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副熱帶高氣壓位置
#颱風路徑及侵襲國家
2018年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個數超過20
今天夏季日本群島接連受到颱風影響
影響颱風路徑最大的莫過於副熱帶高壓了,颱風通常沿副熱帶高壓邊緣的導引氣流前進,當導引氣流不明顯時,則容易滯留打轉,副高的強弱以及位置往往牽制著颱風的影響地區。當副高位置偏南、籠罩台灣以及中國華南地區一帶時,擋住了颱風往北的去路,使的颱風一路偏西進行,容易影響菲律賓一帶,最後在華南、港澳或是越南登陸。
當副熱帶高壓位置較偏北,在台灣北方海面甚至更北邊時,颱風容易影響到台灣及中國華東地區。當副高位置偏東時,颱風則容易向北進行,對日本、韓國造成影響,副高若是更弱、更偏東時,甚至不對任何國家造成影響。
資料來源:台灣颱風論壇
夏季副熱帶高氣壓位置 在 這裡的副高指的是「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是 ... 的推薦與評價
... 高壓中心,空氣會 由此處向四面八方外流。 結論:#暖區的上方是高壓。 這裡先介紹暖空氣和氣壓分布的關係。至於為什麼青藏 高原會最暖?它又如何影響南亞高壓的位置? ... <看更多>
夏季副熱帶高氣壓位置 在 副熱帶高壓(副高)對颱風路徑的影響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高壓 漸增強未來一周恢復典型 夏季 天氣型態「熱」|TVBS新聞@tvbsnews02. TVBS選新聞 New 1.2K views · 3:42 · Go to channel · 颱風BB是怎樣形成的 ... ... <看更多>
夏季副熱帶高氣壓位置 在 [討論] 天氣小觀:開始了,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興起 的推薦與評價
[以下開場來點不一樣的好了]
首先來看北極渦旋,
在地球的南北極高空,存在一個強大的低壓渦漩,我們稱為南北極渦旋或極地渦旋,
然後結束。。。
啥~沒了?
不談這個了~~
為什麼呢?
因為開始了,開始了~~
甚麼東西開始了啊?
你看,這是甚麼!
這啥
副熱帶高壓啊。
啊~副熱帶高壓,是太平洋高壓嗎,
別急~別急~接下去看
那我先去看電視
不行!看完才准走!
那你講快一點
好。。。
在地球的中高緯度地區是西風帶,盛行Rossby wavw流動(大氣行星波運動),
驅動這裡大氣運動的主要是斜壓不穩定的能量釋放,
此外,在南北半球的熱帶地區則是東風帶,盛行Hadley環流,
這裡的大氣溫溼度等物理量分布比較均勻,
且水氣充足,驅動大氣運動能量是潛熱釋放。
而副熱帶高壓顧名思義就是分布在熱帶地區與中高緯度地區之間的副熱帶區域。
在南北半球的副熱帶地區,
經常出現沿著緯度圈分布的一個個不連續的高壓區,稱為副熱帶高壓區,
這是由於海陸分布的影響,經常分成一個各地高壓單體,
而出現在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
我們又稱為太平洋高壓。
此區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在夏季特別強大,實實在在影響著東亞的大氣環境,
尤其高壓脊經常深入東亞,帶來乾燥顏色的天氣。
而到冬季,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減弱南移,
副熱帶高壓處於低緯度地區對東亞較無影響力,且太平洋上的高壓單體時現時滅,
因此,通常不會去管這個"副熱帶高壓(副高)",
當然也就不會看到天氣報導:太平洋高壓這個名詞出現。
然而,副高是終年存在於地球上,它是南北半球副熱帶地區暖性深厚的行星風系統,
屬於行星風系的Hadley環流的一環,
然而,Hadley環流強弱變化是冬季(北半球觀點來看)最強,夏季最弱,
反觀,南北半球的副高強度在冬夏的變化卻大不同,
南半球的副高也的確是冬季最強,夏季最弱,符合Hadley環流強弱變化,
但北半球的副高卻是夏季最強,冬季最弱。因此,從傳統Hadley環流觀點來看,
赤道大氣受熱上升到高空,往兩極流出,途中漸漸變冷,
到了副熱帶地區左右開始下沉,形成副熱帶高壓。
這種觀點來解釋副熱帶高壓的形成是受到質疑的。正確來說,
不能用這種行星風系的下沉運動去解釋平均氣候狀態下的副熱帶高壓。
要了解副熱帶高壓,就要先從副熱帶高壓脊線出發,
在地球上大氣環流的基本上盛行的風場是沿著緯度吹的氣流,
而整體來看,中高緯度盛行西風,低緯度則盛行東風,
而東西風之間的交界區就是副熱帶高壓區,
其中平均東西風速為零的連線就是副熱帶高壓脊線。
(為了過濾低壓輻合區,
嚴格來說:氣壓位勢高度場最大值與東西風速為零的重合線為副熱帶高壓脊線)
因此,觀察東西風交界線位置的變化就是反映了副熱帶高壓脊線的調整,
在北半球,
副熱帶高壓主要為三個單體:
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大西洋副熱帶高壓、北非-中東副熱帶高壓,
而南半球的高壓單體分布則有
東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
惟南半球因為海洋分布多且不像北半球那樣海陸分布複雜
(陸地熱低壓往往切斷副熱帶高壓脊線),
因此在南半球冬季時,副高主要連成一線成帶狀分布。
而北半球的副高脊線位置的變化又更加獨特,一般來說,
不論南北半球,副高的勢力隨高度而增加,並且向赤道傾斜,在暖季時較遠離赤道。
但是北半球的某些區域於副高較強的夏季,副高的勢力卻是隨高度由赤道向北極傾斜,
而這些區域恰巧就是亞洲季風區與北非季風區。
這些區域有獨特的大氣動力加上大氣熱力的特徵。
因此在這些區域,副高的變化與季風的變化有一定的關聯。
在北半球的夏季,
經度以西的西半球(換日線以東的西半球)的副熱帶高壓脊仍隨高度增加而向南傾斜,
但是,
在經度0度以東的東半球(換日線以西的東半球)的副熱帶高壓脊卻隨高度增加而向北傾斜,
而此半球副高獨特的變化到了冬季,又回復到隨高度增加而向南傾斜。
也就是西北太平洋-北非地區的副熱帶高壓脊的分布特徵在冬夏有顯著的不同,
即此區的副高脊在空間變化上有獨特的夏季型態,和慣例的冬季型態不同,
這表示夏季型的副高還多了其他物理機制的加入,
原因在於一個結論:副高脊線隨高度向暖區傾斜。
至於過渡季節的春季,此區副高脊線的變化規律類似冬季,隨高度增加向南傾斜。
而秋季,此區副高脊線的變化規律類似夏季,只是位置逐漸南移,強度減弱。
由於副高脊線隨高度向暖區傾斜,夏季時觀察可以發現,
換日線以東和非洲大陸以西的副高隨高度向南傾斜,
反映出東太平洋-非洲大陸上南暖北冷的基本狀態,
而換日線以西和非洲大陸以東的副高隨高度向北傾斜(或與地面垂直),
尤其在東亞如中國大陸沿岸,向北傾斜的現象特別明顯。
原因在於此區恰巧為中層太平洋高壓與高層南亞高壓的結合地帶,
在對流層中高層副高結合成帶狀,
但在對流層中低層往往被西南季風的季風低壓所切割,
因此,此區副高(太平洋高壓)脊的垂直分布,
在低層脊線通常位於台灣東邊,中層則通常伸到中國沿海。
此外,在過渡季節,太平洋高壓脊的變化對東亞包括台灣亦有很大的影響力,
像是對台灣息息相關的春季的梅雨鋒面與秋季的秋颱共伴都與太平洋高壓脊變化有關,
副熱帶高壓的季節變化,一般以500帕高度場為代表來觀察,
在冬季,北半球副熱帶地區受高空強大的冷渦旋控制,
副高脊線偏於熱帶地區,脊線垂直變化隨高度向南傾斜。
四月時,副高脊整體結構仍和冬季差不多,隨高度增加向南傾斜,
但不同的是南亞與東南亞的大氣低層850帕副高脊線跑到700帕副高脊線的南邊,
換句話說,在低層的副高已經轉成夏季型態的隨高度增加向北傾斜,
此時,700帕(3公里)以下的低層大氣已經出現北熱南冷的溫度反轉現象。
五月時,夏季季風型態開始出現,南亞與東南亞的副高結構開始出現大轉變,
在垂直分布上,在南海到南亞地區的副高開始轉為夏季型態,
脊區隨高度增加而轉向北傾斜(北熱南冷),
而太平洋上的副高則還呈現冬季型態,脊區隨高度增加向南傾斜(南熱北冷),
在水平分布上,季風降雨使東西向的溫度結構也發生重大的變化,
導致副高結構開始斷裂並且變得更加複雜。
五月初,中南半島低層副高脊開始斷裂,緊接著南海低層副高脊也斷裂,
此時,對應著南海西南季風的爆發,台灣進入梅雨季。
到了五月下旬,中低層副高脊紛紛斷裂,這說明了季風槽結構已經發展得很深厚了。
六月以後太平洋上出現的副高,也轉為夏季型態,
隨著西風帶北跳,梅雨鋒面北移,台灣梅雨季結束。
六月底七月初,太平洋上的副高(太平洋高壓)捲土重來,開始西伸,台灣進入盛夏。
之後的夏季便成為了季風槽與太平洋高壓對南海主權的角力戰。
***回到目前的環境,
在中南半島至南海有一副高個體在發展,而在太平洋上有另一個副高個體在發展,
模式預報未來一周,南海的副高會併入太平洋上的副高連結,形成一個新的副高,
要觀察太平洋高壓的發展,
必須取一個基準的參考點,通常以500帕位勢高度來當作基本指標;
從500帕的高度場可以看到5880線負渦度的反氣旋場,表示太平洋高壓的發展,
不過目前副熱帶地區包含台灣在內仍受西風帶與北方冷渦旋勢力控制下,
西風帶上頭的高空冷渦旋依舊強勁,台灣的風場仍以東北季風為主,
未來一周,仍有一波較強的冷高壓南下,帶來較強的東北季風,
不過東北季風的勢力僅扺達南海北部,西風槽底的勢力仍不過台灣,
這顯示從南海到太平洋上的副高勢力似乎逐漸興起,
以隆冬季節冷高壓南下,東北季風勢力可抵達南海南部來比,
初春以後,夏季系統的崛起使冬季系統逐漸由南向北失去影響力。
而未來一周除了冷空氣南下,東北季風增強,東北部濕冷有雨外,
也可以觀察太平洋高壓是否能穩定的發展。
(以上供參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42.70.14.205
※ 編輯: daron 來自: 42.70.14.205 (03/02 17:04)
※ 編輯: daron 來自: 42.66.23.134 (03/03 10:09)
那句:南半球副高也是在冬季最強,而冬季是指北半球觀點
用月份來說,南半球副高在二月發展最強,
但是南半球副高季節強度變化不像北半球那樣明顯誇張,
此外,雖然南半球副高二月發展最強,
但是南半球"地面層"副高脊卻是七八月較強,
如果詳細探討會是一大篇幅的學術文章了,
這一段主要是要表達不能用Hadley下沉機制去解釋副高的形成。
以上這也衍伸到一個重要的表示:
如果說夏季系統-副熱帶高壓,這句話是很有爭議的,
因為副熱帶高壓隨四季的變化機制很複雜,不是這樣定義的。
但是若說:夏季系統-太平洋高壓,這句話比較OK。
因為北半球夏季,
太平洋上500帕高度場一定存在一個垂直強大的副熱帶高壓體,
也就是太平洋高壓。
※ 編輯: daron 來自: 42.70.172.38 (03/04 13: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