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獨真的是假議題嗎?
#投票也可能毀掉一個民主國家
#經濟與統獨的關係比你想像中大
作者:黃彥穎 編輯:蕪菁雜誌
所有關係與制度的變化,都是長期趨勢的演變,而用一朝一夕的變化是否能代表整個趨勢?
(小編道歉啟事:因為文章內含連結,變成轉貼時只轉到天下雜誌的文章而原文不見了。所以參考閱讀的連結改放在留言區,原文刪除,謝謝!)
#民主社會也有崩壞的一天
民主的委內瑞拉在1998年選出查維茲後,直至2004年查維茲才開啟了威權的過程,在法院安插自己的人馬,透過選舉展開制憲,經由法律強化自己的合法性,接著打壓媒體與反對黨,取消任期限制,直至今日,委內瑞拉雖仍有選舉,但已是實質獨裁政權。
經歷民主制度崩潰的不是只有委內瑞拉,阿根廷、巴西、多明尼加、迦納、希臘、瓜地馬拉、奈及利亞、巴基斯坦、祕魯、泰國、土耳其與烏拉圭的民主都曾透過軍事政變而消失。
#透過選舉就能保障制度的完整?
喬治亞、匈牙利、尼加拉瓜、祕魯、菲律賓、波蘭、俄羅斯、斯里蘭卡、土耳其和烏克蘭的民選領袖都推翻了民主機制,現代的民主倒退始於人民手中的選票。
(參考閱讀:風傳媒《委內瑞拉的民主制度死於投票箱:《民主國家如何死亡》選摘(3)》,連結下附)
#統獨是假議題經濟才是真議題?
過去我們喊了二十年的拼經濟,所有報章雜誌告訴我們產業要升級要開放,我們選擇了對中國開放,有ECFA和後來被擋住的服貿貨貿,但只要反對這些,就被扣上鎖國的帽子。請問,有人認真關心過ECFA的效益嗎?
列入早收清單的不銹鋼理應是獲利者之一,但為什麼有的廠商收掉了?因為對岸透過補貼與傾銷,讓賣價是市場價的70%,台灣廠商最慘時產能利用率不到20%。
同樣列入早收的紡織呢?下游成衣大幅衰退,產值衰退400億,從業人員減少5000人(2010至2014的數據),台灣成衣從對岸進口的占比已達50%。
最近很紅的農產品,也是早收清單之一,真實情況又是什麼?運送與保鮮費很多都遠高於水果本身(農漁產品有保鮮、損壞問題),所以終端賣價不夠高根本不值得出口,有趣的是我們的農產品行銷,卻占了最大的網路聲量。
那為什麼對岸還要大幅進口台灣水果呢?因為對岸有補貼,而補貼的對象,如果你無法進入系統,很遺憾這些紅利跟你沒什麼關係,有幸你能賣點量進去的,你知道最殘酷地一幕是什麼嗎?進口到對岸的柳丁一完成報關程序,直接倒入海中。
#人家要的只是政府的補貼從來不是我們的產品
(參考閱讀:天下雜誌《ECFA早收 三年成績大解密》,連結下附)
#台灣的薪資成長跑哪去了?
從文章的附圖很明顯可以看到,台灣實質經常性薪資(藍線)在2001左右就停滯了,並一路下滑到2009年,直到2015年才緩慢的重拾漲勢,有趣的是跟中國工業增加值(紅線)呈負相關,中國一旦擴張,台灣工作機會就降低,2015年中國開始走下坡後,反而台灣開始谷底翻身。
要知道開放一定會趨動整體社會的前進,但今天我們看到台灣的經濟與美中貿易戰,我們會發現開放並無法利大於弊,之中的根源在於對岸並不自由與公平,政府透過補貼與政治干預,扭曲了市場機制。
今天他們採購我們的產品,並非因為他們需要我們的優質產品,更多是因他們要領取政府的補貼(政治補貼),而賣到台灣的產品,更因補貼導致對岸國內產能過剩,一路傾銷到全球,也導致了貿易戰的發生。
#外交與國家路線的選擇才是影響民生經濟最大的原因
台灣這幾年最大的問題在於,網紅政治人物用簡單的話語簡化了我們複雜的社會問題,與媒體聯手拿走了我們的思考能力,從同婚、能源、國家路線,理應都是需要凝聚社會共識並不斷討論的。
一句簡化的統獨是假議題,就讓我們放棄思考,國家路線的方向,也讓我們誤以為經濟跟國家路線是能夠脫勾的。殊不知整個制度、產業、生活方式,變化都是緩慢的,一旦我們真實感受到改變,通常世界已變成不是我們熟悉的樣子了。
所以,統獨真的是假議題嗎?
投票也可能毀掉一個民主國家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統獨真的是假議題嗎?
#投票也可能毀掉一個民主國家
#經濟與統獨的關係比你想像中大
作者:黃彥穎 編輯:蕪菁雜誌
所有關係與制度的變化,都是長期趨勢的演變,而用一朝一夕的變化是否能代表整個趨勢?
(小編道歉啟事:因為文章內含連結,變成轉貼時只轉到天下雜誌的文章而原文不見了。所以參考閱讀的連結改放在留言區,原文刪除,謝謝!)
#民主社會也有崩壞的一天
民主的委內瑞拉在1998年選出查維茲後,直至2004年查維茲才開啟了威權的過程,在法院安插自己的人馬,透過選舉展開制憲,經由法律強化自己的合法性,接著打壓媒體與反對黨,取消任期限制,直至今日,委內瑞拉雖仍有選舉,但已是實質獨裁政權。
經歷民主制度崩潰的不是只有委內瑞拉,阿根廷、巴西、多明尼加、迦納、希臘、瓜地馬拉、奈及利亞、巴基斯坦、祕魯、泰國、土耳其與烏拉圭的民主都曾透過軍事政變而消失。
#透過選舉就能保障制度的完整?
喬治亞、匈牙利、尼加拉瓜、祕魯、菲律賓、波蘭、俄羅斯、斯里蘭卡、土耳其和烏克蘭的民選領袖都推翻了民主機制,現代的民主倒退始於人民手中的選票。
(參考閱讀:風傳媒《委內瑞拉的民主制度死於投票箱:《民主國家如何死亡》選摘(3)》,連結下附)
#統獨是假議題經濟才是真議題?
過去我們喊了二十年的拼經濟,所有報章雜誌告訴我們產業要升級要開放,我們選擇了對中國開放,有ECFA和後來被擋住的服貿貨貿,但只要反對這些,就被扣上鎖國的帽子。請問,有人認真關心過ECFA的效益嗎?
列入早收清單的不銹鋼理應是獲利者之一,但為什麼有的廠商收掉了?因為對岸透過補貼與傾銷,讓賣價是市場價的70%,台灣廠商最慘時產能利用率不到20%。
同樣列入早收的紡織呢?下游成衣大幅衰退,產值衰退400億,從業人員減少5000人(2010至2014的數據),台灣成衣從對岸進口的占比已達50%。
最近很紅的農產品,也是早收清單之一,真實情況又是什麼?運送與保鮮費很多都遠高於水果本身(農漁產品有保鮮、損壞問題),所以終端賣價不夠高根本不值得出口,有趣的是我們的農產品行銷,卻占了最大的網路聲量。
那為什麼對岸還要大幅進口台灣水果呢?因為對岸有補貼,而補貼的對象,如果你無法進入系統,很遺憾這些紅利跟你沒什麼關係,有幸你能賣點量進去的,你知道最殘酷地一幕是什麼嗎?進口到對岸的柳丁一完成報關程序,直接倒入海中。
#人家要的只是政府的補貼從來不是我們的產品
(參考閱讀:天下雜誌《ECFA早收 三年成績大解密》,連結下附)
#台灣的薪資成長跑哪去了?
從文章的附圖很明顯可以看到,台灣實質經常性薪資(藍線)在2001左右就停滯了,並一路下滑到2009年,直到2015年才緩慢的重拾漲勢,有趣的是跟中國工業增加值(紅線)呈負相關,中國一旦擴張,台灣工作機會就降低,2015年中國開始走下坡後,反而台灣開始谷底翻身。
要知道開放一定會趨動整體社會的前進,但今天我們看到台灣的經濟與美中貿易戰,我們會發現開放並無法利大於弊,之中的根源在於對岸並不自由與公平,政府透過補貼與政治干預,扭曲了市場機制。
今天他們採購我們的產品,並非因為他們需要我們的優質產品,更多是因他們要領取政府的補貼(政治補貼),而賣到台灣的產品,更因補貼導致對岸國內產能過剩,一路傾銷到全球,也導致了貿易戰的發生。
#外交與國家路線的選擇才是影響民生經濟最大的原因
台灣這幾年最大的問題在於,網紅政治人物用簡單的話語簡化了我們複雜的社會問題,與媒體聯手拿走了我們的思考能力,從同婚、能源、國家路線,理應都是需要凝聚社會共識並不斷討論的。
一句簡化的統獨是假議題,就讓我們放棄思考,國家路線的方向,也讓我們誤以為經濟跟國家路線是能夠脫勾的。殊不知整個制度、產業、生活方式,變化都是緩慢的,一旦我們真實感受到改變,通常世界已變成不是我們熟悉的樣子了。
所以,統獨真的是假議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