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員素質比台灣好」#兩岸一家禽_中國是活路系列
➡「民調:歐洲多數人不信任習近平! 不接受中國領導全球」
➡「習近平專權自大下鹽城受災人民與歐陽娜娜的悲哀」
➡「李家寶與凌友詩」
一「馬雲傳躲杭州避風頭 爆脫口真心話「後悔沒提早離開中國」」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35715666568507&id=584986081641475
台灣飛官人數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參眾兩院議員重提《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戰略模糊」討論持續!!】
去年大選期間曾有國會議員提出「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但因為大選期間大家都很忙,法案沒有排上外委會議程。
沒通過的法案,在新會期就都不算數了,要重新來過。
而在2/18這天,共和黨籍參議員史考特(Rick Scott)與眾議員瑞森紹爾(Guy Reschenthaler)分別在參眾兩院重新提案。(2/18這天之內,國會一次提了五個台灣相關法案!!)
這個法案最重要的部份在於授權美國總統在特定目的下得以有限度地動用武力,以確保和保護台灣免受軍事攻擊。法案的目的之一在於避免當中共出兵時,國會反應不及、來不及授權,因此事先授權總統在滿足特定條件下可以先動用武力。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呼籲的部份,例如敦促美國貿易代表展開與台灣的貿易協定談判,鼓勵總統或國務卿訪問台灣,以及歡迎台灣總統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等等。
法案詳細內容可參考這篇中央社新聞整理:https://reurl.cc/Gde9RD。
▍這個法案的性質是什麼?
我們先前曾經介紹過,美國國會的法案,以目的來說可以分成兩大類(參考文章:https://reurl.cc/o90ngg):
1、表態(Bill for messaging)
2、通過(Bill for passing)
「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的內容混合了這兩種性質,如果之後要在兩院外委會當中走得更遠,可能還需要經過許多的討論,尤其它會牽涉到目前的「戰略模糊」大辯論。
《台灣旅行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從原本的表態為主要目的(裡面有很多大力支持台灣並且譴責中國的文字),修改成可以爭取更多人支持通過的版本。相對來說對行政部門的拘束力會下降,因為按照慣例,國會基本上會尊重行政部門在外交上的作為。但這樣的法案仍然是非常重要,因為可以敦促行政部門的政策調整,會放出代表民意的個重要訊號(signal)。
▍「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代表什麼意義?
這個「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的重大意義在於近期許多關於「戰略模糊」的討論。
簡單來說就是有非常多人在討論說,到底該不該調整「戰略模糊」,意即,該不該明確表達美國會在中共出兵的狀況下出兵協防台灣?
我們認為美國在短時間內不太能明確做這樣的表達(龐培歐也曾經在去年十月份明白地表達過不會這樣做),但是其實戰略「模糊」ambiguity到「清晰」clarity之間是一個程度上的問題,並不是「有」或「無」的1或0。美國顯現出的跡象是:愈來愈認為清晰一點是重要的事。
目前不管是國會還是政策圈的討論都有愈來愈多人指出,由於中國擴張的野心日益增加,
美國需要更清楚地表達支援盟友、支持民主價值,
因此,幫助台灣增加防衛能力、以及想辦法嚇阻中國的侵略是相當重要的事。
而且大多數人都同意必須要跟中共清楚表達:侵略台灣是錯誤的事情,必須付出重大代價。
例如國務卿布林肯在聽證會上,被問到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時,他說:「這會是中國最大的錯誤」(That will be a grievous mistake on their part)
我們當然很樂見這樣子的討論持續下去。
▍戰略模糊的討論
在這個法案提出的同時,美國時間2/18,國會進行了一場聽證會,標題是「嚇阻中共對台威脅」(Deterring PRC Aggression Toward Taiwan。這裡有全場錄影:https://reurl.cc/YW82aO)
裡面也對戰略模糊做了很多的討論。
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支持「更清晰」的人們是跨黨派的,像是民主黨籍眾議員Ami Bera。這可以再次印證,在台灣議題方面,國會裡的兩大黨具有高度共識。
這些討論基本上都將中共的擴張和侵略台灣視為不可接受的事情,而且重點在於,不管贊同或反對調整戰略模糊的人們,都是基於這樣的主張來討論到底「該用什麼手段」比較能夠嚇阻中共。並不是說反對取消戰略模糊就是對台灣不好,而是大家共同討論怎麼樣比較可以阻止中共。
同場加映我們先前文章
【美國「戰略模糊」辯論ing。台灣該做什麼?】
https://reurl.cc/Gde9RA
關於戰略模糊的說明,可參考這篇
【美國對台海「戰略模糊」政策的三個層次】
https://reurl.cc/xgQWlV
▍補充1
本屆國會一個特色是提出的台灣相關法案沒有很快地提出來。一般而言,每屆國會開議(一般是在單數年的一月份開議)就會有幾個相關法案提出,但本屆第一個台灣相關法案是在1月28日才提出來的《世界衛生組織究責法案》。自1979年後,只有三屆國會所提出的第一項台灣相關法案比本屆晚(1985年99屆、1991年102屆、2011年112屆)。
這其中可能有一個原因是在12月底時的《2021年綜合撥款法》一次包裹通過了像是《台灣保證法》這樣子意義重大的法案,還有一個原因是國會開議後就超級忙碌,還包括被攻陷,以及之後忙著彈劾等等……
不過雖說沒有「一開始」就有很多法案提出,2/18日就一次出現五個台灣相關法案。(有興趣的話可以在國會官網查詢:https://reurl.cc/4yoyMD)
我們先前文章有提到過,法案的數量與連署的人數並沒辦法直接推估對台灣的友善程度。
美國國會每年法案數量都在數千件以上,很多法案議員們並不會主動去關心,每個法案的連署人數都是各方勢力努力遊說之下的結果。衝連署人數,多半是Bill for messaging才會走的途徑;Bill for passing,就直接往推動立法的程序走,不會去管幾人連署。提案的多寡、連署人數跟最後會通過幾件法案,這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聯。
▍補充2
除了「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在參眾兩院提出之外,2/18眾議院裡面也有一個法案「要求國務卿擬訂策略協助台灣重獲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員地位」
這個法案由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成員薛爾曼(Brad Sherman,民主黨)和金映玉(Young Kim,共和黨)領銜提出,且獲得跨黨派的36位議員連署。
重點在於,這個提案【獲得眾議院的外交政策要角們支持】,包括外交委員會主席米克斯(Gregory Meeks)、外交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亞太小組主席貝拉(Ami Bera)、亞太小組共和黨首席議員卡波特(Steve Chabot),這四位眾議院外交政策的兩黨領袖。
參考新聞:https://reurl.cc/NX0Xmp
▍補充3
2/18這些友台法案剛提出,隔天解放軍就派出九架軍機飛到台灣的空域(ADIZ)作為回應。
提醒大家,中共的心理戰和輿論戰持續進行,近日就有從Dcard上面傳出來的「假冒飛官」寫了一篇文章說備戰應對中共侵擾很累之類的,然後下一個結論說台灣應該要跟對岸和談。
這種失敗主義和把兩岸緊張怪罪在台灣方面的想法,實在是不可不防。
而親中統派們的說法一向就是「美國(和台灣一起)挑釁中國」,連美國執行「自由航行」任務(例如一月底派軍艦駛過台海,回應解放軍軍機侵擾台灣、以及二月在南海派出兩大航母艦隊演習)都可以說成是造成兩岸緊張,甚至還有國民黨高層公開說台灣附和美國的自由航行說法會「降低國格」(實在滿臉問號),這類說法的謬誤之處我們會再另外專文解說(文長每次都寫太長……)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台灣飛官人數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女生要當兵嗎?一個預官的反思與建議。
#女生應該當兵嗎? #我們真的要上戰場 ?
#不怕排長帶你們衝哎哎哎步槍兵人勒
好友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前天在節目上公開提到恢復徵兵制以及女生可服義務役,也引起和王浩宇議員之間的論戰,這是個很好的公共政策議題,事後和她及其他幾位朋友也對此有所討論。
身為剛教召回來、戰事發生時要帶著後備部隊衝第一線的步兵預官,也想藉這個機會談談實務面自己看到的問題,與提供改革解方的思考。
先講結論,我支持 #朝全徵兵制方向 去思考改革,為什麼?
落實全民國防、軍愛民民敬軍,也要民先懂軍啊。
➽
1⃣️ #徵兵募兵傻傻分不清楚?
首先,我國從過去到現在實行的兵制嚴格來講其實是「#徵募併行制」,國防部以前也發布過新聞稿澄清外界以為國軍要進入「全募兵制」的錯誤看法。實際上依照《兵役法》的相關規定,83年次以後出生役男仍依法服4個月常備兵役軍事訓練,也是屬於徵兵制義務役的一環。
上次推行的兵制改革主要是著眼於加強常備部隊的專業戰力(就不會一直在訓練新的一年兵時間到又退伍造成戰力青黃不接),因此常備部隊也走向全志願役、專業化的「募兵」方式來吸引專職當兵的人,只能說這些都是在「#徵募併行制」的框架內所做的調整。
但巧芯所提到的「徵兵制」就稍微不太一樣了。
嚴格來說,男女都要當兵屬於「#全徵兵制」,就是除了專業職業當兵的人以外,所有國民不分性別都要服兵役的義務役,並接受長期(1-3年)的軍事訓練,除了貫徹全民國防的精神戰力,也是實務上讓「國防軍事」落實到全民的生活中。舉例來說,以色列🇮🇱、挪威🇳🇴等國家是實行「全民皆兵」,男女都要服義務兵役,而且是偏向軍事的,#女生也要拿槍打仗。
以色列大家可能比較熟悉是因為它強敵環伺、屢戰屢勝的關係(還有IG上很多...以色列女大兵?),挪威在2013年國會投票通過時除了防範俄羅斯以外,有一個很大的目的是 #推動真正的男女平權,也使得挪威成為第一個強制兩性服役的歐洲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國家。瑞典🇸🇪也在2017年宣布恢復徵兵制,且徵兵不分男女,理由同樣包括 #促進軍中性別平等。
其他實行義務徵兵制且強度比較高的國家包括南韓、瑞士、新加坡、越南、泰國(抽籤徵兵)等等,役期從一年、一年半到兩年不等。就連法國都在去年重啟兩階段的徵兵制(但內容多樣包括社工服務等)。以色列則是男生3年,女生2年,超硬。(不過以色列今年七月才剛正式宣佈男性役期從32個月調降到30個月,女性一樣24個月,許多軍方將領反對認為會造成人力短缺)
美國🇺🇸歷史上一向是承平時期採取募兵制,戰時改為徵兵制。不過,韓戰結束至北部灣事件,兵役登記系統繼續徵兵,1954至1964每年大概140,000連冷戰平時美國還是有繼續徵兵的動作。(感謝 #方恩格 提供補充)而美軍徵兵的對象男女不拘,不過目前還有少數戰鬥工作不對女性開放。
有很多的聲音認為台灣的兵役與後備制度應該改革,要改什麼?
➽
2⃣️ #後備現在是什麼狀況啊喂
台灣社會對於國軍的看法以及在陸軍當中服役的經驗觀感網路上很多,這裡就先不展開。
美國人其實近年來講了很多次認為國軍後備戰力不足、應該改革的情況,請自己參閱(bit.ly/3ieOUU2),儘管美國人有他們自己的國家利益考量,但內容很多地方我認為是值得參考的。
(之前寫《中共攻台大解密》而在台灣有一定知名度的美國軍事智庫研究員易思安 Ian Easton曾經在蘭德撰文寫過〈Transformation of Taiwan's Reserve Force〉,有興趣的可以參考,bit.ly/3l0xRGO)
近期的《新新聞》也出了一篇專門談後備制度改革,大家可以先看看(bit.ly/2SmeFr7),包括國防部長最近說後備要優先召集一年義務役....但這群人數量已經從69萬人下降至47萬人,軍事訓練役則將逐年成長,到民國115年(2026)就會消失,接下來還有少子化的問題,如何保持後備戰力?後備戰力又有無必要?
政府看起來現在在做行政制度調整的準備,要加大投入資源跟提升後備位階,但對我一個第一線的排長來說,重視的還是實際訓練內容以及士兵的戰鬥認知有沒有跟上。
先講一下自己的體驗。
以前大家普遍認為回去教育召集就是重溫「陰間」生活、上課很涼等等,甚至很多人一接到教召令就買機票出國或是跟公司報出差來逃避⋯⋯個人非常反對這種作法,不只愛不愛國的問題,而是這會傷害台灣整體的軍心士氣與實際戰力,近年國防部有對此作出一些改革來限制,很棒。
平均來說現在是退伍後八年內會召集至少兩次,每次一週(軍士官七天、士兵五天),而我這次回去已經很充分感覺到跟以前不一樣,實戰科目很多,滿滿的行軍、操課與打靶,沒有什麼休息時間。不只是帶隊的義務役軍士官,接訓協訓的志願役軍士官也非常辛苦(感謝他們為國辛勞)(敬禮)。坦白說,確實讓我感覺到兩岸情勢是真的緊張,為什麼?
中華民國在台灣目前是一個 #海島國家 的狀態,過去到現在的防衛指導主要都是「嚇阻+殲敵於海上&灘岸」,很多聲音都認為「加強海空軍實力就好,一旦海空軍打光讓老共上岸就完蛋了,也沒什麼好守的;而過去大陸軍主義在新的情勢下也應該被揚棄⋯⋯」
這些說法都不是沒有道理,也因此台灣的海空軍無論在裝備、素質以及國際交流等層面確實都是很優質的,陸軍尤其是一般部隊普遍就稍微辛苦一點。但近期兩岸緊張對峙的情況以及當時在部隊裡接收到的一些資訊跟訓練內容,其實都讓我感覺得到國防部確實有認真陸戰的心理與實際準備。國軍當然也不是笨蛋,五六年前服役時陸軍訓練的科目主流就是城鎮戰為主了,但一直沒有引起社會的重視。
除了大家都認為戰爭似乎很遙遠以外,沒有全民皆兵也導致軍民分家,人民不關心軍務,如何熟悉與落實全民國防?陸軍才是跟廣大民眾比較相關、也是更值得我們關注的。
➽
因為不能詳述後備的真實狀況以免洩露軍機,直接講小結:
a.#戰時接到動員令要不要裝死?
我和同為預官排長的朋友都會建議你最好要出現才比較可能活下去,不要以為躲在家裡會很爽。
戰時一切軍管,躲在家裡等被炸/等投降不一定比較好,更不用提被憲兵or警察抓走軍法審判以及失去反抗的機會。
雖然也有論點認為不要拿槍以免在戰時被當成軍事人員攻擊,但我個人是反對甚至有點鄙視這樣的看法,命運要自己掌握,槍在手比任人宰割好。
b.#後備部隊戰力如何?
身為要帶兵的軍官....坦白說,後備部隊扣除志願役幹部以外,整體戰力的訓練還有不小的加強空間。其實就我的感受,如果是在被入侵而被迫要防守的情況下,我所在的部隊 #戰鬥意志都還算堅定,但技術的部分,主要還是訓練時間太短以及間隔太長,所以不夠熟悉戰鬥技巧與進入那個「知道自己現在是要上戰場的戰士」的狀況,這也是國防部從去年底開始就加強教召訓練內容的原因,現在已經沒有什麼「血濺車籠埔、魂斷金六結、歡樂斗煥坪」這種事,基本上到哪裡都是一個 #血濺魂斷 的狀態,後備的實力有在增強,這一點要再次給國防部與基層幹部們掌聲。
c.#後備部隊的任務?
其實有同樣是後備部隊的一些預官、士兵有在網路上講他們接收到的大致任務內容,我覺得國防部可能要好好巡邏一下。但是就內容而論,本質上就是兩個字「守土」(少部分會有別的任務),而目前的後備部隊如果要按時完成這些任務,我認為訓練跟準備是稍嫌不足的(主要是戰鬥,其他還好),從動員、集結、整隊、領裝、動員、了解任務到實踐任務內容,特別是任務性質的關係可能會影響到部隊的信心,那平時的戰鬥意志培訓、尤其是作為底氣的戰技訓練就很重要,才能在戰時發揮戰術價值,不是單純上去當砲灰。
昨日也看到新聞國防部長表示已經研擬改革方案,將加強召訓天數與頻率,這是對的方向,但我更期待訓練科目內容能否更靈活、符合現實。
之後的訓練建議科目上還是要變成「#任務導向」,而不是為教召而教召、科目本身強度變強而已。戰場的經營、熟悉以及實地跑一遍大地,都有助於戰時真正要上場時的信心、存活率與任務成功率。
➽
3⃣️ #台灣兵役制度該怎麼改
a.#心態與內容:
我覺得在討論這件事情的時候,大家常常把「當兵」這個詞窄化為「#拿槍上戰場」,也因此一談到「女生要當兵」就引起很多爭議,但其實軍隊有非常多其他事情可以做,幾乎也涵蓋社會上大部分職業(也因此就沒有所謂女性不適合當兵的問題,女性在許多事情上可以比男性做得要好)。
有興趣的人看看這篇《美華軍語辭典》(bit.ly/33c6ELq)提及的職業及術語就可以知道軍隊任務涵蓋的內容有多廣。
以色列新創科技產業如此成功,正是因為軍隊根本就是他們的先進職訓所,一退伍就創業搞網路公司研發軍事用軟體與無人機的比比皆是,畢竟科技進步的動力往往來自於軍事發展,網際網路(internet)也是冷戰時期從美國國防部的內部軍網演化而來。
而美軍退伍後除了聯邦政府的福利cover與各種社會職涯的申請優惠以外(比如免費或減免大部分學費上大學),大多也不怕依照他們在部隊的專長找不到工作,這是國軍已經有在模仿但需要更深化改革的重點。
簡單說,台灣社會要先改變「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以及「當兵就是打仗、開槍」的心態,才會覺得當兵是一件普遍可以接受甚至對職涯有幫助的事情。
舉個簡單的例子,台灣普遍都認為學歷史好像很沒用。但在國外很多部隊或美軍來說,讀歷史可以去做戰史研究、情報分析、聯絡官甚至協助寫作戰規劃,搞得不錯的還給你獎學金進修以後到陸海空軍軍官學校教戰史、教軍事策略。
學工程和化學的除了搞爆破玩炸藥,更可能要懂如何蓋房子,因為你要知道如何用最少的炸藥摧毀最多的房屋結構,退伍以後去當工程師、當建商或是教化學當絕命毒師(?)都可以。
並不只是大家都要當兵或懂開槍而已,
這才是「#全民皆兵」、「#寓兵於民」的最高境界。
➽
b.#役期與內容:
有鄉民在PTT上分享「外國有強大外敵鄰近的國家」的兵役役期(bit.ly/3cEyX8i),相對來說台灣現在四個月的軍訓役是真的很短,而且完全不構成戰力,下部隊基本上只是搞事而已。除了適當延長役期以外(我個人認為起碼還是要恢復到一年),也有很多聲音強調重點不是役期的長短,而是訓練內容應該要朝實戰化來做改變,不應該還在用美軍二戰前後的單戰(單兵戰鬥教練),喊些脫離時空背景又實用性低的口號。這一點已經非常多人都公開提過了。
(這邊有篇美軍退役士官Allen Lin對國軍新兵訓練的單兵戰鬥教練評論,http://xn--bit-9u3ey63rpnc20p93e.ly/2G09quB)
某種程度上我同意這樣的看法,畢竟這些東西雖然對進入戰場狀況有點幫助(主要是活用聯絡手勢之類的),但到了真實戰場地形上其實很難應用,還不如好好訓練基本體能和移動中射擊、經營與自己後備部隊相關的戰場場地,了解哪裡有加油站、哪裡有軍營、哪裡有重要機關、不同類型道路移動方式到時怎麼處理?怎麼跟上級單位聯絡?停電了大家到時候聯絡方式備案為何?會用無線電的人有多少?知道不要亂開無線電免得被敵軍鎖定的人有多少?
我想,這些東西可能有許多後備軍士官並不清楚,但對一個排長來說,了解這些資訊遠比背單戰重要太多。各位士兵也不希望帶你打仗的排長一問三不知吧。上戰場,最重要的不只是完成任務,還有負責任地帶大家活下來啊。
此外,假日開放軍營靶場讓民眾體驗電子或實際打靶、廣推生存遊戲活動甚至編組民兵團都是實際可行、民間軍武圈也有能量可以培養並支撐起來的東西。把生存遊戲或打靶當成一種全民運動來推廣,#把國防生活化,可能比精進教召內容的成效更大。
➽
c.#軍事訓練交流
這個東西有點敏感,包括美軍在台小規模協訓的狀況最近雖然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喂),而實務上這個想法應該會因為觸碰到中國大陸甚至美方的外交政策底線而無法很快實行⋯⋯
不過以前在某地實習的時候,曾寫過一篇報告談國軍可思考仿照新加坡來台灣的「星光計畫」一樣,將不只是精英部隊,而是成建制擴大將一般志願役甚至未來全徵兵義務役的軍士官兵都有機會到國外盟國輪訓半年到一年,除了可以獲得接近實戰的訓練經驗外,更可加強語言能力,藉此吸引有志從軍的年輕人與優秀人才。
如果加入國軍不只是掃地出公差搬庫房,而是可以學得實際戰鬥能力與可應用的外語能力,國家還付你薪水,誰不搶著要?
但這個政策顯然會因為其他因素而暫時無法實行,只能等待時機成熟了。
#題外話,有看到媒體報導政府明年將派3員到以色列考察後備動員制度(bit.ly/34bwfTR),我猜應該就是要成立全動署的那幾位長官(?),但真心建議如果政府可以的話,希望多派幾位員額且包括基層幹部,才能廣泛收納基層真實狀況與意見並根據這些意見來吸收以色列的制度哪些是可以照搬回來、哪些是需要調整才能適應我國後備制度的。
另外也懇請注意不要只學到器物制度沒有學到理念,畢竟以色列面對的狀況跟我國不同,多去理解他們的宗教、文化、建國歷史、制度淵源,才能真正理解以色列軍隊的建軍思想以及他們之所以強大的原因。
➽
4⃣️#女生可以做什麼🙋?
國高中上軍訓課的時候,女同學大多要了解與學習的是護理與急救方面的知識,但也有國防教育知識以及高中畢業前會有打靶的體驗,但就僅止於此了。如果未來女生也要服兵役或類似替代役的軍事役別,現在比較常見的建議包括服半年到一年的軍事/社會役,學習包括醫療衛生、戰場救護、後勤經理、通信、電子、情報等在內比較不需要用到太多體力的任務。
不過,也有對於男女一視同仁朝 #以色列化 的想法,除了訓練成步槍兵外、戰車/機駕駛、醫護兵、狙擊手與觀測手等戰鬥兵科可能也相對適合女性。
我覺得以台灣目前的社會情況暫時應該很困難,民眾大概沒辦法接受這麼劇烈的轉變,以及軍方對於這方面的硬體、軟體與制度上的準備也還嚴重不足。近年敵情升高,也許台灣社會開始願意思考這件事,如果真的要推動,現在就必須開始認真討論。
美軍近年的女性比率約是15%,國軍呢?也是14-15%。根據媒體報導:「早期女軍人多半限於『辦公室單位』任職,近年愈來愈多職缺開放給女性。例如,陸官畢業的女生,原本在戰鬥兵種(步兵、砲兵、裝甲)中只能選砲兵,否則就要選化學、通信、工兵等支援兵種;如今各兵種都已開放,連戰車乘員都已出現女性。以往女性飛官多限於駕駛運輸機、直升機,近年起也開始加入戰機單位。」
(本段節錄自 程嘉文,〈國軍女官兵人數 突破2萬大關〉,《聯合報》,20180405。)
所以整體來說是朝一個女性越來越多也撤除差別待遇的方向走,我認為這也才是一個健康、正常的發展,無論對戰力、士氣、促進女權與性別平等來說都是好事。
➽
➽
➽
以上,已經太長了,就先寫到這裡為止。盡量用很淺顯直白的方式去談我自己對這些議題的看法,還有許多細節未竟,希望可以有更多人一起關心國防議題的改革。而兵役制度,除了能夠達到國防的目標,更應該注重給予軍人應有的待遇、尊嚴和榮譽,否則即便募兵,能夠吸引優秀的人才投軍嗎?拼招募的績效數字是如何來的,基層心知肚明。
如同一同討論的友人所說,「可以的話當然是以募兵的精銳為主力培養對象,但重點在於讓不打仗的(台灣這點與美國不同),人一樣可以得到尊重、榮譽以及好的待遇,培養全民國防的精神與意志。」但很矛盾地,如果不讓全民都感受到當軍人的辛苦與風險,前述的想法也很難被推動。
自己是軍人家庭出身,也因此當兵時決定考預官盡一份心力。無論你的國家認同為何、是哪幾個字,這無關「政治」,是有關於 #我們能否繼續保衛我們生活的方式。
沒有人會故意希望打仗,除了少數可以因此得利的人。一直煽風點火的人,真的要好好看看他們究竟是站在哪一邊。那要探討這件事,就該務實一點檢視現況、理性討論解方,希望有更多人一起討論與支持國軍的改革,而不是單純爭吵、嘲笑誰是什麼役,要不要上戰場、愛不愛國而已。
畢竟一個以不當兵為榮的國家,大概很難不被滅亡。
如果這幾年要打仗,就是我們這一代要上戰場。台灣不是靠口水就能保衛,希望那些叫囂戰爭卻又不願當兵、不願付出的人可以知道這一點。
#支持中華民國國軍 🇹🇼
#預官102之2梯機械化步兵少尉排長報到
(影片與留言處圖片為本人2019年3月參訪以色列看到的情景,女生要拿槍當兵,也可以當得很好,還有戰場被擊毀的戰車殘骸、戰爭下的青年塗鴉訴說對戰爭的厭惡與無力感的遺跡,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深思。)
台灣飛官人數 在 2011-2019僅培訓21位飛行員?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新聞討論台灣購買多架F-16V戰機新培訓飛行員卻僅有21人? ... 再引用新聞關於台灣飛官人數不足的報導,內容提及2020年空軍官校招募的飛行生203人, ... ... <看更多>
台灣飛官人數 在 【94要客訴】台飛官人數拉警報!207架F-16人手短缺?李正皓揭 的推薦與評價
【94要客訴】台 飛官人數 拉警報!207架F-16人手短缺?李正皓揭:戰鬥機 飛官 養成秘辛!脖子跟瞳孔抗G力最重要完整 ... ... <看更多>
台灣飛官人數 在 [新聞] 華郵:台灣戰機飛行員不足需要更多捍衛- 看板Military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來源: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03010157.aspx
原文摘要:
2023/3/1 14:05(3/1 14:50 更新)
(中央社嘉義1日綜合外電報導)「華盛頓郵報」今天報導,美方出售給台灣的66架新造
F-16戰機預計2026年全數交機,但台灣正面臨戰機飛行員不足問題,需要更多「捍衛戰士
」來因應中國犯台的可能性。
華盛頓郵報指出,生育率下降、從軍吸引力下滑,台海衝突風險升高,導致台灣軍方招募
人數多年來都難以達標。
報導指出,這個問題在台灣菁英戰鬥機飛行員當中更為嚴重,他們幾乎每天都要應付擾台
的共機。
近來,共機頻頻逾越台灣海峽中線,挑戰雙方多年來為避免擦槍走火而保持的這條非官方
界線。
為防備中共犯台的可能,台灣新添的66架F-16戰機一旦全數交機,第四代戰機總數將達
200多架。
然而,以目前進度來看,台灣將沒有足夠的飛行員來操控這些戰機。
台灣須補進約100名新飛行員來駕駛這些即將於3年後交機的戰機,但根據台灣立法院數據
,台灣空軍2011至2019年一共僅新增21位飛行員。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揭仲說:「要在未來3年補足這個短缺,難度會
非常高。」他說:「台灣資深飛行員的人數將更加不足,他們負擔會更加沉重。」
他表示,資深飛行員還要肩負起訓練新人、攔截共機的責任。
華郵根據國防部資料所做的分析顯示,2022年共軍至少派出1732架次軍機侵擾台灣防空識
別區(ADIZ),遠多於2021年的低於1000架次,以及2020年的少於400架次。
這種灰色地帶的戰略不單只是為了脅迫,也導致擔任教官的資深飛行員無法指導新進人員
。有教官於過去兩個月內兩度中止訓練,直到共機離去才能恢復訓練。
新進人員在接受基本飛行課程後,必須接受考試進行淘汰。其中有一梯次,基本訓練課程
開始時有45名學員,結束時只剩21人。
受訓飛F-16的學員除了基本訓練,也必須累積至少250小時的飛行時數。整體下來,要成
為一個完全做好戰鬥準備的F-16戰鬥機飛行員可能需要長達5年的時間。
台灣戰鬥機飛行員蕭義教中校(Hsiao Yi-chiao,譯音)5年前曾緊急升空與共機近距離
接觸,這些年來也目睹共機擾台次數愈趨頻繁且愈趨挑釁。
當他被問及是否認為自己有機會看到台海爆發衝突時說:「人們當初也以為俄羅斯和烏克
蘭不會開戰,但戰爭還是爆發了。我們必須做好準備。」他說:「重要的是拿出抵抗的意
願。」
他說:「我們是一個主權國家。我們決心捍衛國家,不輕言放棄。」他說:「其他國家為
什麼會支持烏克蘭?因為他們看到了烏克蘭保衛國家的決心。」(譯者:蔡佳敏/核稿:
劉文瑜)1120301
心得感想:
66架新增的F-16V需要至少100名飛行員
缺口主要在這裡,其實不考慮還沒到貨的66架,空軍現在並不算缺飛行員吧?
只是幻象2000未來要除役,而習慣法國機的飛行員未必可以轉到第四,第五聯隊去服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7.160.20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77653965.A.AB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