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愉快的討論中脫身,要做得專業,在執行時要保持鎮定。就算我們在對話內容上屬於防守方,還是必須面不改色。
三種最為大眾所熟悉的,也就是「官僚體系的三大黃金守則」:
■ 我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做的!
■ 我們從來沒有這樣做過!
■ 那每個人都來這樣要求就好了啊!
有時這三大守則還會伴隨以下用語,這些對我們也同樣有用。
■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這麼做?
■ 這不是我們負責的!
■ 這不符合成本效益!
也可以使用這些句子來中止對話:
■ 我沒興趣討論這件事!
■ 我現在沒時間!
■ 現在不是討論這件事的好時機!
■ 我們改天再說吧!
■ 可惜沒別的辦法!
■ 規定就是這樣!
■ 理論上也許可以,但實際上就是不可行!
■ 我已經試過了!
■ 不要,我就是感覺不好!
類似這樣的句子還可以找到很多。為什麼這些論證有效,原因是大多數人不夠堅持。我們都被教育成要有禮貌,不要咄咄逼人。結果就是,只要隨便說上述一句空話,很有教養的對方就不會想要糾纏不休。
如果相反地,是你被這類論證堵住嘴巴,你可以透過「認出它、制伏它」進行有效的反擊。
.
當我們的對手出乎意料地堅持時,可以不斷重複自身立場:
你:我現在沒興趣討論這件事。
他:但這件事很重要,我們應該要談一談。
你:現在不要。我現在不想談。
他:那你什麼時候想談?
你:反正就不是現在。現在不想!
對於對手來說,他沒辦法避開這些重複的話語。如果對方指責我們:「你講話一直在重複!」,那我們就很不爽地說:「你也一樣啊!」然後討論就此結束。
.
摘錄自《#操控與反操控》
作者:賈誠柯(Wladislaw Jachtchenko)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很多時候,對方不但破壞界線,還不斷糾纏。有時候要請我們幫忙的人、跟我們要資源的人,態度比我們還兇、還強勢。有些人知道自己理虧,就亂吵、大小聲,不斷用言詞傷害人……
這時候,練習上面摘文裡的句子就很重要。早一點脫身早輕鬆,時間不要浪費在這種人身上。
不只如此,像版面上的朋友曾經表示過,有些人因為很會詭辯,表面上覺得很有道理,但又莫名覺得怪怪的,一下子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又不想隨意答應或承諾什麼。這時候,為了爭取些時間讓自己思考,下面這兩句也可以參考:
「我還是不相信。」
「那是你的意見,我有我的意見。」
我有寫過一句老話,也許能幫助朋友們,在設立界線的時候,多一點勇氣:當我們不好意思拒絕對方的時候,要多想想對方提出無理要求都不會不好意思。
祝願您,能練習用言語為自己設立界線,因為蠻橫不講理的人,從家庭、學校、職場、社會處處都有!
.
歡迎參與贈書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466283008055681
.
以上文字摘錄自
《#操控與反操控》
德國法律人都在使用的日常修辭邏輯與謬誤偵知法
博客來 https://reurl.cc/XejZ0M
金石堂 https://reurl.cc/KxbdaR
誠品 https://reurl.cc/ZQAZ6V
作者:賈誠柯(Wladislaw Jachtchenko)
遠流粉絲團
.
#博客來六折書展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優惠價180元【優惠期限:4/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7218
《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優惠價180元【優惠期限:4/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7041
《靜下心去愛:在靜定中找到自己,也圓滿身邊的關係》優惠價192元【優惠期限:4/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5991
《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優惠價168元【優惠期限:4/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3204
《療癒誌:洪仲清與你書寫談心》優惠價:156元【優惠期限:4/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0127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教育應該不一樣內容摘錄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嚴格的老師就不是好老師嗎?
我知道很多老師教得很痛苦,我知道很多老師被學生或家長霸凌,我知道很多老師並不是不認真,只是他們被要求「#標準化」,他們矛盾又心酸,他們在教育現場度日如年!
我們要求老師接受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生,並且因材施教;
#可是教育現場卻常常有雙無形的手,企圖扭轉老師成為單一模樣,
用「#嚴格與否」判斷這個老師會不會帶班;
用「#班級成績」評論老師的付出成果。
如果教育是嚴格與溫和的平衡,那當老師不夠嚴格時,家長是否能扮演嚴格的角色,把自己的孩子先約束好呢?
相信每個受教有禮的孩子聚在一起,老師根本不需要嚴格,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如果教育只是一種老師和家長間的角力對抗,
那就像孩子在家裡看到爸爸和媽媽的對抗一樣,
最終,他們只會學到「偏向強勢的那一方,把過錯推給別人,
或靠勢力逼迫對方服從」,孩子永遠學不會「不管在任何環境都是一種學習,都要為自己負責,都要努力從中找到優點並戰勝弱點」的這個生存功課。
沒有最好的爸媽,沒有最好的小孩,沒有最好的老師,也沒有最好的環境!
環境的好壞不僅取決於老師,還有學生是否配合,家長能否支持?
只要三方各自調整並同心努力,不論怎樣的孩子都能成為天才。
教育一定要嚴格才是對的嗎?或者教育一定是溫和才是對的嗎?
我覺得都不是,過於嚴格會教出乖巧但害怕犯錯,或愛說謊的小孩;過於
溫和一旦失去分寸,孩子也會變得予取予求,有錯不改。
真正的嚴格不是酸言酸語或大聲斥責,
我對嚴格的定義是「#溫和但堅定」──原則清楚,確實執行,遇錯追根究柢,要求孩子確實反省到每個起心動念,每個行為當下,不輕易得過且過。
這樣的嚴格才能在不傷及孩子自尊下,帶他們成長。
這世界有很多好老師,他們有很多教育愛,他們積極努力且溫和良善,他們自有魅力與智慧帶領孩子成長,他們是孩子的擺渡人,也是脆弱需要鼓勵的大人。
這世界也有很多需要鼓勵的爸媽與孩子。不嚴格的爸爸,就不是好爸爸嗎?不嚴格的媽媽,就不是好媽媽嗎?或許當我們同理,就能夠多點信任與耐心。
在紛紛擾擾的世界裡,我們應該用愛、信任和鼓勵,讓每個緣分都是助緣與善緣,讓我們的環境變成更好的樣子。
◎選自 《#最難的一堂課》/ 陳怡嘉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因為接下來要準備談正向教養的新書,正向教養的一個重要態度,便是「溫和而堅定」。所以我先把之前一起直播的陳老師,對於「溫和但堅定」的個人詮釋,拿出來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171478514743272
「教學」與「教人」兩者,在時間上會相互排擠,陳老師選擇多花一點時間「教人」,並且記錄成冊,這尤其珍貴。陳老師很願意跟學生一起面對情緒,也盡可能讓學生有「歸屬感」,有時這種溫暖,學生不一定會在家庭中感受得到。
陳老師也直言敢講,把教育現場的困境攤開來,希望親師生相互間都多些同理。這其實呼應到我們之前兩本書的內容,願意主動表達並且歡迎討論,陳老師把這樣的精神具體活出來,讓我們有榜樣可以學習。
我很期待常在版面上成長的各位朋友,能在我來來回回引用的文章中,或者透過不同的作者,讓本來抽象的概念,落實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為我們所用。陳老師的態度,不只是拿來對學生,放在一般人際關係,或者親密關係中,都能有所啟發。
祝願您,能善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在人我關係的應對上,練心修心!
.
以上文字摘錄自
《#最難的一堂課》
充滿挑戰的教育現場,老師如何帶著愛和勇氣站在台上
博客來:https://reurl.cc/1gYZlX
金石堂:https://reurl.cc/a59nR4
誠品:https://reurl.cc/Agk7pY
MOMO:https://reurl.cc/GdmxgW
#全台新書分享會
2/26 20:00~21:30 北部分享會:誠品信義
3/20 19:30~20:30 中部分享會:誠品台中園道店
3/27 15:00~16:00 南部分享會:台南政大書城
遠流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ylibfans
女王的教室陳怡嘉老師
https://www.facebook.com/JiaJiaTeacher0903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教育應該不一樣內容摘錄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若能在小學教育就養成孩子獨立自主、不懼學習的特質,
面對未來更進階的學習,自然也無須擔心。
而這一切,就從「陪孩子寫作業」開始──
▍為什麼要寫作業?寫越多越好嗎?
作業的目的是檢測學生的學習進度是否落後或需要補強,
也因此,寫作業的目標應為「真實展現孩子當下的學習成果」。
然而,我們卻常常誤把「很快寫好」、「全部都對」、「寫越多越好」當成目標,
錯失了真正解決孩子學習困境的機會。
▍面對正在寫作業的孩子,絕對不能打斷他的思考!
當孩子遇到問題,卡關卡很久時,一味催促他時間有限,
不僅是無效的行為,更是造成孩子容易分心的元凶。
當孩子不會時,父母該教導的不應只是「正確答案」。
▍當孩子寫完作業,該幫他檢查嗎?
幫孩子檢查作業,是很多父母最常做的事,
卻忽略了這極容易讓孩子養成不負責任的依賴心態。
父母過多的幫忙,成了孩子成長的最大阻礙。
▍拖拖拉拉的孩子,竟然更不該陪他寫作業?
很多爸媽為了陪孩子寫作業,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
結果不僅自己疲累,孩子對學習也更加厭惡、更想逃避。
十二歲以下的孩子,專注力最長僅半小時,
延長專心時間的關鍵,就在於學習環境。
正確的陪伴方式,不僅決定了孩子的成績,也定調了孩子的未來。
讓我們從「作業」開始,為孩子累積一生受用的學習力!
摘錄自《#有一種崩潰叫,陪孩子寫作業》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這本書的書名超級可愛,我猜可以得到不少家長的認同。
我現在看親子書,心裡都有正向的感受。雖然每本書的價值觀有些不太一樣,但至少不少父母願意學習如何當父母,而不是一句「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就想合理化自己一切行為。
當父母要花時間學習,我常見到不少認真用心的父母,常深深感動。祝願您,能藉這本書回想自己寫作業的樣子,並且感謝那個階段的努力,讓自己有許多基本知識可以應對這個世界!
... ... ... ... ... ... ... ... ... ... ... ... ... ... ...
好的生活習慣,能提高學習效率
【文/ 王莉】
在小學階段,特別是一到三年級,學習習慣的養成是最重要的學習任務,比如上課專注、做事有順序、整理書包等等。一個優秀的孩子一定具備良好的習慣,好習慣的養成是孩子終身需要的學習力。在孩子小一到小三的時候,不僅學校老師,父母也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在家裡,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形成哪些習慣呢?
一、獨立整理書包
在父母的眼裡,孩子永遠是小孩子。父母總是擔心孩子無法自己解決事情,這種思想是阻礙孩子成長的最大障礙。在學校裡,孩子們的書包自己整理,但是回到了家裡,父母總會插手代替,特別是媽媽們,總覺得孩子動作不靈活,浪費時間。這時父母一定要管好自己,做到引導就好,不要代替孩子做所有事。父母可以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指導孩子哪些物品可以先放、哪些物品後放,也可以示範給孩子看,但是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不要擔心孩子把書弄皺了―第一次的不完美,才會有第二次的進步。
孩子每天學習結束後,父母可以陪孩子整理書包,一直到孩子能夠獨立完成,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要吝嗇對孩子的鼓勵和讚美。你的肯定會讓孩子覺得這是一件重要而且驕傲的事情。
整理書包看似是件小事,其實對孩子今後的發展很重要。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物品整理習慣,以後做事也會缺乏條理性。在整理的過程中,訓練的不僅僅是收拾書包的能力,也是對孩子的邏輯思維、執行能力、做事態度的訓練。
二、良好的書寫習慣
很多高年級的父母抱怨,孩子的筆順錯誤、錯字多、寫字潦草,這都是因為孩子在低年級的時候,沒有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漢字的筆順有自己的規則,這套規則講起來容易,執行起來卻不簡單,比如內外結構的字,有很多孩子為了省事,就先劃一個方框,再填上裡面的部首。這樣寫出的字,老師無法發現錯誤,卻會形成一種潛意識―書寫可以不按照規則去寫,大量的筆順錯誤就這樣累積而成。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比老師更容易發現這樣的錯誤,更能及時對孩子進行糾正。
三、認真完成非書面作業
到了高年級,很多學生對老師出的非書面作業容易馬虎混過,因為老師無法澈底檢查這種作業,父母卻可以落實檢查。英文、國語都是需要逐步提升語感的科目,所以非書面的、朗讀的作業對於孩子學習能力的提升,就十分重要了。
四、自主思考
一份有效的作業可以幫助孩子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孩子不會的題目,父母應該感到高興。特別是國中之後,老師正是根據作業中學生呈現出的問題,來修正自己的教學方案。
當孩子暴露出自己的問題,父母要鼓勵孩子去使用老師教授的方法進行解決,並且及時進行總結歸納,這對打下孩子自主學習的基礎很有幫助。
五、做事有效率、不拖拖拉拉
到了高年級後,寫作業的時間變長,但是很多孩子卻要用到四、五個小時去完成,有的甚至寫到深夜。這是因為孩子沒有養成有效率的習慣。良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用終生。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就要訓練孩子到家洗手、換衣服,然後在安靜的學習環境中獨立完成作業的模式;當孩子養成這套模式,就算年級漸長、作業量增加,也不必擔心會寫到半夜了。
……
Point
提高孩子寫作業效率的方法如下:
1. 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寫作業:即使距離學校再近,從學校到家往往也要超過十分鐘,這個時間足夠孩子休息了。所以孩子到家後,就要洗手,然後開始寫作業。
2. 環境擺設要簡單:提供孩子一個擺設簡單的學習環境,利於孩子集中注意力。包括孩子的文具都要簡單,過多的文具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在挑選中浪費大量時間。
3. 提供安靜的環境:寫作業是一個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過程,父母要避免和孩子交流,不要用任何理由打擾孩子學習,就算在寫作業的過程中發現孩子的錯誤也一樣。即使要處理,也要等到孩子完成作業再進行。父母要訓練孩子,在不會的題目前做上標記。要允許孩子有不會的內容,也要允許孩子出錯。很多父母面對孩子的「不會」就會發怒,最後使得孩子對作業充滿了恐懼。父母一定要有這個概念:「孩子不會是正常的」,不要因為孩子不會某些內容而失去理性。
4. 一次完成一項作業:有的孩子一會兒寫英文,一會兒又寫國語,然後又回過頭來寫英文,這是錯誤的安排。要養成良好的寫作業習慣,就要鍛煉孩子做完一項作業再做另一項作業,不可以好幾項交叉來做,這樣會降低學習效率。
5. 做作業要從容易到困難:困難的作業要放在後面處理。如果一上來就做難題,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越到後面就越容易拖延來緩解自己的內心焦慮。萬事起頭難,所以開頭要從簡單的、自己擅長的科目入手。要尊重孩子,難易度要讓孩子自己判斷,而不是父母強勢規定。
6. 正面評價很重要:對於剛入學的小朋友來說,父母積極肯定的評價,可以培養孩子做事高效的習慣。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個別情況來制訂時間表、獎懲制度,激勵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業習慣。父母要做到評價客觀、公正,不要因為對孩子的愛而變得沒有原則。做好孩子完成每項作業的統計,便於督促孩子不斷地提高效率、養成習慣。
7. 不同的孩子,引導方法也不同:有的孩子喜歡追求完美,總是寫了擦、擦了寫,浪費了大量時間。這種孩子一般對自己要求很高,自尊心也強。
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在守護他們積極的學習態度時,也要告訴孩子作業評價的標準及時間,來加強他們的時間觀念。我們也要積極表揚孩子,幫助他們逐步改善。最好在初期就能及時制止他們浪費時間的行為,比如把孩子的橡皮擦收起來,告訴孩子想好了、看準了再寫。
還有一種孩子缺乏「學習心態」,他們總是邊寫邊玩。一般情況下,這是父母未能嚴格要求,讓孩子無限制地獲得寬鬆的氛圍而養成的不良習慣。首先,父母要先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要縱容孩子。
還有一種孩子屬於學習有困難的類型,這樣的孩子信心不足,更需要父母的鼓勵和引導。這類孩子做事用的時間長屬於正常現象,父母必須接受客觀事實,也可以求助於更專業的人員。
.
以上文字摘錄自
《#有一種崩潰叫,陪孩子寫作業》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2101
采實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cmebook01/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教育應該不一樣內容摘錄 在 中華文字字感教育協會 的推薦與評價
下面這個「子」我們也教過,是一個小孩子,跟右邊一樣,有頭有身體有手。 ... 的作文,突然領悟到:你不會寫字,我應該上的不是作文課,也不應該上書法課,我應該給你 ... ... <看更多>