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重要知識分享!
這個擾亂全球經濟的「黑天鵝病毒」到底是啥鬼?
來看看這一篇由中研院撰稿的好文,
就能夠理解啦!
希望痛苦趕快過去,讓美留下來就好。
㊙ 新冠肺炎病毒:我們能做什麼?
(作者/中研院賴明詔院士)
此文解答三個問題:
✅面對動物病毒傳人的未來挑戰?
✅為什麼冠狀病毒如此容易突變?
✅目前的治療方式為何?
#2019新型冠狀病毒 #每日一篇 #正確科學資訊
------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出現把世界各地鬧得人仰馬翻,此病毒所引申的不只是單純的醫學問題,更擾亂了全球的經濟、政治甚至外交關係。這齣戲還包含了史無前例的封城、神祕色彩的蝙蝠、與動盪不安的國際政經關係。這些角色使原本已安定的冠狀病毒,一下子又成為炙手可熱的媒體寵兒。作為一位研究冠狀病毒的科學家,我有莫名的感觸,藉此分享我研究此冠狀病毒的心得。
📌#應即時切斷傳染鏈📌
冠狀病毒存在許多動物身上,包括人類,但除了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和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之外,它不在人體引起嚴重的病,只會引起傷風感冒、腹瀉的小毛病。2002年SARS的出現打破了此病毒溫良的印象,近幾年發現全球各地的蝙蝠都帶有無數的冠狀病毒,很可能就是其他動物(包括人)的冠狀病毒起源。
為什麼蝙蝠有這奇特的性質能夠包容這些病毒?也許牠獨特的免疫系統,這是未來研究的重要課題,因為要遏止未來類似SARS或2019-nCoV引起的傳染病,關鍵的時機是切斷動物傳人的傳染途徑,這是攻擊病毒最容易的時刻,一旦人傳人,就難控制。蝙蝠也是其他傳染病的起源,包括伊波拉病毒。
蝙蝠在東西方文化中都有神奇的角色,在東方蝙蝠被視為吉祥物,在西方則既是為邪惡的代表,因為牠又代表黑暗騎士精神,但現在看來,另有與冠狀病毒相關的科學理由。未來可能還會有其他新興傳染病發生在蝙蝠身上,因此了解蝙蝠刻不容緩。蝙蝠是哺乳類動物,有1300以上的種類,SARS及MERS病毒和其中一些蝙蝠的冠狀病毒有很高的相似度,可證明這些高毒性的冠狀病毒是由蝙蝠的病毒突變而來,在這傳染途徑,可能還有中間宿主,未來的挑戰是如何即時切斷這一傳染鏈。
📌#為什麼冠狀病毒如此容易突變呢?📌
冠狀病毒的基因是RNA,RNA的特色是複製的過程容易出錯,導致病毒的子子孫孫變種,如果這些變種基因遇見別的動物細胞,就會登堂入室,霸佔基因舞台,成為新種的病毒。這些病毒還有 #基因交換 的能力,在在使冠狀病毒在自然界可以適應得很好,來去自如,這些變種基因就會成為主流。SARS、MERS及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都是以這樣的方式登場,所以 #防止蝙蝠病毒及其他野生動物中間宿主和人的接觸是防疫的最重要戰術。
病毒感染人體之後,必須進入細胞才能繁殖產生下一代的病毒而傳染下一個目標,病毒在細胞內完成繁殖之前並沒有傳染力(即潛伏期)。病毒感染細胞之後也同時觸動身體的免疫及發炎系統,這些身體的防衛系統不只抵抗病毒,也引發各種症狀,即所謂的「生病」,包括發燒。
發燒和病毒繁殖時間並沒有直接關聯,但SARS發燒和病毒的傳染力的出現時間剛好吻合,所以發燒(量體溫)可以做為篩選決定處置方式的準則,但2019新冠病毒是否也如此,尚無定論。更大的盲點是「沒有症狀即不會傳染給別人」的說法就不能成立,我們需要更好的檢驗方法,否則病毒的偵測就有大的漏洞。我們還要了解為什麼這個病毒有這麼高的傳染力,是它的基因產物嗎?所以應該把病毒基因一個一個好好地研究。
📌#目前治療方式?📌
目前冠狀病毒肺炎的治療主要是 #支持性治療以及廣效性的輔助性藥物,如干擾素,現在仍沒有針對冠狀病毒的藥物。近日傳來消息,一個用來治療伊波拉(但沒效)的藥Remdesivir,可以治療冠狀病毒的重症病人,這是可喜的發展。這是一種小分子的藥,它的結構和RNA的成分(鹼基)很相近,但是沒有正常鹼基可以製造RNA的功能,所以它一旦被病毒的聚合酶誤用,RNA合成即會被抑止,這個藥還沒得到核准,現在只是基於人道精神而使用,各方藥廠、學校、研究機構無不積極發展治療冠狀病毒的藥。
為什麼治療伊波拉病毒的藥可以用來治療冠狀病毒呢?原來RNA病毒都有些共通的基因序列或蛋白質結構,類似但不雷同,這些特點就成為共享藥物的基礎,從病毒的基礎研究成為臨床使用的基礎。
疫苗研發的現況也是同樣的處境,這次新興的冠狀病毒無預警地出現,無從預備疫苗。但由於冠狀病毒的構造及功能,尤其是它的刺蛋白(Spike protein)的免疫性已經被充分了解,所以疫苗的製造應該只是時間的問題。
從SARS的經驗,我們知道 #控制流行病最有效的策略是確診者的隔離及接觸者居家管理。SARS爆發時沒有疫苗或針對藥,但藉由落實帶菌者和一般群眾的隔離,終於讓台灣擺脫SARS的夢魘,現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提供另一機會來考驗我們的警覺及應變能力,這將是另一場苦戰,因為此病毒比SARS有更強的傳染力,而現在病情(被感染的人數)仍快速地增加,所以需要更多資源與努力。
就在這場戰爭中,中國推出封市封省的措施,這是近代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下封閉城鎮的決策棋,它的成敗仍不清楚,這使人想起了卡繆《瘟疫》的悲壯故事。而這個現代版的封城故事的成敗將由歷史來判斷,應該質疑的是此次啟動封城的時機是否已經無法控制疫情的蔓延了?
📌#勤洗手勿把口罩當作唯一防衛武器📌
大家要配合政府的公衛策略,維持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包括勤洗手(因為周遭的環境表面會有很多病毒),避免到人擠人的地方。自己的健康是抵抗病毒的最佳武器,至於口罩是否必要,見仁見智,原則上生病的人一定要戴,健康的人不必,最糟糕的是把口罩變成唯一防衛的武器。
在SARS時期,因接觸污染的桌面而得到SARS的人恐怕和呼吸感染的人同樣多。這場新病毒入侵的故事剛開始,未來如何發展尚不清楚,一個可能是人類贏得了戰爭,病毒消失,就如SARS;第二個可能是病毒贏了,而委身於某處,成為自然界的病毒世界的一員,隨時可以回來感染人類,現在的蝙蝠就是收容這些病毒的灶。
這是人類面臨的困境,必須直接面對,但願人類最終能和病毒和平共存。我研究病毒將近50年,越來越欣賞病毒的智慧以及它和環境相存的能力,願人類也有這樣的智慧。
⚫研究病毒50年的中研院院士賴明詔,早期鑽研癌症病毒,與指導教授共同發現第一個致癌基因,其後又發現冠狀病毒的RNA基因,並在2003年中研院副院長任內,因抑止SARS疫情擴散而被譽為「冠狀病毒之父」。除此之外,他也是D型肝炎病毒研究先鋒,近年更轉身投入C型肝炎及流感病毒兩個領域,享譽國際學術界。
(原文/《蘋果日報》「火網評論」專欄:https://reurl.cc/EKEpxR,2020年2月12日)
(圖/CDC, US)
______
【賴明詔院士專訪】
〈新冠肺炎抗戰 疫情透明妥善隔離研發疫苗三管齊下〉,《中國時報》,頭版,2020年2月12日。(https://reurl.cc/W4lrk5)
#賴明詔 #中研院院士
#勤洗手
支持性治療以及廣效性的輔助性藥物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新冠肺炎病毒:我們能做什麼?
(作者/中研院賴明詔院士)
此文解答三個問題:
✅面對動物病毒傳人的未來挑戰?
✅為什麼冠狀病毒如此容易突變?
✅目前的治療方式為何?
#2019新型冠狀病毒 #每日一篇 #正確科學資訊
------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出現把世界各地鬧得人仰馬翻,此病毒所引申的不只是單純的醫學問題,更擾亂了全球的經濟、政治甚至外交關係。這齣戲還包含了史無前例的封城、神祕色彩的蝙蝠、與動盪不安的國際政經關係。這些角色使原本已安定的冠狀病毒,一下子又成為炙手可熱的媒體寵兒。作為一位研究冠狀病毒的科學家,我有莫名的感觸,藉此分享我研究此冠狀病毒的心得。
📌#應即時切斷傳染鏈📌
冠狀病毒存在許多動物身上,包括人類,但除了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和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之外,它不在人體引起嚴重的病,只會引起傷風感冒、腹瀉的小毛病。2002年SARS的出現打破了此病毒溫良的印象,近幾年發現全球各地的蝙蝠都帶有無數的冠狀病毒,很可能就是其他動物(包括人)的冠狀病毒起源。
為什麼蝙蝠有這奇特的性質能夠包容這些病毒?也許牠獨特的免疫系統,這是未來研究的重要課題,因為要遏止未來類似SARS或2019-nCoV引起的傳染病,關鍵的時機是切斷動物傳人的傳染途徑,這是攻擊病毒最容易的時刻,一旦人傳人,就難控制。蝙蝠也是其他傳染病的起源,包括伊波拉病毒。
蝙蝠在東西方文化中都有神奇的角色,在東方蝙蝠被視為吉祥物,在西方則既是為邪惡的代表,因為牠又代表黑暗騎士精神,但現在看來,另有與冠狀病毒相關的科學理由。未來可能還會有其他新興傳染病發生在蝙蝠身上,因此了解蝙蝠刻不容緩。蝙蝠是哺乳類動物,有1300以上的種類,SARS及MERS病毒和其中一些蝙蝠的冠狀病毒有很高的相似度,可證明這些高毒性的冠狀病毒是由蝙蝠的病毒突變而來,在這傳染途徑,可能還有中間宿主,未來的挑戰是如何即時切斷這一傳染鏈。
📌#為什麼冠狀病毒如此容易突變呢?📌
冠狀病毒的基因是RNA,RNA的特色是複製的過程容易出錯,導致病毒的子子孫孫變種,如果這些變種基因遇見別的動物細胞,就會登堂入室,霸佔基因舞台,成為新種的病毒。這些病毒還有 #基因交換 的能力,在在使冠狀病毒在自然界可以適應得很好,來去自如,這些變種基因就會成為主流。SARS、MERS及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都是以這樣的方式登場,所以 #防止蝙蝠病毒及其他野生動物中間宿主和人的接觸是防疫的最重要戰術。
病毒感染人體之後,必須進入細胞才能繁殖產生下一代的病毒而傳染下一個目標,病毒在細胞內完成繁殖之前並沒有傳染力(即潛伏期)。病毒感染細胞之後也同時觸動身體的免疫及發炎系統,這些身體的防衛系統不只抵抗病毒,也引發各種症狀,即所謂的「生病」,包括發燒。
發燒和病毒繁殖時間並沒有直接關聯,但SARS發燒和病毒的傳染力的出現時間剛好吻合,所以發燒(量體溫)可以做為篩選決定處置方式的準則,但2019新冠病毒是否也如此,尚無定論。更大的盲點是「沒有症狀即不會傳染給別人」的說法就不能成立,我們需要更好的檢驗方法,否則病毒的偵測就有大的漏洞。我們還要了解為什麼這個病毒有這麼高的傳染力,是它的基因產物嗎?所以應該把病毒基因一個一個好好地研究。
📌#目前治療方式?📌
目前冠狀病毒肺炎的治療主要是 #支持性治療以及廣效性的輔助性藥物,如干擾素,現在仍沒有針對冠狀病毒的藥物。近日傳來消息,一個用來治療伊波拉(但沒效)的藥Remdesivir,可以治療冠狀病毒的重症病人,這是可喜的發展。這是一種小分子的藥,它的結構和RNA的成分(鹼基)很相近,但是沒有正常鹼基可以製造RNA的功能,所以它一旦被病毒的聚合酶誤用,RNA合成即會被抑止,這個藥還沒得到核准,現在只是基於人道精神而使用,各方藥廠、學校、研究機構無不積極發展治療冠狀病毒的藥。
為什麼治療伊波拉病毒的藥可以用來治療冠狀病毒呢?原來RNA病毒都有些共通的基因序列或蛋白質結構,類似但不雷同,這些特點就成為共享藥物的基礎,從病毒的基礎研究成為臨床使用的基礎。
疫苗研發的現況也是同樣的處境,這次新興的冠狀病毒無預警地出現,無從預備疫苗。但由於冠狀病毒的構造及功能,尤其是它的刺蛋白(Spike protein)的免疫性已經被充分了解,所以疫苗的製造應該只是時間的問題。
從SARS的經驗,我們知道 #控制流行病最有效的策略是確診者的隔離及接觸者居家管理。SARS爆發時沒有疫苗或針對藥,但藉由落實帶菌者和一般群眾的隔離,終於讓台灣擺脫SARS的夢魘,現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提供另一機會來考驗我們的警覺及應變能力,這將是另一場苦戰,因為此病毒比SARS有更強的傳染力,而現在病情(被感染的人數)仍快速地增加,所以需要更多資源與努力。
就在這場戰爭中,中國推出封市封省的措施,這是近代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下封閉城鎮的決策棋,它的成敗仍不清楚,這使人想起了卡繆《瘟疫》的悲壯故事。而這個現代版的封城故事的成敗將由歷史來判斷,應該質疑的是此次啟動封城的時機是否已經無法控制疫情的蔓延了?
📌#勤洗手勿把口罩當作唯一防衛武器📌
大家要配合政府的公衛策略,維持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包括勤洗手(因為周遭的環境表面會有很多病毒),避免到人擠人的地方。自己的健康是抵抗病毒的最佳武器,至於口罩是否必要,見仁見智,原則上生病的人一定要戴,健康的人不必,最糟糕的是把口罩變成唯一防衛的武器。
在SARS時期,因接觸污染的桌面而得到SARS的人恐怕和呼吸感染的人同樣多。這場新病毒入侵的故事剛開始,未來如何發展尚不清楚,一個可能是人類贏得了戰爭,病毒消失,就如SARS;第二個可能是病毒贏了,而委身於某處,成為自然界的病毒世界的一員,隨時可以回來感染人類,現在的蝙蝠就是收容這些病毒的灶。
這是人類面臨的困境,必須直接面對,但願人類最終能和病毒和平共存。我研究病毒將近50年,越來越欣賞病毒的智慧以及它和環境相存的能力,願人類也有這樣的智慧。
⚫研究病毒50年的中研院院士賴明詔,早期鑽研癌症病毒,與指導教授共同發現第一個致癌基因,其後又發現冠狀病毒的RNA基因,並在2003年中研院副院長任內,因抑止SARS疫情擴散而被譽為「冠狀病毒之父」。除此之外,他也是D型肝炎病毒研究先鋒,近年更轉身投入C型肝炎及流感病毒兩個領域,享譽國際學術界。
(原文/《蘋果日報》「火網評論」專欄:https://reurl.cc/EKEpxR,2020年2月12日)
(圖/CDC, US)
______
【賴明詔院士專訪】
〈新冠肺炎抗戰 疫情透明妥善隔離研發疫苗三管齊下〉,《中國時報》,頭版,2020年2月12日。(https://reurl.cc/W4lrk5)
#賴明詔 #中研院院士
#勤洗手
支持性治療以及廣效性的輔助性藥物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新冠肺炎病毒:我們能做什麼?
(作者/中研院賴明詔院士)
此文解答三個問題:
✅面對動物病毒傳人的未來挑戰?
✅為什麼冠狀病毒如此容易突變?
✅目前的治療方式為何?
#2019新型冠狀病毒 #每日一篇 #正確科學資訊
------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出現把世界各地鬧得人仰馬翻,此病毒所引申的不只是單純的醫學問題,更擾亂了全球的經濟、政治甚至外交關係。這齣戲還包含了史無前例的封城、神祕色彩的蝙蝠、與動盪不安的國際政經關係。這些角色使原本已安定的冠狀病毒,一下子又成為炙手可熱的媒體寵兒。作為一位研究冠狀病毒的科學家,我有莫名的感觸,藉此分享我研究此冠狀病毒的心得。
📌#應即時切斷傳染鏈📌
冠狀病毒存在許多動物身上,包括人類,但除了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和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之外,它不在人體引起嚴重的病,只會引起傷風感冒、腹瀉的小毛病。2002年SARS的出現打破了此病毒溫良的印象,近幾年發現全球各地的蝙蝠都帶有無數的冠狀病毒,很可能就是其他動物(包括人)的冠狀病毒起源。
為什麼蝙蝠有這奇特的性質能夠包容這些病毒?也許牠獨特的免疫系統,這是未來研究的重要課題,因為要遏止未來類似SARS或2019-nCoV引起的傳染病,關鍵的時機是切斷動物傳人的傳染途徑,這是攻擊病毒最容易的時刻,一旦人傳人,就難控制。蝙蝠也是其他傳染病的起源,包括伊波拉病毒。
蝙蝠在東西方文化中都有神奇的角色,在東方蝙蝠被視為吉祥物,在西方則既是為邪惡的代表,因為牠又代表黑暗騎士精神,但現在看來,另有與冠狀病毒相關的科學理由。未來可能還會有其他新興傳染病發生在蝙蝠身上,因此了解蝙蝠刻不容緩。蝙蝠是哺乳類動物,有1300以上的種類,SARS及MERS病毒和其中一些蝙蝠的冠狀病毒有很高的相似度,可證明這些高毒性的冠狀病毒是由蝙蝠的病毒突變而來,在這傳染途徑,可能還有中間宿主,未來的挑戰是如何即時切斷這一傳染鏈。
📌#為什麼冠狀病毒如此容易突變呢?📌
冠狀病毒的基因是RNA,RNA的特色是複製的過程容易出錯,導致病毒的子子孫孫變種,如果這些變種基因遇見別的動物細胞,就會登堂入室,霸佔基因舞台,成為新種的病毒。這些病毒還有 #基因交換 的能力,在在使冠狀病毒在自然界可以適應得很好,來去自如,這些變種基因就會成為主流。SARS、MERS及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都是以這樣的方式登場,所以 #防止蝙蝠病毒及其他野生動物中間宿主和人的接觸是防疫的最重要戰術。
病毒感染人體之後,必須進入細胞才能繁殖產生下一代的病毒而傳染下一個目標,病毒在細胞內完成繁殖之前並沒有傳染力(即潛伏期)。病毒感染細胞之後也同時觸動身體的免疫及發炎系統,這些身體的防衛系統不只抵抗病毒,也引發各種症狀,即所謂的「生病」,包括發燒。
發燒和病毒繁殖時間並沒有直接關聯,但SARS發燒和病毒的傳染力的出現時間剛好吻合,所以發燒(量體溫)可以做為篩選決定處置方式的準則,但2019新冠病毒是否也如此,尚無定論。更大的盲點是「沒有症狀即不會傳染給別人」的說法就不能成立,我們需要更好的檢驗方法,否則病毒的偵測就有大的漏洞。我們還要了解為什麼這個病毒有這麼高的傳染力,是它的基因產物嗎?所以應該把病毒基因一個一個好好地研究。
📌#目前治療方式?📌
目前冠狀病毒肺炎的治療主要是 #支持性治療以及廣效性的輔助性藥物,如干擾素,現在仍沒有針對冠狀病毒的藥物。近日傳來消息,一個用來治療伊波拉(但沒效)的藥Remdesivir,可以治療冠狀病毒的重症病人,這是可喜的發展。這是一種小分子的藥,它的結構和RNA的成分(鹼基)很相近,但是沒有正常鹼基可以製造RNA的功能,所以它一旦被病毒的聚合酶誤用,RNA合成即會被抑止,這個藥還沒得到核准,現在只是基於人道精神而使用,各方藥廠、學校、研究機構無不積極發展治療冠狀病毒的藥。
為什麼治療伊波拉病毒的藥可以用來治療冠狀病毒呢?原來RNA病毒都有些共通的基因序列或蛋白質結構,類似但不雷同,這些特點就成為共享藥物的基礎,從病毒的基礎研究成為臨床使用的基礎。
疫苗研發的現況也是同樣的處境,這次新興的冠狀病毒無預警地出現,無從預備疫苗。但由於冠狀病毒的構造及功能,尤其是它的刺蛋白(Spike protein)的免疫性已經被充分了解,所以疫苗的製造應該只是時間的問題。
從SARS的經驗,我們知道 #控制流行病最有效的策略是確診者的隔離及接觸者居家管理。SARS爆發時沒有疫苗或針對藥,但藉由落實帶菌者和一般群眾的隔離,終於讓台灣擺脫SARS的夢魘,現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提供另一機會來考驗我們的警覺及應變能力,這將是另一場苦戰,因為此病毒比SARS有更強的傳染力,而現在病情(被感染的人數)仍快速地增加,所以需要更多資源與努力。
就在這場戰爭中,中國推出封市封省的措施,這是近代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下封閉城鎮的決策棋,它的成敗仍不清楚,這使人想起了卡繆《瘟疫》的悲壯故事。而這個現代版的封城故事的成敗將由歷史來判斷,應該質疑的是此次啟動封城的時機是否已經無法控制疫情的蔓延了?
📌#勤洗手勿把口罩當作唯一防衛武器📌
大家要配合政府的公衛策略,維持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包括勤洗手(因為周遭的環境表面會有很多病毒),避免到人擠人的地方。自己的健康是抵抗病毒的最佳武器,至於口罩是否必要,見仁見智,原則上生病的人一定要戴,健康的人不必,最糟糕的是把口罩變成唯一防衛的武器。
在SARS時期,因接觸污染的桌面而得到SARS的人恐怕和呼吸感染的人同樣多。這場新病毒入侵的故事剛開始,未來如何發展尚不清楚,一個可能是人類贏得了戰爭,病毒消失,就如SARS;第二個可能是病毒贏了,而委身於某處,成為自然界的病毒世界的一員,隨時可以回來感染人類,現在的蝙蝠就是收容這些病毒的灶。
這是人類面臨的困境,必須直接面對,但願人類最終能和病毒和平共存。我研究病毒將近50年,越來越欣賞病毒的智慧以及它和環境相存的能力,願人類也有這樣的智慧。
⚫研究病毒50年的中研院院士賴明詔,早期鑽研癌症病毒,與指導教授共同發現第一個致癌基因,其後又發現冠狀病毒的RNA基因,並在2003年中研院副院長任內,因抑止SARS疫情擴散而被譽為「冠狀病毒之父」。除此之外,他也是D型肝炎病毒研究先鋒,近年更轉身投入C型肝炎及流感病毒兩個領域,享譽國際學術界。
(原文/《蘋果日報》「火網評論」專欄:https://reurl.cc/EKEpxR,2020年2月12日)
(圖/CDC, US)
______
【賴明詔院士專訪】
〈新冠肺炎抗戰 疫情透明妥善隔離研發疫苗三管齊下〉,《中國時報》,頭版,2020年2月12日。(https://reurl.cc/W4lrk5)
#賴明詔 #中研院院士
#勤洗手
支持性治療以及廣效性的輔助性藥物 在 #支持性治療以及廣效性的輔助性藥物 - एक्सप्लोर करें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支持性治療以及廣效性的輔助性藥物at Facebook.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