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港埠旅運中心】
很久沒有聽到港埠旅運中心的消息了嗎?
港埠旅運中心建築體將於年中完成,而裝修也將在2021年初完工啟用,可同時停泊兩艘22.5萬噸大型郵輪。然而,在武漢肺炎疫情中,世界有多艘郵輪爆發群聚疫情,讓近年蓬勃發展郵輪產業踢到鐵板,而高雄的郵輪到港數量自然也跌落谷底。2021年郵輪市場能否復甦? 就算解禁民眾搭乘郵輪信心能否恢復,都難以預料。
在前政府執政1年半期間,其實鮮少針對旅運中心提出見解與規劃,前市長也只來巡視過工地安全,對於如何發展郵輪產業是一概不知,而鄰近的亞洲新灣區幾個標案,也全數流標至今,周邊發展可說停擺。
相對的,2018年競選市長時,陳其邁 Chen Chi-Mai就提出過 #郵輪母港相關政策,而在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期間,也曾特地在去年11月,高雄市長落跑從缺期間巡視旅運中心。當時陳其邁便指出:港埠旅運中心花了45億餘元興建,成為高雄新地標,但建築上半部是辦公大樓,就算啟用後1年內遊輪也不多,晚上下班後就變空城,他認為該處可觀賞到「無敵海景」,必須提升商業、商務及觀光機能,可將在地特色小商店納入,免稅店業務則要擴及全台光觀光客,或可成為高雄、甚至南台灣旅遊諮詢中心。
這樣的想法,對於面臨郵輪蕭條期的旅運中心,可說相當重要,但我們認為,除了上述問題外,新任市長還要針對幾個問題先行準備:
1. #應對郵輪產業蕭條期延長:後武漢肺炎時代,若超巨型郵輪的染疫陰影仍在,消費者可能會轉向私人遊艇、短程行程、精緻型郵輪等不同形式的海上旅行,無論如何,郵輪碼頭的使用率都可能會降低。如何規劃替代的國內航線、跳島/公海短期航程,並提供良好檢疫動線與防疫準備,並發展遊艇碼頭與遊艇俱樂部產業,這些都是替代措施。
2. #提出亞洲新灣區整體規劃:登上旅運中心一看,其實周邊相當雜亂,包含16、17碼頭,20碼頭與後線場地, 60期重劃區用地,均未開發,而60期停三用地招商先前也失敗。市府必須和港埠土開公司做好計畫,提出有潛力的開發方案,並包含港邊的人行立體平台動線等串連設施,方能讓周邊形成一氣。
有市議員指出希望將港埠旅運中心塔樓整棟改為餐廳(目前僅規劃頂樓),然而如此一來,包含內部設計,防火區間,甚至電梯動線等可能都要大改,未必實際。強化後續招商帶入商業開發,才是興建旅運中心的目的。
3. #高雄門戶整合服務:對於郵輪旅客,市府應提供除固定景點以外,更多元的半日/一日遊方案,提供數位導覽與行程套餐選購方案,並盡量開發市區/港區行程,鼓勵在地旅遊,而非讓郵輪乘客一下車就都是遊覽車載去遠處,而失去碼頭周邊經濟效應。
4. #整合交通轉乘介面:黃線終點設置在此,也有輕軌C9站設站,未來黃線能否直通旅運中心地下室?能否讓輕軌轉乘動線最優化? 是否考慮整合自行車道? 這些交通設施轉乘介面,都該在一開始就通盤檢討完成。
我們期待,當高雄市政重回正軌,新灣區的招牌也能重新被擦亮!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