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非常遺憾的一次專訪。我雖然被採訪了近半小時,但我只在報導中出現了一下下,而且主要被描繪成囤積者的子女,而非囤積症的研究者,或《囤積解密》這本書的作者。
其實我在講述關於囤積症(儲物症)被納入DSM-5手冊,或是囤積者常見的職業、年老囤積者與子女的關係、囤積者被強制清理後的下場,甚至是囤積之屋火災盛行率的部分,所提供的內容和數據都沒有不見,只是「變成由主持人轉述出來」(除了高姓立委那段),或是「化為記者的部分旁白」。
身為實際的發言者,內容卻被置換成由別人口中講出,我只能當做吃了一記悶虧。懊惱啊。不想替他們增加點閱率,截圖示意即可。
#大家不要分享啦我只是在發牢騷
「囤積症dsm 5」的推薦目錄:
- 關於囤積症dsm 5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囤積症dsm 5 在 藝收納 居家整理顧問 Sasha 何安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囤積症dsm 5 在 零雜物:讓生活輕盈,讓心更自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囤積症dsm 5 在 OCD Club 強迫症俱樂部- 如何治療儲物症?...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囤積症dsm 5 在 囤積症狀大解密!如何與囤積症患者溝通呢?ft. 蛹之生心理諮商 ... 的評價
- 關於囤積症dsm 5 在 囤積症是心病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評價
- 關於囤積症dsm 5 在 囤積症是心病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評價
囤積症dsm 5 在 藝收納 居家整理顧問 Sasha 何安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幾天收到一位網友的來信, 詢問我是否願意南下協助處理他父母長年堆積的雜物? 與他詳談過後並且看到他附上的兩張照片, 我明白那已不是單純的不會收納所製造的混亂, 而是典型的『儲物症』(又稱囤積僻)!
他告訴我, 那個老家的客廳, 樓梯全都堆滿雜物, 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的家, 他已不願意回去! 而每次只要動念想要父母清理, 總會造成親子衝突, 從他的言談之中, 我能深刻體會他的無奈和無能為力, 因為我自己也曾與愛囤物的家人抗戰了八年, 那些年, 我逼迫自己去忽視那些讓我煩躁的物品, 接受家中就是有兩扇不方便開啟的房門. 但是那種處於亂七八糟環境的狀態真的讓我過的非常不開心, 那些年之中我試過很多方法與家人溝通, 從還沒做收納顧問前的威脅怒罵(完全沒用, 只會大吵), 到懂得挑對方心情好的時候以利誘之(有進展了), 一直到上個月動之以情的軟性勸說(很有效), 才終於清完了所有的東西, 也終於…我家沒有堆積雜物的房間了!
我把自己的經歷告訴這位網友, 並也建議他先試著用動之以情的方式再與父母聊看看, 因為要處理那堆雜物之前, 一定要先明白他們囤積的”因”! 而在沒有獲得物品主人的同意之前, 不能擅自丟掉他們的東西, 或是讓外人直接介入! (如:收納專家)因為… 強制的行為只會造成衝突和關係惡化, 也會讓當事者更沒安全感和焦慮, 要改變這一切的前提是 - 除非他們自己願意改變!
溝通的時機點也很重要, 例如: 家中將有新成員誕生 (可用孩子或孫子需要乾淨的生長環境, 小朋友想回去看長輩, 但堆積雜物的家很危險之類的說詞); 或者, 看到新聞中因堆積雜物所造成的意外(火災或被絆倒)順勢提醒囤物者; 再來, 如果囤積者開始生病了… (骯髒環境的確會讓人生病)也是個重要的好時機; 而囤積者心情很好的那一天也很適合聊聊
溝通過程中也要避免使用”丟”這個字, 先問問他們, 是否願意讓你協助”分類, 整理” 至少先清理出一個區域 (比方一個能好好坐下來的客廳), 而在進行的過程中, 一定會毫不意外的發現很多過期的食品, 壞掉的物品, 再順勢讓他們親眼看到囤積所造成的浪費, 進而同意丟棄, 漸進式的慢慢來, 不要操之過急! (不過這可能只適用於症狀還不嚴重的人)
《囤積解密》書中有提到, 囤積症行為主要具有四大特徵:難以丟棄、住處充滿雜物、過度獲取、缺乏自覺。
根據研究指出, 有『儲物症』的人約在30歲左右會開始顯現跡象, 到了50~60歲後情況會愈來愈嚴重, 如果你發現自己或家人開始出現下列行為, 就要當心了! 比方: 愈來愈多物品難以捨棄, 已毫無分類的推在一起不想整理; 雜物遍及桌面和地面, 已開始影響你的生活空間; 很愛拿取或撿外面還堪用的物品回家儲存; 對雜亂環境毫無感覺.
我那位親愛的家人雖然還沒到有『儲物症』的地步, 他當初只不過是不整理儲存N年的大量物品和老愛從外面撿東西回家堆在房裡! 但上述四大特徵他當時已佔了3.5項! 要不是我多年來漸進式整理和禁止他再拿東西回來, 我真不知道幾年後這個家會變成什麼樣?
最後要給家屬打打氣, 我們要接受一件事, 這世上的確是有很多人對居住環境的品質要求不高, 甚至對髒亂無感的,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對方, 就只好改變自己的心境,或者離開那個會讓你鬱悶的環境, 給彼此一點空間和時間, 很多事情是會改善的, 但也許只是時機未到罷了! 共勉之~
補充: 『儲物症』(Compulsive hoarding) 在2013年DSM 5已被定義為精神科疾病. 在囤積大量物品的背後有許多複雜的原因, 若想進一步了解可參閱相關書籍. 如:《囤積解密》
#儲物症
#囤積僻
囤積症dsm 5 在 零雜物:讓生活輕盈,讓心更自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非引戰、非糾正,單純就「囤積症」這個名詞來談。
- 收藏和囤積不同, 囤積症有它在精神醫學上的定義及行為特徵。(關於《DSM-5》對囤積症的定義敘述,請參考《囤積解密》第63頁。)
- 根據大衛.托林等人的研究,多數囤積者自述在十一至十五歲之間即出現儲存和收集傾向,其中有七成的人是在二十一歲前開始,但四十歲以後症狀較為明顯。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囤積行為會在五十歲左右變嚴重。換句話說,囤積症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
- 此文作者為了老婆、小孩而捨棄許多衣物、收藏與信件,完全是好男人來著。光是這點就無法構成囤積症「難以捨棄」的主要行為特徵了。
《囤積解密》http://goo.gl/2jvURm
囤積症dsm 5 在 囤積症是心病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推薦與評價
堆了滿屋子用不著的雜物卻捨不得丟你可能是得了囤積症| Heho健康2019年7月26日· 而根據2013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第五版內容,將 ... ... <看更多>
囤積症dsm 5 在 OCD Club 強迫症俱樂部- 如何治療儲物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其生活空間因為囤積物品和環境的混亂,所以無法被有效使用。 ... 在最新版的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DSM-5)之前,儲物症不包括在精神科診斷中,它只是強迫症的一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