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疑惑】問題究竟是出在課綱,或是共同執行及參與這項新制度的人?
文/笑開勳
身為一個高中生,我常常在想:究竟是我誤解了 #學習歷程 和 #新課綱 的意涵,還是某些老師們在放大檢視它?
上週學校發生了兩件事:
一、美術老師要求每個人必須做出一篇完整的「藍染」學習歷程報告;內容必須包含化學原理的解釋、客家藍染文化的歷史,以及自身的反思和心得等等。
二、生活科技課老師要求我們寫程式讓機器運作,並描述一個情境狀況,「#教授喜歡學生自己創作的東西」,老師是這樣說的。
這兩件事的共同點是:老師都以「做出學習歷程為出發點」,來要求我們做作業。而我的疑惑則是:作業就是作業,為什麼一定要用學習歷程當作「誘因」?
課綱的初衷及信念是什麼? 👉 https://bit.ly/3uab3sk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貝神的召喚:穿越南鄒迷霧的拉阿魯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李友煌 內容簡介: 台灣原住民第15族:拉阿魯哇族(Hla’alua)! 2014年,一直被誤以為是鄒族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終於從歷史迷霧中走出,獲得官方認定為台灣第15族原住民!目前人口數約...
客家藍染歷史 在 Chea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鶯歌陶瓷有名
鶯歌位於新北市南端,以陶瓷聞名全台灣
那鶯歌陶瓷為什麼有名
請選擇~
A.這邊泥土適合做瓷
B.國寶級大師駐進 產生聚集經濟
C.大漢溪豐沛水運 便宜的運輸成本
D.以上皆是
答案請看我娓娓道來
台灣北部於清代早期以傳統農業為主
交通方式十分依賴河運,自然發展下聚落都是緊靠河岸
而鶯歌剛好就在大漢溪旁也得以發展
相傳最早康熙年間,是由客家人來此地發展
後來因為閩粵械鬥,客家人相繼離去(打輸了QQ)
乾隆年間福建安溪人又跑來種植茶樹
1684年粵人到此養牛、殺牛,所以有地名牛灶坑
後來牛被偷了,又離去(QQ)
所以之後都是福建安溪人的天下了
不過鶯歌南部常有水災和番害,所以主要以北鶯歌為主
到了乾隆年間1760年,鶯歌已經出現了南靖莊、尖山莊
大湖莊、二甲九等聚落
而隔壁鄰居就是之前介紹過的三角湧(三峽)
三峽平原較大,多從事農耕、燒製木炭和伐木為業
1823年開始種植大菁,從此靠染布業一飛衝天
1865年英國商人約翰陶德來台鼓勵種植茶樹,並採購樟腦
如果三角湧是一支股票,只能用井噴來形容
整個大台北新莊、板橋、大溪、景美、艋舺與大稻埕
都因為水運成為北台灣重要的聚落
鶯歌也是個河港,但股價就是長期低點
因為地理環境和物產有限,加上大漢溪時常氾濫
發展遠不及三角湧興盛
不過鶯歌從清代開始有小規模的陶瓷業
清嘉慶9年(1805),當時福建泉州磁灶鎮人吳鞍來鶯歌
磁灶鎮是一個燒陶大鎮
吳鞍發現鶯歌兔子坑的土質適合做陶
便開設窯場製陶
後來因為漳泉械鬥遷移到崁腳
(因為打輸了QQ)
不過在崁腳不久又因漳州人追殺
又跑到尖山,這時吳鞍call了同鄉的族人來台
是要打架還是燒陶不知道
總之越來越多磁灶來臺的大師來到鶯歌
因為台灣大師少,這裡好生存
大家好康逗相報 從此寫下了鶯歌陶業的一頁
後記:
台灣人真愛打架 閩粵打完換漳泉打
漳泉打完換頂下郊拚(泉州人內戰 三邑打同安)
還可以開副本打原漢戰爭
--
這次奉新北市文化局之命,來介紹三鶯,啊三峽已經影片介紹過了
50年前的藍染王國 ▶ 三峽與藍染的歷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J82LRfsrgM
這篇來介紹鶯歌
《文化定向運動:新北三鶯篇》
APP為結合地圖及導航技巧的科技,利用手機即可以VR、AR技術於線上、線下實境探索整個三峽和鶯歌區,遊玩過程中將由可愛的新北市吉祥物「WaWa」引領民眾深入瞭解在地文化,玩定向、習人文、逛老街、吃美食!是個寓教娛樂且兼具知性與健康,適合全家大小一同參與遊玩,此外還有陣營積分競賽,可隨時申請加入,和親朋好友一起享受文化競賽的新奇及刺激感!
下載網址:
.iOS下載:https://reurl.cc/2gjb0m
.Android下載: reurl.cc/gm6874
.新北文化定向官方LINE@:lin.ee/6MZ8ZI9
.活動網頁:https://tinyurl.com/y6f3hbnd
客家藍染歷史 在 盧秀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台灣燈會 倒數5天,串連森林、馬場園區,隱身在花馬道上的「#漫遊客家庄燈區」,走過路過別錯過!
主燈「#手護客家」結合母親之河,將藍染文化代入其中,傳遞客家傳統女性奉獻、堅毅的精神,與大甲溪人文風情,打造台中豐富生態和歷史。
藝術家楊海茜率領客家鉤織高手,一鉤一織展現朵朵緋櫻的嬌豔,5公尺高的山櫻花樹,道盡客家柔情與技藝。
每個作品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與意象,歡迎你來台灣燈會發現驚喜與美景。
⭐️2020台灣燈會資訊⭐️
🏮主展區:台中后里花博園區
🏮副展區:台中文心森林公園
🔸日期:即日起~2/23
👉官方網站:https://2020taiwanlantern.tw/
💡2020台灣燈會將於2/23閉幕,不克前來的朋友可於秀燕臉書收看閉幕直播。
💡賞燈、搭接駁車要注意 #個人衛生管理、#身體不適立即請工作人員協助。
#盧秀燕 #璀璨台中 #2020台灣燈會在台中
#台中改變你看得見 #台中正在不一樣
客家藍染歷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貝神的召喚:穿越南鄒迷霧的拉阿魯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李友煌
內容簡介:
台灣原住民第15族:拉阿魯哇族(Hla’alua)!
2014年,一直被誤以為是鄒族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終於從歷史迷霧中走出,獲得官方認定為台灣第15族原住民!目前人口數約400人的拉阿魯哇族,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以貝殼為神的族群,由於多數民眾對其不為所知,加上面臨語言、文化瀕危,本書以拉阿魯哇族獨特的十二貝神信仰為結構,重現拉阿魯哇族爭取正名及文化復振的艱辛歷程,包括:
.族群如何走出歷史迷霧,從「南鄒族」的他人歸類中脫身,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身分認同。
.揭開貝神的神祕面紗,族人如何失落及重現其獨特信仰祭典的過程、迷惘與信心。
.老、中、青三代在族語及文化復振薪傳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功能,有合力,有焦慮,也有折衝。
.環境巨大衝擊下,人口數寡少的族群,面臨強勢布農化及漢化壓力,其展現的策略與韌性。
.除父權男性,女性在族群語言文化復振中的特殊角色與功能,其微妙心理及傑出表現。
.在沉浸式族語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配合下,拉阿魯哇幼苗正成長茁壯,族語薪傳已獲得初步成效。
拉阿魯哇族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以貝殼為神的族群!
本書作者李友煌博士於高雄市原民會部落大學任教期間,有機會接觸到僅存於高雄市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感受其爭取正名與復振文化的苦心與艱難而興起採訪報導之心念,以一年半時間深入部落,大量訪談、觀察、田調,配合平面及影音文獻搜集,採取報導文學的方式,以本書向山上的朋友──人數單薄而堅持追尋與復振族群文化的勇氣致敬。
此外,本書並嘗試從文獻資料及耆老訪談中,勾勒出拉阿魯哇族在漢人開山採樟入侵傳統領域下,與客家人相遇的過程,這場族群遭遇,開啟了日後拉阿魯哇族復振靈魂人物游仁貴的身世;而在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宗教改革」下被迫放棄貝神信仰及聖貝消失的事件,也都以類小說的筆法重現。
最後,做為拉阿魯哇族最重要及親密他者的矮人傳說,李博士則以史詩篇章來呼應,藉現代詩創作敘述這段充滿神啟、先知式的神話。全書內容,盡量減少史料推砌與宏大敘述(grand narrative),而以人物、事件、場景的綿密交織來建構,使其兼具報導性、文學性與可讀性,主題清晰又肌理豐美。
作者簡介:李友煌
•台南出生,定居高雄。
•現任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文化藝術學系主任、研發處長。
•曾任台灣時報、聯合報系民生報記者、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媒體公關、高雄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
•著有《水上十行紙》、《藍染:海島身世》、《異質的存在》、《天藏機鋒─雨花石》、《文學帶路遊舊城》等書。
客家藍染歷史 在 雄好客-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活動分享】 遇見藍染客 ... 的推薦與評價
【活動分享】 遇見藍染客 有一種藍,名為「客家藍」... 以客家傳統服飾為活動主軸,透過課程了解客家先民遷台歷史並介紹客家傳統服飾差異與客家藍染,進而解說藍靛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