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競爭方興未艾,台灣的最佳戰略是什麼?」
昨天晚間很高興接受東吳大學學生會及亞太青年協會 Asia Pacific Youth Association的邀請,參與「2020 美國總統大選後:兩岸與國際局勢變化座談會」分享自己對國際局勢的看法!
現場同學們給出五道富含現實意義的問題,虹安也和大家一起動腦來思考。
首先,1️⃣ #從外交國關角度來看北京的對美政策論述為何?
基本上,中共政權過去三十年的合法性基礎主要來自 #民族主義與經濟成長,無論是安撫對內民族主義的情緒或是對外爭取生存空間與科技發展,北京都必然需要對美國保持強硬。
不過,中國政府內部也是有鷹派、鴿派,或者說因為部門本位立場有所分歧。
舉例來說,中國軍方與安全部門的官員,就會比較反對採取任何可能被西方解讀為軟弱的妥協立場。
另一方則是主要關心經貿問題的技術官僚,如國務院,他們對於美國的打壓就會比較慎重因應,比如努力確保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可以執行下去,讓貿易戰放緩。
然而隨著拜登政府即將上台,北京仍在觀察拜登與他的團隊將是否將承繼川普政府的外交政策方向及做法。
那麼,2️⃣ #拜登政府的對外政策是否會沿用川普政府的外交政策?
目前美台學界與政策圈的主流意見認為,抗中、或者說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已經是美國跨黨派的共識,人民厭惡中國的情緒也是來到歷史新高的73%,特別是拜登與他的家族雖然有深厚的中國人脈與經驗,卻也因此被外界質疑與中國有利益糾葛,在以上這些原因之下,拜登可能也很難不展現出一個強硬的姿態,至少不敢示弱。
而拜登團隊有許多曾在歐巴馬政府任職,算是傳統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建制派,在外交政策執行的手法上應會注重 #多邊主義,拉攏國際盟友聯合抗中,不會有太出格的單邊制裁或直接手段。同時在氣候變遷、公共衛生、防止核擴散甚至處理區域危機如北韓、伊朗等問題上,拜登政府還是可能尋求與中國合作。對一些人來說這是軟弱的表現,但從拜登與建制派團隊的觀點,這可能才是能夠管控、不激化中美分歧的方式。
回到台灣最關心的問題,3️⃣ #兩岸關係會走向緩和還是更敵對?
兩岸關係受中美關係影響頗大,而美中關係的前景目前仍有許多不確定性,但一個普遍的預設是可能走向和緩,且拜登看起來是要優先關注國內內政。包括重振經濟與應對疫情,可能沒有太多心力關注區域緊張情勢。
如果我們假設這個前提為真,那過去四年蔡政府依賴美國、「聯美抗中保台」的戰略可能因支撐力度減弱而難以持續。包括我們看到近期蔡英文總統、吳釗燮部長、邱義仁前秘書長的談話都開始展現出對中國大陸的善意與克制,包括說「願在符合對等尊嚴原則下促成有意義對話」、「不跟美國開展全面外交關係」、「瘋了才會搞台獨」等等,應都是在為僵局踩煞車、重新設定兩岸關係與美中台關係的平衡。
現況可能會從 #美中台三方關係 的大框架下朝向回到 #兩岸關係 的比重增加,台灣要有點單獨去面對中國大陸,那蔡政府可能就面臨必須要跟中國大陸對話甚至談判的壓力,這就考驗蔡政府的智慧。尤其接下來幾年對岸也要面臨很多時間表,包括中共建黨百年、習近平總書記可能要連任第三屆等等,有很多議程可能對兩岸關係造成一些壓力或影響,台灣還是要非常謹慎面對。
很多人在問,4️⃣ #拜登總統上任後會偏向中國而犧牲台灣嗎?
虹安覺得以美國在東亞與印太地區的戰略佈局來看,不可能有「犧牲台灣」這種選項,但確實很多人擔心歐巴馬時代的團隊上來會採取對中和緩的態度,那台灣的戰略重要性不變,但可能就會因此在政策層面上的關注度或露出程度有所降低。
歐巴馬時代的副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ian)目前已被提名為國家安全顧問,他與歐巴馬時代的前亞太助理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曾在去年9/10月期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上合撰〈Competition Without Catastrophe〉一文探討對華政策,引起各方關注,當中也提到了對台灣的看法,可藉此文一探他們面對當前崛起的中國有何應對思考。
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上,他們認為「支持民主價值比反對中國政府更加重要。」、「華盛頓可以在政治領域中與中國建立最佳的共存條件,就是集中精力為自己提升這些(民主、人權)價值觀的吸引力,而不是在中美競爭的情況下得分。」由此看來, #價值觀外交 很可能成為拜登時代外交政策的重點。
談到台灣時,該文也認為,「台灣議題涉及高度的歷史與政治複雜性,各方不願單方面改變現狀的默認承諾也許是對大家最好的方法。」雖然認知到台灣是一個潛在的衝突爆發點,但該文也特別強調,「台灣同時也是美中關係史上最大的無人能及的成功,在中美複雜與靈活的競合中走向繁榮與民主化。」是中美可以共管分歧的外交實踐典範。
從這一點來看,如果拜登上台,大方向上將會是「back to normal」,回到一個「守規矩、按牌理出牌」的世界。
最後,5️⃣ #綜合以上現況台灣該如何因應?
虹安認為,台灣要認知到自己不是大國,卻也不一定是小國,而是有可以關鍵地位、有所作為的「#MiddlePower」,要累積自己的籌碼與重要性,包括持續發展先進科技、佈局次世代的經濟發展重點與技術,讓自己成為中國與美國之間不可或缺的第三者。
舉例來說,當年美國技術轉移半導體至台灣的台積電,今年已經超越英特爾(Intel)執世界牛耳,台灣也成功走向民主化,是華人世界唯一的民主自由政體與開放社會,這些經濟科技硬實力與政治制度及文化的軟實力,都是「put Taiwan on the map」的重要利基!
無論哪個政黨執政、外在情勢如何變化,只要持續累積軟硬實力以及靈活調整台灣在美中關係與世界地緣戰略中所扮演的角色,台灣不但有機會險中求生存,甚至可以成為改變局勢的支點。
「教育為百年大計,學生為國家之本」,很高興能和我在立法院的同事 #陳以信委員、#何志偉委員、#王婉諭委員 以及 台灣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 #包宗和老師、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左宜恩老師 還有 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 #彭睿仁老師 三位學術涵養深厚的學者一起同台,和台灣未來的國際小尖兵們擦出思辨的花火!
希望我們帶來的多元觀點與各黨派、跨學政兩屆的政策走向分析能幫助台灣關心國際局勢的年輕人有更多反思,成為未來台灣年輕人採取行動、走向世界舞台的思想與知識基礎!
Search
拜登政府的對外政策是否會沿用川普政府的外交政策 在 #拜登政府的對外政策是否會沿用川普政府的外交政策 - एक्सप्लोर करें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拜登政府的對外政策是否會沿用川普政府的外交政策at Facebook.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