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爾蒙少年 Hormone Boys - 9999 GENZ📺】
⠀⠀⠀⠀⠀⠀⠀⠀
畫面旋轉,光影乍現,科技的枷鎖在我們身上烙下了不可抹滅的印記。身為記憶構成的動物,我們本能的將雙眼所見歸類於現實,內化後成為自我的表述,身處瀕臨失控的年代,「真實」的定義本身就是一個謊言。
⠀⠀⠀⠀⠀⠀⠀⠀
Z世代的自我建構,是嘗試將靈魂數位化的一場大型實驗,這是專屬於我們的祝福和詛咒,從出生那一刻就無法逃離。
⠀⠀⠀⠀⠀⠀⠀⠀
-
高畫質請看 ➱➱➱ https://youtu.be/WEUBkvgCcQA
⠀⠀⠀⠀⠀⠀⠀⠀
【荷爾蒙少年 Hormone Boys - 9999 GENZ】
主唱&吉他 Vocal&Guitar / 詹詠安 Luke Chan
貝斯 Bass / 彭浩鈞 Oolong Peng
合音 Chorus / 詹詠安 Luke Chan、彭浩鈞 Oolong Peng、張皓棠 Dennis Chang、許維軒 Wei Hsu、王宜寧 Judy Wang、連珊瑩 Sandy Lien
【音樂製作團隊】
詞 Lyricist / 詹詠安 Luke Chan
曲 Composer / 詹詠安 Luke Chan
編曲 Arranger / 荷爾蒙少年 Hormone Boys、張皓棠 Dennis Chang
和聲編寫 Backing Vocal Arrangement / 張皓棠 Dennis Chang、詹詠安 Luke Chan
製作人 Producer / 張皓棠 Dennis Chang、詹詠安 Luke Chan
配唱製作人 Vocal Producer / 張皓棠 Dennis Chang、林蓁瑜 Fish Lin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 / 張皓棠 Dennis Chang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 / 張皓棠 Dennis Chang
母帶後期製作 Mastering / 張皓棠 Dennis Chang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 / Dennis’ Studio、騷聲工房 Sound Factory
⠀⠀⠀⠀⠀⠀⠀⠀
【影像製作團隊】
製作團隊 Production / Three老師、鯨詠堂 JINYONGTANG
導演 Director / 詹詠安 Luke Chan
副導 Assistant Director / 吳多采 Wu Duo Tsa
攝影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 莊泳翔 ZHUANG YONG XIANG
跟焦員 Focus Puller / 陸冠文 LU,GUAN-WEN
攝影助理 Assistant Camera / 江亮儒 CHIANG LIANG JU
燈光 Gaffer / 張治暉 ZHANG,ZHI-HUI
燈光助理 Best Boy / 梁凱翔 LIANG KAI SHING
製片 Producer / 林芮廷 Lin Ruei Ting
製片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 / 吳鴻慶 WU,HUNG-CHING
美術指導 Production Designer / 李盈 ZYING LEE
美術助理 Set Decorator / 周勁寬 JOU JIN KUAN、張靜雯 CHANG CHING WEN、郭芷玲 KUO CHIH LING、吳品荃 Macbeth Wu、吳鴻慶 WU,HUNG-CHING
視訊製作 VJ / 吳多采 Wu Duo Tsa
劇照 Still / 翁佳如 JIA RU WENG
側拍 Video Grapher / 翁佳如 JIA RU WENG
造型 Stylist / 孫鳳謙 FENG CHIEN SUN
妝髮 Make Up & Hair / 孫鳳謙 FENG CHIEN SUN
剪輯 Editor / 詹詠安 Luke Chan
調色 Colorist / 詹詠安 Luke Chan、莊泳翔 ZHUANG YONG XIANG
平面設計 Graphic Design / 詹詠安 Luke Chan
演員 Actor / 詹詠安 Luke Chan、彭浩鈞 Oolong Peng
⠀⠀⠀⠀⠀⠀⠀⠀
【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
製作團隊 / Three老師、鯨詠堂、皓棠、維軒、安怡、阿拓&騷聲工房
前期協力 / 修齊、方柏、溫晉豪、郁霖、Big Bro Studio、黃詩雅、燕秋老師、盟欽老師
器材協力 / KTone、王璞、燈光雜貨、朱宸、治暉
發行協力 /阿湯哥&宣威印刷、阿宗&禾廣娛樂
宣傳協力 / Packer派歌&Oran、StreetVoice街聲&Kadee、吹音樂Blow
感謝所有陪伴我們成長的前輩、家人、朋友和工作夥伴,真心感謝。
⠀⠀⠀⠀⠀⠀⠀⠀
此作品獲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110年補助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
實驗動物的定義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教練的大腦》
這一本書其實是一本關於大腦結構與功能的科普書
教練“Coach” 的定義是協助客戶找到內在價值, 賦能激勵, 以及打造新行為, 並協助客戶解決自身的問題. 但是由於很多時候我們的思維深受大腦活躍狀況的影響, 因此本書的前面一半 (也是我讀的最痛苦的一半), 作者為我們介紹了大腦不同區塊的功能, 因此在與客戶的互動過程中, 對於他的一些反應, 思路, 與情緒, 就可以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同時也讓教練本身可以更高效地利用特定的溝通技巧來協助對方. 例如, 在與客戶討論如何建構一個新習慣時, 如果預先知道大腦哪一些部位會對於新習觀產生影響之後, 就可以基於這些信息來確認制定課程的方向
我們很快地認識一下大腦的區域與其功能:
1. 前額葉皮層:是腦部的命令與控制中心, 負責注意, 處理外部信息, 是大腦最高層級的認知部位. 在進化過程中, 屬於最後發展出來的部分 (靈長腦). 這個部位涉及: 執行, 計畫, 決策, 串連思想與行為的一至性與調節社會行為. 而在壓力之下, 這個區域的運作會大打折扣
2. 基底核: 負責認知與情感, 多巴胺是這個部位最重要的訊息傳導物質. 正向的行為成功以及健康的生活 (飲食與睡眠) 有利於多巴胺水平的提高, 對於行為改變有正向的效果
3. 紋狀體和伏隔核: 紋狀體可以說是大腦皮質與基底核的中繼站, 將皮質接收到的訊息往內傳導到基底核, 而伏隔核則是與快樂, 獎賞, 衝動與安慰的效果有關. 教練可以在與客戶溝通的過程中, 給予適當的回饋, 激發他的動機, 並且瞭解他的價值觀, 透過正確的目標建立方式 (SMART) 讓他維持鬥志
4. 島葉皮層: 左右腦各有一個島葉, 負責控制內臟與軀幹的感覺. 島葉又與杏仁和緊密連結, 負責影響人類的情感, 知覺, 意識, 管理認知功能與人際關係. 根據科學研究發現, 有冥想習慣的人右島葉會較厚, 專注力也更強.
5. 杏仁核: 為邊緣系統的一部分, 與情緒的產生有著重要的關係, 在面對”戰或逃” 的威脅時會特別活躍, 而在極度專注時會穩定的運作. 因此教練對於客戶創建積極體驗, 與克服對某件事的恐懼感方面需要特別的注意
6. 前扣帶皮層: 負責處理衝突與檢測錯誤. 前扣帶皮層會將錯誤與獎勵結合, 並開發出有價值的選項. 在人們極度疲勞時, 前扣帶皮層功能會下降. 因此教練應該要不斷觀察客戶的疲勞程度與壓力控管技巧, 以幫助他們可以在正確的時機做出正確的判斷
7. 下丘腦: 下丘腦是人體內分泌的中央控制塔台, 在動物的實驗中, 激活了白老鼠的下丘腦, 令牠們的平均壽命增加了20%. 反過來說, 假如焦慮, 壓力, 不良習慣, 與睡眠障礙都會抑制下丘腦的運作. 因此客戶在生活中的其他層面也是教練需要關注的重點
8. 海馬體: 整合信息, 儲存短期記憶. 與杏仁和共同為邊緣系統的一部分. 在憂鬱症與老年癡呆症患者的大腦中發現海馬體嫉妒的萎縮, 而近年發現, 學習, 有氧運動與冥想都可以有效地增強海馬體的功能與體積 (反之, 過高的血清皮質醇的濃度則對海馬體有害)
接下來是相關的賀爾蒙:
1. 皮質醇: 又稱可體松, 大家應該對他耳熟能詳了. 皮質醇在面對威脅時會釋放, 其功能在利用血糖, 提升血壓與心率, 降低疼痛感. 一般來說, 皮質醇水平在清晨接進清醒時會逐漸升高, 在晚上睡眠時會降到最低. 但是假如客戶長期處於高壓的狀態之下, 則會導致皮質醇高居不下, 近一步產生心理與生理的傷害. 教練應該需要與客戶仔細討論壓力源, 以漸少皮質醇的反應. 有新研究發現, “笑” 是一項降低皮質醇最有效的武器
2. 多巴胺: 主導思維與行為, 情感, 與獎賞. 而一般對於某件事物的成癮, 也與多巴胺有關. 由於多巴胺的釋放會讓人在即刻體驗到愉悅感, 因此在面對某些決定時, 大腦會驅使人們做出短期就可以立即獲得好處的決定. 而打造一項新習慣時, 可以將客戶喜歡的行為放在要建構的新習慣之後, 當作一個獎勵, 那麼這個新習慣的執行就會讓客戶更加的有動力, 這一點在 “原子習慣” 一書裡面也有提到
3. 催產素: 會讓人產生幸福感與信任感. 由腦下垂體分泌, 可以降低血壓與焦慮, 增加積極的社交行為 (與皮質醇是反向效果). 催產素有抑制杏仁核活躍的效果, 並可以預測威脅, 調節恐懼. 在和諧的人際關係中, 可以提高催產素的水平, 近而提升彼此的信任感 (反之亦然). 所以創造一次令人愉悅的交談, 可以大大提升彼此的合作默契, 我們也可以與客戶思考, 如何實際應用在工作與家庭之中
4. 腎上腺素: “戰鬥與逃跑”反應的主導者, 與皮質醇不同的是, 腎上腺素是速效激素, 強烈影響交感神經的運作. 腎上腺上的釋放會讓人產生鬥志, 燃起動機, 與皮質醇不同. 我們應當與客戶討論, 如何看待一的壓力, 如果把它視為一個挑戰, 那麼腎上腺素水平會提升, 但是假如把它視為一個威脅, 皮質醇水平則會變高
5. 血清素: 由色胺酸組成的神經傳導物質, 是讓人類產生幸福感的最主要賀爾蒙. “感恩”是一個提升血清素最好的方式, 而教練可以帶著客戶來探討未來理想的生活場景, 以增強他們對於幸福的渴望
6. γ-氨基丁酸與谷氨酸:γ-氨基丁酸可以使人平靜, 幫助睡眠; 而谷氨酸則會讓人產生興奮, 並參與記憶與學習的過程. 研究發現, 在壓力極大的人們大腦中, 由於高濃度的皮質醇水平, 谷氨酸也會跟著提升, 而γ-氨基丁酸跟著下降, γ-氨基丁酸不足也與物質濫用和憂鬱症的形成有關
我們的大腦細胞神經元具有可塑性, 根據我們的思考, 決策與行為, 會強化或是弱化某一些神經連結. 例如, 有些讓你不順心的事情, 越是放在心裡, 越會揮之不去, 因為反覆回想這一件事會強化跟這一件事相關的神經連結, 連帶讓大腦相關的區域與賀爾蒙開始運作; 反過來說, 如果我們可以對一件正面的事物不斷地重複思考, 也會提升我們對於這一件事情的主導. 王導電影 “一代宗師”的台詞:念念不忘, 必有迴響就是最好的說明. 除了思考模式, 舉止, 習慣,以及環境都會影響神經通路與突觸的變化. 所以我們對於客戶的行為改變, 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的曉以大義, 必須要與他外在面對的整體一起考慮
在1960年, 腦科學家米勒提出了“工作記憶”的概念: 人類的大哪只能同時控制7個加減2的任務同時執行, 因為海馬體的短期記憶容量有限. 因此假如在學習新事物/行為時, 給予太多任務, 不但會讓人記不住, 反而會引發客戶的過度焦慮與分心, 另一方面, 如果我們無法專注, 近一步會影響我們的工作記憶.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急於求成, 一下子跟客戶訂定太多計劃, 或是給予過多的指導, 反而容易導致他們不擔心的沒學到, 舊的也忘光光. 所以計畫的擬定與執行的節奏非常重要
在本書中, 作者提及關於教練技術 “Coaching Skill”方面提出了幾個最重要的部分, 我也覺得很受用:
意志力: 意志力雖然會因為客觀因素所影響, 但是可以被增強的. 我們可以在客戶狀況好的時候給他一個挑戰, 有效提升他的自信心, 有助於強化意志力
習慣: 請客戶分享覺得過去阻礙他們成長的幾個習慣, 以了解困擾他們行為改變的障礙在哪裡? 然後, 利用可行的方法逐步打造新的習慣, 並且妥善利用刺激控制的技巧
樂觀: 鼓勵客戶以積極視角自我的改變, 但是提醒他們有可能因為過度樂觀所忽略的細節
目標:探索價值觀, 建立具體的目標, 透過GROW溝通技巧, 以打造SMART的步驟
正念: 關注當下, 以第三者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問題, 客觀的分析狀況. 正念引導可以提升專注力, 減輕壓力, 並獲得更好情緒掌控能力 (練習冥想)
心流: 幫助客戶認識 ”心流”, 並探索他們可以觸發心流狀態的事物
動機: 在TTM模型裡面, 一在強調了動機的重要性, 而科學家也發現, 激發客戶的動機可以大大提升他們多巴胺的釋放. 因此在建立任何新習慣之前, 花時間探索動機是一件非常必要的課題
這本書裡其他的章節, 討論了如何將上述一些重要概念串聯運用, 同時也說明了大腦不同的區塊是如何的相互合作會是對抗.. 這本書好的地方是把大腦的功能性解剖與教練工作連結在一起, 讓我可以有另一個層面的了解. 缺點是裡面舉例的很多心理學實驗, 要不是只是提到名字, 要不是只有簡單的描述, 讓我沒辦法100%的知道這些實驗的全貌, 比起理論,這些實驗才是最有意思的! 算是我認為這本書美中不足的一點
實驗動物的定義 在 公視有話好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解讀高端 ❗ 這集真的有看沒有懂❓
沒關係,整理筆記在這裡✏️ #歡迎搭配服用
.
上週,高端疫苗 #EUA 審查紀錄公布,再度引起討論,但許多專業內容,也讓民眾霧裡看花。有話邀請高端疫苗國際暨公共事務處處長 #連加恩 來到節目,透過和前台大感染科醫師 #林氏璧 對談,對四個主要的質疑,提出回應。
.
|本文重點|
▎有證據確認,高端的 T 細胞反應不會引發 ADE 嗎?
▎高端疫苗能對抗變種病毒嗎?
▎高端為何沒有更多 T 細胞數據?
▎全球首用免疫橋接通過 EUA,真的可行嗎?
.
連加恩:
.
❓ 專家認為,目前無法確認高端是 Th1或Th2偏向的免疫反應,也就是無法確認疫苗會觸發正確的免疫反應(Th1),而不會引發 #ADE(抗體依賴免疫增強作用),讓病情變得更嚴重。我們有足夠數據嗎?
.
事實上,有。這部分有點冤枉,主要是我們在 EUA 審查會議上,前面的回答太長,所以沒有時間詳述。我們也會再補資料,沒有問題。
.
關注 T 細胞,除了有效性之外,也有安全性的考量。因為全世界對新興病毒並不了解,去年三月, #CEPI(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就跟世界上監測疫苗安全最重要的組織 Brighton Collaboration(布萊頓合作組織),開始討論疫苗的安全規範,並做出結論:新冠疫苗必須證實「Th1」的免疫偏向。
.
這是從過去許多呼吸道融合病毒所得到的經驗。法規很快因應修正,規定如果可以證實疫苗的 Th1 偏向,就可以用一個動物模型,來進入臨床試驗。我們在#小鼠 實驗證實高端疫苗是 Th1 偏向,在 #倉鼠 也得到相同結果,並且在 #恆河猴 病理解剖肺部的細節,也沒有任何 Th2 的表現──這才是 ADE 最重要的指標。
.
政府規定一項動物實驗,我們做了三項,給自己更多信心。人的部分,有兩種方法看免疫偏向,我們做出了其中一種,另一種則沒有抓到最佳的實驗條件。因此,專家會議才希望我們以另一種方式再做一次。
.
回過頭講,參與制定規範的研究者也曾表示,或許我們真的對 ADE 多慮了:雖然 SARS、RSV(嬰幼兒呼吸道融合病毒)、MERS 都有發生,但新冠病毒還沒有看到。如果真的有問題,應該會更早發生在去活化疫苗,例如印度的 Covaxin 或中國的科興。因為這些疫苗有很多無法中和病毒、但可能黏附的抗體,更可能走向 ADE 的機轉。
.
我個人認為,或許時間久一點,大家就不會再覺得 Th1 是一個議題。
.
.
❓高端疫苗能夠對抗 Delta 變種病毒嗎?如果對應變異株的抗體下降,能否有足夠保護力?
.
在計算抗體濃度方面,我們使用了國際標準血清、國內住院者的血清,以及中研院三種,將他們作為一倍標準化之後,高端都有 1.5 到 2 的抗體量。我們也根據牛津大學六月發表的關聯指標,做了另一種系統的推估,看到高端都落在 80% 到 90% 的保護力之間。
.
這是根據現有科學的推估,我們能做出最佳的預測。
.
前面也提到恆河猴的實驗。數據中,由於抗體表現非常好,從去年八月開始,我們先放置了八個月,待抗體效價掉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後,才開始攻毒。當時,南非株(#Beta)正開始大流行,讓嬌生、AZ、Novavax 的三期都傳出免疫力下降。 #Delta 則還沒出來。
.
美國廠商那邊建議,使用南非株對恆河猴攻毒,因為他們相信使用武漢株一定能通過試驗,事實上我們心中也很掙扎。不過,攻毒後發現效果仍然很好。上呼吸道的保護力還是有下降,但從下呼吸道到肺部,經由免疫染色,是完全找不到病毒。
.
.
❓除了生成中和抗體的「體液免疫」之外,由活化 T 細胞產生的「細胞免疫」也是關鍵。T 細胞反應也可能影響疫苗成敗,為什麼高端沒有相關數據?
.
T 細胞實在有太多太複雜的作用,我們大學修免疫學的時候都曾經很痛苦。所以如果我們忽略 T 細胞的重要性,當然是犯了大忌。
.
可是為什麼我們聚焦在中和抗體?我們可以看一些間接的佐證。
.
以下疫苗,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打過:白喉、A 肝、B 肝、流感、麻疹、肺炎鏈球菌、小兒麻痺、狂犬病、破傷風、水痘……,這些都是歷史上,疫苗如果可以達到中和抗體濃度,就不用做三期試驗。
.
它們都建立了「保護力關聯指標」(CoP)。我們所核可使用保護力關聯指標的疫苗當中,只有兩個是透過 T 細胞免疫──一個是卡介苗,一個是帶狀皰疹。
.
因此,T細胞當然有其角色,但如果它的角色強大到可以主導最後的結果,以至於我們可以忽略中和抗體的話,那我們應該會看到中和抗體和保護力的相關性是亂七八糟的,沒辦法連起來。我們將無法看到,來自這麼多不同技術平台的疫苗連在一起。
.
.
❓中和抗體真的可以「免疫橋接」到保護力嗎?國際仍然沒有訂出免疫橋接的標準,台灣成為第一個用此方法通過 EUA 的國家?
.
其實 2009 年,美國 FDA 在非洲 #馬利 開過一個會,討論怎麼樣加速核可疫苗。他們認為,只要找到一個替代指標,可以「合理、可能地」(reasonably likely)預測臨床效果,就可以上市後,再用其他方式來驗證。
.
到 2013 年,#WHO 開了另一個會討論同樣議題。他們就引用了 2009 年的這些意見,放到手冊裡面,然後做成評論:「顯示美國 FDA 在特殊情況下有彈性地判斷如何定義替代指標」。
.
大家覺得只要求「合理、可能地」太鬆散嗎?美國 FDA 在去年十月、今年二月、今年五月改版了三次如何取得 EUA 的企業指引,也同樣引用下去,這已經是「合理、可能地」這個詞出現第三次了。我們剛剛對高端的那些討論,大概已經可以「非常合理可能地」推估關聯性。
.
事實上,接受美國政府資助的疫苗開發,確實需要交出數據,來進行關聯性指標的研究。我也從開頭就一直追蹤此事。據我們所知,美國國衛院可能已經把數據收集得差不多,但你可以想像,如果發表後,可能會讓後進者很快速地核可,影響藥廠的全球布局與商業利益。恐怕就會慢一點。
.
最後時間,我想跳開科學想講一個事情:「全球第一個」本質就不好嗎?
.
我們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新生兒預防接種要打 B 型肝炎疫苗的。我問過那些前輩,當時在執行的時候多少人質疑他們:「美國都還沒開始!WHO 都還沒開始!你台灣憑什麼開始?」當時國際沒有數據,但這是我們的國病,要開始當然是從台灣。
.
如果那時候沒有一群人,去突破這樣的困境、當全世界第一個,那今天很多觀眾朋友,可能就是 B 肝帶原者、可能肝癌末期、可能肝衰竭。是這個政策,讓我們免受這些苦難。
.
我要回來問一個問題:如果國人相信國內專家的程度,可以讓專家經過討論、經過科學合理的推估,而做出決策,卻只因為我們是「全世界第一個」就不行,代表這邏輯是不是有點民族自信心缺乏的問題?
.
如果一定要美國開始做你才能做──我告訴你,美國人到現在都還在討論要不要戴口罩耶,將近 30% 的人不想打疫苗,還有州議員去告政府。很多事情,台灣當然可以當第一個。
.
整理|汪彥成、郭凡傑
設計|蔡欣佩
實驗動物的定義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試圖。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辯證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
實驗動物的定義 在 暗網仔出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紀錄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QRAfJyEsko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C6E5s6CMT5sVBInKBbPDQ?sub_confirmation=1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LjUOH9T9j21GiX8jzytu6
異度空間恐怖AP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iyPZ3d_Fw&t=12s
首支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HWB6Ai9Y
鬼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qxuCHq3Y&t=3s
我的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我講 '香港' 10,000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4uDe3QUfs
我受夠了, 我的精神困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6uxaQhiS4&t=7s
24小時內學印度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3EmtyVK1BQ&t=55s
回憶我兩年前拍過的虐畜影片
拍虐畜影片這些事 (我的親身經歷)
2017年11月到2018年6月是我拍片生崖當中, 我所稱為 ‘尷尬期’ 的時段. 我當時是想由拍英文鬼故頻道影片同時希望轉型生活類型影片和講東話影片. 出來的效果就是一大堆又煩又cho又不好笑又沒人看又常常得罪人的誇張內容. 不要要求我給你看, 因為這些影片現時已被刪除.
暗網仔出街的觀眾大家好! 我今天想懺悔當中拍了一部I feel ashamed and guilty i ever did it. 在這裡講這段故事改變不了什麼也叫不回所造成的傷害. 大家也歡迎看完這條影片之後不再支持我. 但我怕今天不拍出這條片我日後不會講出這個故事但uw yeen會想起而後fooy. 多謝你們給我一個機會去講.
神父 我有罪!
[跟倉鼠生活48小時]
2018年6月16號我上載了一條養一隻倉鼠兩天的影片. 長達8分27秒的影片嘗試混合 ‘實驗型’ 影片和 ‘?物型’ 影片, 完全為了拿views. 由那兩天不同的時間點去講做寵物主人難chui, lut look的地方. Suen便搞笑.
影片一開頭去商店買倉鼠是我第一次拍攝時被質問的情況, 挺值得講. 因為只是照顧兩天的關係倉鼠生活的環境完全不理想, 只是放他在買回來的箱子中生活. 因為影片需要新鮮感我會在不同時間拍他還有不同地點去拍他. 當時我完全沒有意圖繼續yoing這隻小動物, 所以最後過了48小時我轉yoing比我更有愛心的兄弟yoing. 幾個月後這位倉鼠也離開了我們.
上載這條影片後有網友説每一次拍這隻小動物的時候他樣子也很害怕和焦慮. 由Muk生環境加上我每次突然間的拍攝引起. 但當時chuw luw的我只是當這個小生命跟拍片的工具沒兩分別. What are you doing man? Having to watch this video now makes me suffer. Hing hung當時這些影片沒有人看, 否則我一定繼續拍下去.
其實我記得小時候的我挺有愛心的. 9到11歲有yoing一隻倉鼠的我, 有pet這樣東西在童年也jim一個挺重要的部分.
我記得當年su假我去了香港leuy hung. 原本我媽媽應該照顧我隻chung mut. 之後她無la la又自己由加拿大飛去香港將我隻倉鼠交給一班挺Heartless的family friend. 我是說他們全家. 我當時knew something bad was going to happen because they tried to like tried to use a hose to spray my hamster before and torture and have a history of treating animals like not lives. I remember my mom went back before me and she said when she got my pet back he was so quiet and in a few days died. He was abused, my mom even said so herself.
I couldn’t even see his last time and he was buried. I remember getting off the plane crying in the shower. After when I talked about everyone just laughed at me and called it just a pet. And everyone pretended like nothing happened, next topic. But for a time he was my best friend.
Ever since that day I never bonded with animals again, because I was like: they are just animals. Like garbage. But it’s not true. They are living beings and friends. And I see that now.
I think I’m feeling like this because the way I treated the hamster is the way my hamster died. And I feel guilty for my childhood and now.
That’s why I needed to Film this video today.
[my first pet]
[owning a pet for views, the good way and the bad way to do it.]
I want to start by acknowledging their are good youtubers who raise pets. And I feel the key to doing this properly is to really in your heart, feel that connection to the pet. Not use it for views.
我有follow一位叫yanki, 即是火guy姐的女生常常post有關animal abuse這個問題. She constantly does it and reminds everyone it is a huge problem. Suey yeen我之前拍那一條影片某ching do上是這方面一個不好的教材. 但我現在可以做的是下面有一條link是一個有關這方面的documentary, roing大家了解更多. 也希望世間上所有ley hoi的小倉鼠也可以得到安息吧! Bye bye.
實驗動物的定義 在 威力 Willi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若深入探討機械張力,可從三個面相切入:
#主動和被動機械張力的性質
主動收縮或被動伸展,肌肉都能夠感受到機械張力。
在主動收縮時,無論是肌肉縮短、拉長或等長收縮都可以產生力量。
談到訓練時,我們普遍都是在探討主動收縮的阻力訓練有助於肌肉增長。
但從現有的研究來看,無論是在人體實驗或動物實驗中,
都能觀察到在肌肉不啟動的情況下被動拉長也能夠產生肌肉增長的效果。
有趣的是,肌肉是能偵測到主動收縮產生的機械張力和被動負載的差異。
綜合以上資訊,想要透過肌力訓練將肌肥大效益最大化,應該要結合主動收縮和被動負載。
#外部阻力的角色
機械張力影響肌肉生長的模式經常被誤解,
因為我們總是傾向思考外部阻力是機械性刺激的唯一來源。
從被動伸展肌肉組織的觀點出發當然合理,
但從主動收縮肌肉的觀點來思考則是站不住腳的。
此外,促成肌肥大成效的機械張力訓練是發生在單一的肌纖維當中,
而不是整個肌肉,這跟細胞膜上的機械式受器(mechanoreceptors)有關。
所以機械張力的定義應該是單獨的肌纖維承受的刺激,而非整個肌肉。
當肌肉主動收縮時,肌纖維感受到的拉力與它自行產生的力量相同。
外部阻力決定肌纖維收縮的速率,
進而影響肌動蛋白、肌凝蛋白間的橫橋循環,
阻力訓練確實是來自外部主力對身體的影響,
但內部產生張力也是能辦到的,
例如主動肌和拮抗肌可同時用力。
肌纖維彼此會產生交互作用,
肌節中間會向外膨脹並產生橫向的力量,
整個肌肉於收縮時會產生彎曲和形變,
進而導致不同的纖維縮短速率、機械張力和長度變化,
因此只會影響到特定區域的纖維。
#疲勞的影響
疲勞時受工作中運動單位控制的肌纖維無法持續產生力量,
進而導致高閾值運動單位被徵招,
也進而影響與高閾值運動單位有關的肌纖維被啟動。
疲勞也會降低肌肉收縮速率,
收縮速率降低與代謝壓力也有密切關係。
在肌力訓練後成長的高閾值運動單位會被啟動,
對應的肌纖維會以較慢的速度收縮,
肌動蛋白、肌凝蛋白間的橫橋就會形成,
肌纖維上的機械張力產生,並刺激肌纖維生長。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ingwei_li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oachChingWeiLin/
個人網站: https://chingweilin.com/
超核心桃園店 Facebook: https://lihi1.com/nVKTB/youtube
超核心林口店 Facebook: https://lihi1.com/cjLgm/youtube
實驗動物的定義 在 Fw: [分享] 動物實驗的必要性?經實驗測試證明安全? - 看板dog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pet 看板 #1I7A3xig ]
作者: xavier1394 (逆十字乂無情乂小忒o) 看板: pet
標題: [分享] 動物實驗的必要性?經實驗測試證明安全?
時間: Tue Aug 27 20:52:06 2013
原PO代轉。
完整文章&圖片連結:https://bit.ly/16NAPUi
農委會於日前公布將對14隻米格魯做「攻毒實驗」,引發外界批評聲浪,動物實驗的「必
要性」也再次引發討論,在上一篇「台灣動物實驗制度漏洞」(連結)一文中提到,根據農
委會統計,從91年至今,台灣被用於各類實驗的動物,總計有1,000多萬隻(10,665,066)
,包括囓齒類、魚類、雞、兔、鴨、豬、兩棲類、鵝、爬蟲類、羊、牛、犬、貓、鳥類等
等,其中又屬囓齒類(大部分為鼠)最多,91年到99年間共使用了8百多萬隻。
大量犧牲的動物,主要有兩大用途,一是化妝品及洗髮精的測試,二是醫學用途(醫學生
練習、新藥物測試、疾病研究等),實驗的方式非常多,實驗狀況更是許多消費者不敢想
像的。
例如,有在兔子眼裡滴入測試物質的「Draize眼睛刺激性測試」,受過測試後的兔子會眼
睛刺痛、潰爛、出血而至失明;還有「皮膚刺激性測試」,將動物一部份的毛皮剃光,然
後擦上測試物質,觀察動物們的皮膚是否發炎或潰爛,來測試物質可能對人類皮膚造成的
影響;以及「LD50測試」,強迫餵食或直接用管子插入老鼠的胃中,以動物的驚攣、嘔吐
、腹瀉、癱瘓等症狀來測試物質毒性等。
上述實驗方式還只是冰山一角,姑且先不論人類能不能為了自己利益而犧牲動物的哲學倫
理觀,對支持動物實驗的人來說,最重要的論點便是「經動物實驗測試才能證明安全」這
一項,然而,真的安全嗎?
首先,動物的身體畢竟跟人類不同,就算經動物測試可行,也未必到人身上無害,許多藥
品最終還是得經過病人測試,譬如在美國通過動物測試的減肥藥,在人身上卻發現會讓心
臟瓣膜壞死,諷刺的是,動物實驗反而讓人降低了對藥品危險性的警覺心。
再者,由於商業壓力,在產品專利過期前,業者就要趕快將其丟入市場,把研究投資的錢
賺回來,通常不管動物測試結果如何,最後產品幾乎都會上市,多數業者是不會花上好幾
年時間仔細測試的。
認為動物實驗用於醫藥研發是必須的人要知道,有時候,以醫藥之名所進行的試驗,並不
一定是為了全人類的好處,它可能只是替某些人求取最大的利益,也可能只為了滿足某些
人的好奇心,也往往有做了數十年而結果證明是不知所云的。
其實,動物實驗不是找不到替代方案,隨著科技進步,許多實驗都有替代方式,例如「
Eytex」(一種用豆類製成的物品)以及「Skintex」(一種用南瓜皮製成的物品),可以
拿來做5000種有毒物質的體外測試,只需動物實驗一半的花費,還能得到更客觀的統計資
料,而不是只由兔子紅腫發炎的眼睛作主觀的判斷;以及利用豆子或瓜類的表皮代替活體
肌膚測試、電腦虛擬實境技術讓醫學生不用拿豬和狗開刀,還有人工器官或細胞培養等技
術可替代動物實驗,不勝枚舉。
動物實驗本該漸漸被淘汰,然而,動物實驗還無法被根除的主要原因,其實是「利益至上
」。其一,是商業集團背後與動物買賣的緊密連結,從捕捉、繁殖到販賣,利益環環相扣
,牽一髮動全身。
其二,學術論文為了申請基金,一再做重複的動物實驗,有些毫無效益和意義,在動物權
大師彼得˙辛格(Peter singer)所著的<捍衛.生命.史匹拉>一書中就描述了美國自然
歷史博物館的曾經有過一項實驗,將貓的各種感官以手術去除,只為研究是否影響其性行
為,這些實驗說穿了,是只為了研究(經費)而研究,毫無意義。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大眾對此議題的無意識。寶僑P&G一年用掉五萬隻動物,其發言人曾
說:「我們不停止動物實驗,因為全球消費者已經用購買行動支持我們繼續了。」
用華美包裝吸引消費者在知情或不知情的狀況下購買,這類企業的聲勢逐漸壯大,倘若大
家都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採取行動,例如抵制動物實驗產品不用,那麼對這些恣意
進行動物實驗的單位,就會是很大的阻力。叔本華說得好:「不要同情動物,人類欠牠們
的,本該歸還」尊重生命,我們都有一份責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7.74.64
※ xavier1394:轉錄至看板 cat 08/27 20:52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xavier1394 (114.47.74.64), 時間: 08/27/2013 20:52:3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