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電影,住在屯門原來很幸福。
沒有人會隨意經過屯門。即使西鐵屯馬線、南延線工程相繼落成,這個社區的時間似乎怎樣壓縮,都與市區隔著遙不可及的距離。但這種僻遠,孤絕,或正是在戲院相繼結業的時代裡,屯門至今仍坐擁四間戲院、十五個銀幕,位列新界之首的原因。
五十年代開在新墟的長城戲院,成為上一代屯門人的共同記憶。到了七十年代,當屯門由鄉郊轉化為新市鎮,連接荃灣的公路、以及多個大型公共屋邨及工業區相繼落成後,屯門人口大增,「新界戲院大王」邱德根亦將旗下舊式的長城戲院變身為新型大廈內的域多利戲院,開啟了屯門人觀影新一頁。到了八十年代,新城、凱都、屯門和巴倫紐等多家戲院相繼出現,令區內戲院數目升至五間,既見證了當日港產電影及戲院業的興盛,也緊扣著這個新市鎮人口攀升至二十多萬,以及當日的城市規劃中,仍然將戲院視作社區文娛設施,不但規定每區人口和戲院座位比例,更預留了不少戲院空間的背景。
九十年代後,當其他地區的戲院因不敵租金升值而紛紛結業,屯門區卻因為地處邊陲,變天步調相對緩慢,除了個別大型發展商將市中心地帶的商場翻新外,區內其餘社區型的商場大多保有原貌,身在其中的戲院亦變化不大。在屯門定居三十年的戲院研究者黃夏柏回憶,直至2000年時屯門仍維持著八十年代由大戲院過渡至迷你戲院的舊格局,不但設有向著大街的入口大堂,凱都戲院門外仍有賣烤魷魚的小販,屯門戲院在2006結業時仍保持著舊式的手繪廣告畫;區內戲院票價亦較相宜,他甚至試過花十元便看到王家衞《東邪西毒》的早場。
這些紥根於社區的舊式戲院,設備雖不及市區的新式,但置身變遷過於急速的香港,無異是時代記憶的珍貴殘影,跟2000年後進駐商場的新式連鎖戲院,無論在空間感或觀影氣氛都截然不同,同時也展示了一種在地消費的生活模式,並延續到今日。夏季號《就係香港》從社區出發,研究屯門的觀影經驗,如何與社區過去數十年的變化息息相關。
(舊戲院圖片由黃夏柏提供)
訂閱 https://shop.beinghongkong.com/products/%E5%B0%B1%E4%BF%82%E9%A6%99%E6%B8%AF%E3%80%8C2021%E5%B9%B4%E5%A4%8F%E3%80%8D
《就係香港》也可以在HKTV Mall網購!
https://www.hktvmall.com/hktv/zh/main/%E5%B0%B1%E4%BF%82%E9%A6%99%E6%B8%AF/s/H6143001
# 2021就係香港夏季號 #屯門 #戲院 #社區 #城市規劃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