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昨天來我的「公開議政」,我很開心有這個機會,可以跟大家一起公開討論市政。以下是我昨天所講的內容,想來卻無法來的朋友,也可以透過這份文件,了解我做過的政策及關心的議題。關於昨天最後的QA,我會再另外發一篇文讓大家了解。
這三個會期以來,我實踐了哪些政見、哪些政策在推動上窒礙難行,我會跟大家誠實報告。
【主要政績】
#公開議政
本來在今年初,我就預定要舉辦座談會,邀請大家一起面對面討論市政議題,不過因為疫情影響,只好到現在才與大家見面,這點是我比較抱歉。但這不會是我最後一次舉辦公開議政,往後還是會有機會像昨天一樣,跟大家一起討論對市政議題的看法。
#透明選服網站上都看得到
我們經手的選服,都會在「選服魔鏡號」選民服務系統上公開回應。
比如說,大家關心的交通議題(機車路權、交通動線規劃、道路壅塞、公車駕駛問題、行人安全等等)就佔了選服案件的三分之一。在確定成案之後,我們會評估,是要透過市府索取資料來取得回應、召開協調會(例如建照因為其他戶都更發不下來),還是現場會勘(例如塗銷禁行機車、行穿線退縮),來解決市民陳情的問題。這些回覆,都可以透過系統內的搜尋功能,找到我們的回應。
「選服魔鏡號」改版後,新增了一些新功能,包含案件數統計、類型分析、關鍵字分析、甚至可以「抽牌」看我們的案件有哪些回覆內容。也有一些神秘功能,歡迎大家多上去玩玩看。網址:https://service.froggychiu.com/
#不是所有選服都會在一開始公開
有一些很特殊的選服,為了保障當事人,我們在第一時間不會公開,但完成之後會與大家報告進度。
像是員工說公司違反勞基法沒給加班費、要求超時加班、不合理的勞動契約等等,希望我們協助匿名勞檢;也有一些是讓人很遺憾的案件,例如導師不當體罰學生,甚至有學校隱匿性平案件的證據,讓同學身心受創。這些案件,為了保護當事人、特別是未成年當事人的權益,我們絕對不會在魔鏡號提到個資,但會希望通案性的回覆,能夠幫忙到其他遇到類似案件的市民。
#我們也有不受理的案件
不受理的案件比例大概只佔8%,其中很多是屬於中央權管的案件,或者是外縣市的案子,原則上我們也會盡可能轉介給在地的市議員或立委協助。包含先前入境檢疫的問題、其他縣市學校老師霸凌的問題等等。
#做選服的感想
我做選服到現在有一個感想,就是我過去認為萬惡的「喬罰單」、「喬病床」,其實最終反映的都是一個問題:在市民需要幫助的時候,我能不能夠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幫助到對方?如果真的是我無能為力的案件,我能多做些什麼,讓陳情人好過一點?例如有一些案件,是我怎麼樣都無法挽救的生命,例如在醫院被霸凌後自殺的醫師,或者在馬路上被公車撞死的祖孫;有一些案件,是歷經各個議員、立委、甚至陳情人寫信到總統辦公室,都無法獲得回應的。這些案件,不一定是我職權能夠協助的,甚至往往超過了法律可以協助的期限,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在大家覺得求助無門的時候,找到一個可以聽你說話,而且聽得懂你說話的人吧。
#針對社宅活化進行多次質詢
每個會期的總質詢,我都會質詢市府公宅進度、營運管理問題及未來規劃的進度。包含公宅的用地取得及建設工程,是否落後市府自己的目標;市府其實有逐年審核資格來調漲租金的疑慮;許多市民對於公宅建設期間的綠地或停車空間縮減也有質疑,我們也敦促市府一定要在規劃階段就開始公共工程說明。除了建案進度外,我們也一直在追蹤市府成立專責行政法人的進度,來積極管理至少要用五十年的社宅。
當然,社宅因為數量相對稀少,更多買不起房的市民,也同樣需要包租代管及租金補貼的政策,這也是我一直以來質詢的重點。
不過,社宅活化是一個很難在短期看到成效的政策。很多在魔鏡號反應的市民會問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央地方都積極在主張居住正義,房價卻還是那麼高?蓋公宅又抽不到,租金也降不下來,我要如何在台北市生存?我認為,複雜的問題無法有單一解方,居住正義要能落實,除了我持續關注的社宅進度外,我也會在議會持續推動囤房稅的調升,讓更多空屋可以在合理的價格被釋出。
#道路平權從微小的改變開始
在我的「未來交通」政見中,有一項很重要的精神是「道路平權」,也就是不論行人、機車騎士、汽車駕駛,都能夠在尊重對方用路權益的前提下行進。
這包含我透過會勘協助塗銷了禁行機車道並開放直接左轉、擴大路口,讓人行道更能順利銜接行穿線、增設Youbike 2.0的新站點,或透過質詢要求市府增加充電站位、請市警局嚴加取締南京東路、基隆路、中山北路二段、延壽街、羅斯福路四段等地的違規停車、儘速決定民生汐止線方案等,都是我這三個會期關注的重點。
我知道很多市民不一定會滿意現在市府對於道路平權的作法。不過,就像我在民主開箱EP11提到的,很多時候,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只能一點一滴地發動微小的改變,但我希望,這樣的改變不只是結果,更是改變市府思考問題角度的過程。這個過程,除了我之外,更需要團結的市民才能夠做到。也希望大家之後可以持續提供更多你們認為應該改變的路段。
#對於五分埔商圈將會重新調整政策
過去,我在政見中提到,原先是希望比照首爾東大門的服飾基地,讓五分埔再度活化,成為台北市的商圈亮點。而這必須改變目前在住宅區所規範的土地用途。
然而,經過我與其他熟悉在地的朋友一起討論後,我發現到若真的放寬土地使用類別,很可能留下的不是五分埔商圈,而是另一個信義新天地的商辦大樓區,或者成為建商炒作豪宅的新地段。這與我原先的想法相互違背,所以我也得很坦白跟大家說,我先前五分埔商圈的政策會有大幅度的調整,我會希望優先透過都發局針對信義區的通盤檢討,重新檢視五分埔在未來都市規劃的定位,才能夠檢視未來這裡真正適合的商業型態。
#持續追蹤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後續規劃
從我在教育委員會時,我就持續關心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和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工程進度;現在我在民政委員會,我也仍然趁著考察的機會,在六月底實際走訪北流考察南北區的設施,以及董事會未來對扶植藝文產業的規劃。
以北流來說,雖然已經在上週六舉辦完壓力測試,也即將在九月初正式開幕,作為十月金曲獎的主舞台,但未來對於小型藝文團體是否有實質幫助?會不會反而擠壓民間經營者的空間?未來要如何培植下一代的創作者?我當場也與黃韻玲董事長討論這些問題。北流未來將規劃三間分別為200人、800人、1600人的livehouse供表演者使用,目前正在規劃辦理招商作業當中,我也將持續追蹤後續收費標準,在未來提供合適的空間、價位給需要的團體提出申請。
#針對小巨蛋開放政策的質詢
今年,許多藝文活動在疫情初期被迫取消。隨著疫情趨緩,商業演出和防疫的拉鋸如何平衡,是許多民間業者的難題。中央當時雖然開放了國家級場館,但北市府對於所有場館解封,是否有統一的政策,在當時並不明確。
我針對小巨蛋的開放政策就做過一次質詢,當時要求市府要明確訂定一個開放標準,在疫情到什麼階段,可以讓業者得以憑市府公文,向國外廠商協調取消演出後的費用計算。5/30時,市府終於訂定原則及減租方案,我希望這能讓後疫情時代的演出單位,能在動盪中找到可以依賴的遊戲規則。
#調整演出娛樂稅
另外,在這次會期,我也針對娛樂稅課徵的標準,向稅捐處提出除質疑。主要是台上有沒有人唱歌的音樂表演,稅率居然相差四倍,你能想像晨曦光廊跟滅火器的演出,對Livehouse課的稅居然不一樣嗎?另外還有不合時宜的說書、馬戲等項目,我們也藉著這次的部門質詢,一併向稅捐處提出修改建議。
最終我與稅捐處達成共識,將演出娛樂稅調整至1%、2.5%、5%,針對票價高低來做調漲,基本上Livehouse的收費將維持在1%,除非一場演出的票價超過1500元才會調漲。這樣一來也相對減少的場地方成本支出,能夠更支持他們舉辦更多藝文活動,在這個疫情時刻,給予大家抒發的空間。
【其他重要政績】
・交通運輸
推動公車上下車刷卡
公布公車評鑑審議紀錄
宣導捷運手扶梯定點站立
質詢(大巨蛋旁)光復南路路型改善工程
・公共設施
松榮公園綠地保留
質詢共桿竣工勘驗不完全問題
・衛福勞動
誠實蜜蜂平台倒閉記者會
愛評網勞資爭議記者會
BOT租客紓困方案
防疫期間協助保障員工配戴口罩權益
推動租屋糾紛處理統整網站
爭取聯合醫院獎金依法發放
針對北捷夜點費勞檢
爭取公立醫療機構人員獎勵金發給要點提撥總額提高
・文教科技
質詢愛叫車使用率低
質詢悠遊付成效不佳
推動高中學生自主分配社團預算
質詢彩虹媽媽入校
聲援社工應提高待遇並稽查機構違法核銷
爭取吳興國小特教空間
號召終結放榜新聞
・環境建管
協調雙連市場攤販
清除興隆整宅廢棄物
改善百齡、迎風足球場場地設施問題
要求整頓無照攤販佔用道路問題(攤販精進計畫)
持續推動公園符合零流出標準
・警消政風
爭取消防員外勤勤修制度改革
專案查緝統促黨(包含2019/10/1在北車違法搭台問題)
退役消防犬領養制度
完善查察消防栓埋沒機制
因應疫情取消計算住警器績效
質詢警察防疫裝備不完善及減少降低不必要勤務
・市政議題
爭取索資電子系統
敦促市府爭取大巨蛋重新議約有利條件及參與歷次都審會議
提案調高囤房稅
性平教育委員會及其他府級委員會開放錄音錄影
環保局徵件簡章修正,取消著作權不平等條約
舉辦公聽會,確認無人機專章實施後的使用原則
修正競選廣告物自治條例
推廣彩虹經濟及設置地景
組成性平連線及民政委員會政團
研議日租套房合法化
質詢市府未登記遊說
防疫租金優惠回饋給實際使用人
・長期關注案件
牯嶺街小劇場整修工程
TMS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
大巨蛋工程安全性與法律、議約等問題
濫用救護車機制
松菸場館營運狀況
龍山文創數位內容實驗場
公車行車事故問題
勞檢人力不足,勞檢覆蓋率偏低
提案修正臺北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
・其他
幫忙香港抗爭者勸募防毒面罩物資
協調申請台大地下道作為聲援香港連儂牆之用
聲援樂生保留運動
聲援巴奈訴願案件
聲援華航及長榮罷工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台大 收費標準」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大 收費標準 在 呱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大 收費標準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大 收費標準 在 小花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大 收費標準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大 收費標準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大 收費標準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大 收費標準 在 台大動物醫院收費標準的推薦,DCARD、PTT、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台大 收費標準 在 台大動物醫院收費標準的推薦,DCARD、PTT、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台大 收費標準 在 台大動物醫院收費標準的推薦,DCARD、PTT、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台大 收費標準 在 豐言豐語.謝豐舟- 台大醫院基因檢驗收費標準首頁>流程與收費 ... 的評價
- 關於台大 收費標準 在 台大醫院收費標準-在PTT/MOBILE01上電腦組裝相關知識 的評價
- 關於台大 收費標準 在 台大醫院收費標準-在PTT/MOBILE01上電腦組裝相關知識 的評價
台大 收費標準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27 預報有很多的限制~】
去年中受邀到交通部氣象局主辦的氣象研討會,分享【台灣氣象產業的機會與挑戰】。我提到氣象法中有限制預測 Forecast, Prediction
Forecast 有明顯的限制,Prediction 則沒有~
【但對大眾而言是分不出來的】
但實質上,我們專業人員是必須有責任,根據我們所學專業素養及工具來預報 Forecast
預言 Prediction,誰都可以,任何人也都可以拿到專業資料來預言,但閱聽者必須要理解預言者的專業程度。我提到社會上對此辨別度不高,專業人士無法受到重視的問題,拋磚引玉,希望大家可以理解。
台灣是全球少有,是能將氣象預報與否,列入法令的國家。幾年前立法院曾經修改氣象法,在之前曾招開公聽會,由葉宜津立委主持,在邀請的15 位代表發言中,三位贊成修正,三位適度修正,大致上可以區分為非氣象局相關的人都贊同開放(例如民間與政府外圍的法人機構),有趣的是氣象局本身保持中立,但與氣象局關係密切者都反對開放。
https://www.facebook.com/weatherrisk/posts/10153725879741988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2669130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0629 罰科技不罰迷信?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氣象法》
這個議題已經不是新議題,超過十年了,但事後來看,這麼多年下來,不開放的結果有讓許多學者覺得的失序更好嗎? 沒有,因為在網路的社會下,有太多的漏洞與空間,也無法可管,這也變成,氣象人員就會受到氣象法預報限制,非氣象人員沒有申請預報資格者,反而有很大的空間。
換言之,例如某一個人或是團隊願意窮極一輩子的能量,研究極端暴雨可能危害,如果他是對的,他唯一的方式只能提供給氣象局使用,無法做其他的應用,這在全球科技進展來看,是非常狹隘的一個制度思維。
當時氣象局前局長辛在勤也曾出國考察國際氣象產業
https://report.nat.gov.tw/…/reportFileDownload/C10500461/001
不過很可惜,從未聆聽台灣產業的心聲,不知道氣象法在實務上對產業的限制
https://tw.news.yahoo.com/%E8%BE%9B%E5%9C%A8%E5%8B%A4-%E6%B…
曾有媒體記者問我,為什麼要開放氣象法,這樣會很亂ㄟ。我反問他,那台灣為什麼有那麼多報紙,而且都是民營化,照你的邏輯,不是靠中央社、政府新聞稿就好了.....我們乾脆仿效北韓,一家國營電視台、一家航空公司所有都是國營就好了。他馬上接受我的觀點。把媒體亂象、氣象預報能力...等混為一談,這實在是不同問題。
年輕的朋友們,可能不知道氣象法有趣的歷史,早在十多年前台大大氣系柳中明教授曾提出過幾次看法,各位可以看看當時的思維如何。
-\-\-\-\-\-\-\-\-\-\-\-\-\-\-\-\-\-\-\-\-\-\-\-\-\-\-\-\-\-\-\-\-\-\-\-\-\-\-\-\-\-\-\-\-\-\-\-\-\-\-\-\-\-\-\-\-\-\-\-\-\-\-\-\-\-\-\-\-\-\-\-\-\-\-\-\-\-\-\-\-\-\-\-\-\-\-\-\-\-\-\-\-\-\-\-\-\-\-\-\-\-\-\-\-\-\-\-\-\-\-\-\-\-\-\-\-
聯合報 民意論壇
氣象預報 何不民營化
【柳中明】
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兼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
卡玫基颱風對氣象預報的挑戰,與造成多處破紀錄降雨的事實,和令人悲痛的人員死亡與財物損失,令人不得不提出三點呼籲。
首先是廢止氣象法,並重整中央氣象局 ,讓專職氣象、海象、地震與天文監測的部門獨立於預報部門之外,並民營化氣象預報作業,讓企業自由競爭精神活化台灣氣象預報工作。如此,預報失敗者必須承擔責任,不再以過去成效來掩飾當下失誤所造成的民眾損失,同時讓其他更有預報創意者出頭,提供民眾與各級政府在因應氣象災情時,更多的參考資訊。這將是多贏的局面。
未來,設若有五家氣象預報公司出現,各自獨立預報,各自訂定收費標準。各級政府、企業與媒體事業主,必須選擇其中至少一家,與之簽訂合作契約,在平日與氣象災害發生期間,取得氣象預報資訊,並提供各級民眾、員工與媒體使用者。如此,一、提高氣象預報者之收益,以刺激其預報創意與承擔更高責任;二、付費者取得最佳服務,並能直接了解專業資訊詳情,作出直接與有效的應用與判斷;三、不影響一般民眾取得氣象預報的機會,反因預報公司、各級政府、企業與媒體事業主間之競爭,獲得最全面與及時的氣象訊息。
其次是建立多層次防救災應變體系,並讓第一線的民眾直接與最上位的預報體系連結。關鍵在於:氣象可以發生意外、驚奇,人命不可以發生意外、驚慌。作法則需由下而上,各鄰里與社區委員會必須在每次可能發生氣象災難時,動員起來,在第一線掌握民眾與環境變動狀況;然後,往上與區級、鎮級、鄉級、縣市級與中央級的防救災中心取得聯繫,隨時掌握最新訊息,並直接通報第一線需緊急應變的民眾,更要以鄰里合作勝過外援的精神,來對抗災難。
目前,防救災指揮體系是由上而下運作,較有效率。但在氣候變遷趨勢下,破紀錄的意外將隨時發生,單線作業非常容易失靈,而集中救災資源的作法,更不如分散準備來得快捷。換言之,甲地出現災情,再由乙地派出援助,不如訓練甲地民眾,就地取得救援設備,立刻進行當地救援。所以,由上而下的作業仍要維持,但若不能由下而上動員,將會出現救援趕不上災情的慘劇不斷重演。
最後,所有一定規模的公共工程必須將氣候變遷的趨勢影響納入考量,以免徒然浪費公帑,卻無法發揮長治久安的功效。
【2008-07-21/聯合報/A11版/民意論壇】
-\-\-\-\-\-\-\-\-\-\-\-\-\-\-\-\-\-\-\-\-\-\-\-\-\-\-\-\-\-\-\-\-\-\-\-\-\-\-\-\-\-\-\-\-\-\-\-\-\-\-\-\-\-\-\-\-\-\-\-\-\-\-\-\-\-\-\-\-\-\-\-\-\-\-\-\-\-\-\-\-\-\-\-\-\-\-\-\-\-\-\-\-\-\-\-\-\-\-\-\-\-\-\-\-\-\-\-\-\-\-\-\-\-\-\-\-
法規鬆綁氣象預報良性競爭
【聯合報╱柳中明/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台北市)】
個人非常同情氣象局專業人士於颱風期間,廿四小時堅守崗位,提供最正確的氣象資訊與研判,以期降低全國災難損失的努力。
但是,個人長期堅持氣象局應該主動修正氣象法,刪除掉其為全國唯一能發布颱風預報資訊的保護傘,如此才可能降低氣象局每次颱風預報都受到放大鏡檢視的壓力,也才可能產生颱風預報的良性競爭狀態,讓全民取得最佳的防災資訊。
最重要的是:預報能力佳的專業人士,將能取得合乎其才的收入與地位,而非是在齊頭式平等,或是劣幣驅除良幣的狀態下,反至令人擔憂氣象預報是否將每下愈況。
氣象法是依動員勘亂時期國防概念所訂定的產品,雖然於二○○三年修正時,已略為鬆綁,但仍堅持氣象局才能發佈災害性天氣預報,更詳定各類罰則。但是,氣象局可以制止國內精英提出颱風預報,卻無法制止CNN與各國氣象單位同時預報颱風動態,更無法處罰國內媒體時時刻刻比較各預報資訊的優劣,以及大眾、名嘴、政府官員等據以評論氣象局的表現。這恐怕是所有氣象大老們,所從未想過的。
設若全國各媒體及大學教授們,都在颱風期間自行發佈預報,難道全國防災行動將會大亂而至更為失敗嗎?個人非常懷疑。最重要的,這是資訊暢通的時代,任何失敗的預報,都會被嚴厲的責難,反之任何成功的預報,都會被予以英雄式的歡呼。但若僅有氣象局的預報舞台下,反成預報成功是應該,預報失敗卻被譏諷的狀況。這就是愛之適足以害之的道理。
氣象法不改,氣象局員工無論如何賣命,都將無法取得大眾們的尊敬。若能讓颱風預報自由開花,反將凸顯氣象局預報的專業與權威。
【2009/10/09 聯合報】
-\-\-\-\-\-\-\-\-\-\-\-\-\-\-\-\-\-\-\-\-\-\-\-\-\-\-\-\-\-\-\-\-\-\-\-\-\-\-\-\-\-\-\-\-\-\-\-\-\-\-\-\-\-\-\-\-\-\-\-\-\-\-\-\-\-\-\-\-\-\-\-\-\-\-\-\-\-\-\-\-\-\-\-\-\-\-\-\-\-\-\-\-\-\-\-\-\-\-\-\-\-\-\-\-\-\-\-\-\-\-\-\-\-\-\-\-
https://www.scimonth.com.tw/tw/article/show.aspx…
2009-09-09莫拉克颱風的震撼與省思
柳中明/任教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1996年7月31日賀伯強烈颱風侵台,在阿里山下了1094.5毫米的雨量,當時氣象界多認為這樣的紀錄不會在近期內再現。13年後,莫拉克中度颱風在8月7日晚間登陸花蓮,8日下午出海,卻在8日與9日間於阿里山分別下了1161.5毫米與1165.5毫米的雨量。原來大自然更新紀錄,是不需要30年、50年或100年的時間,更不會遵守什麼規定如:強烈颱風才會下大雨,中度颱風不會下太多雨。
降雨量破紀錄與氣象預報能力
雖然,高雄與屏東的山區也累積了大量的雨,但是這些測站都是自動雨量站,且僅設置約20年,所以無法進行至少50年的長期資料比較。至於在那些已有50年氣候資料的測站中,2009年8月8日的降雨量,在台南站為當地歷史排名第一,在東吉島為當地歷史排名第二,在高雄站為當地歷史排名第三,在恆春站為當地歷史排名第四,嘉義站為當地歷史排名第五。大範圍地區的破紀錄降雨,顯現整個南台灣所承受的雨量是如何地驚人。
中央氣象局在預報颱風降雨方面,8月6日上午8時30分發布陸上颱風警報,10時提出高屏山區將降下800毫米;8月7日發現颱風移動速度忽然減慢,上午7時將雨量預測提高到1100毫米,下午4時提高為1400毫米,然後不斷提高到8月8日上午8時預測的2000毫米,9日清晨4時提高為2700毫米。有人認為:預測值不斷上修,顯示預測能力不足,事實大概是過去根本沒有類似經驗,所以缺乏預測能力。
個人自8月5日上午就持續追蹤氣象局預報,發現氣象局在當日就正確地判斷莫拉克將直撲台灣,優於美國、日本、南韓、中國、香港等地所提出的颱風將撲向東海的預測。在7 日上午,個人曾向台大大氣科學系的同仁們發函,指出氣象局預報所以能夠有優秀表現,是因為其預報與數值預報一致,顯示該局對其所長期發展的數值預報系統越來越有信心。該局公布的細網格(15km×15km) 模式預測資料,更將當時位於香港西側的柯尼颱風(爾後下降為熱帶低壓),所引致的雙颱牽引效應,明顯地顯現出來。
但是,莫拉克接近台灣後,各項觀測顯示其結構與過去具明確颱風眼的中度或強烈颱風不同,數值預報模式在錯誤假設下,預測颱風在24小時內就會快速移動進入台灣海峽。顯然,在缺乏飛航觀測資料的協助下,沒有任何電腦預測模式,能夠正確地將莫拉克的變化有效掌握。所以,7日後氣象局必須倚賴傳統的人為判斷能力,來預測緩慢移動的颱風對台灣的影響,也自然會受實際降雨數據的變化,而出現預測值不斷上修的現象。
未來,政府可能面對更多移動怪異的颱風,以及再度出現的破紀錄降雨的威脅;我們也可能面臨氣象局提心弔膽地事先預測降雨量破2000毫米,實際降雨量卻出現大幅落差的尷尬場面。若天真地以為,光憑現有的設備,不需要增進颱風的飛航觀測能力跟改進電腦預測能力,就能掌握下一個莫拉克颱風的風雨預測,那就真是癡人說夢。希望科學界、企業界與政府高官們,能夠注意到改善氣象預報能力的重要性,並全力投入經費與人力進行之。
不過,能力的改善是需要時間的,而且是要經過競爭才會出現突破的,並非單靠慘痛教訓或投入大量資金,就能出現改變。氣象局長期倚賴氣象法保護其權威,特別是在颱風預報期間。而現今各項資訊公開,專業氣象預報人員出錯的機率已顯著下降,人腦預測仍具決勝關鍵。
若希望氣象預報出現明確改進成效,氣象局必須放棄傳統保護心態,立刻修正氣象法,大量開放民間自組氣象諮詢公司,並且絕對不能因為其颱風預報與氣象局不同,就要處分民間公司。氣象預報必須納入自由經濟市場的競爭精神,才可能出現巨幅改進。
面對不確定性高的未來—加強「人」的素質
我國長期推動國家防災研究計畫,並設置國家災害防救中心與近期的颱洪中心,更主導國家防救災體系的建置與運作。但是,災難在破紀錄事件不斷發生的同時,從未間斷過,損失也未因為學界長期投入心力而下降。顯然,傳統的制度運作與工程設置,在人為管理失調下,會在面對突發巨變時,受到最嚴苛的考驗。
科技治國與救國的理念確實非常崇高,但是「人」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人的管理失衡,會導致山區大量開發與水土保持失調,也導致海岸區地層下陷顯著而海堤卻越蓋越高,更別說防救災體系的不堪一擊。或許,我們可說是降雨已打破所有工程設計的規範,因此損失大是理所當然。但是,面對未來仍可能隨時出現破紀錄事件發生的可能下,我們必須真正提出改革的方向,好好研究如何管理「人」。
法律規範與組織改造是必定要走的方向,如緊急撤離法,如國土規畫與保育法,如工程設計規畫,如防救災總署,如氣候變遷因應委員會等,許多體制內的設計都需進行改變。人的素質若不進行改造,許多工作都將枉然。
在此所指的「人」,包括所有階層的人。如上位者如何引導全國邁向永續,如執法者如何平衡法與情,如民意代表如何不謀私利,如企業經營者如何不要過度耗損台灣資源,如民眾如何懂得保護自家的生命財產。這類崇高素質的培養,才是高度脆弱的台灣能夠永續發展的基礎,也是面對充滿不確定性高的未來,台灣可以承受任何挑戰的保證。
民眾是可以教養的,但是需要時間、需要耐心。更何況,人口持續老化,受過良好教育者的比率也將持續提高,普羅大眾的教育投入必將出現有效回饋。問題僅在於:應該如何教,才可能由認知轉變為行動?才可能由少數人的改變,轉變為多數人的認同?
莫拉克颱風的震撼,使得一般大眾產生求知的欲望,想要多了解颱風的一切跟因應對策。但光是吸收知識,並不會轉化成正確的行為。科學界要面對的可能不再是好好寫自己的學術論文,以期有朝一日能成為中研院院士。而是要研究如何與民眾互動,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並可以廣為運用的教育方式,以增加民眾的知識,改變民眾的情操,更強化民眾採取正確行為的意志力。關在象牙塔內的教授專家們,何不走出來,好好研究如何提升台灣人的素質?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總整理】
https://www.facebook.com/170435726987/posts/10158593491761988/?d=n
#globalweatherenterprise
#台灣真的可以發展氣象產業
#交通部氣象局局長說台灣沒有氣象產業
#會以連載方式讓大家了解全球氣象產業
彭啟明
台大 收費標準 在 小花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就讀研究所的時候,選了社會學丁當課程助教。有別於我那個時候在清大的課程助教,台大的助教,是必須要上討論課的。
而討論課的主題,往往都是深化課程所教的內容。
這是一門通識課,而且是醫學系、牙醫系、心理系等醫療相關科系的必選修。會有這樣的規定,是因為這些學生畢業後,未來多數會成為生命的守護者、救助者。這種在生死關頭打滾的人,必須要更有同理生命的能力。
討論的主題,不鹹不淡,卻讓很多人困惑。
討論的主題,包含像是:
*如果有一位聲名遠播的科學家跟一個工人,同時送急診,你會先救哪一位?
*如果有一名患者在急診過程中,告知你他有AIDS,你會怎麼做?
還有一些情境題,是設定好背景,比方住三重的一家四口領低收入戶津貼、租屋在永和通勤至大安區上班23歲月薪22K的OL等,請調查他們所屬地區的消費水準、水電瓦斯收費標準以及租屋行情,幫他們規劃一月的生活所需。
很多學生做完後,反映原來生存那麼困難,原來真的不是貧困家庭不願意投資教育,實在是吃也吃不飽。
當然,有一組同學後來被打很低分,他們在作業中戲謔地表示,可以去舊衣回收站撿拾衣服,去回收桶找廚餘,就可以存錢了。
在作業上會這樣寫,在未來可能就會廣開地獄梗還笑別人太認真。
曾經有個學生在最後一堂討論課來告訴我:
「助教,我覺得很痛苦。以前我覺得無所謂,但現在我對於社會很多事物,都覺得內建不公不義,午夜夢迴時還會被驚醒。」
當時,我哈哈大笑後跟他說:「恭喜進入社會學!」
沒有說出口的是,我相信你會成為一位很好的醫生。
從這次的自殺事件來看,我非常肯定台大的安排,這樣的教育,才能讓這所學校裡面,多數來自經濟不餘匱乏家庭的孩子,能夠藉由親手做來了解社會底層的生活,不求完全同理,只求能夠不要嘴賤。
現在看起來,這個教育真的很有必要阿~
台大 收費標準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大 收費標準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大 收費標準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大 收費標準 在 台大醫院收費標準-在PTT/MOBILE01上電腦組裝相關知識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台大醫院收費標準討論推薦,在PTT/MOBILE01上電腦筆電評比開箱,找台大醫院植牙費用ptt,日本禁止植牙,植牙費用一顆在Facebook社群(Youtube/IG)熱門討論內容就來 ... ... <看更多>
台大 收費標準 在 台大醫院收費標準-在PTT/MOBILE01上電腦組裝相關知識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台大醫院收費標準討論推薦,在PTT/MOBILE01上電腦筆電評比開箱,找台大醫院植牙費用ptt,日本禁止植牙,植牙費用一顆在Facebook社群(Youtube/IG)熱門討論內容就來 ... ... <看更多>
台大 收費標準 在 豐言豐語.謝豐舟- 台大醫院基因檢驗收費標準首頁>流程與收費 ... 的推薦與評價
台大 醫院基因檢驗收費標準首頁>流程與收費>收費標準分享到fb 分享到google 收費標準臨床檢驗項目收費標準(註1) 結節硬化症基因檢驗(NGS) 30000元(註2) 家族性乳癌基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