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白腹土魠魚(馬加,台灣馬加鰆 )
漁期:冬至過後至隔年2月
明天開賣頂級白腹土魠魚
油質高很高 肉質細緻
比一般土魠好吃😋目前量極少
過年貴的時候一尾可以賣萬元~
🔥限量 限量 一片賣150元 只要150元
同時也有2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HOMAS赫馬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年的3~4月就是台灣南部岸拋大魚的尾聲,這次赫馬士跑去台南將軍港找竹梭飛扁~ 追蹤赫馬士IG: http://www.instagram.com/homas.chen 加入岸拋魂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370698739885210/?ref=sh...
「台灣馬加鰆」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馬加鰆 在 阿布潘水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馬加鰆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馬加鰆 在 王秋陽老師的日語教室-秋日和風讀書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馬加鰆 在 HOMAS赫馬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馬加鰆 在 周元偵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馬加鰆 在 周元偵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馬加鰆 在 好味園地- 台灣馬加鰆,台語為白腹仔。 (學名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馬加鰆 在 【美食】失心瘋55台斤大土魠 - Mobile01 的評價
台灣馬加鰆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鰆魚幽庵燒、鲅鱼餃子、土魠魚羹,大家都是さわら
喜歡吃的台灣小吃不多,土魠魚羹是從小到現在一直很喜歡吃的。只是小時候吃的時候總是無法想像裡面如此好吃的魚是什麼樣子。這讓我想到一個日本綜藝節目有一集到德國的內陸城市拍外景,請這些從來沒見過海的德國人畫下他們想像中吃的海鮮的樣子。其中兩個德國年輕人被要求畫花枝的樣子,結果卻畫出一個外型如同洋蔥圈的白色物體。會畫出這樣的東西自然是因為他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見過活生生、甚至是整條的花枝。而他們畫的,正是花枝給他們的唯一影像-在餐盤上的已經料理完成切好的樣子。這就是我很多年以來所認識的土魠魚 – 一個金黃色不規則狀橢圓形的油炸物。
土魠正確的唸法應該叫「土禿」,因為被魚網纏住的土魠魚表皮常被魚網繩磨破,閩南語成為「磨禿去」。再加上破皮的部份魚肉呈土黃色,故有土禿之名。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則與其捕獲方式有關,由於捕釣時漁夫是牽一條粗繩然後後面拖著一條餌魚然後在湍急的海流裡搖晃待於上鉤,而這種釣法就稱為「托」,因此得名。
後來開始學做日本料理之後才終於知道了牠的長相與全貌,原來竟然是一般長為25至50公分,體重300至1000克,最大可達一公尺左右,體重達到4.5公斤以上的大傢伙,而且經濟價值極高,是常出現在日本料亭的高級魚種,正式名稱鰆魚,日文是さわら,中國北方人叫牠鲅鱼,台灣稱為土托魚或是馬加,近似種台灣馬加鰆又叫白北仔。在日本多半做成生魚片或是用鹽烤、幽庵燒或紅燒的方式料理。在山東膠東沿海則入了最高級的一種餃子鲅鱼餃子的餡兒裡面,在一般家庭則是會與豆腐或五花肉一起紅燒成鲅鱼燉豆腐或是鲅鱼燉五花肉。
那麼,土魠魚既然如此美味而且經濟價值如此之高,又怎麼能以一碗幾乎不會超過80元的價格出現在台灣各大小吃攤呢?第一是牠的料理方式在台灣長期被制式化了而少有拓展空間。出身於台北大稻埕,一個月釣魚十幾天還曾經在七天裡跑遍澎湖十一個島,曾任釣魚人雜誌總監的台灣魚達人李嘉亮先生在他的第一本書《台灣魚達人的海鮮第一堂課》裡批評到台灣的海鮮料理特色嚴重不足時寫道:「漢民族裡面,廣東人無疑是最擅長海鮮料理的,這是因為廣東附近的海域,也跟台灣一樣處於冷暖海水的交匯處,故海鮮種類豐富,烹調方式多變。後來又因為香港的國際貿易發達,各國海鮮取得容易,因而造就廣東菜的長足方展。」而反觀台灣,李嘉亮先生說:「閩南人原本沒有出色的料理廚藝,先民來台,海鮮料理不是煮清湯、就是抹鹽巴清蒸、油煎,直到戰後有中國各省民眾遷徙來台,才將台灣海鮮料理的廚藝漸漸繁複化,並且這幾年又加入了日式的料理法。」
狹隘地烹調方式與思考方式阻礙了食材的發展性的例子在我好幾次想做以打碎的培根與香菜抹在用鹽與黑糊椒調味過的葡萄牙烤鱈魚都經歷過。做這道料理用的必需是一個拳頭大小,但是約兩個拳頭高的鱈魚塊,這在永遠只有切片鱈魚的超市當然買不到,原因很簡單,鱈魚的料理方式的受限造成市場上解體方式的單一化。去傳統市場買,魚販則表示我要的這種切法他們接下來的肉會賣不出去,因此總是心一橫,就把攤子上的整塊鱈魚全部買完家自己剁了。
小時候因為吃到的土魠魚不是炸成塊就是油煎所以感覺不到其真正的美味,直到後來吃到用烤的。最好吃的烤法就是用混合了味霖,日本酒和醬油後醃2-8小時的日本料理作法さわら幽庵焼き(鰆魚幽庵燒)。又叫幽安焼き、柚庵焼き、祐庵焼き、ゆうあんやき)是江戸時代的茶人和美食家北村祐庵(堅田幽庵)所發明的料理法,因此稱之為幽庵焼き。也可以再加味噌成為味噌幽庵焼き。另外在山東則是最常拿鲅鱼來燒豆腐、燉蘿蔔,燒五花肉。鲅鱼餃子是膠東沿岸的美味餃子。這幾次的烤法都是參考東京得到米其林三星的日本料理銀座小十主廚奧田透的作法: 1. 將用幽庵醬醃好的鰆魚從帶皮面用小火烤,變白後立刻翻面,然後再翻一次面。2. 離火,讓整體都再淋一次醬,回烤爐上烤。3. 重覆1的動作邊淋醬三次後,離火20分鐘以保持表面濕度,並在同時用餘熱讓醬汁滲入魚肉之中。4. 再淋醬,回爐上改中火烘烤,將醬汁烘乾。5. 烤乾後離火淋醬再回爐烤,中火再烤一次,離爐淋醬,回爐,此時改大火,烤乾表面後翻面,烤到看到味噌出現焦痕就完成了。
鲅鱼燉豆腐或是鲅鱼燉五花肉都是紅燒做法。鲅鱼燉豆腐先爆香蔥、薑、蒜後入魚,不翻動,然後加豆腐,些許醬油、醋、糖、鹽之後再用木鏟輕輕翻動魚、使之上色,然後加熱水沒過於後轉小火燜15分,開鍋加蔥花和少許雞粉即可。
鲅鱼燉五花肉是一道綜合了海鮮與豬肉營養又極下飯的菜。先把鲅鱼用平底鍋煎到四面金黃後取出瀝油。然後把桂皮、八角小火炒香後加五花肉小火煸到出油,然後加蔥薑蒜末、花椒,再炒香後加紹興酒、醬油,水、冰糖,鹽,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30-40分後再加入鲅鱼與紅蘿蔔塊,再燉二十分鐘左右,加雞粉調味,起鍋前加香菜就完成了。
台灣馬加鰆 在 王秋陽老師的日語教室-秋日和風讀書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記單字時間>
魚類實在是太困難了,這篇只整理了個大概。
<基本篇>
鯖(さば)→青花魚
鰆(さわら)→鰆魚、土魠魚
鯡(にしん)→青魚、鯡魚
鯵(あじ)→竹筴魚
鰯(いわし)→沙丁魚
鮪(まぐろ)→鮪魚
梶木(かじき,常被稱為「カジキマグロ」)→旗魚
鮭(さけ、しゃけ)→鮭魚
鱒(ます)→鱒魚
鰹(かつお)→鰹魚
鯛(たい)→鯛魚
鱈(たら)→鱈魚
鰻(うなぎ)→鰻魚
穴子(あなご)→星鰻
鱧(はも)→海鰻
秋刀魚(さんま)→秋刀魚
柳葉魚(ししゃも)→柳葉魚、喜相逢
鮎(あゆ)→香魚
鮃/平目(ひらめ)→比目魚
鰈(かれい)→鰈魚
太刀魚(たちうお)→白帶魚
鰤(ぶり)/→鰤魚、青魽
鮒(ふな)/小鮒(こぶな)→鯽魚
鮸(にべ)→東洋鮸、鮸魚
河豚(ふぐ)→河豚
鮫(さめ)→鯊魚
鯉(こい)→鯉魚
鯰(なまず)→鯰魚
鰭鯰(ひれなまず)→土虱
鱸(すずき)→鱸魚、七星鱸
泥鰌(どじょう)→泥鰍、鰗鰡
田鰻(たうなぎ)→鱔魚
鮑(あわび)→鮑魚
鮟鱇(あんこう)→鮟鱇魚
白子(しらす)→魩仔魚
フウセー→大黃魚
黄口(きぐち)→小黃魚
ティラピア→吳郭魚
白鰱(はくれん)→鰱魚
黒鰱(こくれん)→大頭鰱
草魚(そうぎょ)→草魚
青魚(あおうお)→青魚
サバヒー→虱目魚
羽太(はた)→石斑魚、𩼣魚
<進階篇>
鯖(さば)→青花魚、鯖魚、花飛
鰆/狭腹/小腹/馬鮫魚(さわら)→鰆魚、馬鮫、馬加魚、土魠魚
本鰆(ほんさわら/ほんざわら)→日本馬加鰆、正馬加、正馬鮫
平鰆/平狭腹(ひらさわら)→高麗馬加鰆、闊腹
台湾鰆(たいわんさわら)→台灣馬加鰆、白腹仔
横縞鰆(よこしまさわら/よこじまさわら)→康氏馬加鰆、𩵚魠魚、塗魠
牛鰆(うしさわら)→中華馬加鰆、疏齒、大耳
梭子魚鰆/叺鰆/魳鰆(かますさわら)→棘鰆、竹節鰆、石橋
鰊/鯡(にしん)→青魚、鯡魚
鯵(あじ)→竹筴魚、鯵魚
鰯/鰛/鰮(いわし)→沙丁魚
鮪(まぐろ)→鮪魚、金槍魚、吞拿魚、串仔
梶木(かじき,常被稱為「カジキマグロ」)→旗魚
鮭(さけ、しゃけ)→鮭魚、三文魚、紅鰱魚
紅鮭(べにざけ)→紅鮭
銀鮭(ぎんざけ)→銀鮭
大西洋鮭(たいせいようさけ)→大西洋鮭
鱒の介(ますのすけ)、キングサーモン→大鱗鮭魚
鱒(ます)→鱒魚
虹鱒(にじます)→虹鱒
鰹(かつお)→鰹魚
歯鰹(はがつお)→齒鰆、煙仔虎、掠齒煙
真鰹(まがつお)→正鰹、煙仔虎、小串、肥煙
鯛(たい)→鯛魚
真鯛(まだい)→真鯛、嘉臘魚、迦納魚、加納魚
黒鯛(くろだい)→黑鯛、黑棘鯛、烏格、黑格
キチヌ→黑臘、赤翅仔、黃腳鱲
平鯛(へだい)→枋頭
黄鯛(きだい)/連子鯛(れんこだい)→黃牙鯛、赤鯮
血鯛(ちだい)→紅盤仔
台湾鯛(たいわんだい)→盤仔
疣鯛(えぼだい、いぼだい)→肉魚、肉鯽仔、刺鯧、瓜子鯧
甘鯛(あまだい)→馬頭魚
金目鯛(きんめだい)→紅金眼鯛、紅魚、紅大目仔
金時鯛(きんときだい)→大眼鯛、紅目鰱、剝皮魚、嚴公仔
糸撚鯛(いとよりだい)→金線魚、金線鰱、黃線、紅三、紅衫
沖笛鯛(おきふえだい)→黃足笛鯛、赤筆仔
胡麻笛鯛(ごまふえだい)→銀紋笛鯛、紫紅笛鯛、紅槽
赤玉頭(あかたまがしら)→寬帶副眶棘鱸、紅赤尾冬、紅尾冬
玉頭(たまがしら)→橫帶副眶棘鱸、橫帶赤尾冬、紅尾冬
喜知次/吉次/黄血魚(きちじ・きんき)→大翅鮶鮋、石狗公
高砂(たかさご)→雙帶烏尾鮗、雙帶鱗鰭梅鯛、烏尾冬
鱈/大口魚/鰔(たら)→鱈魚
真鱈(まだら)→大頭鱈、太平洋鱈
氷下魚(こまい)→細身寬突鱈、遠東寬突鱈
銀鱈(ぎんだら)→銀鱈魚、裸頭魚、裸蓋魚
介党鱈/鯳(すけとうだら)、介宗鱈/助惣鱈(すけそうだら)→明太魚、黃線狹鱈
薔薇鯥(ばらむつ)→油魚
鰻(うなぎ)→鰻魚
穴子(あなご)→星鰻
饅鰻/沼田鰻(ぬたうなぎ)→盲鰻、青眠鰻、無目鰻、鰻背、龍筋
鱧(はも)→海鰻
秋刀魚(さんま)→秋刀魚
柳葉魚(ししゃも)→柳葉魚、喜相逢
鮎(あゆ)→香魚
鮃/平目(ひらめ)→比目魚
鰈(かれい)→鰈魚
大鮃(おひょう)→庸鰈、冰島鱈魚、扁鱈
太刀魚(たちうお)→白帶魚
飛魚/鰩(とびうお)→飛魚
黍女子/黍魚子/吉備女子/吉備奈仔(きびなご)→日本銀帶鯡、丁香魚
鱵(さより)→針魚、水針
魳、梭子魚、梭魚、魣(かます)→梭子魚
鬼叺、鬼梭子魚(おにかます)→金梭、尖梭
鰤(ぶり)/→鰤魚、青魽
ワラサ→稚鰤、青魽(60~80 cm 的青魽;關東叫法)
ハマチ→養殖青魽、或關西稱35~60 cm的青魽
間八/勘八(かんぱち)→高體鰤、杜氏鰤、紅甘鰺、紅甘、紅魽、間八魚
須義(すぎ)→海鱺、軍曹
𩸽(ほっけ)→花魚、遠東多線魚、鳳尾魚
鰶/鮗/鯯/鱅(このしろ)→窩斑鰶、鮗魚
燕鮗(つばめこのしろ)→五絲馬鮁、午仔魚、鬚午仔
南鮗(みなみこのしろ)→四絲馬鮁、鯃仔魚 、午仔魚、竹午、大午
小鰭(こはだ)→窩斑鰶的幼魚
鮒(ふな)/小鮒(こぶな)→鯽魚
鮸(にべ)→東洋鮸、鮸魚
本鮸(ほんにべ)→鮸魚、鮸仔、敏魚
小市/黄姑魚/古伊知魚(こいち)→黃姑魚、春子
台湾白口(たいわんしろぐち)→大頭白姑魚、帕頭仔魚、加網
赤鯥(あかむつ)/喉黒(のどぐろ)→赤鯥、紅喉、紅加網
黒愚痴/黒口(くろぐち)→黑喉、黑加網
白愚痴/白口(しろぐち)→白姑魚、白口、帕頭、盼頭仔
大鰾膠/大鮸(おおにべ)→鮸魚、白鮸、水鮸
レッドドラム、レッドフィッシュ→眼斑石首魚、紅鼓魚、美國紅魚
ゴールドニベ→黃金鮸
鯒、牛尾魚、鮲(こち)→鯒魚
河豚(ふぐ)→河豚
蝶鮫/鱘魚(ちょうざめ)→鱘魚
平/曹白魚(ひら)→白力魚、力魚、曹白魚、長鰳、鰳魚
鯔、鰡、鮱(ぼら、とど)→烏魚
子鯔(こぼら)→大鱗龜鮻、豆仔魚、烏仔、烏仔魚、烏魚
背筋鯔(せすじぼら)→前鱗龜鮻、豆仔魚、烏仔、烏仔魚、烏魚
南洋顎無(なんようあごなし)→午仔魚、四絲馬鮁、印度鮭
唐鰯(からいわし)→海鰱
翻車魚(まんぼう)→曼波魚、翻車魚
鮫(さめ)→鯊魚
鯉(こい)→鯉魚
鯰(なまず)→鯰魚
鰭鯰(ひれなまず)→鬍子鯰、塘虱、土虱
鱸(すずき)→鱸魚、七星鱸
ストライプドバス→線鱸、銀花鱸魚
鯊/沙魚(はぜ)→蝦虎魚
皮剥/鮍(かわはぎ)→剝皮魚
馬面剥(うまづらはぎ)→馬面魨、馬面魚、黑達仔
泥鰌(どじょう)→泥鰍、鰗鰡
田鰻(たうなぎ)→鱔魚
鮑(あわび)→鮑魚
鯒/鮲(こち)→鯒魚
鮟鱇(あんこう)→鮟鱇魚
鱏、鱝、鰩(えい)→魟魚、魴魚
鯥、鱫(むつ)→牛尾鯥、牛眼鯥
鱚、鼠頭魚(きす)→鱚魚、沙鮻
白子(しらす)→魩仔魚
素魚、鱊(しろうお)→銀魚
鬼鰧、鬼虎魚(おにおこぜ)/オコゼ→猶魚、日本鬼鮋、虎魚
公魚、鰙、若鷺(わかさぎ)→公魚、西太公魚
斉魚、鱭魚(えつ)→鳳尾魚、刀鱭
真名鰹(まながつお)→鯧魚、白鯧
フウセー→大黃魚
黄口(きぐち)→小黃魚
ティラピア→吳郭魚
琴弾(ことひき)→花身魚、花身雞魚、花身鯻
白鰱(はくれん)→鰱魚、白鰱
黒鰱(こくれん)→鱅魚、大頭鰱、花鰱、黑鰱
草魚(そうぎょ)→草魚、鯇魚
青魚(あおうお)→青魚、烏鰡、草鰡、黑鰡
鮗、柊(ひいらぎ)→頸帶鰏、三角仔、金錢仔
セイタカヒイラギ→三角仔
コバンヒイラギ→花令仔、金錢仔、小牙鰏
黒鷺(くろさぎ)→鑽嘴魚、碗米仔
鬼鯵(おにあい)→鐵甲
サバヒー→虱目魚
金鏡(きんかがみ)→皮刀
鮎魚女/鮎並/愛魚女(あいなめ)→大瀧六線魚
笠子・鮋・瘡魚(かさご)→褐菖鮋、石狗公
夢笠子(ゆめかさご)→赫氏無鰾鮋、虎格、石虎、紅黑喉、紅虎魚、深海石狗公
片口鰯(かたくちいわし)→日本鯷魚、苦蚵仔、鰯仔、片口、鱙仔
朝鮮垂口(ちょうせんたれくち)→漢氏稜鯷、突鼻仔、含西
ロングジョースリーザ→長頜稜鯷、突鼻仔、含西
玉筋魚、鮊子(いかなご)→玉筋魚
小女子(こうなご)/新子(しんこ)→玉筋魚的幼魚
羽太(はた)→石斑魚、𩼣魚
灸羽田(やいとはた)→青斑、瑪拉巴石斑
茶色丸羽太(ちゃいろまるはた)→點帶石斑魚、青斑、朱過
雉羽太(きじはた)→赤點石斑魚、紅斑、朱過
赤斑羽太(あかまだらはた)→棕點石斑魚、老虎斑、虎斑
赤羽太(あかはた)→橫帶石斑魚、紅斑、紅條
尾白薔薇羽太(おじろばらはた)→白緣星鱠、紅石斑
真羽太(まはた)→正石斑
大筋羽太(おおすじはた)→寬帶石班、過魚(大型)
模様羽太(もようはた)→玳瑁石斑
タマカイ→龍膽石斑、鞍帶石斑魚、紫石斑魚
筋荒(すじあら)→七星斑、紅條、東星斑、豹紋鰓棘鱸
九絵(くえ)→油斑、褐色石斑、九繪魚
更紗羽太(さらさはた)→老鼠斑
桂魚(けいぎょ)→鱖魚、桂花魚、桂魚
赤目(あかめ)→紅目鱸 、金目鱸、尖吻鱸
銀紙鯵、銀亀鯵、銀河目鯵(ぎんがめあじ)→六帶鰺、甘仔魚、紅目瓜仔、瓜仔魚
ジャベリングランター→石鱸、星雞魚、雞仔魚
伊佐木、伊佐幾、鶏魚(いさき)→三線磯鱸、三線雞魚、黃雞仔、雞仔魚
馬頭鯛(まとうだい)/的鯛(まとだい)→海魴、魴魚、鏡魚、鏡鯧、多利魚
オオクチイケカツオ→七星仔、棘蔥仔、鬼平
真鯵(まあじ)→日本竹筴魚、巴攏魚、瓜仔魚、竹莢魚
マテアジ→黃尾瓜、平瓜仔、巴浪魚
丸鯵(まるあじ)/青鯵(あおあじ)→藍圓鰺、紅背圓鰺、四破魚
錘鰤(つむぶり)→紡綞鰤、雙帶鰺、海草
ミズタマサワタ→白北、白腹仔、台灣馬加鰆
ハマギギ→斑海鯰、成仔魚、成仔丁、銀成、白肉成、臭臊成
竹麦魚、魴鮄(ほうぼう)→角魚、雞角魚
イラモドキ→紫紋豬齒魚、石老、四齒仔、西齒
台灣馬加鰆 在 HOMAS赫馬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每年的3~4月就是台灣南部岸拋大魚的尾聲,這次赫馬士跑去台南將軍港找竹梭飛扁~
追蹤赫馬士IG: http://www.instagram.com/homas.chen
加入岸拋魂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370698739885210/?ref=share
MFA岸拋魂周邊商品🔗 https://shopee.tw/kuangs2003?smtt=0.0.9
釣組裝備:
釣竿 Zenaq accrura 100H RG
捲線器 Reel: Shimano stella sw 6000hg
母線Line: duel 8股PE#3.0 with 卡夢 leader of #14
#釣魚#路亞#海釣#將軍港#大魚季#竹梭#飛扁#牛港#波爬#消波塊#紅甘#野場#鐵板#米諾#瓜瓜#岸拋魂#jigging#fishing#磯釣#前打
台灣馬加鰆 在 周元偵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炸水花...炸到魚都飛起來了,海水滾了啦,這時拋就很會中魚...真的太爽了啦。
兄弟們,我今天拍了幾款神餌給大家參考,有此硬餌的趕快衝啊,沒此餌的趕快去買啦....祝爆桶啦
目標魚種:
馬鮫屬(學名:Scomberomorus)通稱馬鮫魚、馬交魚、馬加魚、鰆魚,俗名鰆魚,𩵚魠魚、土托(魠、鮀)魚、鮁魚、竹鮫、馬加魚、梭齒魚;屬鯖形目
甘仔魚(瓜仔魚)英文名:Giant trevally. Giant Kingfish … 俗名:瓜仔魚英文名:Bigeye trevally ……四破鰺仔、黃尾瓜仔、平瓜仔 近沿海群游性魚類,棲息深度可達50公尺。肉食性。
牛港魚(珍鰺)(學名:Caranx ignobilis,又名白面弄魚、浪人鰺、牛港鰺、牛港瓜仔、牛公瓜仔、GT...分布於印度洋、紅海、東至日本、澳大利亞以及中國南海、台灣海峽等海域及半鹹水域,為熱帶魚類,棲息深度10-188公尺,本魚頭部與身體背面暗金色,腹面銀色,鰭通常灰色到黑色,胸部,體長可達170公分,成魚棲息在水質清澈的潟湖及臨海礁石區,稚魚出現在河口區,以甲殼類及魚類為食。
裝備:
釣竿(Rod): MC WORKS Wild Breaker96R
力魯(Reel): Shimano Biomaster 5000 HG
母線(Mail Line): Ygk wx8 2.5號8編PE
前導(Lead Line): 10號卡夢Carbon線
路亞(Lure): 69J(間八60g)
鉤子(Hook): 69J-5/0鐵板鉤
團隊:69J團
#周元偵
臉書(FB)社團:
台灣69J釣魚俱樂部 #Taiwan 69J Fishing Club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18314488882804/?ref=share
簡介:我們是一群熱愛釣魚(岸拋&船釣),並喜愛接近大自然的一群同好所組成的一個團體。
舉凡-岸拋鐵板,船釣,浮游磯釣,沉底釣,桶花枝,軟絲..以及路亞假餌釣,水球&弓角...都有涉略也都是我們喜愛的釣遊活動,研究測試釣魚裝備,diy相關物品都是我們的興趣...另外
趕海(赶海)的找鮮產及自給自足的料理...一直是我們所嚮往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們熱愛的活動。影片也以此為主體,希望大家會喜歡我們的頻道,謝謝。
台灣馬加鰆 在 周元偵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完全不浪費的切法...喜歡輪煎料理的朋友,可以這樣處理魚獲,整隻魚幾乎都保留了......
目標魚種:
馬加 又別稱:馬加剪,馬加鰆
馬鮫屬(學名:Scomberomorus)通稱馬鮫魚、馬交魚、馬加魚、鰆魚,俗名鰆魚,𩵚魠魚、土托(魠、鮀)魚、鮁魚、竹鮫、馬加魚、梭齒魚;屬鯖形目
團隊:69J團
#周元偵
臉書(FB)社團:
台灣69J釣魚俱樂部 #Taiwan 69J Fishing Club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18314488882804/?ref=share
簡介:我們是一群熱愛釣魚(岸拋&船釣),並喜愛接近大自然的一群同好所組成的一個團體。
舉凡-岸拋鐵板,船釣,浮游磯釣,沉底釣,桶花枝,軟絲..以及路亞假餌釣,水球&弓角...都有涉略也都是我們喜愛的釣遊活動,研究測試釣魚裝備,diy相關物品都是我們的興趣...另外
趕海(赶海)的找鮮產及自給自足的料理...一直是我們所嚮往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們熱愛的活動。影片也以此為主體,希望大家會喜歡我們的頻道,謝謝。
台灣馬加鰆 在 【美食】失心瘋55台斤大土魠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另外鰆魚家族的白北(台灣馬加鰆)、闊腹(高麗馬加鰆)、大耳(中華馬加鰆), 都聽說味道高出土魠很多級,甚至肉質細緻度還能媲美馬頭。 這幾種鰆魚一般市場上幾乎絕跡, ... <看更多>
台灣馬加鰆 在 好味園地- 台灣馬加鰆,台語為白腹仔。 (學名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馬加鰆 ,台語為白腹仔。 (學名:Scomberomorus guttatus)通稱「斑點馬鮫」,俗稱「白腹仔」、「白北」,過去曾為澎湖白金土魠魚種,後來經濫捕後產量下跌、品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