽取個別作品,然後置放於某個主題展之中。更多的情況是典藏品被放在一個類似氛圍的空間 ... ... <看更多>
典藏實驗展 在 【繡像檯—侯怡亭實驗典藏展】 開幕Opening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藝術家Artist:侯怡亭Hou I-Ting 策展人Curator :許峰瑞HSU Fong-Ray 2016/ 5/ ... To connect with 【繡像檯—侯怡亭實驗典藏展】 開幕Opening, join Facebook today.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