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繫於全然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放下對完美的需求。
.
說到底,罪惡感和羞恥感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內心。
我有很多患者在離婚或分手過程中尋求心理治療。他們為逝去的感情痛心,也為隨之破滅的希望、夢想和期待痛心。但他們談的通常不是那份悲痛,而是遭到拒絕的感受。「他/她拒絕了我。」
但「拒絕」只是我們編造出來的一個用詞。在得不到想要的結果時,我們會用「拒絕」一詞來表達內心的感受。誰說人人都該愛我們呢?有哪一位神明說我們就該得到想要的一切,天時地利人和全照自己的意思來?又有誰保證過我們能要什麼有什麼?
沒人拒絕你,除了你自己。所以,請選擇你要為種種人事物賦予什麼意義。
當我在演講結束後贏得滿堂掌聲,有一百位聽眾都過來含淚抱著我說:「妳改變了我的人生。」卻有一位聽眾握著我的手說:「妳講得很好,可是⋯⋯」我可以瞬間陷入不安,惶恐地想著:「天啊,我做錯什麼了?」也可以泰然處之,認清問題不在我身上,而在於提出批評的人身上—因為他們懷著先入為主的期望來聽演講,或因為給人批評指教帶給他們優越感。
又或者我可以問自己:「對方的評語有沒有可取之處?聽取對方的意見對我的成長和創造力有沒有幫助?」無論採納與否,都可以跟對方說:「謝謝你的意見。」然後繼續走我的路。
若要享有免於羞愧的自由,就不能讓他人的言語定義我們。
還有,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說些什麼的選擇操之在己。找一天傾聽你的自我對話,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所關注的焦點上—這就是你會強化的訊息。它們會影響你的感受,而感受決定了作為。但不需要照這些標準和訊息而活,你真實的自我已經很美了,你生來就有愛、喜悅與熱情。可以重寫自己的內在劇本、重拾純真。你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
本文摘自
《#什麼樣的禮物可以拯救你的人生?》
The Gift: 12 Lessons to Save Your Life
.
作者:伊蒂特.伊娃.伊格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8/24)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像我們內在原本圓滿俱足,這種帶著點宗教性的語言或概念,就需要體驗過,才不會覺得空泛。可是,我也能理解,很多人儘管短暫體驗過,卻沒辦法讓這種狀態變成一種生活的指引,平時受到相當多的社會文化制約,困在大腦製造的幻象裡,活得相當不自由。
我喜歡這類的書,作者很坦白自己的困境,也展示如何努力克服,又整理出可以給大眾依循的方法,讓我們據以自我成長。我很感謝作者、感謝出版社,讓我藉這本書獲益良多,感覺自己的所思所想,有人一起參與對話。
祝願您,能自己定義自己,又不被自己局限,能保持開放!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小猴子在樹下拾到一個小東西,抱在懷裡,小心翼翼的護著,慢慢且專注的往前走。「小猴子,你要去哪裡?」小猴子沒有抬頭,也沒有說話。他到底要去哪裡呢? 各界名人推薦: 啟動包容與關懷,請陪孩子走一段路。閱讀《小猴子,你要去哪裡?》會是一個美好的起點。──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敞開心對孩子多...
「拾心心理治療所」的推薦目錄:
拾心心理治療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拾光點滴】你仍想改變父母嗎?前提是,他們也有強烈的意願
⠀⠀⠀⠀⠀⠀⠀⠀⠀⠀⠀⠀
「親愛的H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
「父親出軌,離婚,媽媽過於依賴孩子,曾經兩個小孩被單獨丟在家好幾天,父母輪流離家出走。之後好幾年打官司,財產、監護權等等,身為長女的我幾乎都會陪媽媽去法院,有時候也會是列席人。家庭界線模糊,有一陣子我覺得自己這輩子一定都要以家庭為重,甚至因為內心沒辦法「拋下」媽媽一個人吃飯,所以會拒絕朋友晚上或假日的邀約,也會因為讓媽媽一個人,而對她產生愧疚感,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她。
⠀⠀⠀⠀⠀⠀⠀⠀⠀⠀⠀⠀
之後跟爸爸開始有聯絡,偶爾會出門,孩子常常夾在兩人中間,媽媽會發飆、阿姨會罵我們自私,近幾年已經不會了,但如果跟爸爸有見面,還是盡可能瞞著媽媽就瞞著。媽媽很常情緒勒索,讓我覺得自己是壞人,她是受害者,大學之前都會順著她的意走,因為覺得自己應該要孝順、要對她很好很好,大學之後慢慢發現這樣相處模式有問題,現在有時會很受不了就吵起來。」
⠀⠀⠀⠀⠀⠀⠀⠀⠀⠀⠀⠀
「你如何讓自己暫時或持續好過一些? 」
⠀⠀⠀⠀⠀⠀⠀⠀⠀⠀⠀⠀
「偶爾不理會、偶爾直接吼;跟爸爸見面就是當作沒發生過或不特別跟媽媽說;有時候會去找能夠自己一個人的空間(我們家所有的空間都是共用的 沒有自己的房間),獨處。
⠀⠀⠀⠀⠀⠀⠀⠀⠀⠀⠀⠀
但家庭界線模糊,如何幫助媽媽學會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情緒勒索,如何跟媽媽溝通,如何化解媽媽對於我們跟爸爸見面的不愉快?」
⠀⠀⠀⠀⠀⠀⠀⠀⠀⠀⠀⠀
-------------------------------------------------------------
⠀⠀⠀⠀⠀⠀⠀⠀⠀⠀⠀⠀
通常,一個完整的家庭是各司其職,爸媽展現照顧者的能力,孩子可以放心地被照顧。但這並不是基於強迫性的「扮演」,或是誰一定要變成什麼樣的人,而是基於心智發展上,小小的孩子本來就還沒有辦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思考、願望、價值觀,以及帶來的後續影響。所以對父母來說,照顧孩子是一項本來就該做的事。
⠀⠀⠀⠀⠀⠀⠀⠀⠀⠀⠀⠀
但有些父母並不這麼想,或至少,他們無暇這麼想,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巨大的災難不斷發生,毀滅性的衝擊迎面而來,沒有心力再去顧及孩子。相反的,父母不但沒有學會如何和孩子相處,反而將孩子視為自己的延伸物,開心就捧上天,難過就緊抓著當作浮木不放。
⠀⠀⠀⠀⠀⠀⠀⠀⠀⠀⠀⠀
大多時候是後者。
⠀⠀⠀⠀⠀⠀⠀⠀⠀⠀⠀⠀
孩子逐漸長成可以理解父母的樣子:那些父母陷落的洞,孩子擠出情感填補。那些父母身上帶的稜角,孩子挖空那個部分的自己。他以為能夠感受到緊貼的溫暖,讓這段關係像是一個家,像是一個外人口中有愛的家。
⠀⠀⠀⠀⠀⠀⠀⠀⠀⠀⠀⠀
只是,孩子也和父母越來越像,渾身坑洞與稜角,長成一個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卻也不知道自己是誰。
⠀⠀⠀⠀⠀⠀⠀⠀⠀⠀⠀⠀
親愛的H,看到你寫道「有一陣子我覺得自己這輩子一定都要以家庭為重...覺得自己應該要孝順、要對她很好很好」,不免替你感到心疼,那種被家庭綁住的感受好強烈,像是在說,即便犧牲自己都在所不惜。我相信你心裡的煎熬也同樣強烈,雖然還是會滿足媽媽的需要,但你自己的需要也想要被重視。我想,你對她吼,你想要她也看到你的傷口,你對她冷淡,你用沉默控訴她的情緒綁架。
⠀⠀⠀⠀⠀⠀⠀⠀⠀⠀⠀⠀
倘若父母的界限模糊,我們很難重新教育他們,畢竟他們這樣生活了至少五十年。心理治療中,我們常提及一個人的性格轉變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但相反的,也不難想像五十年能將一個人的性格多麼穩固的扎根綁牢。五十年內,所有的偏執已成常態,所有的勒索都成合理。
⠀⠀⠀⠀⠀⠀⠀⠀⠀⠀⠀⠀
時間不會消彌一切,在缺乏密集反思的狀況下,時間只會將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帶往更荒涼之處,他們有可能成為萬中選一的天才,開闢出讓人追隨的新城市,但絕大多數,荒涼之處仍舊荒涼,待在那裏不走只是一種證明,證明自己當初的決定是對的,保護自己的尊嚴不受損傷。
⠀⠀⠀⠀⠀⠀⠀⠀⠀⠀⠀⠀
改變父母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除非他們也有強烈的意願。
⠀⠀⠀⠀⠀⠀⠀⠀⠀⠀⠀⠀
那道界限需要回到你的心裡,自己畫出來,並瞭解必須遵守的原因。一旦跨越了,那並不是媽媽不改變,而是你被媽媽改變了,這不是你的錯,就像每一個孩子最初的渴求:想要一個完整的家。所以孩子去變成媽媽想要的樣子,也想要媽媽可以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只是,從媽媽身上得到的回饋卻是:「你都站在你爸那邊」、「你這個不孝的孩子」、「你長大了就不要我,我會去跳樓給你看」。
⠀⠀⠀⠀⠀⠀⠀⠀⠀⠀⠀⠀
我們都曾天真地認定,愛是相互尊重且平等,卻容易忘了每個人對愛有不同的標準。
⠀⠀⠀⠀⠀⠀⠀⠀⠀⠀⠀⠀
你可以當作媽媽的保護者,只是你也要清楚,這是出自愧疚或是心甘情願,可能兩種都有,每一個行為中的比例不同,而每一個行為都將決定,日後帶給你更多的匱乏或是滿足。
⠀⠀⠀⠀⠀⠀⠀⠀⠀⠀⠀⠀
祝福你。
⠀⠀⠀⠀⠀⠀⠀⠀⠀⠀⠀⠀
#臉書置頂文章瞭解拾光計畫
拾心心理治療所 在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結束今天的直播,已經快11點了,很感謝大家的參與。
走出書房,太太已經哄孩子睡了,熱好的咖哩飯跟香菇雞湯擺在餐桌,我吃完了今天的晚餐,把碗筷收拾一下、把衣服放進洗衣機,打包了垃圾準備拿到樓下丟,剛好發現在小三美日訂的貨在今晚12點要被退了,剛好外面雨也停了,順便走路去取貨。
(小三是我買的,不是我老婆,買小三是我的紓壓方式,還不快找我業配 😆)
這就是我的日常,我想也是大部分父母的日常,我們都在工作、家庭與教養中度過,並不會因為我是心理師而有例外,同樣的,生活的種種也都會給我們帶來壓力。
所以,不管在直播中,或在課程中,我都不斷的說,#家長在搞定孩子之前,#一定要把自己先搞好,你不可能在自己身處高壓的情況下,做出好的教養行為。立即了解你是否正面臨親職壓力>>https://lihi1.cc/C9Vkl
今天結束後,有學員告訴我,希望我可以多講些案例分享。其實我有點擔心的是,如果我講多一點我的作法,大家會不會在還沒搞定之前,就急著去嘗試。
如果我對學員有要求,我希望來聽直播或購課的你,並不是抱持著「我的孩子給我帶來很大的麻煩,請心理師教我怎麼處理他」,而是可以發自內心的想知道「我的孩子怎麼了,請心理師教我怎麼了解他、怎麼幫助他」
孩子不是「問題」,他是你最愛的「孩子」。
所以,當直播中有學員提問:
如果孩子愛頂嘴,我該怎麼辦?
我說,你必須先問自己,你是感覺到被挑戰了?想要趕快叫他閉嘴聽話就好?還是發自內心的想知道他為什麼不想聽話?
孩子頂嘴的原因太多了,有可能是你的要求做不到、有可能是想引起你的注意、有可能是上次他對你不爽,情緒還沒過去、有可能是…
你家的孩子是哪一種?
我今天大概提了N次的「心法」,對我來說,教養跟武功修練一樣,內功遠比拳腳重要,當你能夠處理生活壓力、婚姻壓力、心也柔軟了,拳腳才能施展。
所以請你先練習發自內心的表達情緒、理解孩子。
如果你對孩子有氣,也請慢慢說、分次說,記住,我們是要溝通,不是要傷人。
最後我想跟大家說句心裡話,Jerry 一直說我的課很物超所值,賣這樣真的太便宜了。
老實跟各位說,我寫每一堂課,至少會詳讀十篇以上的最新研究,並不只是我個人經驗的整理,而我在自費心理治療的價碼,至少一小時2000元以上,而且還要等。
我今天在講給孩子獎勵的時候,舉了一個例子「如果公司不給你薪水,你還要去上班嗎?」,我還沒有講完的是,當孩子被獎勵塑造出好行為之後,我們接著要激發的,就是孩子的熱情與興趣。
我並不覺得做這個課很虧,相反的,只要多一個人認同我的想法,多一個人被傳遞了這個想法,不管你有沒有買課,我都覺得很開心。
這就是熱情與興趣。
最後,我一直希望我的孩子是一個喜歡學習、情緒穩定,可以找到自己熱情跟天賦的人。
而我也正在變成這樣的父親。
如果有機會,歡迎你來到我的課程,讓我們一起成為孩子最溫暖堅定的父母,試看課程>> https://lihi1.cc/C9Vkl
拾心心理治療所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小猴子在樹下拾到一個小東西,抱在懷裡,小心翼翼的護著,慢慢且專注的往前走。「小猴子,你要去哪裡?」小猴子沒有抬頭,也沒有說話。他到底要去哪裡呢?
各界名人推薦:
啟動包容與關懷,請陪孩子走一段路。閱讀《小猴子,你要去哪裡?》會是一個美好的起點。──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敞開心對孩子多一些認識、同理與關懷,會察覺他們也有能讓我們學習的地方。──袁巧玲(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
充滿同理心的社群,正是我們積極教育孩子學習多元包容、同理他人的美好典範。──姜義村(台師大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不管是慢飛天使或外太空的小星星,因為有著支持的情感流動,更能將生命的溫暖傳遞你我。──陳建榮(臺北市特殊優良教師)
★榮獲多項獎項之關懷系繪本作家崔永嬿,2016最新關懷系作品★
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0723
金石堂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9140835791&lid=search&actid=wise
天下網路書店 https://www.cwbook.com.tw/product/ProductAction.shtml?prodId=0000018580&tplCode=2
【影片製作:周映璇】
...................................................................
親子天下官網 http://www.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Shopping http://Shopping.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http://best.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
粉絲頁:
親子天下 http://on.fb.me/1Kkng6j
親子天下Baby http://on.fb.me/1KQQAkP
親子天下悅讀 http://on.fb.me/1Sryt7P
親子天下育兒好物 http://on.fb.me/2dpFvHK
嚴選部落客 http://on.fb.me/1R3XbYD
翻轉教育 http://on.fb.me/1QgVd3O
拾心心理治療所 在 拾心心理治療所added a new photo. 的推薦與評價
有的時候,我們會聽見來訪治療所的人們說: 我不知道怎麼說我的感覺、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這樣、我該怎麼讓家人(朋友)知道我的感受? 我們先前介紹的繪本:影子裡的大象。 ... <看更多>
拾心心理治療所 在 桃園特遊種09 拾心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黃雅萱兒童遊戲行為 的推薦與評價
桃園特遊種09 拾心心理治療所 臨床心理師黃雅萱兒童遊戲行為. 113 views · 1 year ago ...more. 桃園特遊種遊戲場研討會111.3. 6. Subscribe. 6 ... ... <看更多>
拾心心理治療所 在 拾心心理治療所 的推薦與評價
拾心心理治療所, 新北市. 512 likes · 84 talking about this · 3 were here. 拾心心理治療所位於板橋府中,由臨床心理師提供心理相關服務,包含個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