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茂斯上嘉明湖4天3夜】踏上布農族獵徑·探尋月亮的鏡子
疫情嚴峻,暫時自主封山!在家裡跟著我們的文章,一起走一回吧🌞
/ 天使的眼淚?還是月亮的鏡子? / 🌜️
其實月亮的鏡子是布農族人口中的嘉明湖,與我們熟知的天使的眼淚不同,但湛藍的湖色、閃閃動人的湖光粼粼,卻是同等的美麗。三月份時我們走了一趟戒茂斯上嘉明湖,曾經這條杳無人煙的山徑,近年來成為登山人潮絡繹不絕的一條路線。
一般常見到安排三天兩夜走這條路線,但我們與別人不同,在第三天晚上抽中了嘉明湖避難山屋,讓我們可以慢慢欣賞這條耐人尋味的路線。隨處可見魔幻森林的場景,沿路上的樹滿布松蘿,且有許多高聳巨木,和向陽的傳統路線看得完全是不同的風景。
而這幾天天氣非常好,Day3從獵寮營地走到稜線時,在我們身後的是滿滿的雲海大平台;也好幸運的可以補考去年和Danny一起看到慘兮兮白牆的「三叉山」😂真的好感謝老天爺賜給我們大好天氣,好多願望都在這一次完成了!人品大爆發XDD
就讓旅程的照片說故事,和我們一起出發吧!😊
📍點此看 #戒茂斯上嘉明湖 完整文章:https://bit.ly/343i2su
-
✔️追蹤IG,看更多我們的日常生活:http://bit.ly/2POmI1b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80的網紅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好,我是威狼 今天要介紹的秘境是『列尼部落』 上一集介紹『列尼瀑布』 今天我們終於跟隨崙山部落耆老 走回他們的舊部落 發現了日治時期建造的吊橋 更發現了在半山腰上五個足球場大的高山盆地 走進盆地有如走進阿波卡獵逃的電影場景了 路上到處可見的足跡 可見這邊的生態非常的豐富 我們也到舊部落整理家屋 ...
布農族人口 在 伊斯坦大.貝雅夫.正福(Istanda Paingav Cengf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央山脈下方的極淺層地震]
台灣的碰撞造山運動方興未艾,掌控著地下的構造活動,亦不時帶給我們大小地震的衝擊。今天早上九點52分的地震,您有感覺到嗎?
這個地震,就是中央山脈南段持續造山的證據。
芮氏規模為5.6,這個地震,發生在海拔1800 公尺的高山下方。這裡是台東縣延平鄉,一個人煙稀少、多以布農族人口為主的山區,西臨高雄市茂林區。最緊鄰的P-Alert測站離震央約為14公里,即便如此,亦紀錄到了高達204 gal的加速度值,震度達5級,而臺灣南部各地亦有感。
這個即時地震報告彙整了本地震的震源特性,帶大家初步了解中央山脈南段的地震。
感謝地震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馬國鳳 (Kuo-Fong Ma)、執行秘書梁文宗 (Wen-Tzong Liang)的建議,以及諸位教育推廣委員和夥伴Tai-Lin Tseng、Pei-ying Patty Lin、PeiRu Jian、Justin Yen-Ting Ko、Ray Y Chuang、戴汶珮 (Wen-Pei Dai)的努力!也感謝@黃鐘 (Chung Huang)的友情支援~
布農族人口 在 伊斯坦大.貝雅夫.正福(Istanda Paingav Cengf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字詞與聲音的結合:花蓮布農族線上詞典】
影片行銷正當紅,影音效果帶來的即時、直覺體驗,在數位時代能迅速攫取眾人眼光、創造話題與流量。而能吸引人的影片,在「有哏」之外,背後還需要有相關知識、觀點、技術……來支持,才能搭建起能讓人怦然心動的內容。
這幾年,影片也被廣泛運用在部落行銷或傳統文化的推廣工作上。不過,若沒有堅實的在地知識與文化土壤作為基礎,就容易誤用、錯用、濫用,而成為沙上閣樓,扭曲了原本傳播和推廣的初衷。
「有公開的詞典,就可以讓更多人在進行創作的時候,能透過線上詞典吸收詞彙,呈現自己的文化。」 一串小米族語獨立出版工作室-Tastubuqul tu maduq i malas-Bunun tu papatasanan創辦人沙力浪,在本月初舉辦的「花蓮縣巒社群與丹社群布農族語線上詞典發表會」中,說明自己與伙伴們以各種方式保存母語文化和耆老智慧的理由。
2016年,一串小米工作室創立隔年就推出張玉發(Manias Istasipal)牧師累積數十年語料所彙整的《巒群布農語簡易詞典》,接著又出版余榮德(Tiang Istasipal)牧師主編的《丹群布農族語詞句典》。有別於目前官方制定的「原住民族語書寫系統」裡,以全臺地域範圍分布最廣、人口數最多的郡社群方言,作為布農族的代表語言來編纂字詞典或族語教材的情況。一串小米工作室反而積極與耆老合作,傾力保存花蓮縣裡布農族人口較多的巒社群與丹社群語言。
有了實體書籍還不夠,語言要有聲調起伏,要有人繼續聽說使用,才算真正活著。於是透過文化部的經費支持,以及東華大學東臺灣中心人力與技術的協作,邀請張玉發與余榮德牧師進到錄音室,一字一句,放慢速度,咬字發聲,將紙上文字轉換成線上聲音,公開給更多人查詢、學習和多方運用。同時,東華大學的學生也以布農族詞彙設計內容情境,製作趣味短片,帶動更多人使用線上詞典、認識布農族文化。
📕📕📕📕📕📕📕📕📕📕📕📕📕📕📕📕
〔關於 #花蓮布農族線上詞典〕
「花蓮布農族線上詞典」共收錄10,389個巒群詞條,其中有4,196個詞條提供發音;丹群詞條則有2,655個,內含1,620個詞條+例句提供真人發音。目前線上詞典僅提供「電腦版」使用,未來也將持續擴充詞條發音資料。如果使用者有任何建議,歡迎與一串小米工作室聯繫。
👉立即體驗>>>http://114.32.195.111/bunun/
📘📘📘📘📘📘📘📘📘📘📘📘📘📘📘📘
〔延伸閱讀〕
📌〈一串小米的成熟:記《巒群布農語簡易詞典》新書發表〉
http://www.hisp.ntu.edu.tw/news/epapers/43/articles/147
📌〈用書寫串起部落傳統知識的「一串小米工作室」〉
https://panx.asia/archives/50752
#想知道更多線上詞典幕後製作故事與發表會現場精彩實況
#請持續關注新作坊
布農族人口 在 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家好,我是威狼
今天要介紹的秘境是『列尼部落』
上一集介紹『列尼瀑布』
今天我們終於跟隨崙山部落耆老
走回他們的舊部落
發現了日治時期建造的吊橋
更發現了在半山腰上五個足球場大的高山盆地
走進盆地有如走進阿波卡獵逃的電影場景了
路上到處可見的足跡
可見這邊的生態非常的豐富
我們也到舊部落整理家屋
發現這邊的家屋保存算完整也非常宏偉
也有一些遺留下來的古蹟
重點是我們發現黑熊爬樹的爪痕
事實證明黑熊是會爬樹的
回家的路非常的感動
除了看見老人家對部落的想念
也看見年輕人完成長輩的期許回到舊部落
很榮幸能跟崙山部落族人一起回到舊部落
『列尼部落』科普時間:
崙山村大部份的布農族
經過的路線
多半是於翻越中央山脈之後
到達哈哈米
(今日的布列尼山
上方步行四小時後可到達溫泉
而對面的山坡就是哈哈米
和太平入山管制站上方的
哈哈米不同)
後又搬至列尼
由於此處是山區
難得一見的大平原
相當於崙山村的一倍半有餘
成了大家途中最大的聚落
後因人口漸多
部份轉移至草坪溪下方的
卡卡耳、尼尼安凡、巴支念
及河對岸的馬忽蘭
後經日人的撫蕃政策
而集中至崙山村
再加上馬達眾落部份移民
『列尼部落』怎麼去:
因為本次路線為部落尋根道路
必須經過(崙山部落族人同意,使得進入山中拍攝)
未來崙山部落也會開發生態旅遊
大家再多多支持
座標:23.494830, 121.248214
===========================================
Wilang的社群連結: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ang_explor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6%8E%A2%E9%9A%AA%E5%A8%81%E6%9C%97-100459841997534/about?view_public_for=100459841997534
拍攝工具⬇︎
相機:Iphone 11,GoPro 9
麥克風:GoPro 9媒體模組
空拍機:Dji Mini
剪輯工具⬇︎
imovie
=============================================
Music:
1.Fly away – Rexlambo (No Copyright Music).mp3
2.DAH Trump - Hanakotoba (花言葉)
3.[Non Copyrighted Music] @Dj Quads Official - Birds And The Bees [Chill
Hop]
4.Cinematic Inspiring Music (No Copyright) - Flowing Energy by Keys Of
Moon
5.🗻 Chill Oriental Lofi (Music For Videos) - Shizuka by AERØHEAD 🇺🇸
布農族人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語族先民在冰河期後,又飄洋過海而來,成為原住民的祖先。
第一區
本區介紹臺灣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前,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重要的史前文化。內容包括距今二、三萬年前,臺灣目前所知最早的化石人類:「左鎮人」,西部新石器時代各階段的文化遺物,東部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別是晚期「卑南文化」的墓葬與陪葬品,以及以十三行文化為代表的鐵器時代的文化內容。
第二區
本區共有11個展示主題,分別是:平埔族群文化、泰雅族、布農族、賽夏族、鄒族、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邵族。
平埔族群
分布在臺灣東北部、西部的原住民族群,與漢人經過數百年的接觸,目前多已失去其固有文化與語言,而在臺灣的漢人卻也融入了相當成份的平埔族群血統。本區展出平埔族群中位於東北部的噶瑪蘭族、中部的巴宰族、與南部西拉雅族等三族重要的文化特色。
泰雅族
分布在臺灣中、北部等八縣境內內山區,地區遼闊,為臺灣原住民中第二大族。該族主要的物質文化特色為編織及紋面,其中貝珠衣尤為特出,而紋面則被視為是成年必要的象徵。
布農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中部山區,而以南投縣為中心,為臺灣原住民中第四大族。該族居住在約一千至兩千公尺左右的山區,傳統以山田墾燒與狩獵為主要的生產方式,男性衣服以皮製為主。臺灣原住民沒有文字,布農族卻發展出獨特的「祭事曆板」以記載年中的農耕祭典時序。
賽夏族
分布在新竹與苗栗兩縣,分為男群與北群,是臺灣原住民中人口較少的族群。該族在物質文化受泰雅族影響較巨,特別是服飾和紋面方面。矮靈祭為該族最盛大的祭典,也是其信仰之特色。
鄒族
分布在南投、嘉義與高雄縣境內,分為南鄒與北鄒,目前人口約有七千餘人。該族為山居族群,以狩獵為主,輔以燒墾農業。鄒族為父系氏族社會,各氏族有自己的獵場與漁場,大的部落則有男子會所。
排灣族
主要分布在屏東、高雄與臺東縣境內,是臺灣原住民中第三大族。該族在物質文化上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青銅刀與雕刻而著名,發展出獨特的藝術傳統,也反映出階級制度的社會體制與對祖靈、靈蛇的信仰。
魯凱族
分布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霧臺鄉、高雄縣茂林鄉與臺東縣卑南鄉境內。該族亦為一階級性社會,著重貴族的家名與家系,因而發展出獨特的服飾與家屋雕刻。物質文化上亦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與雕刻工藝而著稱。
卑南族
分布在臺東縣卑南鄉與台東市一帶,分為卑南與知本兩群。該族男子11至13歲舉行刺猴儀式,進入少年會所接受訓練,19至20歲舉行成年禮,這種年齡制度與會所組織,是卑南族立足台東平原的基石。
阿美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東部,花蓮、臺東與屏東一帶,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多的一族。該族為母系社會,行招贅婚,但男子成年後均納入年齡組織,奠定長幼有序的社會體制。物質文化上則以女性的製陶為特色。
雅美族
居住在臺灣東南方的蘭嶼島上,現今人口約三千餘人,是臺灣原住民唯一不居住於臺灣本島的族群。該族為典型的捕魚民族,精雕彩飾的拼板漁船,木雕、製陶與金銀工藝為其物質文化特色。該族稱「人」為達悟,所以近年來有有改稱為「達悟族」。
邵族
居住在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畔,人口約兩百八十多人,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少的一族。傳統生產方式有農耕、狩獵、漁撈與採集。因為近日月潭之便,故發展出如「浮嶼誘魚」等多種獨特的捕魚方式與「獨木舟」等湖上交通工具。
「臺灣的原住民族」常設展區,目前展示的現生臺灣的原住民族,概分為原來的法定「原住民」九族及「平埔族群」三族,但由於原住民正名運動後,政府頒定新增為十六族,該館常設展區將配合時代的脈動,局部更新展示的內容及規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布農族人口 在 News金探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02:40 溪頭自然教育園區
海拔1150公尺,面積約2500公頃,屬於台大實驗林場,種植紅檜、銀杏、扁柏等珍貴樹種。三面環山,經年氣候涼爽,如人間仙境般的氤氳竹林,搏得眾人鍾愛,一年四季遊客絡繹不絕。
23:45 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
位於南投鹿谷溪頭風景線,屬於阿里山支脈,海拔高度介於1600~1800公尺之間,夏季平均溫度僅20度,冬天不下雪,舒適的氣候搭配佔地廣闊的杉木林,造就了最豐富的森林浴場。
園區內全年花開不斷,春天可賞山櫻、杜鵑、牡丹花;夏季則有波斯菊、繡球花;秋天滿山楓紅;冬季臘梅飄香,是國內知名的避暑勝地和賞花盛點。
07:03 日月潭
擁有全台唯一的水陸空3D遊程,環潭公路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旗下生活旅遊網站CNNGO選為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車道,潭區著名的有拉魯島、文武廟、慈恩塔、拉魯島、玄奘寺、向山、永結橋、同心橋、耶穌堂、梅荷園、九族文化村、蛇窯等景點,環繞潭區的14條步道更是賞景與活動的好去處;週邊特色遊憩區有:鐵道懷舊之旅的集集、車埕;原鄉之旅的地利、雙龍;紅茶陶藝之旅的鹿篙、澀水;自然生態之旅的埔里桃米、頭社活盆地。
28:35 武界部落
是布農族卓社群的原住民社區,也是台灣布農族分布最北的一支。全村約1百餘戶,人口約8百人,多以務農為主,是個民風純樸的美麗部落。坐落在武界山和干卓萬山之間,並有濁水溪與栗栖溪穿流而過,形成山高谷深的峽谷地形,由於清晨都有雲海湧現,而被稱為「雲的故鄉」,加上未經人煙雜沓,保有原始風光及布農族最純真的年代,猶如人間淨土。
#金探號台灣 #金探號行程 #金探號PK #南投景點
--
主持人:王軍凱 呂佳宜
電視首播頻道:非凡新聞台
每週六日晚上:22:0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